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ppt_第1页
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ppt_第2页
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ppt_第3页
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ppt_第4页
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码单反摄影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刘俊杰 2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一 好照片的原则1 好照片要有主题好照片起码要显示出主题是什么 并且确保让观赏者也能一目了然 对于真正的杰作要有进一步的要求 它不仅要有明确的一般性的主题 还要能表现普遍性的主题 这个目标虽然难达到 但正是这一点使杰作区别于佳作 普遍性的主题举例 儿童摄影中的 童年 天真 青春 婚纱摄影中的 爱 情 人生 或 幸福 2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为了表现主题 一幅作品中要有一个主要的趣味中心 这个被摄主体可能是一个人 一件东西或者一群人或一组事物 3 好照片画面要简洁所谓简化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 削弱主题的因素 这并不意味着把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 如果周围环境有利于表现主题 它们就是必不可少的 不能去掉 3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二 突出主体的方法1 通过布局突出主体 三分法或主体放在中心 2 通过物体大小的比例关系突出主体3 通过搭画框的方法突出主体4 通过用光来突出主体5 通过会聚线条来突出主体6 通过选择焦点 景深 来突出主体7 通过重复来突出重点8 通过动作突出重点 4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1 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摄距的不同带来画面的景别变化 也就是常说的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和特写 关于景别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截然的分界线 而是以被摄景物在画面上展示的规模和人们的习惯认识为依据进行大致的划分 是对具体的拍摄对象和场景相对而言的 重要的是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擅长的表现力 要根据表现意图去确定景别 远景 远景的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 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 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 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表现 5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1 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 全景 全景的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 擅长于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 相对来说 全景比远景有更明显的主体 中景 中景的被摄景物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 擅长与表现人与人 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以情节取胜 6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1 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 近景 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主要面貌 擅长于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细腻的刻划 特写 特写是对被摄人物或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 它比近景的刻划更细腻 特写既可以强化突出人物 景物的主要面貌 也可以不反映被摄对象的主要面貌 仅仅摄取被摄对象中能反映表现意图的任何一种细部 如以拍摄人物为例 仅仅拍摄脸部是一种特写 仅仅拍其双手 双眼 双脚也是一种特写 其目的都在于传神 传质 7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2 不同方向与画面效果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正面 背面还是侧面 它是指相机围绕被摄体四周的位置变化 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体的形象发生显著变化 又会使背景的对象发生明显变化 正面方向 即相机正对被摄主体的正面 这种方向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 擅长于表现对称美 能产生庄重 威严 静穆之感 正方向也往往会使画面缺乏透视感 也易引起呆板感 斜侧方向 斜侧方向拍摄时 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条会在画面上变成一种能产生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 因而有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画面也就随之容易显得生动 也有利于突出主体 8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2 不同方向与画面效果 正侧方向 即与被摄主体成90度的侧方向 正侧方向常用于人物拍摄 其特点是能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 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条 拍人物剪影的最佳方面就是正侧方向 对于拍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时 正侧方向往往有助于表现双方的神态面目 背面方向 这是一种易被忽视的拍摄方向 把它用于人物摄影往往能使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 因为画面背景中的景物正是主体视线所注视的 从而也有助于观众联想主体人物面对背景所产生的感受 采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 要注意人物的姿势 使人物背景能产生一种含蓄美 让观众引起更多的联想 9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3 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高度指相机是高于 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拍摄点高度的一系列变化 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这就是常说的 平拍 仰拍 俯拍 10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三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3 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 平拍平拍的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 特征是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 平拍较合乎人们通常的视线 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平拍还有助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人物或景物 从而使主体更突出 平拍人物或建筑还不易产生变形 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 自然 俯拍俯拍的相机位置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特征是镜头朝下拍摄 俯拍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前 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 俯拍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 盛大的场面 有助于交待景物 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 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 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资百态的线条美 例如纵横交错的田垅阡陌 缓延盘旋的公路 层层起伏的梯田等等 运用俯拍时常见的不足是高度不够 仰拍仰拍的相机位置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 特征是镜头朝着向上的方向仰起拍摄 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 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越 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及表现拍摄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 仰拍时要注意避免镜头过仰 否则会引起景物的明显变形 这在拍摄中 近景人物时尤应注意 11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四 稳定 空白与三分法1 画面稳定对于静态被摄对象的表现 在构图中要注意画面的稳定 画面稳定的基本含义是指画面上景物的水平线 如地平线 要水平 垂直线 如建筑的垂直墙沿 要垂直 这在风景 建筑摄影中尤应注意 对于确保风景摄影中地平线水平的效果 只需在取景时留心在取景屏检查一下并置稳相机即可 防止建筑垂直线倾斜 方法之一是拉大摄距 方法之二是提高拍摄点 方法之三是采用透视校正镜头 画面影调的均衡也是一种稳定的表现 当然 影调的稳定不是指画面上下左右的影调对称 均等 而是指一种心理上和生活经验上所形成的力和价值上的稳定 例如 暗深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沉重 浅淡色给人的视觉感受轻飘 12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四 稳定 空白与三分法2 画面空白画面空白具有衬托主体功能 在画面主体四周留有一定的空白 能使主体醒目 突出 画面空白指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 既有 亮的 白的 空白 也有 暗的 黑的 空白 烟 云 雾 水 天因其浅淡近乎白色的影调 通常也被看作画面空白部位 画面空白亦指无物阻挡之空间 画面空白又具有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 对于动体运动方向的前方 人物视线的前方在画面上宜留有一定的空间 一般来说 其 前方 空间宜大于 后方 空间 13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四 稳定 空白与三分法3 三分法三分法又称井字分割 把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产生了 井 字分割画面 这四条分割线的四个交叉点 尤其是右侧的两个交叉点被认为是视觉重点的位置 也称 趣味中心 即处于这些部位的景物往往最能吸引观众的视线 四条分割线的位置也被认为是安排景物的理想位置 例如风景摄影中 把地平线安排在画面正中往往会产生呆板的感觉 而安排在两条水平分割线中的任何一条位置则效果能大为改观 当然 三分法的法则可以灵活应用 不必强求景物正好落在这种交叉点或分割线上 而应视实际情况 大致安排在这些部位即可 14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五 画幅与虚实 画幅也是构图因素 方幅 即正方形画幅 这种画幅能给人以工整 淳朴与轻松之感 但正方形画幅对画面中的水平与垂直因素不起强调作用 它既有适应性较强一面 又存在强化力不足的弱点 在摄影构图的画幅运用中是较少采用的画幅 横幅 尤其是宽广的横幅有助于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能增添画面的静谧与稳定 横幅强调的是水平因素 竖幅 尤其是高耸的竖幅 有助于强化景物的高大与向上运动 能增添画面的活力与吸引力 竖幅强调的是垂直因素 15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五 画幅与虚实 注意虚实结合的运用1 虚实结合的功效 突出主体 把主体拍清晰 把环境拍虚糊 能使画面简洁集中 主体醒目突出 这是因为人的视觉易被清晰影象吸引之故 在拍摄近景 特写画面时 用虚实结合来突出主体是最常用的构图方法 表现动感 用虚实结合表现动感的构图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动体大部分部位较清晰 动感强烈的部位虚糊 二是动体本身清晰或较为清晰 背景 前景呈现强烈虚糊的水平或放射线状 三是动体本身均呈现虚糊感 让环境相对较为清晰 加强画面空间感 被摄景物具有三度空间 长 宽与纵深 而照片只具有两度空间 长和宽 没有纵深 如何利用人的视觉错觉 使两度平面的照片反映出三度空间的被摄对象 这是摄影构图十分重要的目的之一 有很多构图因素能起到这种作用 虚实结合也是常用手法之一 表现意境 一幅画面虚虚实实 虚实结合 有助于广拓思路 引入意境 这种虚中见实 实中见虚的景象会使画面的意境油然而生 16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五 画幅与虚实 注意虚实结合的运用2 虚实结合的技法 运用景深原理 采用最小景深的选择性聚焦 利用动静原理 即快门开启的瞬间 影象在胶片上动则虚 静则实 这种技法既可通过选择快门速度来控制 也可通过变焦拍摄 追随拍摄等技术的控制 利用云雾 烟雾 尘土产生前清后虚的效果 利用特殊效果滤镜 如中心聚焦镜 晕化镜 雾化镜等 17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六 前景与背景 前景的运用前景指画面上处于主体前面 靠近镜头的任何景物 对前景选择的基本考虑包括 选择具有季节特征 地方特征的景物作前景 有意识地运用前景来渲染气氛或特征 选择框架式前景 采用框架式前景也是对前景最常用的方法 让前景把主体影象包围起来 形成一种框架 这样的前景能把观众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 使主体得以突出 选择具有对比 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作前景 选择与主体在形式上或内容上有对比 比喻或比拟作用的景物作前景 往往能引起观众联想 产生意境 从而深化画面的表现力或揭示出画面的主题 18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六 前景与背景 背景的运用背景是指画面上主体后面的景物 19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六 前景与背景 背景的运用对背景选择的基本考虑包括 1 突出主体的背景处理 使背景简洁 背景简洁使主体突出 背景杂乱分散观众对主体的注意力 要使背景简洁的构图方法 一是通过改变拍摄点 避免那些杂乱的景物摄入画面 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背景虚糊 使背景与主体有鲜明的影调对比 背景与主体的影调相近或相同时 会使背景和主体混为一体 从而减弱主体的显要性 通过改变拍摄点 或通过运用滤镜 或通过用光等技术手段 便可取得这种突出主体的效果 2 丰富主体内涵的背景处理 选择具有地方特征 季节特征的景物作背景 用以交待主体所处何时 何地 何事 例如某地特有的建筑 某时特有的花木 某事特有的会标 标语等景物 选择有对比 比喻 比拟意义的景物作背景 包括与主体在形式上 内容上的对比 比喻 比拟等 这样的背景也就是用鲜明 生动的形象来揭示主体的含义 深化主题 启发观众的想象 20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七 色调与影调1 色调的含义与运用黑白照片的基调通常概括为三种 即高调 低调和中间调 高调指照片上白色和浅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 高调照片能给人轻盈 纯洁 优美 明快 清秀 宁静 淡雅和舒畅之类的感觉 常适宜于表现明朗秀丽的风光 浅色的静物 动物等 在人像摄影中 用于表现儿童 少女 医生等效果较好 低调指照片上黑色和黑灰色占绝对优势 既由大量黑色和黑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 低调照片能给人神秘 肃穆 忧郁 含蓄 深沉 稳重 粗豪 倔强之类的感觉 介于高调与低调之间 不存在黑色或白色占绝对优势的照片均称为中间调照 中间调之中对比强烈的 反差大 往往给人一种生气 力量 兴奋之感 对比平淡的 反差小 往往会给人一种凄凉 压抑 朴素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色调的这些作用只是 有助于强化 某种艺术效果 只是在配合特定内容时才能起到相应的某种强化效果 具体起到哪一种强化效果需要由拍摄的内容决定 21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七 色调与影调1 色调的含义与运用 22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七 色调与影调2 影调的含义与运用影调 一是指照片上影象的阶调 阶调是指影象明暗过渡的变化情况 对黑白照片来说 也就是指黑 灰 白的一系列过渡情况 二是指景物再现的深浅 在摄影构图中 对影调的运用还表现为掌握好景物的影调对比 影调对比包括画面上影调等级的对比和影调面积的对比 影调对比越强烈 给人的视觉感受就越醒目 例如 一般来说 如以大面积的浅色衬以小面积的深色 那么 小面积的深色更吸引观众的视线 影调的明暗处理还用语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在风景摄影中对影调的处理使其远处景物影调浅些 近处景物影调深些 往往有助于画面产生明显的空间感 纵深感 这种影调透视也被称为阶调透视 空气透视等 景物影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本身的深浅决定 但是 有意识地运用滤镜 光线 冲洗与放大技术以及胶片的选择等手段 也能改变原景物的影调效果 为表现意图服务 23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 即主要色彩的倾向 也就是给人总的色彩印象 色彩的基调对塑造形象 表现主题 引发意境有重要作用 彩色画面的基调较黑白画面复杂 黑白照片的基调分为 高调 低调 中间调 三种 这是已成定见的 对彩色画面的基调分类则尚无定见 有的分类简要些 如参照黑白画面的基调分类 提出彩色画面也分成三种基调 称为 冷调 暖调 中间调 有的分类具体些 更注重画面色彩组成的特性 如把彩色画面的基调分为 暖调 冷调 对比色调 和谐色调 浓彩色调 淡彩色调 灰彩色调 等 1 暖色调与冷色调以红 橙 黄等暖色调为主的画面称为暖色调 暖色调有助于强化热烈 兴奋 欢快 活泼等效果 当景物本身色彩不具彩色暖色特征时 如果光线色温低于胶卷的色温平衡性 就能轻而易举地使画面偏向暖色调 以各种蓝色 如纯蓝 紫蓝 青蓝等色为主的画面称为冷色调 冷色调有助于强化寒冷 恬静 安宁 深沉等效果 当景物本身色彩不具冷色特征时 如果光线色温高于胶卷色温平衡性 就能轻而易举地使画面偏向冷色调 24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基调1 暖色调与冷色调 25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基调2 对比色调与和谐色调对比色调指画面不是某一种颜色为基础 而是以两种对比色彩为基础 如冷暖对比 互补对比等 这种基调有助于强化艳丽 丰富 浓郁的色彩效果 和谐色调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画面由含有同色的复色构成 如黄绿 绿 青绿 青 有助于强化淡雅 素净的效果 二是画面由消色 指白 灰 黑色 配以其他色彩 有助于强化调和之感 三是画面降低了饱和度的对比色构成 有助于强化纯洁之感 26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基调3 浓彩色调与淡彩色调浓彩色调画面由饱和度高或明度低的色彩构成 有助于强化浓郁或低沉的气氛 当被摄对象的色彩不是浓彩时 适当减少拍摄曝光可以增加色彩浓度 淡彩色调画面由淡色 饱和度低的色彩构成 有助于强化淡雅 和谐的气氛 当被摄对象的色彩较浓时 适当增加拍摄曝光可以减弱色彩再现的浓度 27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基调4 亮彩色调与灰彩色调亮彩色调画面由高明度的色彩 如黄 白 浅橙 粉红等浅色构成 有助于强化明快 晶莹 清透的效果 亮彩色调与淡彩色调的区别在于前者明度更高 灰彩色调的画面由饱和度低的色彩组成 即色彩含较高的灰色成分 这种基调有助于强化晦暗 消极 成熟 质朴之感 28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感染力在许多时候是利用色彩之间的对比 互相烘托来增强的 利用色彩对比 是加强主体表现的重要手段 主体的色彩与环境的色彩对比强烈时 主体便鲜明突出 利用色彩对比 也能使画面富于变化或产生韵律感 利用色彩对比 也有助于引发画面意境 1 色别的对比邻近色对比 这种对比的色彩过度自然 没有跳跃感 有助于强化平衡 和谐 悦目 统一的感觉 类似色对比的明暗度不宜太接近 否则会有层次不清之感 三原色对比 即红 绿 蓝三原色对比 这种对比色彩鲜艳 醒目 跳动感强 原色对比在各原色的明度和饱和度上宜有差别 这样效果较协调 否则易产生不调和的刺目感 互补色对比 如红与青 蓝与黄 绿与品红 互补色对比在视觉上能产生最大的冲击力 一颜色在它与互补色对比时 比它和其他颜色对比时更加艳丽 鲜艳 强烈 醒目 29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对比2 明度对比与饱和度对比色彩的明度既指不同色别有不同明度 也指同一色别因受光强弱而产生不同明度 明度对比大 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明度对比小 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此外 当主体与环境的色彩亮度有较大差别时 主体就显得更突出 色的明度直接影响色的饱和度 对同一色别来说 明度适中 饱和度最大 明度或大或小都会相应减小饱和度 此外 不同色别的色彩对比也会影响色彩饱和度效果 例如 当背景色是主体色的类似色时 主体色的饱和度效果就会减弱 反之 当背景色是主体色的补色时 主体色的饱和度效果又会增强 饱和度高的色彩比饱和度低的色彩更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力 所以 在一般情况下 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宜低一些 这样有利于突出主体 30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对比3 并存的对比 各种明亮的色彩在黑色衬托下似乎最引人注目 各种深暗的色彩在白色衬托下似乎最引人注目 深暗的色彩 衬托在明亮的色彩上比衬托在深暗的色彩上 看上去显得更暗 明亮的色彩 衬托在深暗的色彩上比衬托在明亮的色彩上 看上去显得更亮 色彩在颜色上会受到邻近色影响 每一种颜色都会给它的邻近色增添一些自己的补色 如果两个互补色并列在一起 那么每种颜色似乎都比它本身更强烈 深暗的颜色 衬托在非互补色的深暗色上比衬托在互补色上 看上去显得更弱 明亮的颜色 衬托在非互补色的明亮色上比衬托在互补色上 看上去显得更弱 明亮的颜色由昏暗的同一颜色衬托时 能使昏暗的颜色更加失去光泽 明亮的颜色由昏暗的颜色衬托时 欲使两者为互补色时 反差效果最强烈 明亮的颜色衬托在非互补色的明亮色上时 如果用黑色或补色线条框出画面 可使明亮的颜色大大加强 深暗的颜色衬托在非互补色的深暗色上时 如果用白色或明亮浅色的线条框出画面 可使深暗的颜色大大加强 31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和谐色彩的和谐指整幅画面上色彩配合的统一 协调 悦目 人们由于民族 风俗 宗教 文化等差异 对色彩和谐的判断也会存在差异 对比色和谐 即互补色和谐 如红与青 绿与品红 蓝与黄等 邻近色和谐 即按光谱顺序的相邻色 如红与橙 橙与黄 黄与绿 同种色和谐 即同意色别不同明度的配合 如深红与浅红 深蓝与浅蓝 消色 光泽色与其他色的和谐 消色指白 灰 黑色 光泽色指金 银色等 黑 白 灰 金 银等色与其他色彩配合得当均能产生和谐效果 配合得当是取得和谐效果的关键所在 这种 得当 是指针对画面内容和主题思想 不同色彩所占面积 以及亮度饱和度 明暗变化等因素的配置 32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感觉 远近的感觉 不同色别中 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 冷色使人感到距离远 同一色别中 明度高的显得近 明度低的显得远 大小的感觉 不同色别中 如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七色中 面积相同时 黄色显得最大 紫色显得最小 红与青近似 同一色别中 明度高的显得大 明度低的显得小 感觉中的颜色显得小 感觉轻的颜色显得大 进退的感觉 在同一平面上 暖色具有逼近感 冷色具有后退感 胀缩的感觉 暖色 明度大的色具有膨胀感 冷色 明度低的色具有收缩感 轻重的感觉 色彩的视觉重量感依次为 红 橙 蓝 绿 黄 白 其中橙 绿 蓝给人的重量感大致相同 软硬的感觉 色彩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细腻 缓慢时 给人以柔软感 反之 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粗犷 急剧时 给人以强硬感 冷热的感觉 红 橙色给人以温暖感 蓝 青色给人以凉爽感 动静的感觉 红 橙色能促使人的生物钟加快 给人以动感 蓝 青色则能给人以静感 联想的感觉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往往会联想起生活中所感受的某种实物 从而产生象征性的感觉 33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八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感觉 联想的感觉 红色 给人以热烈 喜庆 胜利 革命 紧张等感觉 黄色 给人以高贵 光明 富有 明朗 轻快等感觉 绿色 给人以生命 青春 希望 生机 和平等感觉 蓝色 给人以崇高 永恒 宁静 深沉 诚实等感觉 紫色 给人以哀伤 威严 邪恶 神秘 高贵等感觉 白色 给人以明净 纯洁 朴素 坦率 悲伤等感觉 黑色 给人以庄重 肃穆 神秘 恐怖 哀伤等感觉 上述色彩九种 感觉 产生的原因不外是生理因素和心理音色两方面 从生理因素上来说 波长较长的色光 穿透介质时折射角小 因而在视网膜上成象的位置深 即像距长 因而给人以距离近 似乎在向前逼进 有膨胀感等 而波长较短的色光 穿透介质时折射角大 在视网膜上成象的位置浅 即像距短 因而给人以距离远 似乎在后退 有收缩感 从心理因素上来说 客观世界的物体总是以一定的形与色被人感知 人们与之反复接触后 便在大脑中留下印象 形成概念 此时 具体的形 色在某种程度上被抽象 如同语言一样 形成某种特定含义 如红旗象征胜利 黄金意味着昂贵 绿色的田野意味着生机 蓝色的大海给人以深沉感等等 34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九 线条与质感1 线条的运用画面上的线条是由相临两种影调的分界线构划出来的 任何一幅照片上都存在线条 没有线条也就不存在构图 线条不仅具有形式美 而且富有感情色彩 画面上的线条有粗 细 曲 直 浓 淡 虚 实之分 不同的线条不仅构成不同的图形 而且因其粗细 曲直 浓淡 虚实之不同 能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一般来说 不同线条给人的感觉可以相对概括为 粗线条强 细线条弱 曲线条柔 直线条刚 浓线条重 淡线条轻 实线条静 虚线条动 在对线条的运用中 汇聚线条与重复线条是首先值得注意运用的两种构图效果显著的线条 汇聚线条是向某一点汇聚的线条 例如在被摄景物中那些本来是平行的线条 无论直接观看还是记录在画面上 往往不再是平行线条 而变成一种汇聚线 这是由于人的视觉和相机镜头成像的近大远小的特性决定的 这种汇聚线在画面上能强烈地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重复线条是画面上有规则地重复的线条 无论直线 曲线 无论竖线 横线与斜线 只要排列整齐 循序渐进 富于层次地重复 就能造成雄壮 行进 恬静 优美 欢快等节奏 这种节奏的韵律感就能给人以美感 35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九 线条与质感1 线条的运用汇聚线与重复线 36 第九章 摄影构图 九 线条与质感2 质感的表现适当的用光是表现质感的关键 被摄体表面结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用光 尽管物体表面结构千姿百态 但可以归纳为粗糙面 光滑面 镜面和透明面四种结构 粗糙面物体的表面有高低不平的凹凸起伏 用直射侧光有利于其质感的表现 光滑面物体对光线会呈现柔和的反光 用前侧光加辅光缩小光比有利于其质感的表现 镜面物体对光线会产生耀眼的强反光 用柔和的散射光有利于表现其质感 透明面物体衬在深暗背景上 用侧逆光 逆光结合均匀的正面光有利于表现其质感 要表现物体质感 除了用光这一关键因素外 还受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例如精确的聚焦 较大的景深 准确的曝光 相机的稳定 良好的冲洗与放大等等 这些因素如果出了毛病 也会影响甚至破坏质感的表现 37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十 光线与造型效果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1 光度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 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 在摄影中 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 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 有意识的曝光过度与不足也需以准确曝光为基础 所以 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 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38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十 光线与造型效果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2 光位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 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 正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 随角度高低分别成为平射光 顺光和高位顺光 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 但立体感较差 缺乏明暗变化 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 在灯光人像中 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前侧光 指45 方位的正面侧光 这是最常用的光位 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 在灯光人像中 前侧光常用作主光 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 侧光 又称90 侧光 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 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 它能突出明 暗的强烈对比 后侧光 又称 侧逆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 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 使主体与背景分离 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 空间感 逆光 又称 背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 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 使主体与背景分离 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 空间感 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 否则轮廓线就不醒目 逆光在造型上还有利于表现动物的群体 顶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 正如中午的阳光 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 通常忌拍人像 脚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 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种灯光方向 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 39 第九章 摄影构图 十 光线与造型效果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3 光质光质指光线的软硬性质 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种明显的方向 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 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 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明晰 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 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 例如 晴天的太阳从某一有明显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摄体 这就是一种直射的硬光 当天空中有雾 阳光就被扩散在一种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