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五种关系20062008三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与高中历史教材(旧课程人教版)的关系,根据其设问和答案来看,可以用“紧扣、概括、拓展、升华、游离”这五个词十个字概括。下以20062008三年全国卷I为例说明。表一:2006年全国卷知识考查与教材的关系题号考查知识与教材的关系简单说明12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变化拓展(干扰项较强)“线索”拓展13临时约法紧扣照搬14武汉国民政府紧扣照搬15新政协的职能紧扣照搬小字16巴黎公社概括(干扰项特弱)“直接”概括17十月革命的结果紧扣照搬18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紧扣(干扰项一般)“比较”式照搬19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拓展(干扰项紧扣教材)新语词表达20普法战争(识图)紧扣将图为文21法德和解的最早标志拓展、紧扣拓展题干、照搬小字22年的欧盟拓展“评价”拓展23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相同处紧扣、拓展“干扰项”拓展37春秋到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紧扣、概括、拓展、升华、游离第问的答案中有“游离”、第问的答案中有“升华”39近代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及影响紧扣、概括、拓展、升华答案最后一个要点是“升华”统计:“紧扣”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85.7%;“概括”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21.4%;“拓展”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50%;“升华”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14.3%;“游离”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7.1%。表二:2007年全国卷知识考查与教材的关系题号考查知识与教材的关系简单说明12帝王谥号拓展“常识”拓展13“武周之代李唐”为“ 社会之革命”升华(干扰项较强)“扶植庶族”具有“社会革命”的价值14八旗制度早期特点紧扣(干扰项弱)照搬15清末湘军的主要特点拓展(干扰项弱)“评价”拓展16清末新军的主要特点拓展(干扰项较强)对“新政”的认识拓展17国民革命军的特点拓展“线索”拓展18近代民教冲突表明什么升华(干扰项一般)从现象到本质19HUEHART路牌设立时间升华(个干扰项特弱)从中外关系到日常生活20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最高权力紧扣(干扰项弱)照搬211956196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图表)拓展农业与工业的比较22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主要目的拓展(干扰项较强)“认识”拓展23工业革命的影响升华(干扰项一般)贵族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变化38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紧扣、拓展、升华第问答案中有“升华”40金迁都北京紧扣、拓展、升华第问“影响”的答案中有“升华”统计:“紧扣”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28.8%;“拓展”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42.9%;“升华”教材道题次,占题量的42.9%。表三:2008年全国卷知识考查与教材的关系题号考查知识与教材的关系简单说明12阴阳的含义拓展“常识”拓展13徐继畲的观点紧扣、拓展(干扰项强)“题干”拓展的认识14洋务企业的管理方式拓展“史料”拓展15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游离(干扰项一般)“知识”游离16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拓展(干扰项较弱)“史料”拓展17抗战期间治外法权的废除升华(干扰项一般)“评价”升华18“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拓展(干扰项特弱)“理解”拓展19古希腊人回到1750年升华(干扰项强)社会发展根本动力201878年日本儿童拍球游戏升华(干扰项强)从现象到本质211932年张伯伦评论的历史背景拓展(干扰项特弱)“史料”拓展221961.8和1989.11柏林墙图拓展(干扰项较强)“认识”拓展2320世纪50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拓展(干扰项弱)“概括”拓展37科举制与欧洲的文官制度的比较拓展、升华、游离第问答案“游离”39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拓展、升华第问“升华”统计:“紧扣”教材题次,占题量7.1%;“拓展”教材10题次,占题量69.4%;“升华”教材题次,占题量35.7%;“游离”教材2题次,占题量14.3%。表四:2006-2008全国高考卷I历史试题与教材的关系项目考年紧扣概括拓展升华游离题次%题次%题次%题次%题次%85.721.45014.37.128.842.942.97.11069.435.7214.3合计1740.537.12252.41331.049.5“紧扣”教材的试题,就是试题的题干、题枝和答案,都是直接出自教材,即“照搬”教材的试题。这样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或者说学生的“背书”能力。通过上表可知,近三年来,“紧扣”教材的试题是逐年减少,且减少的速率较快,从2006年的12个题次锐减到2008年的1个题次。由此,可以说,现今的高考复习仅仅让学生背书是不够的。“概括”教材的试题,即答案存在于教材之中但必须通过概括才能完成的试题。这一答案,一不能集中地直接地“照搬”教材上的文字表述,二不能直接摘抄试题材料(这类试题的材料,其本身是对教材所述史实的“还原”)。如2006年全国卷I的第16题,“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就不是教材上的直接文字表述,而是对教材上关于“巴黎公社”革命措施表述的直接概括。2006年全国卷I的第37题的第问,“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要求的是直接概括材料,而这段材料本身则是对教材所述这段“从分散到整合”历史的“还原”;第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直接要求的就是概括教材,但不可能集中地直接地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其答案之中有“游离”的问题,下面将谈到)。这样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或者说把书读“薄”的能力。根据上表可知,近三年考查概括能力的试题较少,07、08两年单纯考查概括能力的试题没有。从命题人“反猜题”的角度说,这类试题在09年的高考中也许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对这类试题的复习与训练。“拓展”教材的试题,即试题知识,或者设问要求,在教材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知识或认识范围的试题。如2007年高考卷I第题,教材上有“汉武帝”这一知识,但并没有说是刘彻的谥号;也有“唐太宗”这一知识,但并没有说是李世民的庙号;等等。但本试题则要求考生对什么是谥号、什么是庙号、什么是年号有准确的了解。这样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拓展、推理能力,或者说把书读“厚”的能力。根据上表可知,近三年高考考查拓展能力的试题是最多的。所以,对这一能力的教学,应该成为我们高考复习中的重点目标。“升华”教材的试题,即对教材上的某一知识,通过试题提供的新情景,让考生得出有别于教材的新结论;或者通过试题所下的新结论,要求考生通过“升华”能与教材上的这一知识联系起来。如2007年高考卷I第13题,陈寅恪说“武周代李唐”是“社会革命”的结论,与教材所述武周之时“扶植庶族,抑制士族”的措施联系起来所出之题,就属于后者;第题关于“民教冲突”在三个年份最多,则反映了“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则是属于前者。这类试题,是“拓展”试题的进一步发展,较之于“拓展”型试题,对教材本身知识的依赖较少,教材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着背景作用。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升华”教材的试题比例都很大。因为这类试题对教材知识依赖少,学生解答的难度大、失分多,抓住这类试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应该说是我们第二轮复习中嬴得高考,比对手多得分的关键。“游离”教材的试题,即脱离教材、脱离材料的试题。这类试题,主要反映在它的答案上。这类试题的答案,通过教材提供的知识,通过试题提供的材料,都不能作答。这类试题,实际上失败之题。如2006年高考卷I第37题第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答案中的“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这一答案,一是在教材上没有这一知识,就设问而言,也无法从教材中“拓展”出这一结论;二是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也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所以,这是个学生无法做出来的答案。这种既脱离教材,又脱离材料,学生无法做出来的试题,我姑望称之为“游离”型试题。这一答案,不仅使本题成了“游离”之题,且这一答案本身也难以符合历史真实。这一答案告诉我们:原中原的汉文化中没有“刚劲、豪爽、活泼”的色彩,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真实。2007年高考卷I第15题,梁启超关于“科学万能说”的评价与“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相联系的答案、第37题第问中“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答案,都属于“游离”类型的试题。这类试题,在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具体原因我们不知道,但确实不应该出现。作为应试,对这类试题,考生只有依靠解题技巧和运气了。下以2007年高考卷I第15题为例,简略谈谈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问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此题题干告诉我们的信息有:1920年、梁启超“欧游”、梁启超本人对“科学万能说”的否定态度。此题题枝A项说的是中国、B项说的是科技水平高、C项说的是科技成为世界大战工具、D项说的是科技发展速度减缓。因为题干的这些信息与选项的作答确实都难以在逻辑上对应起来,很难准确判断梁启超针对“科学万能说”为什么能得出“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了的结论,所以此题按正常的逻辑关系,无法作答,只能靠“猜”。如何“猜”?因为科技“从前”也没有在中国“猖獗”过,所以A项要排除;再因为科技“不能”“猖獗”了,与科技“发展水平高”自相矛盾,所以B项也要排除;三是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我们知道科技的发展速度在1920年前后并没有减缓而是加速,所以D项也要被排除;如此,只好选C项了。选C项的确又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在一战之中,也无法证明科学是万能的。最有可能“联系”的是“猖獗”一词的贬义性质,这一“联系”当然不是逻辑联系,所以是不可靠的联系。虽然是不可靠的联系,也得“联系”,不然,就没得选了。所以,此题要想得分,只能依靠“排除法”这一解题技巧的运用。反复比对各干扰项,最拿不准要被排除的选项,可能就是试题所谓的正确答案。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各个具体的试题,分别与教材所构成的上述五种关系,不一定准确,但近三年全国高考卷I的历史试题,与教材之间的这五种关系,确实是存在的。既然如此,从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备考启示呢?1教材是基础除开“游离”型试题,上述四种与教材关系的试题,不言而喻,其共同的基础都是教材。所以,即使是第二轮复习,教材本身是不能丢的,不能只见*金榜、*按钮、*宝典等等备考资料,而独不见教材;只见*月考、*联考、*模考等等考试,独不见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学习。2“拓展”、“升华”是重点在复习备考中,特别是在第二轮复习中,对所确定的重点知识和专题知识,尽可能找到新材料,编拟出新情景,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和背景,对学生进行拓展历史知识、拓展历史结论,升华教材认识、升华史料认识的训练。这一部分的教学,一是应该作为我们的教学重点,二是应该作为我们的教学难点。前者说明它将在第二轮复习中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以增加相应的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后者说明它将在第二轮复习中占用教师的主要精力,以寻找新材料、编拟新情景。3用技巧、异变应答“游离”试题“游离”教材之题,是考生无法按正常思路和教材知识作答的试题。既然如此,又不能白白放弃,只能一靠“技巧”、二靠“异变”来应对。前者主要应答选择题。选择题是四者“必居其一”,所以,依靠“技巧”,就能排除较为有把握的非选项以便“碰上”得分选项。如上述“科学万能题”。后者主要应答材料问答题。在材料问答题中,根据近三年全国高考卷I看,出现“游离”者,一般是在求答的原因、意义或评价部分。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I第37题的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的“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的答案就是“意义或评价”;2008年全国高考卷I第37题的第3问“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其中的“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移动南昌市2025秋招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中国广电石嘴山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上海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威海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中国广电宣城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行业解决方案经理岗
- 企业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唐电力遂宁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中国联通黔西南自治州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市场与服务类
- 海南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巴中市中储粮2025秋招财务资产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手机租机合同协议
- 铁路冬季作业安全知识
- 生物医药研发与临床实验数据表
- 村级出纳培训课件
- DBJ50-T-247-2016 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
-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范》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自然景色描写升华句(风+雨+雪+霜+雾)清单
- 建筑师负责制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师标准服务内容与流程
- 《精护》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 与孩子立契约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