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家讲座2: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徐悲鸿一、中国传统艺术向何处去徐悲鸿与齐白石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向何处去。 徐悲鸿与齐白石都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不会就此衰败下去,有光辉的前途。但是,使中国绘画焕发青春的具体道路,他们有不同的看法。齐白石认为,只要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比如,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等人的作品,就可以使中国的传统艺术焕发青春。齐白石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 徐悲鸿认为,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必要的,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西方艺术的优秀传统。徐悲鸿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 事实证明,他们的说法都是对的。徐悲鸿与齐白石是中国新时代绘画的两面旗帜。徐悲鸿与齐白石都是伟大的艺术家。如果说齐白石是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从而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青春的艺术家,那么,徐悲鸿就是不仅学习中国传统艺术,而且学习西方艺术,汲取西方艺术的营养,从而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青春的艺术家。 徐悲鸿是中国艺术巨匠中的全才。从传统艺术来说,诗书画印,无一不精;从西方艺术来说,素描、油画,无一不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把西方绘画的优长,比如解剖、明暗、焦点透视等科学原理运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从而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风格。所以说,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他被国际评论界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出生于1895年。在他出生之前,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1911年,徐悲鸿16岁,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 1919年,徐悲鸿24岁,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总之,徐悲鸿出生的时代,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中国的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艺术向何处去?中国未来的绘画应当是怎样的? 中国的先进分子,康有为、陈独秀说,中国的传统绘画糟透了!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史,不是前进史,而是衰退史。中国画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西方艺术。 学习西方优秀艺术传统,在那时是一种社会思潮。20世纪初,中国一大批艺术家到欧洲去、到法国去,学习他们求真写实的艺术。 在走向欧洲,向西方艺术学习的中国艺术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徐悲鸿。那么,这时欧洲的艺术的状况是怎样的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是欧洲艺术发生根本变革的伟大时代。欧洲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求真写实的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那些表现真实的作品,就像一个玻璃盒子装着一个真实的事物。例如,卡拉瓦乔的花果篮,伦勃朗的戴金盔的人。这时,欧洲人突然怀疑自己的求真写实的艺术道路:艺术的魅力难道就是画一个真实的事物吗?以假乱真,有什么意思呢?特别是照相机的发明,它能够比画家更真实地表现一个事物,而且不需要有复杂的技术训练。所以,画家悲哀地说:“绘画死了!”西方求真写实的绘画的出路在哪里?向东方艺术学习。 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是学习的榜样。 中国绘画好在哪里?没有求真写实,而是情感的表现。 中国绘画理论好在哪里?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这实际是说,东西方都认为自己的艺术走进了死胡同。 这实际是说,东西方的艺术都认为自己走出死胡同的方式是向对方学习。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1956年7月28日,西方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画家、75岁的毕加索与东方的艺术巨人、57岁的张大千在巴黎见面了。毕加索首先从室内抱出五册绘画,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画的水墨画,题材是花鸟鱼虫,风格是仿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张大千暗自惊讶,名满天下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去模仿齐白石呢?毕加索好像猜到了张大千的意思,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张大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毕加索将手在空中用力一劈,说:“巴黎是一座艺术堕落的城市!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毕加索似乎在同什么人激烈争论,忽然站了起来,面红耳赤地喊道:“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黑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来巴黎学艺术!这不是舍本逐末吗?遗憾,遗憾!”张大千听到西方艺术泰斗对中国艺术的评价,内心激动。毕加索指着五册绘画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鱼,没有一根线去表现水,但是人们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突然,毕加索声调低沉,伤感地说:“我很想去中国,但是我老了,我再也受不了艺术上的强烈地震。”临别,张大千以一幅竹图赠毕加索。后来,潘玉良问,为什么要以墨竹为赠。张大千说:“墨竹完全能够表达我们中国画的韵味和书法的笔趣,可以窥见用笔的奥妙和国画的意境。”最后,毕加索说:“张先生,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后来,评论家说,这次会晤,是“中西艺术界的高峰会晤”,代表了中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对对方的看法和观点。实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东西方艺术交汇的伟大时代。搭起东西方艺术桥梁的,从中国来说,徐悲鸿是先行者。二、徐悲鸿的生平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县屺亭桥镇人。 徐悲鸿6岁起就随父亲读书,9岁已读完诗、书、礼、易、论语等。后来父亲又教他绘画。 徐悲鸿13岁那年,宜兴大水,徐悲鸿随父外出卖画为生。后来,积攒了一点钱,就到上海寻找读书的机会,到处碰壁,几个月后两手空空回到家乡,在家乡学校任图画教员。 就在徐悲鸿17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需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对自己的包办婚姻不满,所以取名叫“悲鸿”。 1915年,20岁的徐悲鸿穿着一双戴孝的白布鞋,又到了上海,希望在商务印书馆谋取一个画插图的工作。有一天,是深秋季节,天上下着雨,他穿着一件单长衫,奔波了一天,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吃饭,匆匆回到旅店。但是,由于他拖欠了旅店四天房钱,被旅店的老板赶了出来,并用行李抵押了房钱。 就在徐悲鸿走投无路之时,突然遇到了一线曙光。徐悲鸿偶然看到上海哈同花园附设仓圣明智大学登报征求文字创始人的仓颉像,徐悲鸿画的仓颉像得到上海哈同花园的赏识。这成为徐悲鸿生活的转折点。 第一,拜康有为为师。在哈同花园又认识了康有为,有幸拜康有为为师,他第一次知道了绘画界的现状:“鄙薄四王,推崇宋法,务求精深华妙。”这对徐悲鸿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到法国留学。 徐悲鸿得到了康有为等人的帮助,到法国留学。 徐悲鸿于1919年到1927年在法国巴黎留学8年。徐悲鸿到了法国,发现欧洲不是想象中的天堂。就在徐悲鸿到达欧洲的时候,莫奈印象派、塞尚后印象派、马蒂斯野兽派、毕加索立体派、康定斯基的抽象派等等,纷纷登上艺术舞台。徐悲鸿要学习什么呢?我们说过,徐悲鸿到法国去的目的是为了用求真写实改造中国画。 徐悲鸿在法国的老师是著名画家达仰。达仰是法国风景画家科罗的学生。他绘画的风格是求真写实的。 徐悲鸿在法国生活非常困难,常常以面包凉水充饥,北京给留学生的官费也常常停发。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他在1927年秋回国了。 1927年回国,1928年1月与田汉筹建南国艺术学院,任美术系主任。 1928年11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这一年,徐悲鸿33岁,大约是中国最年轻的艺术学院院长。以后,他在北平、南京、重庆等地任教、创作,我们就不详述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悲鸿任北平艺专的校长。 1949年,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0年,抱病画奔马,寄往朝鲜战场。 1953年9月23日,第二届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悲鸿任执行主席,当晚,脑溢血复发,9月26日去世,享年58岁。中国政府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题写徐悲鸿故居。(徐悲鸿,第35页) 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在悲鸿逝世的当天,宣布了悲鸿生前的意愿,将他留下的1000余件作品和1000余件他收藏的历代名人字画,还有万余件图书资料全部献给国家。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有几件:第一,素描。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没有素描。中国艺术家成长的道路是这样的:首先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后来就是临摹芥子园画谱。要画人物、山水、花鸟吗?画谱上有人物、山水、花鸟的范例,照着画就是了。根本不必写生画素描。 中国画家大约在40岁以前就在模仿画谱中度过了。这个阶段,就叫做师法古人,以古人为师。 优秀的艺术家,到了40岁以后,就遍访名山大川,对着山川写生。这个阶段,叫做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 最优秀的艺术家,到了60岁以后,就能够把各地的山川在心中综合起来,变成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内心视像。这个内心视像,用一个艺术学的专有名词来表达,就叫做审美意象。所谓绘画,就是把自己心中的审美意象表现出来。这个阶段,就叫做以心为师。徐悲鸿怎样看待中国艺术家成长的道路呢? 徐悲鸿要举起现实主义的大旗,自然强调模仿自然。首先反对芥子园画谱。他说,芥子园画谱害人不浅。要画山水,画谱上有山水;要画花鸟,画谱上有花鸟;要画人物,画谱上有人物。谁也不去观察自然。结果中国的绘画,毫无生气。那么,中国的绘画应当怎么办呢?从观察自然开始,从素描开始。徐悲鸿在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徐悲鸿的艺术作品中,以素描成就最大。男人体(徐悲鸿画册,第65页)。女人体(徐悲鸿画册,第71页)。精确是素描的首要要求,徐悲鸿的素描无一不是精确的典范。一个裸体,头、颈、胸、腰、臀、腿、膝、脚,骨骼解剖的关系,肌肉弹性的起伏,表现得无微不至。 在精确的基础上,达到传神的目的。毛主席在人民中(徐悲鸿画册,第7页),表现了胜利者在人民中的欢快。甘地像(徐悲鸿画册,第28页),表现了甘地为人民而献出自己一切,甚至节衣缩食的精神境界。翦伯赞像(徐悲鸿画册,第32页)。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正直、尊严、严肃、不苟言笑。好像告诉我们他最后的命运:在文革中自杀。丁玲像(徐悲鸿画册,第35页),自信、老实、智慧,好像预示着今后的命运,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去劳改。子弟兵的母亲(徐悲鸿画册,第41页),亲切、慈祥、朴素、任劳任怨。第二,国画徐悲鸿重视国画的创作。他说:“我学西画就是为了发展国画。” 徐悲鸿对国画的最大贡献是他把西画中的焦点透视、解剖等等技法运用于国画,不仅有国画的气韵,而且有精确的造型。徐悲鸿最重要的国画作品有:1、逆风。1937年,国事很糟,日本步步紧逼;家事很乱、很烦。各种矛盾,齐集徐悲鸿的心头,一刻也不能平静。这时,徐悲鸿的心像火山一样爆发,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逆风(徐悲鸿画册,第105页)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幅。1937年,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来传达蒋介石的指示,叫徐悲鸿为他画像,被徐悲鸿所拒绝。说,我对委员长没有兴趣。徐悲鸿的家里,挂着一幅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从此,徐悲鸿便遇到许多麻烦事。张道藩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当时,徐悲鸿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有一个学生叫孙念慈,突然,徐悲鸿夫人雷霆大发,说徐悲鸿别有所爱,吵得昏天黑地。有一天,徐悲鸿准备去上课,忽然有个学生跑来说:“老师,您今天不要去上课了。”徐悲鸿问:“为什么?”那学生说:“教室里贴满了反对您的标语,连地上也用粉笔写满了。还写了孙念慈的名字。”徐悲鸿的脸骤然变得铁青。他依然走上了课堂。这天,是教国画。徐悲鸿展纸,像发狂一样,在三分之二的纸上,画满了被狂风吹得倒伏的芦苇。有几只小鸟,逆风而上,徐悲鸿说:“鱼逆水而上,鸟未必逆风而飞。”写实与情感,在艺术中,都是重要的,那个更重要,显然是情感的表现。2、贫妇贫妇(徐悲鸿画册,第13页),那是1937年的除夕,徐悲鸿一个人住在中央大学的单身宿舍里,在人们的鞭炮声中,他在嘉陵江边漫步。夜已渐渐深了,对岸的灯火渐渐熄灭,连星光都暗淡下去,嘉陵江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这时,徐悲鸿突然看见一个身背竹篓、捡拾破烂的妇人,弯着腰,衣衫褴褛,两只饥饿的眼睛射出可怕的光,这引起了徐悲鸿的同情和怜悯。他急忙伸手到口袋里,掏出所有的钱,塞到老妇人的口袋里。那妇人两手捧着钱,呆呆地站在那里,吃惊地望着这位善良慷慨的施主。 徐悲鸿问:“你还要什么呢?” 她仿佛刚刚明白过来,说:“老爷,我谢谢你。”深深地弯腰鞠躬,拄着竹竿,蹒跚地走开了。 就在这一瞬间,徐悲鸿突然想到20年前黄埔江畔那个阴冷、可怕的夜晚。他已经40岁了,社会还是那样。 他匆匆跑回宿舍,在寒冷的灯光下,研墨展纸,画下了那妇人的形象。这就是巴人之妇。3、奔马徐悲鸿最重要的国画作品是奔马徐悲鸿的国画作品首推马。我们从徐悲鸿给一个小朋友的回信说起。 1947年,江西南昌试验小学四年级一个十岁的小学生给徐悲鸿写了一封信,并且画了几张奔马寄来。徐悲鸿回信道: 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细察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不尚琐细(如细写羽毛等末节),务极神似。 徐悲鸿画了马的素描不下千幅,对马的各种姿势作了细致的观察。无题(徐悲鸿,第53页)。这是马在瞬间的生动场面。没有长时间的细致观察是无法知道的。不仅如此,他还把骏马最美的形象和动态充分地表现出来。徐悲鸿曾在印度骑马驰骋在漠漠荒原,他迷恋于彪悍的骏马,那缎子一样闪光的皮毛,那钢铁一样的蹄子,那疾如闪电的奔驰,那回首的长嘶,那昂然的挺立,他对马陶醉了。尤其是马的忠实、勇猛、耐劳、力量、速度,甚至马的悲哀、忧郁、孤独,在徐悲鸿笔下,都人格化了。1946年,学生掀起“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游行,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成立了野马社,受到三青团的破坏。徐悲鸿异常愤怒,画了四蹄奔腾的野马,题词道: 直须此世非常夜,漠漠穷荒有尽头。前进(徐悲鸿画册,第144页),作于1941年,作者题词道:“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也,企予望之。”希望中国军队仍然像前一次一样击退敌人。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对战争命运的忧虑。那匹马,是中国的象征,是画家的理想,风驰电掣,飞奔前进。四蹄翻飞,迎面冲来,给人以空前的震撼。哀鸣(徐悲鸿画册,第155页),题词道: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这匹马,依然是祖国的象征。千里驹(徐悲鸿画册,第133页),是画家为祝贺齐白石78岁生日而作,希望老画家就像这匹马,精力无穷,飞奔前进。奔驰(徐悲鸿画册,第137页)。表现了奔马一往无前、奔向自由、争取解放的情感。霜草识秋高(徐悲鸿画册,第136页),这匹马很美,美在动势,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四腿站姿优美。奔马(徐悲鸿画册,第178页),这是艺术家1951年画的曲腿马。当时已经解放,那匹马欢欣、跳跃、喜乐,两条腿同时都曲起来,好像遇到了天大的喜事。徐悲鸿题词道: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在艺术家看来,旧社会的腐朽、专制、暴力、衰弱、落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消失了,一个强大的、民主的、光明的、自由的新中国建立起来了。为什么不高兴呢?三、最后,我们对徐悲鸿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徐悲鸿作为一个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我们说过,中国最早的绘画,就像西方的绘画一样,是求真写实的。后来,文人画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绘画发展的主流,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是,到了徐悲鸿这里,求真写实的作品,又恢复了它的权威地位,再次成为绘画的主流。 我们说过,中国的人物画,在宋代以前,是主要的画科。到了宋元,人物画逐渐被山水画和花鸟画所代替。但是,到了徐悲鸿这里,人物画再次成为主要的画科。 我们说过,中国绘画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而西方绘画,例如,达芬奇就说过,自然界中是没有线的。他们用明暗、体面去表现物体。徐悲鸿最大的功绩就是把西方的绘画技法注入国画,使国画产生了新的生命力。 最后,徐悲鸿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的绘画教育体系就是徐悲鸿建立起来的。中国艺术的发展,已经历经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个高潮。以后怎样发展呢?是不是还有第四个高潮呢?我们回答说,中国艺术的发展肯定会有第四个高潮。那么,中国艺术发展的第四个高潮是什么呢?今天,我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我们今天不知道明天的艺术,也不知道明天的艺术高潮。但是,今天不知道的事情,明天就知道了。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启示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初创繁荣衰败”是辩证法的规律。所以,一种艺术的衰败,必然伴随着另外一种艺术逐渐走向高潮。对于辩证法的这条规律,我们深信不疑。 整个艺术的发展过程,证实了我们的论断。让我们简单地回顾整个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温故而知新”。 在原始社会,艺术发展的高潮是歌舞。不会。当歌舞在原始社会达到繁荣之后,就迅速衰败了。当原始社会的舞蹈衰败之后,是不是这个艺术随之衰败了呢?不是的。随着文字的产生,文学逐渐繁荣起来。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的表现是:在汉朝,赋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在唐朝,诗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在宋朝,词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在元朝,曲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在明清,小说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人们问道,当明清小说衰败之后,能不能说艺术就都衰退了呢?我们说,还有艺术正在逐渐走向高潮。是什么艺术逐渐走向高潮?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不能够回答,因为客观现实的发展没有提供答案。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我们可以回答这个使我们困惑已久的问题:当明清小说衰退之后,影视正在走向高潮。我们回顾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为了讨论绘画的未来。 艺术的发展过程启示了我们的智慧。我们可以说,当文人画和写意花鸟画衰败之后,当绘画发展的三个高潮过去之后,绘画的第四个高潮一定会出现的。齐白石与徐悲鸿的出现,说明中国的近代艺术已经摆脱了衰败,向上攀登了,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新的顶峰在那里,但我们敢于肯定新顶峰的存在。虽然我们不知道何时、那位杰出的艺术家能够攀登顶峰,但我们敢于肯定总有一天,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攀登上新的顶峰,到了那一天,中国绘画发展的第四个高峰,我们就说得一清二楚了。请读者等一等,耐心地等一等。如果您急于知道这一切,那就多看看、多关心现实生活,它会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世上没有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但有关心生活的思想者。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四、比如,学习石涛观察自然的方法。艺术家可以教给人观察自然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说画如江山,而说江山如画。其实,应当说,画如江山。因为,画是江山的反映。江山是怎样的,画就是怎样的。可是,人们更习惯说,江山如画。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家教给人们观察自然的方法。所以,当人们看到自然时,就想起那幅画,于是,人们说,江山如画。石涛的作品也影响了张大千对自然的观察方法。 中国绘画的理念是“远人无目”。就是说,画一个很远的东西,是不清楚的。比如,画一个很远的人,就看不见眼睛。张大千在研究石涛的作品时,发现石涛的作法,正好相反,远景实,近景虚。远景清楚,近景模糊。张大千百思莫解,苦恼异常。有一次,张大千邀一些人外出写生,并请摄影家郎静山照相留念,郎静山后来向大家道歉,照片照坏了。照相机的焦距对错了,结果,远处的高山、大树、枝叶清楚,而近处的人物模糊。张大千大喜过望,他明白了,石涛的眼睛也像对错了焦距的照相机,这正是石涛观察造化的特殊方式。远处清楚,近处模糊。为什么不可以呢?张大千说:“石涛还有一种独特的技能,他有时反过来将近景画得模糊而虚,将远景画得清楚而实。乍看起来,似乎不合上面所讲的道理,但这其实等于我们把摄影机的焦距对在远处,更像是我们用眼睛注视远方,近处就自然显得不清楚了一样。这是最高现代科学的物理透视!石涛当年就能将此用在画上,而又能表现出来,真是了不起!” 阔浦遥山图(张大千,第16页),远处的田野、河水、船帆、屋宇,都极清楚,而近处是什么,没有人能知道。风雨泛舟图(张大千画集,第13页)。我们想一想,在风雨交加中,远有高山,草亭,柏树,近有小舟,渔人,这幅作品应当是:远山、草亭、柏树,在雨雾之中,是朦胧的、不清楚的。而近处的船、人,应当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张大千像石涛一样,远实而近虚。特别是近处的那两个人,特别不清楚。张大千模仿古人,不仅仅是石涛,还有八大、徐渭等等,但主要是模仿石涛。怎样评价张大千对石涛作品的摹仿,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张大千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据说,张大千去拜访齐白石,齐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上圯水厂面向社会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中心幼儿园招聘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合同制人员招聘5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公开招聘笔试第一轮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西安翻译学院后勤集团招聘食品安全快检实验室检测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安康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宁波慈溪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各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共五套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
- 烘焙类产品的特性及应用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高级工培训内容
- 第三章转录及转录调控
- GB/T 7193-2008不饱和聚酯树脂试验方法
- GB/T 3810.3-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 《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