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doc_第1页
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doc_第2页
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突出”创作原则“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所谓“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2、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 50年代苏联戏剧界观念的变革,尤其是重申“写真实”的观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第四种剧本”的创作及其审美特征。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2 分)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 2 分)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4、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5、马原的叙述圈套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述圈套。80年代的先锋小说叙事革命肇始于马原。他在1984至1986年间发表了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错误等小说,第一次把小说的叙事本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马原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换,而且把“怎么写”推到极端,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心理小说的意识流程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叙述故事的方式6、新生代小说新时期文学创作步入九十年代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平民人生的倾向,一些年轻的小说家脱颖而出登上文坛,如朱文、韩东、鲁羊、徐坤等,他们以对自我人生与心态的录写与描绘,以对他们这代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生动叙写,成为九十年代文坛的一种景观。由于他们大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出现于九十年代的文坛,他们被人们称做“新生代作家”。“新生代”小说的特征有面对当下人生碎片的写实;书写个人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关注世俗生活的本色叙事方式;对于文学形式的关注与探索。7、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8、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所谓“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 第三代诗”的活动和写作,达到一定的规模,诗歌社团,“自办”的诗歌刊物纷纷出现。比较著名的有“他们”文学社,“海上”诗群”,“新传统主义”、“整体主义”、“非非主义”、“莽汉主义”等。9、盘峰诗会1999年在北京平谷县盘峰宾馆举行的“盘峰诗会”,是自朦胧诗创作讨论以来,中国诗坛关于诗歌发展方向的最大一次争论。“盘峰诗会”是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围绕“诗该写什么”、“该怎样写诗”而展开的一场诗歌大讨论,也叫“盘峰论争”、“盘峰论剑.这其实是诗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10、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11、“断裂”行动1998年夏天,作家朱文做了一份问卷,寄给了70位约同年龄段的作家,9月,这一问卷及其答案以“断裂:一份问卷与五十六份答案”为名在北京文学上发表。同时发表的还有韩东的备忘,对可能面对的质疑进行未雨绸缪式的回答,可见他们对即将掀起的波澜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问卷在文坛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且不说问卷所涉及的作家、杂志、机构的反抗,问卷中对鲁迅、宗教和西方哲学等极端的提问方式及作家们否定式的回答也引起文学研究者和一些知识分子的不满,一时间,口诛笔伐,满城风雨,“断裂问卷”也成为1998年文坛上的重大事件。12、文化散文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