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张平秋目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是“生理功能正常”,而是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即健康应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特别是面对当今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改革年代,心理因素则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身体的强壮或学习成绩的优异,并不能保证你在面对人生磨难和机遇出现时会有适当的反应。诸如残杀4名同学的马加爵事件、河南14岁女生因早恋受阻而跳河自杀、自我封闭的孤独绝世等等,他们的人生悲剧充分说明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事实上人的一帆风顺的情况是极少的总会遭遇许多困难和考验,而这心理素质的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现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的关心倍至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缺少应变能力、生存能力,缺乏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这种心理状态妨碍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潜能开发,使他们学习、生活都带有某种程度上的盲目性,“而现代教育应该扩展到一个人的一生,就该把社会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融进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一、认清自我,确定人生目标哈佛教育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葛德纳说:“教育对孩子的最大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性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个目标,我们实行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个人都教育成大学教授。对每个人的评价也都是依据这个狭隘的标准。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人,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也千变万化。” 在充分利用团队活动,举办成功属于每个人专题讲座,因为认清自身潜能,明确自己的存在目的,自主的支配人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学生中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盲目和自大,认为自己很聪明,学习不踏实,另一种则是盲目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事无成,这两种极端都会妨碍他们正确看待自己,而贻误终生。事实上,人生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单一的IQ(智商)而是多方面的智能,主要分为七类,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能力,体能、音乐才能、人际关系能力,透视心灵能力(如弗洛伊德)要了解自身的潜能在哪个方面,可用各项智慧调查表和各项学习困难调查表来确定其特长,利用团队活动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了解,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多给一份关注和爱心,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创造力、性格、特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认清自己的优势是在哪一个方面,那种用一生的努力去改正短处,而将长处也丢了的作法是得不偿失的。就像一首诗中写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人的输赢,不论不作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二、笑傲挫折,树立积极心态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发现,人生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EQ(情商)。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自身的情绪;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知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在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EQ(情商)的重要性绝不亚于IQ(智商)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求得平衡,例如前边提到的卢刚,很多人会感到疑惑,那么聪明的学生何以做出那么不理智的行为?这岂不是很笨?其实答案很简单,学业上的聪明与情绪控制能力关系大小,再聪明的人也可能因情绪失控或一时的冲动铸下大错,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如何克制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适情绪,面对现实;如何激励自己越挫越勇,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避免因过度沮丧而影响思考能力,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现代研究人员发现,不论学习或事业,总是怀抱希望的人在各领域都能比别人更占优势。因此以智力相当的人而言,实际成就不仅与才能有关,同时也与承受失败的能力有关。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能自我激励,知所变通,寻求各种方法去实现目标,把艰巨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容易解决的小部分;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则会怀疑自己没有达成目标的能力,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每遇到大型活动之前,针对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制定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接受工作,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因素的心态,他才愿意去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一旦取得胜利,便更增加他的能力感和成就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充分发挥他潜在的能力,使他越挫越勇。三、开发潜能,从培养观察力开始观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是开发潜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后进行”普遍表现为求知欲较低,观察力薄弱,他们有时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这使他们对学习没兴趣,也使他们缺少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可采取用几种方法进行循序渐进的逐步培养。1、 观察实物标本,进行语言描述。教师引导学生把视觉与思维结合起来,在看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2、心灵绘图,激发想象:把抽象的思维想象成具体形象。3、接触生活,走向大自然,随时试着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描述,例如对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把不同的事物或相似的事物加以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4、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以上种种,只是培养观察力的手段,而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四、 更新观念,激发创新意识由于信息革命来势迅猛,人类知识高速膨胀,知识废旧率很高,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将所有的新旧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所以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特征,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多寡,而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强弱。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造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创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给孩子灌输的知识总是精确的推理、演算和标准答案,忽略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以致中国选手在奥林匹克上年年夺冠,但诺贝尔奖却至今无一人问津。高中毕业的优等生写不出文章,当不了会计。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师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生物教育应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突破口,因为它和学生的联系最密切、最直接、最易于感知。只要你告诉学生,创新的过程并不神秘,任何人都能做到关键在于以发现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创造的心理对待一切发现,主动寻觅周围的现象,捕捉思维中的灵感,分析自己的发现,不要轻易放过。例如中国的文字很多人都认识,但却只有张德一创造出了三维天然码,总结出“有形取形,无形取象,无象取数”的电脑打字方法。苹果落地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只有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差别就是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上,他们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鼓励学生在“观察发现想象联想创新完善”的途径上探索,时刻保持积极心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