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doc_第1页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doc_第2页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doc_第3页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doc_第4页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 ?xx?第26卷第1期?传感器与微系统(Transducer andMicrosystem Technologies)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刘?刚,刘学仁,嵇英华,罗海梅(江西师范大学物?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逼近反非线性函数完成非线?校正。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段线性与BP算法相比,改进型的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逼近精度高,准确度由原来分段线性校正的?5.020%提高到现在的?0.130%,且?于动态调校。 关键词:改进型BP神经网络;瓦斯传感器;非线性校正:TP183?:A?:1000-9787 (xx)01-0015-03Nonlinear correctionofmethane sensor based oni mproved BPneural workLIUGang,LIU Xue-ren,JIYing-hua,LUOH a-im ei(College ofPhysics&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JiangxiNorm 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Abstract:The nonlinearcorrectionmethod ofmethane sensorbasedon improved BPneural workis introducedtoapproach inversenonlinear functionby useof nonlinearmapping abilityof neuralwork.The experimentalresults showthat work-learning speedcan besped upmarkedly and nonlinear precisionof thesensor is?0.130%nonlinegr precisionof classicparagraph algorithmand BPalgorithm is5.020%.K eywords:improvedBP neuralwork;methane sensor;andnonlinearcorrection0?引?言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全国各个煤矿企业日益加大煤的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煤矿安全事故?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瓦斯爆炸。 因此,煤矿瓦斯安全的检测非常重要,而用于检测瓦斯体积分数的就是瓦斯传感器,其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着较严重的非线性,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分段线性化校正的方法,这在一些检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往往达?到实际需要,因此,必须进?高精度的线性化校正,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通过实验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使网络逐步调节层间的连接权,逼近反非线性函数,利用该函数传感器可实现按非线性特性输出系统的被测?值。 将此网络函数作为传感器系统的非线性校正软件,对比常用的分段线性化校正和传统BP的方法,通过对一组传感器数据的计算,得到测?准确度可由原来的?5.020%提高至?0.130%。 实例分析可见改进型BP算法在非线性标定和提高精度方面的优点,特别是神经网络技术可在很少的标定数据下得到要求测?精确度的:xx-07-27特点,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1?瓦斯检测原?及分析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瓦斯传感器是热催化元件,又称为燃烧式载体催化元件。 其检测原?是1:将催化元件、补偿元件和桥臂电阻构成惠斯顿电桥,加一恒定电压,由于热催化元件的骨架是铂丝材?,电流流过时加热,使温度为500?左右,当遇到瓦斯气体时,瓦斯气体接触催化元件表面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即无焰燃烧,产生大?的热?,使催化元件温度升高,阻值增大,电桥输出?平衡电压,反映被测瓦斯的体积分数。 其检测原?图如图1所示。 图1?瓦斯传感器检测原?图Fig1?Principle diagram ofmethanesensor?图1中,u i为传感器工作电压;u o为传感器输出电压;r1为热催化元件;r2为补偿电阻;R1,R2为桥臂电阻。 检测瓦斯气体体积分数时,瓦斯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为15?传感器与微系统?第26卷?u o=R2R1+R2-r2r1+r2)u i.设R1=R2=R,则u o=r1-r22(r1+r2)u i. (1)式 (1)表明:检测输出信号与热催化元件r1阻值呈非线性关系,而r1阻值与瓦斯体积分数也?是线性关系,它们的关系可由热催化元件的静态热平衡方程决定,其热平衡方程为2I2r1+?Y=?s(T-T0)+A?s(T4-T40), (2)式中?I为通过热催化元件的电流;?为燃烧系数;r1为热催化元件的阻值;T为热催化元件的工作温度;T0为环境温度;Y为瓦斯体积分数;?,A,?,s为与催化元件有关的参数。 从式 (2)中可以看出:r,T均与瓦斯体积分数有关,因此,瓦斯传感器的检测输出u o与瓦斯体积分数Y的关系难以用精确的数学式来表示。 通过分析式 (2)还能够看出:随着被测瓦斯体积分数的升高,虽然催化反应生成的热?是线性增加的,但是,催化传感元件的温度越高,传导热损失?s(T-T0)和辐射热损失A?s(T4-T40)也将大幅度增加,使传感元件的温度?能线性升高,阻值的变化梯度也越来越小,输出呈现较严重的非线性特性。 因此,为了获得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必须进?非线性校正。 而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分段线性化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检测精度比较低。 要保证较高的精度,可以增加分段线性校正的区域,但给调校工作带来了?,因为这时的调校需要?同体积分数的瓦斯气体才能进?。 而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神经网络的应用中又以BP神经网络最为广泛。 2?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2.1?BP神经网络及传统BP算法存在的问题BP神经网络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BP算法也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扑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网络响应函数为f(x)=11+e-x. (3)BP算法按梯度下降的原则多次修改输入层至隐含层,隐含层至输出层的相应权值,直到满足精度要求或网络?收敛。 众所周知,BP网络的学习过程是对一个高度非线性函数求全局最优问题,网络训练中存在2个比较典型的问题3。 一是收敛数度慢,二是容?陷入局部极小。 对此已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和修正算法,如累计误差校正算法、S函数输出限幅算法、结合遗传算法的优化权值算法等4。 图2?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扑结构Fig2?Structurediagram offorward-feedbackneutal work2.2?传统BP算法的改进BP算法存在的上述2个问题,其原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由于网络的响应函数造成的。 BP算法中每次调节网络权值的幅度均按与响应函数导数成正比进?,这样,在误差曲线平面较平坦处,网络误差大,偏导数值小,权值参数的调节幅度也较小,致使需多次调整才能降低误差曲面;而在误差曲面曲率较高处偏导数数值较大,权值参数调节的幅度也较大,致使在误差函数最小点附近发生过冲现象,产生振荡,难以收敛到最小点。 现通过惯性校正方法及重新构造响应函数法来克服这2个问题。 2.2.1?惯性校正法惯性校正法就是在每一次校正连接权和阈值时,按一定比例加上前一次学习时的校正?,即惯性项?w(N)=d+?(N)?w(N-1), (4)式中?w(N)为本次校正?;?w(N-1)为前次校正?;d为本次误差计算得到的校正?;?为惯性因数。 由式 (4)可知,当前一次校正?过调时,d与?w(N-1)符号相反,本次实际校正?w(N)减小,起到减小振荡的作用;当前一次校正?欠调时,d与?w(N-1)符号相同,本次实际校正?w(N)增加,起到加速校正的作用,而?(N)=?0+kN,k=(0.9-?0)/N max, (5)式中?0为初始惯性系数;N max为最大训练步数;k为调节系数。 故惯性校正法的实质是使被校正?随着学习进程,逐步的沿着前一次校正方向变化,从而达到加速收敛的目的。 2.2.2?构造响应函数法由BP神经网络算法可知,网络权值的调整与响应函数的导数密切相关,由响应函数知,网络收敛与否和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能增大小信号响应函数导数,当信号较大时,输出迅速变为1或0,网络性能将得到改善。 因此,可构造一个新的函数,使其满足在(-?,+?)上连续可微且单调上升有界,响应值在一定范围内收敛于其上界和下界。 构造下列函数作响应函数来替代式 (3)f(x)=1,?x?212sin?x+12,?x (6)f?(x)=?2cos?x,?x (7)16第1期?刘?刚,等: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从式 (6)可知,由于采用分段函数形式,?仅具有分段线性函数的阈值作用,当信号较大时,输出立刻变为0或1;同时,又可通过调节?,从而调节误差曲面的偏导数,避免在误差函数的最小点附近发生过冲现象,确保收敛到最小点,因此,网络性能得到改善。 但是,使用该构造函数时应注意?的取值,过大容?陷入局部极小点;过小则由于式 (7)可能小于式 (3)的导数,使得权值参数调节的幅度较小,从而起?到优化作用。 故一般在用于函数逼近时,取0.01 另外,从BP算法得知,当f?(x)0,误差曲面位于平坦区,权值无法调整,但这并?意味着误差函数已接近极小点,传统方法是限幅,即在计算网络输出时,用0.1和0.9代替0和1,目的是增大这时的导数值。 而这?采用f?(x,?)=f?(x,?)+?来计算导数。 一般取?=?。 此时,网络输出可在整个-1,+1上取值,并可提高收敛速度,但是,在使用响应函数时要注意:1)网络的输入、输出应作标准化处?;2)?较小时,学习速度?应较大,而?的取值可以适当放宽。 2.3?与传统BP算法的比较采用相同的3层前馈网络?扑,分析典型的平面九点问题。 将九点分为九类,这等于进?函数拟合。 可得分类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网络参数见表2。 表1?分类结果对比Tab1?R esultsparisonofclassifi cation传统BP实际输出期望输出绝对偏差?改进型BP实际输出期望输出绝对偏差0.119620.100000.01962?0.099900.100000.000100.236500.200000.03650?0.200090.200000.000090.326650.300000.02665?0.299970.300000.000030.460000.400000.06000?0.400000.400000.000000.581190.500000.08119?0.500000.500000.000000.635730.600000.03573?0.600000.600000.000000.774140.700000.07414?0.699960.700000.000040.853110.800000.05311?0.800050.800000.000050.992781.000000.00722?1.000001.000000.00000表2?传统BP与改进型BP的网络参数对比Tab2?Parameter parisonofclassic BPand improvedBP参数传统BP改进BP?0.50.1?0.80.90.80.9?0.8?0.00200.0001N7886631?其中,?为学习速度,?为惯性系数,?为自变?因数,?为误差精度,N为网络收敛时的学习次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和?,改进BP算法比传统的BP算法具有收敛快,逼近精度高的优点。 而惯性系数?与自变?因数?的选择主要还是靠经验。 3?传感器非线性校正原?及实验3.1?传感器非线性校正原?假设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y=f(x),式中?x为被测参数;y为传感器输出;f(x)为一非线性函数。 为了校正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在其输出端?连一个补偿环节,如图3所示。 补偿环节的特性函数为z=f-1(y)=x,式中?z为补偿后的输出。 显然,补偿化解的输出z等于被测?x,从而实现非线性校正。 f-1(y)也是一非线性函数,往往难以求出,故利用改进型BP神经网络极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学习并逼近f-1(y),实现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 图3?神经网络补偿原?图Fig3?Princi plediagram ofneutal work?s pensation3.2?仿真实验选取一组灵敏度为20mA/1%CH4的SG-3型催化瓦斯传感器,要求输入1%CH4时对应100mV输出。 神经网络采用1个输入神经元,6个隐含神经元,1个输出神经元,目标精度为10-3,网络参数选用表2中改进型BP算法的参数,训练720次时达到目标精度。 为?于比较,另进?分段线性逼近与传统BP算法的逼近,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非线性校正结果与误差比较Tab3?Compari sonresultsofnonlinearcorrectionand errors实验样气CH4(%)分段线性化相对误差(%)传统BP相对误差(%)改进型BP相对误差(%)0.5200.5250.9600.5220.3840.5210.1920.8100.7704.9300.7930.9870.8060.4931.5301.4902.6101.5150.9801.5280.1302.3202.2403.4402.2941.1202.3310.4743.4503.2804.9203.4111.1303.4570.2024.3804.1605.0204.3361.0004.3940.319?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型BP神经网络进?瓦斯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快、逼近精度高,?依赖确定的传感器数学模型,检测准确度由原来分段线性校正的?5.020%提高到现在的?0.130%,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也有较大提高,且?于动态调校。 (下转第20页)17?传感器与微系统?第26卷关系数为0.978。 抗体-抗原反应的亲合常数决定免疫传感器的专一性。 但太大的亲合常数也会使免疫传感器的识别反应失去可逆性。 因此,最适的抗体-抗原浓度匹配是保证检测效应值大且阴阳性区分显著的关键。 采用正交试验后,固定抗体浓度为传感器响应频移值线性范围内的最佳浓度,质控血清进?倍比稀释,从而寻找到两者最佳匹配点。 图3?乙肝表面抗原压电蛋白传感芯片的?f-c校正曲线Fig3?f-c correctingcurveofHBsAg piezoelectricproteinsensing chip3.5?结果分析及判读标准化频率响应值?f阴性样品=(27.35?12.79)H z,?f阳性样品=(139.25?36.65)Hz,信噪比SNR(n=10)?3.5。 通常,将?f阴性样品的上限控制在?x+s,当其下限为正值时,按-10计算。 由于存在影响蛋白芯片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因而,需要对检测结果进?标准化才能确认结果的有效性8。 大?数据统计学处?后证实,芯片在测试时,存在约?50H z的噪声,为使判读标准化,制订了判读标准:1)?f阴性对照必须在?50H z以内;2)?f阳性对照/?f阴性对照?3.5;3)?f样品2?f阴性对照,为阳性,反之,为阴性;4)(1?5%)?2?f阴性对照为判读灰区。 3.6?储存寿命测试本法制作的HBsAg压电免疫传感芯片在4?空气密封袋中至少可保存21天。 蛋白芯片其探针为各种活性蛋白物质,而蛋白质空间结构和活性决定蛋白质芯片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今后,须在封阻剂、防腐剂、活性蛋白保护剂的选择方面进?优化,并且,在保存环境等方面进?探索,以延长其储存时间。 4?结?论压电蛋白传感芯片制作过程中,对清洗、固定、封阻、检测等过程进?质?控制,其稳定性、合格率均有显著提高。 因此,压电蛋白传感芯片制备工艺的质?控制是提高芯片技术性能的关键。 参考文献:1?A shokKumar.Biosensors Basedon PiezoelectricCrystalDetectorsJ/OL.Theory andApplication,2000-10-10.:.t ms/pubs/journals/JOM/0010/Kumar-0010.ht m.l2?白东亭.生物芯片质?控制要点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xx,15 (3):186-189.3?刘仲明,刘?芳,廖劲松.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在单链及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xx,23 (12):78-7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