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P规范2008结构部分宣贯解析.ppt_第1页
FRP规范2008结构部分宣贯解析.ppt_第2页
FRP规范2008结构部分宣贯解析.ppt_第3页
FRP规范2008结构部分宣贯解析.ppt_第4页
FRP规范2008结构部分宣贯解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渔业船舶建造规范 2008 宣贯 第5章船体结构主讲人 王宝棻2008 11 编写说明 吸取了我国几十年玻璃钢渔业船舶设计 建造和使用的经验和教训 选取以下几种规范作为主要参考资料 ABS RulesforBuildingandClassingReinforcedPlasticVessels 1978 以及ReinforcedPlasticVessels1978NoticeNo 1 No 2 No 3 No 4 2005 7 1生效 简称ABS CR 玻璃纤维强化塑胶船舶建造与入级规范 1998 简称CR KOR 玻璃钢 FRP 船船体结构规范 2002 6 1 简称KOR CCS 海上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2005 11 1 简称CCS高速 沿海小船建造规范 2005 7 1 简称CCS小船 内河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2002 9 1 简称CCS内河高速 内河小型船舶建造规范 2006 3 1 简称CCS内河小船 ZC 纤维增强塑料船建造规范 1992 2 15 简称ZC 选取了4种现有玻璃钢渔业船舶船型按这几种规范进行结构对比计算 ZY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2002 以下简称ZY 第三篇玻璃钢渔业船舶第6章船体结构原有条文115条 第8章中防火措施5条 不适用的 删除 不合理的 修改 缺少的 补充 对原条文作了增删修订 保留原有条文50余条 删除 移除 7条 修改60余条 补充230余条 现第5章共有条文347条 对原第6章内容的排列顺序也做了适当调整 一 删除或移出的内容 将原6 1 3条关于试件要求的有关内容调整到第2章 删除关于T型剖面构件的内容 根据调研的意见 在实际建造中制作T型截面的扶强材比较困难 从未采用过 而且CR KOR ABS等规范均无此规定 故删除了相关的规定 删除原6 1 7 4条C 款规定 帽型材剖面模数应大于计算值的5 通过对比计算 可以看出 按ZY计算的构件剖面模数并不比按无此项要求的CR ABS等规定计算的结果小 故删除该条文 删除原6 3 2 2条关于船体建造采用对开模具的规定 删除原6 4 3 8条关肋板在中内龙骨处间断的规定 二 补充的主要内容 1 有关结构设计原则 首部船底外板的补强 尾封板 甲板与船壳板的连接 梁肘板 深舱布置及结构细节等方面要求的内容50余条 2 有关夹层结构 包括船壳板 甲板板 舱壁板及上层建筑及甲板室围壁等 的条款近30条 3 有关高速船结构部分的条款50余条 4 有关露天窗及外窗玻璃要求的条款10余条 5 有关舱口及其他甲板开口要求的条款20余条 6 有关舷墙 栏杆方面的内容6条 7 将原第8章中的消防部分的内容移至本章 并补充机舱周围内壁FRP燃油柜内壁表面处理的要求等结构防火内容5条 8 船体试验方面的内容4条 三 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 1 关于适用船舶长度及尺度比范围 1 适用长度范围由小于35m扩大为小于40m 原1 1 1条限制为小于35m 调研意见要求扩大范围 ABS为小于61m ZC为小于40m CR为小于35m KOR为小于35m CCS高速 CCS内河高速无长度限制 经过结构对比计算确定 2 补充 对于主尺度比超出上述范围的FRP渔业船舶 将予以特别考量 对其结构尺寸予以适当修正 的内容 调研意见要求扩大范围 考虑到除ZC和ZY有此项限制外 CR ABS CCS KOR等规范均未对尺度比作限制规定 L D及B D主要影响船舶的总纵强度 而本规范在5 3 4条中已补充规定L D 12的船应计算舯剖面模数 为此本条补充后一款内容 2 将设计层板厚度计算由按表格选取系数 原6 1 6条 改为用公式直接计算 公式物理意义明确 使用更方便 3 将 长度小于12m的船舶可免于总纵强度校核 的规定修改为 对船长L 15m 且L D 12的FRP船 可免于校核船体的总纵强度 CR2 1规定小于20m及L D 12的船可免算 CCS高速4 8 1 1规定L 50m 如L D 12 则可免算 CCS小船2 1 1 5 1 规定船长L 15m 且L D 12的FRP船需校核船体的总纵强度 ABS对总纵强度未做规定 经过比较作出如上的规定 4 关于船壳板厚度的计算原规定船侧板与船底板同厚 且当L 12m时 t 16 0sD 1 3 船壳板的厚度仅与型深与骨材间距相关 显得不太合理 现参考CR及KOR的规定修改 t 13 96s d 0 026L 1 2公式中系数为原系数除以材料基准修正系数 CR规定为 b 160N m 本规范规定为 b 175N m K1 1 0458 CR公式系数为14 6 15 3 本规范为13 96 14 63 所得值 5 关于船底骨架原6 4 3 2 6 4 3 3条分别规定了肋板在中纵剖面处的高度和厚度的要求 6 4 3 4又对肋板剖面模数作出要求 明显是重复要求 并且原6 4 3 2条h 62 5l中l的注解为肋板左右舷之间的跨距 调研中反映规定的肋板尺寸过大 这与跨距的规定有极大的关系 而且实践中多艘船均将l取为舷侧至中内龙骨的距离 多年来也未出现强度不足的现象 本次修改取消了对肋板高度的规定 只保留对肋板厚度及剖面模数的要求 同时将跨距l的注解改为桁材间的跨距 将原对肋板高度的要求改为对中内龙骨高度的要求 参考CR ABS均无肋板高度的规定 只有对肋板剖面模数的要求的情况 原6 4 1 4条规定中内龙骨应与肋板等高 原6 4 3 2条中h 62 5l的规定最早见于NK的规定 KOR CCS小船等规定也如此 CR对中内龙骨的面板有厚度及宽度要求 对腹板有厚度要求 其高度要求不低于肋板 但对肋板又无高度要求 显然是不合理的 ABS对中内龙骨无高度的规定 只有剖面模数的要求 同时参考 98钢规 第一篇2 4 1 1中内龙骨与肋板等高 肋板高度计算公式h 42 B d 70mm的规定以及几艘实船按此公式计算的结果 将原系数62 5改为50 80 原6 4 3 3条关于肋板厚度的规定 该条规定未明确是腹板还是面板 现补充明确为 腹板 面板适当增厚 改为 不小于腹板厚度 6 关于肋骨的剖面模数原6 7 1 1条规定 W 19 5shl 2cm 3 由结构对比计算结果看 要求偏低 参考CR 5 4 1 a 的规定 SM 29Shl 2 将原公式系数19 5改为26 增大33 玻璃钢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弹性模数 特别是剪切弹性模数值太低 因此很难保证结构的横向刚度 稳定性以及受剪时的工作能力 在许多情况下 结构设计的衡准不是法应力和切应力的高低 而是计及剪切影响的挠度的大小 以及临界欧拉应力 所以 玻璃钢船体的一个特点便是外板 甲板以及构架型材的尺度都较大 补充肋骨跨距的测量要求 肋骨跨距从内底板顶端或从单底肋板于船侧处顶端至上甲板梁的船侧顶端之垂直距离 m 从首端算起0 25L处后方的肋骨跨距在舯部量取 自首端算起0 15L至0 25L处之间的肋骨跨距在自首端算起0 25L处量取 首端算起0 15L前的肋骨跨距在自首端算起0 15L处量取 各量取肋骨跨距的区域甲板有升高时 应量至升高甲板 对纵骨架式的强肋骨剖面模数的要求也相应加大33 7 关于甲板骨架 1 参考CR 7 3 2 KOR第55条的规定及调研时收集到的意见 补充 横梁与肋骨应以肘板或其他等效的方式牢固连接 肘板的臂长应大于本章5 7 1 2中规定的肋骨跨距l值的1 8 的要求 2 根据结构对比计算结果看 原规定对横梁的剖面模数要求偏低 原6 6 1 2条 系数为16 5 参考CCS小船2 1 3 6规定系数为19 6 CR 7 3 2规定系数为26 5 KOR第54条规定为28 现将横梁的剖面模数计算公式的系数改为19 增大15 3 参考CR的规定修改横梁跨距的量取规定为自肘板内侧至最近之甲板主要构件或甲板主要构件间的水平距离 但除首尾部外之甲板梁 若l值小于0 25B时 以0 25B计 首尾部甲板梁及上层建筑及甲板室甲板横梁 若l值小于0 2B时 以0 2B计 m 4 将原甲板纵桁的剖面模数计算公式中的系数由16 5改为19 增大15 并补充规定船中部以外部分的甲板纵桁的剖面模数可减小15 8 关于舱壁垂直扶强材 1 根据收集的修改意见 删除原6 8 1 3条规定 垂向扶强材的间距应不大于0 5m 改为 垂直扶强材应尽可能与甲板或船底纵向构件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并有效连接 若甲板纵桁与舱壁垂直扶强材对准有困难时 则应采取适当支撑措施 2 参考CCS内河3 5 2 4的规定 补充扶强材布置位置要求 垂向扶强材应尽可能与甲板或船底纵向构件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并有效连接 若甲板纵桁与舱壁垂直桁或扶强材对准有困难时 则应采取适当支承措施 3 并参考CR 8 2 4 KOR第64及CCS小船2 1 3 6 8 的规定补充扶强材两端结构的要求 4 原公式系数为12 0 计算结果偏小 现参考两端用肘板连接时CR规定 19 4 和CCS及ZC规定 21 67 取值18 0 较原规定增大50 其他几种情况按与CCS小船规定相同比例 1 1 33 1 60 确定 第1节通则 一 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具有连续甲板结构的船舶 本章适用于下列主尺度比范围的船舶 海船 L D 14 B D 2 5 河船 L D 18 B D 4 对于主尺度比超出上述范围的GFRP渔业船舶 将予以特别考量 对其结构尺寸予以适当修正 对船长小于12m的无甲板船舶 本章规定可适当放宽 但应经本局同意 二 积层板厚度 每层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增强的层板厚度t可按下式求得 mm 式中 Wg 玻璃纤维短切毡或方格布的单位面积设计重量 g R 固化后的树脂比重 可取1 2 如果在树脂液内添加填料等时例外 G 层板的玻璃纤维含量 质量比 G 玻璃纤维短切毡或方格布的比重 除有特别规定外 一般取2 5 设 玻璃纤维短切毡或方格布的单位面积设计质量 重量 为Wg g m2 g 1000000mm2 树脂固化后的密度 比重 为 R g cm3 g 1000mm3 层板中玻璃纤维含量 质量比 为G 玻璃纤维短切毡或方格布的密度 比重 为 G g cm3 g 1000mm3 则层板中玻璃纤维短切毡或方格布的厚度tg为 mm 层板中固化后树脂的厚度tr为 单位面积中树脂的质量 重量 为 层板中固化后树脂的厚度tr为 因此 层板的厚度t为 mm 同样 上式也可用来计算整个积层板的厚度 几点补充规定 3 2 7 3条规定 铺敷成型时对于玻璃纤维短切毡 不饱和聚酯树脂质量含量为65 75 对于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 不饱和聚酯树脂质量含量为45 55 对于4 1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单向布 不饱和聚酯树脂质量含量为45 55 实际积层板的厚度因树脂多少的原因 与按上式计算的结果可能有约 15 之误差 在考量积层板的力学性能时 实际积层板的厚度可按上述计算值予以校对 对于采用玻璃纤维短切毡及方格布以外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制成的积层板厚度 应按照材料生产厂商提供的材料性质计算 并经本局同意 本章所规定的板厚 不包含小于300g 的毡或任何重量的布与胶衣树脂一起构成的表面层 三 积层板力学性能以玻璃纤维短切毡和玻璃纤维布交替铺敷成型的积层板为基准 其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下表所列值 当设计采用的积层板的力学性能高于5 1 3 1基准要求时 可按下列规定进行修正 1 规范要求的积层板厚度乘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所得系数中的大者 K1 175 b 1 2K1 7000 Eb 1 3式中 b 设计采用的积层板弯曲强度 MPa Eb 设计采用的积层板弯曲模量 MPa 2 规范要求的剖面模数乘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所得系数中的大者 K2 175 bK2 126 t式中 b 设计采用的积层板的弯曲强度 MPa t 设计采用的积层板的抗拉强度 MPa 四 带板1 本章所要求构件的剖面模数 除另有规定外 均为连同带板的有效值 2 带板为单层板时 带板的有效宽度be按下列公式计算 取其小者 be Smmbe 20t bsmm式中 t 带板实际厚度 mm S 骨材间距 mm bs 骨材底脚的宽度 mm 见下图 3 带板为夹层板时 带板的有效宽度be按下列公式计算 取其小者 be Smmbe 11dmm芯材为泡沫塑料 轻木等无效芯材时be 35dmm芯材为胶合板等有效芯材时式中 d 带板的两面板厚度中心线的距离 mm S 骨材间距 mm 1 五 帽型材1 帽型剖面构件的腹板高度h与厚度t之比值以及顶板宽度b与厚度t1之比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见下图 h t 30b t1 20b1 0 2h且b1 50mm 也不必大于6t b2 3t 2 帽型材的芯材应满足2 3 5的要求 3 本章相关公式中的计算结果 如按5 6 2 1 5 6 2 2 5 6 2 3 2计算横骨架式单底的中内龙骨 旁内龙骨和肋板时 对于帽型结构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帽型材顶部的面积应不小于型材面板的计算面积 2 用无效芯材时 帽型材每侧腹板的厚度 应不小于型材腹板计算厚度的0 7倍 六 夹层板结构 1 如船体外板 甲板或舱壁采用夹层板结构时 其内 外积层板的厚度比应不小于0 8 否则其结构尺寸应予特别考虑 2 夹层板结构 其芯材原则为一层构成 芯材的厚度应不大于25mm 若芯材为特殊组成与设计 其厚度需增加 则应经验船机构认可 材料试验包含芯材之接合面时 芯材可计入强度 七 对航行作业于遮蔽水域和内河的船舶的折减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 即不包括高速船部分 除支撑甲板货物的甲板结构构件 支撑重货物的内底板结构构件及深舱结构构件外 按下表规定折减 第2节结构设计原则 一般规定与钢船一样 船体的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根据 验船机构颁布的规范 金属母型船体进行换算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母型船体进行换算 直接计算 本规范规定 5 2 1 1船体结构设计应保证船舶能够承受营运期间可能遭受的最大外力 5 2 1 2可采用直接计算法设计船体结构 从GFRP湿态强度极限值考虑 所取安全系数应不小于4 相对挠度应不大于L 500 5 2 1 3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单板结构的船体外板 包括一系列扶强材加强的GFRP外板及甲板 或夹芯结构的船体外板 该夹芯结构包括由GFRP积层于芯材两侧而构成 并假定芯材及面材为有效结合 夹芯结构的GFRP板块受侧向负荷时 面材承受弯曲力矩而芯材承受剪力 玻璃钢材料的主要特点 玻璃钢的性能与粘结剂的牌号和玻璃填料的类型 以及它们的组成分量比有关 玻璃钢的性能与增强结构有关 采用一定的玻璃填料时 弹性和强度性能各向异性 在材料破坏以前实际上没有塑性变形 弹性和强度性能与承载速度有关 法向弹性模数和剪切模数值很低 易于蠕变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玻璃钢连接的强度不能与基材料相等 强度以及其他性能与工艺及结构的使用条件有关 对于载荷作用的持续时间很敏感 一 结构连续性 1 船中0 5L区域与艏艉端之间构件尺寸变化应逐渐过渡 2 参与船体总纵强度的纵向构件 应在整个船长范围内保持连续 在整体舱柜的端壁处中断除外 3 横向构件也应尽可能保持连续 4 纵 横向次要构件在纵舱壁 或横向次要构件在纵向主要构件处 中断时 应设置肘板 位于舱壁两侧的骨材和肘板均应对齐 5 主甲板上有台阶时 应将台阶两侧的甲板至少在1个肋距内缓慢倾斜并有效连接 或将主甲板边板自台阶端壁处至少延伸2个肋距 并以适当方式有效连接 6 主要支承构件应避免高度或横截面突变 7 应特别注意下列部位结构的连续性 1 船体构架型式变化处 2 主要或次要构件的连接处 3 艏艉端和机舱 4 上层建筑及甲板室的端部 二 结构的框架性 1 船底部和主甲板的纵向强力构件应尽可能设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2 船底实肋板 舷侧强肋骨以及甲板强横梁应布置在同一横剖面内 并牢固连接 3 肋骨与横梁的连接处应设肘板 4 支柱和舱壁应上下对齐 5 上层建筑或甲板室内的强力隔壁应与船体内主要构件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其他要求 除特殊情况经验船机构同意外 所有构件的端部均应连接于其支承构件上 船体的附体应与船体内主要构件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三 结构中断处的补强 5 2 3 1舷侧顶列板在上层建筑中断的部位应按下述要求予以加强 1 在船中部0 4L区域 厚度应增加30 增厚范围在中断端壁的每侧应不小于B 6或1 0m 取其大者 2 在船中部0 4L区域以外 厚度应增加15 增厚范围同本条 1 3 舷顶列板的宽度应不小于0 4m 5 2 3 2上层建筑中断部位的上甲板边板应予增厚 中断部位在船中部0 4L区域时应增加30 在其他区域应增加15 增厚部位的宽度应不小于0 4m 增厚的长度在上层建筑端壁的每侧各不小于B 6或1m 取其大者 5 2 3 3当上层建筑在位于船中部0 4L区域中断时 侧壁板应逐渐消失过渡到舷顶列板 过渡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 并用扶强材支撑 在其他区域中断时 过渡长度可适当减少 5 2 3 4上层建筑端部的下面应设支柱 隔壁 舱壁或其他强力构件以支撑上层建筑 注意 不允许在已制好的结构上用安装腹板的方法进行加厚 龙骨板 舷顶列板 舱口附近等 应该在结构成型过程中 在各基本层之间交替地敷设附加增强材料从而得到加厚结构 但是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 例如破冰列板的加强 却需要采用复板形式 这时 板的加厚部分可看成是单独的结构 用来保护基本外板免受冰块的摩擦和破坏 整体结构 外扳 甲板 厚度发生变化时 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和出现分层 过渡处应保持光顺 四 结构开口 玻璃钢的相对伸长很小 3 它在受拉破坏时具有脆性特征 因此 玻璃钢较易于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破坏 鉴于玻璃钢对应力集中很敏感 所以设计开口附近的甲板和外板需要特别注意 设计人员在设计间断构件和开孔形式时必须满足某些严格的要求 如构件在间断处几何尺度光顺地变化 在开口处材料以适当方式增强及加厚 以及其他一些结构措施 以免结构过早破坏 规范规定 1 在高应力区域应尽量避免开孔 如果必须 则开孔形状应特殊设计以减小应力集中因素 2 应尽量避免在外板上特别是靠近干舷甲板的区域开口 如需开口 所有开口应有足够大的圆角 开口直径大于150mm时 应在周边至少加厚50 予以补偿 加厚范围应不小于两倍开口直径区域 3 船体外板及舷墙上开口的位置 应避开上层建筑的端部 任何在船体外板上接近上层建筑端部必须的开口 应尽可能减小 且开成圆形或椭圆形 4 甲板开口角隅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开口宽度的1 10 且在角隅处应适当加强 5 甲板开口距甲板边缘或舱口侧边的距离 应不小于开口宽度的1 5倍 否则应作保证该断面面积至少相等的补强 且前后各延伸500mm 6 上层建筑或甲板室侧壁上如开门 窗 孔 其角隅尽可能为圆角 若需用直角开口 则应进行足够的加强 7 主要骨材上如需开孔通过电缆 管路时 开孔角隅应为圆角 开孔的边缘至骨材顶板的距离应不小于骨材腹板高度的40 开孔高度超过桁材或强横梁腹板高度的1 3时 开口必须补强 但上述构件的端部不应开孔 8 为了疏水或通过电缆而在夹层板或扶强材内设置的套筒应埋在衬垫混合物内 9 GFRP单层板的所有开口的边缘都要用树脂封闭 夹层板的边缘及其开孔的边缘应用浸透树脂的毡封闭 五 骨材间距 计算研究表明 如果玻璃钢船体与钢船船体纵横骨架之间距离保持不变 玻璃钢积层板和整个结构的重量较钢船要重 这就不可能合理利用玻璃钢的主要优点之一 高的比强度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玻璃钢船体扳架上的粱要布置得比金属船的密些 亦即为相同等级和尺度的钢船的肋距的0 7 0 8 在350mm 450mm之间 5 2 5 1船体肋骨或纵骨的标准间距为500mm 距艏垂线0 2L向前区域内及艉尖舱内肋骨间距应不大于500mm 肋骨间距为750mm或以上时 应对船体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尺寸另行特别考虑 5 2 5 2船长小于20m船的肋骨或纵骨间距应不大于500mm 第3节总强度 特殊规定对船长L 15m 且L D 12的GFRP船舶 可免于校核船体的总纵强度及刚度 总纵强度最小中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CL 2Bw Cb 0 7 cm 3式中 C 系数 C 0 37L 33 但不小于40 4 L 船长 m Bw 满载水线处的船宽 m Cb 船舶在满载水线下的方形系数 总刚度中剖面惯性矩I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I 4 2WLcm 4式中 W 按本节5 3 1 1计算的中剖面模数 cm 3 L 船长 m 中剖面模数的计算 通常取船中 5 L范围内结构最弱处的横剖面作为校核剖面 所有在船中部0 4L范围内连续的船体纵向构件均可计入 但上述构件上的开孔面积应予以扣除 船中0 4L范围内 长度超过0 2L的上层建筑一般可认为参与总纵强度 但如上述上层建筑的侧壁上有大量开孔 且开孔纵向孔径之和超过该建筑长度的1 2 或上层建筑和甲板室与主船体的连接采用弹性结构型式时 则认为该建筑不参与总纵强度 结构芯材若采用木材或胶合板时 芯材的剖面模数可计入 计入时 将芯材横剖面面积乘以芯材的抗拉弹性模量与所包GFRP的抗拉弹性模量之比 该比值取值应不大于1 骨材芯材面积的折减应保持垂向高度不变 夹层板材的芯材仅在厚度方向予以折减 不论骨材或板材的芯材 其嵌接接头应符合4 3 2的规定 对采用夹层结构作为部分船体构件的船舶 船体梁总纵弯曲时 由若干夹层结构构件组成的船中相当剖面模数We应按下式计算 cm 3式中 E 计算点处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 Y 计算点至船中剖面中和轴的垂向距离 cm Ei Ii 分别为船中剖面的各个构件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 和各个构件对船中剖面中和轴的惯性矩 cm 4 第4节船体外板 龙骨 平板龙骨 方龙骨和艉鳍船中部0 4L区域船体外板船首 尾部船体外板 船首部船体外板的加强 尖舭型船的折角部位和有艉封板的船舶艉封板局部加强特殊规定 1 龙骨 龙骨应在整个船长范围内保持连续 平板龙骨 船体平板龙骨的厚度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1 5倍 宽度应不小于0 1倍的船宽 方龙骨和艉鳍 方龙骨内应加横隔板或有适当的填充 以保证有足够的刚性 2 船中部0 4L区域船体外板 单板结构的船体外板厚度 舷侧外板厚度 船长大于30m时 舷顶列板应在船中部0 4L区域增厚50 并逐步向艏艉端过渡到原外板厚度 舷顶列板的宽度不小于0 02L 符合本款规定时 上层建筑中断部位舷顶列板可不再按5 2 3 1的规定加强 船底板厚度夹层板结构的船体外板厚度 3 船首 尾部船体外板 除船首部船底板加强的规定外 单板结构的船首 尾部船体外板的厚度 可自船中部向艏 艉端逐渐减薄 艏 艉端部的船体外板厚度应不小于船中部船体外板厚度的85 夹层结构的船体外板船中部以外部分应与船中部结构相同 船首部船底板的加强 船首部船底板在下列规定位置之前 如图5 4 3 3 1所示的船底斜度小于15 的平坦部分应予加强 1 1 5 距艏垂线0 25L 2 1 5 距艏垂线0 3L式中 V 船舶设计航速 kn L 船长 m 船长小于20m 且航速小于14kn的GFRP船舶或经验船机构认为具有足够艏吃水的GFRP船舶 船首部加强部位的船底板厚度可适当减薄 4 局部加强 可能与锚 锚链等碰擦处的外板 锚唇周围 安装桅 吊杆牵索及链条眼板处的舷墙 船底板在艉轴架 轴包套及有附体贯穿部位 承受局部负荷处的船壳板 渔船或渔业调查船 渔捞作业或其他作业可能致使船体外板严重磨损的部位 小艇收放或放置的部位 航行 作业时可能与其他船接触的部位 拖网绞架安装处的舷侧外板 舷墙 舷顶列板及设计满载水线处应装设护舷杆 艉滑道拖网渔船的滑道底板 侧板 5 特殊规定 长度小于12m的GFRP小艇可以无骨建造 即船体外板不设骨材加强 此种船型的船体外板厚度应适当增厚 并经本局同意 其内部舱柜 油柜 房间舱壁等应有骨材加强 保证外板刚度的有效方法是作成槽形外板 沿船长纵通的槽起了纵向加强筋的作用 而在工艺性方面优于加强筋 因为槽与板是一体成型的 这就保证可以获得整体的刚性外壳 第5节甲板 一般规定上甲板成阶梯式时 应按5 2 2 6的规定过渡 甲板计算水头单板结构的甲板厚度上甲板厚度其他各层甲板的厚度船长小于12m的甲板厚度顶蓬甲板的厚度 夹层结构的甲板厚度甲板的局部加强甲板防滑船员经常活动的甲板面 应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甲板与船体外板的连接 第6节船底骨架 一般规定 中内龙骨应在全船范围内连续 并尽可能向艏艉端延伸 若设有方龙骨且方龙骨的尺寸按本节的规定折算不小于5 6 2 1 1 5 6 2 1 3规定时 可以不设中内龙骨 5 4 3 3所规定区域的船首底部的中内龙骨 旁内龙骨 肋板 船底骨材等的尺寸应予适当增加 推力轴承附近的机舱底部桁材及肋板应适当加强 其他 横骨架式单层底结构 中内龙骨 旁内龙骨 肋板 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 船底纵骨应连续不间断 或按5 2 2 2的要求在中断处设置肘板 纵骨架式单层底结构的中内龙骨及旁内龙骨应符合5 6 2 1及5 6 2 2的规定 支承船底纵骨的肋板间距 在机舱区域 应不超过1m 在主机至推力轴承之间 应不超过0 5m 在其他区域 应不超过2m 肋板应符合5 6 2 3的规定 双层底 一般要求 内底板 中桁材 旁桁材 实肋板 横骨架式组合肋板 纵骨架式船底纵骨 第7节舷侧骨架 横骨架式舷侧结构纵骨架式舷侧结构 第8节甲板骨架 一般规定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支柱 第9节水密舱壁 水密舱壁的布置 防撞舱壁 艉尖舱舱壁 机舱舱壁 舱壁高度 锚链舱水密舱壁的结构防撞舱壁的结构 第10节深舱 一般规定 适用范围 布置 结构细节 其他要求舱壁舱壁垂直扶强材舱壁水平桁材底部及顶部构件 布置要求 燃油舱与淡水舱之间应设有隔离空舱 船员舱不应直接邻接油舱 船员舱与油舱间应以通风良好且可通行的隔离舱隔开 如油舱顶部无开孔 且以不小于38mm厚度的不燃材被覆 则船员舱与油舱顶部间的隔离舱可免除 淡水舱顶不允许设有厕所或有污水管路通过 非饮用水管不允许通过淡水舱 结构细节 淡水舱 燃油舱及其他航行时不保持满载的深舱 应适当设置制荡舱壁 深舱如由一舷至另一舷 且其宽度超过4m时 在中纵剖面处应设置纵舱壁或制荡舱壁 如舱宽超过8m 则应在左 右舱的上半部设置制荡板 艏尖舱宽度超过4m时 在中纵剖面处应设置制荡舱壁 深舱的内表面应铺设一层不低于600g 的玻璃纤维短切毡或短切纤维 此铺层不计入构件尺寸 铺层上面应涂一层厚的树脂或其它合适的涂层 深舱内的扶强材 肋骨和横梁等构件不得贯穿深舱的周界 测深管下部底板应增加层积厚度或采用适当的方法 防止测深杆引起的损伤 其他要求 深舱内 所有非水密构件上应开设适当的流水孔及通气孔 以保证气体能自由流向通气管 液体能自由流向吸口 流水孔及通气孔的边缘应按5 2 4 9的规定用树脂封闭 所有舱柜应设有出入孔 舱柜内的非水密构件上应设有人孔 其大小及数量应确保能到达舱柜内各角落 舱柜出入孔盖应采用金属或GFRP制成 出入孔盖与舱柜采用螺栓密封连接 螺栓直径d应不小于6 5mm 其间距应不小于6d 螺栓中心距GFRP盖边缘不小于3d 或距金属盖边缘不小于2d 货舱内若无保护材时 则出入孔盖需予保护以免受货物损坏 货舱与深油舱的分隔舱壁应装设护条或衬板 舱壁与护条或衬板之间应有适当距离 沿舱壁周围设有排水道 管路的装配部位 应考虑管的膨胀 收缩和振动等因素而牢固地安装 以免在油柜壁上产生局部应力 油柜内的金属部件应按8 2 2 1 2 的要求适当接地 第11节基座 主机基座 基座纵桁应在足够的长度内保持连续 其形状不应有急剧的突变 其端部应逐渐过渡消失 基座纵桁应在每个肋位以足够高的横隔板及肘板进行有效的支撑 隔板及肘板的厚度应不小于肋板的厚度 肘板的顶角宜为45 但应不小于30 当主机功率较大或振动较大时 应采取多种减振措施 并保证基座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基座纵桁腹板的厚度应不小于旁龙骨腹板厚度的1 6倍 面板厚度应较腹板厚度增加40 基座中有螺栓贯穿处应使用木材做芯材 且应保证芯材与周边GFRP结构有效连接 帽形结构还应符合5 1 5的规定 辅机基座 第12节上层建筑及甲板室 围壁板围壁扶强材甲板出入口之封闭装置及门槛高度窗 第13节舱口及其他甲板开口 一般规定舱口机舱舱口 第14节舷墙 栏杆 一般规定舷墙 舷墙可以与船体外板一体成型 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 舷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干舷甲板上舷墙板厚度应不小于舷顶列板厚度的80 在甲板横梁位置上应设置有效的舷墙扶强材 其间距应不大于2个肋距 舷墙上的开孔 如排水口 导缆孔及类似的开孔均应有足够的圆角 所有开口的边缘都要按4 2 10的规定用树脂封闭 栏杆 第15节高速船 一般规定 本节的规定仅适用于限制航区的单体高速船 高速船船体结构一般应采用纵骨架式 纵骨架式结构的纵骨间距一般不大于350mm 横骨架式的肋骨间距一般不大于500mm 结构设计载荷 船体结构的构件尺寸 总强度 高速船应分别校核高速航行于波浪中波浪冲击情况下的总纵强度和排水航行时的总纵强度 对船长L 15m L D 12的海洋高速船和L D 14的内河高速船 如其船体结构能满足局部强度要求 则可免于校核船体的总纵强度 总纵强度校核时的装载状态应取满载出港装载状态 船体梁的剖面模数的计算按5 3 3的规定 第16节结构防火 机舱 机舱周围内壁应采用阻燃性树脂积层3次以上 厚度大于3mm 或采用等效的隔热材料敷设 面对机舱 厨房等高失火危险处所的GFRP制的燃油柜的表面 应敷设不燃性材料或将阻燃性树脂层积3次以上 储存汽油燃料的燃油柜应采用金属制作 厨房炉灶和取暖设备其他 第17节船体试验 密性试验强度试验 第6章舾装 将相关玻璃钢船涉及到的与其它材质不同或不齐全的内容进行归纳汇总 变分散为集中 使之更加方便使用 主要参考资料 ZY 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 1998 ZY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2000 2002 CR 玻璃纤维强化塑胶船舶建造与入级规范 1998 CCS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2006 CCS 沿海小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2005 CCS 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