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动物》课件.ppt_第1页
《转基因动物》课件.ppt_第2页
《转基因动物》课件.ppt_第3页
《转基因动物》课件.ppt_第4页
《转基因动物》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ransgenicAnimals BaiyanWu DepartmentofMedicalGeneticsPekingUniversity 80年代以来 分子生物学和哺乳动物胚胎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两个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联系 使基因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 从一个动物体内分离出来 进行增值修饰 再引入同种或异种动物胚胎中 并在个体发育中得到表达 形成转基因动物 TransgenicAnimals 转基因动物的产生实现了人们构建具有目的性状的动物的意愿 一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 转基因动物 transgenicanimal 基因组中整合的外源基因能够表达的一类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首建者 transgenicfounder 经过遗传操作的胚胎发育而来的基因组上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嵌合体动物 chimeraanimal 只有部分组织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嵌合体动物 二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概况 1949年Hammond报道了卵子在体外培养的方法 引发了一系列的胚胎体外操作实验 胚胎工程学 1966年 Lin首次报道了显微注射方法 15年后才得到第一个转基因小鼠 1977年 Gurdon在用mRNA和DNA注射爪蟾卵的实验中观察到转移的核酸能发生作用 1980年 Brinster等用小鼠受精卵作了类似的实验 1980年 Gordon将SV40以及HSV的TK基因整合后的质粒 用显微注射法注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 首次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小鼠 1981年Constantini和Wagner分别将家兔的 珠蛋白基因和人类 珠蛋白基因与疱疹病毒胸苷酸融合基因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 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小鼠 1982年 Palmiter等将小鼠金属巯蛋白 MT 基因启动子片段和大鼠的生长激素 GH 基因的融合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内 获得了超级小鼠 supermouse Brinster sgrowthhormonemouse 1985年Wagner等第一次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MMCV neo感染ES细胞 用G418筛选转化细胞 制成嵌合体 以neo基因为探针检测 各分化组织中均有neo基因的表达 1986年 Robertson等用MPSVmosneo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化ES细胞 首次通过ES细胞途径获得转基因动物 1987年 Thomas和Sapecchi等首次利用可以正负选择的靶载体 通过同源重组 造成了内源Hprt 基因的突变 获得了内源Hprt 的突变转基因小鼠 并确定了进行定位整合使用靶载体的基本原则 1990年 Pursel获得转小鼠乳清酸性蛋白 wheyacidicprotein WAP 基因猪 基因在乳中表达了WAP 1992年Swanson等将 1球蛋白和 球蛋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 得到转基因山羊中检测到人的血红蛋白 1993年 爱丁堡药用蛋白质有限公司报道了将抗胰蛋白酶基因注入羊受精卵 得到具有胰蛋白酶的羊 可提取胰蛋白酶用于肺气肿的治疗 同年 荷兰报道了将乳铁蛋白基因注入牛受精卵 得到的F1海尔曼公牛具有该基因 F2奶牛的奶中也含有这种蛋白 可用于治疗人类免疫衰退性疾病 近年来通过转基因奶山羊 得到高产量生产抗 肿瘤坏死因子的抗体 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治 2002年 MasaruOkabe实验室成功建立了第一个应用RNAi的转基因小鼠 这种转基因小鼠体内能产生特异针对GFP的siRNA 可以在GFP转基因小鼠全身各个组织内敲低GFP的表达 三 转基因动物的原理及应用 一 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 二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 一 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 目的基因 或基因组片段 显微注射等方法 受精卵或着床前胚胎细胞 移植 受体动物的输卵管 或子宫 发育 分析转基因和动物表型的关系确定外源基因的功能 转基因动物 携带有外源基因 培育品种优良的工程动物 二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 1 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研究发育过程中基因的特异性表达3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4 培育动物新品种5 构建转基因动物 生物反应器 1 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1 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2 通过研究转入外源基因后的新表型 发现基因的新功能 3 发现新的基因 导入外源基因后 由于基因的随机插入 可能会导致内源基因的突变 对这些突变进行表型分析 4 建立研究外源基因表达 调控的动物模型 2 研究发育过程中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外源基因或基因的调控元件进入动物体内后 对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研究 研究只能在胚胎期才表达的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将不同外源基因转入宿主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干细胞 可观察目的基因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异表达 关闭及调控机理 3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1 致病基因的研究将致病基因或病毒基因导入动物 可研究外源基因在宿主动物引起的病理变化 探讨发病机理 2 建立遗传性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这被认为是遗传学研究中继连锁分析 体细胞遗传和基因克隆之后的第四代技术 镰状细胞贫血 地中海贫血 高血压等3 探讨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方法 HBV转基因小鼠 对HBV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研究HBV在人体内的生活史和致病机理 进行乙肝药物的筛选 侏儒小鼠 dwarflitmice 人生长激素缺陷I型模型 由生长激素等位基因隐性突变引起 高血压动物模型转基因猴 安迪 导入了海蜇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2001Thefirstpetwascloned ThekittenwasnamedCC CatshaveafelineAIDSthatisagoodmodelforstudyinghumanAIDS PhenotypeofEts2transgenicmice AprogeroidsyndromeinmiceiscausedbydefectsinA typelamins Nature Vol423 2003 a b c d het hom WT heart 2mm myocytes a b c d showsmallermyocytes WT Mutant a e h g f WT Mutant MouseModelsofObesity 已建立的遗传病转基因动物模型 疾病名称转移基因家族性淀粉状蛋白多发神经病变突变人fransthyretinLesch Nyhan综合征突变HPRTDown s综合征CuZn SODAlzheimer s病 淀粉样蛋白骨生成不完全突变 1 胶原蛋白前体 1抗胰蛋白酶缺陷 肺气肿 突变人PiZ 1 抗胰酶原发性高血压小鼠Ren 2肾素基因糖尿病I型H ras临基因 MHCI类抗原H 2kb大鼠胰岛素II类抗原I A I E小鼠MHCI类抗原H 2kb糖尿病II型胰岛淀粉样多肽镰状细胞贫血人 和 8globin 人 2珠蛋白和 8Antilles人 2珠蛋白和 8基因人 2和 8珠蛋白基因 地中海贫血人 8基因 4 培育动物新品种 用转基因技术 把目的基因导入宿主动物 使转基因动物具有抗病 快速增长或增产某些特种蛋白等优良品质 例 转生长激素基因猪 5 构建转基因动物 生物反应器 Bioreactor 用转基因动物 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药物 肽类药物 荷兰的生物医药公司用转基因牛生产乳铁蛋白 英国的罗斯林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转基因羊 其乳汁中含有 抗胰蛋白酶 可治疗肺气肿 目前国际上利用转基因技术已能生产许多贵重药用蛋白 anti thrombinIII totreat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抗凝血酶IIIhumanbloodclottingfactors VIIIandIX 人凝血因子humaninterleukin 2collagen totreatburnsandbonefractures 胶原质fibrinogen usedforburnsandaftersurgery 纤维蛋白原humanfertilityhormones 生长激素humanhemoglobin 血色素humanserumalbumin forsurgery trauma andburns 人血清白蛋白lactoferrin foundinmothermilk 乳铁蛋白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 particularmonoclonalantibodies includingonethatiseffectiveagainstaparticularcoloncancer 6 应用于人异种器官移植 通过转基因技术 克隆受体的补体调节蛋白基因 将这种基因转移到供体动物的基因组中 并在心血管内皮表达 避免受体的排斥反应 1993年英国培育了37头含有人体基因的猪 临床试验具有安全性 1999年 陈实将带有人类基因的猪心 移植到猕猴体内 也度过了排斥反应 四 转基因动物的构建方法 一 转基因技术 二 转基因动物的构建方法 一 转基因技术 基因转移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目的基因 转化方法 受体细胞 根据不同的受体细胞选择不同的转化方法 最原始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 它作为受体细胞有以下优点 1 生长迅速 2 容易操作 3 大规模繁殖快 4 对其质粒DNA的分子生物学背景清楚 5 表达调控研究比较全面 1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移 2 真核生物细胞的基因转移 要使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 首先要构建适当的表达系统 然后再转入细胞 方法 1 磷酸钙沉淀法 2 EDAE葡聚糖转染法 3 电穿孔DNA转染法 4 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法 5 脂质体转化法 3 动物的转基因技术 逆转录病毒转导 Retrovirus MediationTransgenesis 原核显微注射 PronuclearMicroinjections 胚胎干细胞方法 EmbryonicStemCellMethod 精子介导法 SpermMediatedTransfer 1 显微注射技术 是采用显微注射仪对受精卵进行注射 将外源DNA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原核中 最先由Gordon等人 1980 报道 随后Brister 1981 Hogan 1986 和Allen 1987 作了更详细的描述 Pronuclearinjection 显微注射技术优点 1 实现基因导入的速度快且操作简单 对DNA大小无限制 最大达250Kb 2 由于是将基因直接导入原核中 很少产生嵌合体 有利于对当代基因表达的分析 并能快速地建立转基因品系 显微注射技术缺点 1 需要特殊的仪器 包括倒置显微镜和显微操纵仪 拉针仪等 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 2 由于DNA整合位点难以控制 而且整合拷贝数可从1 几百个 无法作人为的控制 2 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 根据逆转录病毒cDNA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内的这一特性 克隆 构建了多种逆转录病毒载体 通过转染的方式去实现生殖细胞的基因转移 逆转录病毒进行基因转移 一般是将去掉透明带的早期胚胎 8细胞胚 和可产生病毒的成纤维细胞共培养 感染一定时间后 再进行胚胎移植 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优点 1 能高效感染宿主细胞 感染率高 2 能稳定地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并传至后代细胞3 有广泛的宿主范围 对宿主细胞无毒性 4 载体容量较大 可插入7 8个kb的外源基因片段 其转化途径多是单一座位单拷贝 并在整合位点附近不发生明显的重排 5 不需要显微注射器 操作简单 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缺点 1 整合率较低 不易用于受精卵 而多用于感染早期胚胎和早期胚胎干细胞 2 由于胚胎是多细胞的 整合又是随机的 每个细胞的整合位置和数目不同 表达程度不一样 因此只能形成嵌合体 不能直接得到转基因动物 3 精子载体技术 1989年Lavitrano等首先报道了用精子作为载体 通过受精作用将外源基因引进受精卵这一方法用小鼠附睾内的精子作为载体 将DNA分子导入卵细胞 获得了转基因小鼠 据报道有30 的小鼠获得了外源基因的整合 并建立了转基因鼠系 Brinster等 1989 实验方法完全与Lavitrano的相同 得到1300小鼠 经检测无一只为转基因小鼠 1998Maione等用小鼠精子与PSV2CAT共孵育共75组出生小鼠转基因小鼠转基因效率1755只130只7 4 其中13组366只130只36 其中5组85 其中3组100 其余62组1389只00 精子与DNA结合的调控机制 Lavitrano等 1989 与Horan等 1991 发现 只有活精子才可以吸收DNA 死精子没有这种能力 这似乎表明精子与DNA的相互作用与精子的代谢有关 用甲醛固定精子 破坏精子头部蛋白 发现精子不能吸收DNA 说明精子吸收DNA与其头部蛋白有关 是一种生理生化反应而不是一般的物理过程 Camaioni等 1992 对精子吸附DNA的定位研究表明 DNA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精子头部的赤道段和顶体后区 说明30 35KD蛋白分布于这两个区域 4 Embryonicstemcelltechnology 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是从着床前的动物胚胎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多功能胚胎干细胞 把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动物囊胚后 可参与受体胚胎的构成 形成嵌合体 再通过繁殖 获得ES细胞后代 胚胎干细胞技术优点 外源基因整合情况的可控性高 可预先在细胞水平检测外源基因的拷贝数 定位 表达的水平及插入的稳定性 外源基因导入ES细胞的方法多样 细胞鉴定及筛选方便 ES细胞系建立及培养困难维持ES细胞的未分化及多向分化潜能不易所得个体为嵌合体目前 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在小鼠上应用比较成熟 在大动物上应用较晚 胚胎干细胞技术缺点 胚胎干细胞分为三大类 ECESEG或PGCs EScellsgrowinginculture 二 转基因动物的构建方法 转基因动物的构建方法包括 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法胚胎干细胞法精子载体法 小鼠ES细胞技术 ES细胞即早期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 通过ES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方法 在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医学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 ES细胞的基因操作 ES细胞系建成后 人们考虑用ES细胞作基因操作 因为ES细胞在严格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长期稳定的以细胞系形式维持生长 所以 可以象普通体细胞那样 通过各种手段如磷酸钙沉淀法 逆转录病毒感染或电穿孔等方法进行基因转化 筛选和克隆 由于ES细胞能够进行体外培养 所以做基因操作就比较容易 实现基因的定位整合 在细胞内具有相似的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之间 可以相互配对并且发生交换 称为DNA的同源重组 Homologousrecombination 将细胞基因组的某一序列克隆并加以改造后 重新导入细胞中 这一序列就可以与基因组内的同源序列发生重组 从而将改造后的基因置换到基因组内 实现基因的定位突变 这一技术被形象地称为 基因打靶 Genetargeting 1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 通过对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定向修饰 基因灭活 点突变引入 缺失突变 外源基因引入 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 并使修饰后的遗传信息在生物活体内遗传 表达突变的性状 从而研究基因功能等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 以及提供相关的疾病治疗 新药筛选评价模型等 2 定位整合载体的构建 定位整合载体的组成 质粒骨架筛选基因 标记基因 同源序列定位突变的质粒载体又称靶载体 Targetingvector 构建靶载体的目的是要在目的基因的一个外显子中造成突变 1 用置换型载体还是用插入型载体 2 打靶载体中带有多长的同源序列 3 用同系的DNA还是用非同系的DNA构建打靶载体 4 用筛选方法还是用富集方法获得中靶的ES细胞 构建一个打靶载体要考虑几个问题 置换型载体 置换型载体 其基本元件是与靶位点两侧同源的同源序列臂 正筛选标记基因 质粒序列 同源臂外侧的线性化位点 重组的结果是 载体中的同源序列与靶基因间发生两次交换 靶基因序列被把载体上同源臂与同源臂间的序列所代替 而载体末端的非同源序列被切除 G418 neo neo 打靶载体 x x 打靶后的基因 打靶基因 置换型重组 插入型载体 插入型载体又称O型载体 在打靶过程中 整个载体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插入到基因组序列中 使靶基因产生突变 插入型载体的基本结构元件与置换型载体类似 但它的线性化位点在同源序列内部 靶载体与靶位点之间经过1次交换将载体插入到靶基因组序列中 从而使同源序列 复制 了1倍 插入型载体与置换型载体相比打靶效率高5 10倍 但由于插入型载体在打靶时有许多拓扑构型 因此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置换型载体 筛选基因 标记基因 正筛选基因 转化子存活 非转化子死亡neo G418 与新霉素相关的氨基糖苷 这种选择系统适用于所有细胞类型负筛选基因 定位转化子存活 随机转化死亡HSV tk GANC或FIAU 病毒的胸腺嘧啶激酶基因 毒性核苷酸类似物 双向选择基因 用于H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的ES细胞Hprt 细胞在HAT培养基中存活Hprt 细胞在6 TG培养基中存活 正筛选基因的方法通常是插入一个能够在ES细胞中表达的neo基因 新霉素抗性基因 这样不但在基因中造成了插入突变 而且可以利用筛选培养基G418来筛选转化细胞 检测是否存在选择标记基因 判定打靶载体是否整合到基因组中 负筛选基因 一般选择HSV tk基因作为负筛选基因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