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基-5-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及过程优化.pdf_第1页
2-氨基-5-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及过程优化.pdf_第2页
2-氨基-5-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及过程优化.pdf_第3页
2-氨基-5-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及过程优化.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9 卷第 5期 2 0 1 0年 5月 化工技术与开发 Te c h n o l o g y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o 1 3 9 No 5 M a v 2 01 0 2 一 氨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 甲酯的合成工艺及过程优化 喻文 徐保明 银建中 1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辽宁 大连1 1 6 0 1 2 2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4 3 0 0 6 8 摘要 以 3 一 氟苯甲酸为原料 通过硝化 酯化和还原反应 成功得到目标产物 2 一 氨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 通过 比较不同的合成方法 确定了一条理想的合成反应路线 3 一 氟苯甲酸先与混酸进行硝化 再与甲醇酯化 最后经还原 得 2 一 氨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 在给定的理想反应条件下 总收率达到 8 1 通过熔点测试 红外 核磁 质谱确定结 构 产品含量 G C 9 9 L C 9 8 5 该路线解决了工业上存在的批量小 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具有工业化价值 关键 词 3 一 氟苯 甲酸 2 硝基 5 一 氟苯 甲酸 2 氨基 5 氟苯 甲酸甲酯 合成 中图分类 号 T Q 2 2 5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9 9 0 5 2 0 1 0 0 5 0 0 0 3 0 4 含氟的 2 氨基苯 甲酸及 2 一 氨基苯 甲酸甲酯作 为重要的有机化工 中间体 广泛应用于医药 农药及 精细化学品等领域 以往 的合成路线 多采用如 下工艺技术 1 以 3 一 氟苯甲酸为原料 首先利用氯 硝化 得到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 4 最后 用 P d C和 H2 进行低压还原 即可获得 目标产物 可 以归纳为图 1所示的合成路线 国内也有相类似的 合成报道 引 总 收率 约 4 0 就技 术经济性而言 国内外报道的主要合成路线有 1 以间氟苯甲 酸为原料 在 一1 0 3 0 用混酸硝化 硝化物加氢 催化还原制得 2 氨基一 5 氟苯 甲酸 酯化得到 2 一 氨基 5 一 氟苯 甲酸 甲酯 5 NO2 o3 H l OD OH NH 2 一 NH2 一 2 以 3 一 氟苯 甲酸为原 料 利用氯化亚砜进 行 酰化 再 与 甲醇进行 酯化 得 到 3 氟苯 甲酸 甲酯 该中间体与混酸进行硝化 得到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 甲酯 6 2 再用 P d C和 H2 进行低压还原 从而获得 o Cl Co0M e 旦 一 C H3 OH 警 3 以 5 一 氟一 2 一 溴甲苯为原料 催化剂存在下 酸 性溶液中用氧气进行氧化 分离得到 5 氟 2 溴苯 甲 酸 然后再与氨气在 7 0 1 8 0 反应 最终得到 2 一 氨 基 5 一 氟 苯 甲 酸 酯 化 得 到 2 一 氨 基一 5 一 氟 苯 甲酸 甲 酯 F CH F COOH 旦 八Ul t Br Br F COOH F 0 Me C H3 OH N NH2 4 以 4 一 氟苯胺 为原料 经与水合 氯醛 和盐酸 羟胺缩合得到 N一 4 一 氟苯基 一 2 一 羟基亚胺 乙酰胺 再在浓硫酸中进行环化反应生成 5 一 氟一 1 一 H 吲哚一 2 3 二酮 最后在碱性条件下用双氧水氧化得 2 氨基 5 一 氟苯 甲酸 酯化得到 2 氨基 5 氟苯 甲酸甲酯 引 O NOH r r T 基金项 目 科技 部科 技人 员服务企业资助项 目 2 0 0 9 G J D1 0 0 l 6 作者简介 喻文 1 9 8 7 一 女 湖北仙桃人 2 0 0 9 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 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银建中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过程技术与装备 E ma i l j z y i n d l u t e d u E ll 收稿 日期 2 0 0 9 1 2 2 3 4 化工技术与开发 第 3 9 卷 H N NH2 f X X H f C OMe 一 F F 综观其合成路线 路线 1 含酸废水多 收率不 高 文献没有提 出解决硝化 酯化收率低 的措施 路线 2 总收率仅 4 0 含酸废水多 不利于工业化 生产 路线 3 所用原料 5 一 氟一 2 一 溴甲苯价格高 有 两步反应需要加压 因而工业化难度大 路线 4 相 对收率较高 反应过程比较温和 易于工业化 但含 酸废水较多 经过对 以上路线 的分析 归纳 总结 整理 本文 提出了一条合成 2 氨基一 5 氟苯 甲酸 甲酯的工艺路 线 路线具有工业化价值 并解决 了工业上存在的批 量小 产品质量差 含酸废水多等问题 我们设计 的 2 一 氨基一 5 氟苯 甲酸 甲酯反应流程 如下 000H X3 OH 一 警 1 实验部分 1 1 试 剂与仪器 3 氟苯甲酸 甲醇 甲苯 P d C 浓硫酸 发烟硝 酸 均为工业品 G C 9 1 6 0气相色谱仪 L C一1 0 A液相色谱 仪 G C MS气质联用仪 1 2 实验方法 1 2 1 2 一 硝基 5 一 氟苯甲酸的合成 向 2 5 0 mL的干燥 四口烧瓶 中加入 5 5 g 0 3 9 m o 1 3 氟苯甲酸粉末 3 9 0 g 9 8 硫酸 搅拌 再用 冰 机将反应液冷冻至一1 0 以下 保持反应瓶内物料 在 0 5 之间 然后滴加 已配制好的 6 0 g混酸 3 0 g 9 8 硫酸和 3 0 g 9 5 以上的硝酸 控制瓶内物 料温度在 0 5 之问 滴加完毕 在 0 5 之问 保温反应5 h 停止冷冻 搅拌使料液缓慢升温至室 温 室温下搅拌 1 2 h 有大量固体析出 采用特制耐酸砂芯过滤 至干 将粗品 固体 加入盛有 2 5 0 mL冰水混合物的四 日烧瓶 中 维持 水解温度在 5 以下 搅拌水解 2 h 水解完毕 抽 滤 再用 2 5 0 mL含碳酸钠的冷水溶液洗涤 1次 抽 滤至干 8 O 下 烘 干 1 2 h 称 重 6 8 7 g 含 量 9 8 3 H P L C 收率 9 2 9 m P 1 3 5 1 3 7 1 2 2 2 一 硝基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向 5 0 0 mL的干燥 四口烧瓶 中加 入 5 6 5 g 含 量 9 8 3 0 3 mo 1 2 一 硝基 5 氟苯 甲酸 2 5 0 mL甲 苯 1 3 8 g甲醇 1 g磷钨酸酯催化剂 搅拌升温至回 流 分出的甲苯 一甲醇 一水进行体外循环分子筛除 水 循环反应 1 2 h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2 一 硝基 5 一 氟 苯甲酸几乎反应完毕 停止反应 蒸出甲醇和甲苯 降温至 4 0 加入 2 5 0 mL甲苯和 1 0 0 mL水 搅拌 溶解 分次加入碳酸钠粉末 中和未反应 的酸 冷 却至室温 静置分层 水相用 5 0 mL甲苯洗涤 2次 合并有机相 水洗至中性 减压浓缩 得黄色油状液 体 5 8 3 g 产品 G C含量 9 8 收率 9 5 6 1 2 3 2 氨基 5 一 氟苯 甲酸甲酯的合成 将 5 0 8 g 2 一 硝基 5 一 氟苯 甲酸甲酯 含量 9 8 0 2 5 too 1 2 g 1 0 钯 碳 3 0 0 mL甲醇加入 5 0 0 mL 的高压反应釜 用氮气置换 2次 再用 氢气置换 3 次 最后通 氢气 入高 压反应 釜 保持 在压力 1 MP a 温度 6 5 时反应 当压力不再下降后 保 压 1 MP a 1 h 卸压 出料 过滤钯 碳催化剂 滤液 浓缩 得红色液体 用 1 1 g mL 甲苯重结晶 得淡黄色沙状颗粒 3 9 3 g 13 1 P 3 4 3 6 产 品 GC 9 9 L C 9 8 5 收 率9 1 6 G C MS 5 7 1 0 4 8 3 1 0 9 9 0 9 8 l 1 0 2 2 7 1 3 7 1 0 0 1 6 9 5 5 5 H NMR 3 0 0 MH z i n C D C I 3 p p m 8 5 8 2 7 3 C H 5 7 N H 3 8 C H 3 I R c m 3 4 5 5 3 3 6 0 2 9 5 0 2 9 2 5 2 8 5 5 1 6 9 0 1 6 3 0 1 5 6 0 1 4 6 3 1 4 3 0 1 3 7 5 1 3 4 1 1 2 3 9 1 1 8 9 1 1 3 1 1 0 8 9 9 7 0 8 8 9 8 3 0 7 8 5 7 1 5 6 5 5 5 2 0 2 结果 与讨论 2 1 2 硝基一 5 氟苯甲酸的合成 文献 4 分别进行 了 3 一 氟苯 甲酸的先酯化后硝 化和先硝化后酯化的实验 分析结果见表 1 由表 1 数据可看出 不论先酯化后硝化 还是先 硝化后酯化 收率低的步骤都是硝化反应 我们对 硝化反应收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 发现其原 因是 1 副产 2 硝基一 3 氟苯 甲酸增加 降低 了主产 物 2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的收率 2 3 一 氟苯 甲酸的转 化 率低 是因为 固体产 品生成后 硝化试剂与3 氟 第 5期 喻文等 2 氨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及过程优化 5 表 1 2 一 硝基 5 氟苯甲酸甲酯合成中 原料 加入 顺序 对结果的影响 苯甲酸的接触几率降低 3 2 一 硝基 5 一 氟苯 甲酸产品 在稀硫 酸溶液中有一定 的溶解度 造成产品随含硫 酸废水被处理掉了 4 此外 作为溶剂的硫酸仅使 用 1 次就被水解了 造成大量浓硫酸浪费 同时也产 生大量含酸废水 难于处理 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 增 大浓硫 酸作 为溶 剂的用量 降低 反应温 度 控制反应体系长时问在 0 5 之间反应 最后 随反应 自然升温至室温再反应一段 时间 这样就能 降低副产 2 硝基一 3 氟苯 甲酸的比例 粗品 HP L C检 测可控制在 1 6 5 左右 2 同时改进搅拌桨叶形状 加快搅拌速度 增 加硝化试剂与 3 一 氟苯 甲酸的接触几率 这样就能提 高 3 一 氟苯 甲酸向主产物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转化的 转化率 3 经过特制耐酸砂 芯过滤后 去 掉 了粗 产品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中的绝大部分浓硫酸 固体物再 进行水解时 极大降低 了硫酸的浓度 因而也就降低 了产品在硫酸中的损失 提高了主产物 2 一 硝基一 5 氟 苯 甲酸的收率 主产物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经冰水洗 涤后 副产 2 一 硝基一 3 氟苯甲酸含量仅为 0 1 7 4 浓硫酸中产品的过滤是难度很大的 文献很 少提及 工业化报道 的案例就更少 虽然 1次使用 硫酸量大 但套用次数多 因而平均起来 每次用硫 酸的量比文献要少很多 高浓度的硫酸处理 比低浓 度的容易 含酸废水也相应减少很多 经过特制耐 酸砂芯过滤后的浓硫 酸仍然可 以套用数次 收率变 化 不大 表 2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合成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由表 2可知 采取措施后 的硝化反应主产物含 量高 收率好 杂质含量少 最终提高了产品收率 故采用该方法 3 2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用羧酸和醇合成酯类 的直接酯化反应是可逆平 衡反应 酯化反应体 系中水 的存在对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 苯 甲酸酯化反应的转化率有较严重的影 响 其主要 原因是水分 的存在会使 2 一 硝基 5 一 氟苯 甲酸甲酯水 解 从而抑制酯化反应的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通过跟踪 分析反应体系中 的水分含量和 2 一 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的转 化率 实验表 明 当反应体系中水分达到 2 时 2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 酸转化率达到 6 O 左右反应即达到平衡 当反应体 系中水分为 0 5 左右时 2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转化 率达到 7 5 左右反应即达到平衡 当反应体系中水 分达到 0 1 左右时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转化率可 达到 9 7 以上 因此 降低反应体系中的水分是提 高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关键 同时 我们对 2 一 硝基 5 一 氟苯 甲酸酯化反应的分 水方式进行 了改进 试验 了一般文献介绍 的直接分 水方式 分子筛体系内脱水方式 分子筛体系外连续 脱水方式和硅胶体 系外连续脱水方式 分析结果见 表 3 表 3 2 一 硝基一 5 氟苯甲酸 甲酯分 水方式对 结果 的影响 由表 3 可知 1 采用脱水剂比直接分水更有利 于除去体系内的水分 有利于酯化反应 2 体系外 连续脱水 比体系 内脱水更有利于酯化反应 硅胶 分子筛均具有脱水功能 但从脱水深度看 分子筛脱 水要好于硅胶 而脱水 剂的脱水深 度直接影 响了 2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的转化率和 2 一 硝基 5 氟苯甲酸 甲酯的合成总收率 由于反应溶剂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溶剂中水分 含量的控制是影 响 2 一 硝基一 5 一 氟苯 甲酸的转化率和 2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合成收率的关键因素 在实 验中采用五氧化二磷脱水 可以保证 甲苯 中水分含 6 化工技术与开发 第 3 9卷 量低于 0 1 2 硝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的转化率和 2 硝 基一 5 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总收率均达到 9 0 以上 故采用该方法 2 J D e a n F a r me r J r z s n r l e M R u d n i c k i J Wi l l i a n S u g g s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DNA c r o s s l i n k i n g a b i l i t y o f A d i me r i e a n t h r a my c i n a n a l o g J h e d mn L e t t 1 9 8 8 2 9 4 0 5 1 0 5 5 1 0 8 3 结论 3 K is s e n e r W K u p ra t J e t a 1 P r o c e s s fo r t h e p r e p a r a 以 3 氟 苯 甲 酸 为 原 料 采 用 先 硝 化 后 酯 化 的 方 nn 三 盖 5 一 式 通过实验确定了硝化反应体系最佳温度为 0 5 4 沈宁 衣志伟 刘骞峰 任增刚 刘嘉为 李乐 马科 郭 D C 提高搅拌速度和改变搅拌 叶形状 以及采用过滤 阿敏 2 一 氨基一 5 一 氟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J 应用化工 可以提高硝化反应的收率 此外 采用五氧化二磷 2 0 0 8 3 7 1 1 1 3 8 9 1 3 9 0 作脱水剂 提高了酯化反应的转化率 进而提高反应 5 R a p o J P h u i k e r S P p e n f u h s T e t a 1 P r o c e s s fo r t h e 中主产物的总收率 采用本路线合成 的 2 氨基一 5 一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5 一 fl u o m a n a t h r a n l i c a l k y l e s t e r s and o r 5 一 氟苯甲酸和 2 氨基一 5 氟苯 甲酸 甲酯收率高 且在工 fl u o r o a n t h r ani l i c a c i d P U S 5 5 4 3 5 5 0 1 9 9 6 0 8 0 6 业制备过程中简便 安全 是比较理想的工业化生产 6 D o m i n y B W H e s s H J E K o c h R C Q u i n a z o l i n o n e s 昭缚 n o v e l h e r b i c i d e s P US 3 9 0 5 8 0 0 1 9 7 5 0 9 1 6 献 釜 2 鬈 融栅 氟 1 F c c k L S B l a c k w e l l R Q T h e s y n t h i s O f S O r ll e a l k y 1 8 徐保明 蔡晨波 一 种阻燃剂 N N 一 乙撑 双四溴邻苯 a n d d ia k y la r n i n 0 a k y e S r s 2 一 i r c 二 一 n u ro c 二甲 酰 亚 胺的 合成方 法 及螺 旋推 进管 式 反应 器 P c i d and 2 圳 i n o 5 fl u o mb e i o i a c i d J A m C h 锄 C N 1 8 2 1 2 2 5 A 2 0 0 6 0 3 3 1 S o c 1 9 4 4 6 6 7 1 6 5 1 1 6 6 Opt i mi z a t i o n M e t ho d f o r S y nt he s i z i ng o f M e t h y l 2 a mi no 5 f l u o r o b e n z o a t e Yu We n XUBa o mi n g YI NJ i a n z h o n g 1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a l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D a l i a n 1 1 6 0 1 2 C h i n a 2 Sch ool o f C h e mi c a l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l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y Wu h a n 4 3 0 0 6 8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Me t h y l 2 一 a mi n o 5 一 fl u o r o b e n z o a t e wa s s y n t h e s i z e d t h r o u g h a s e r i e s o f r e a c t i o n s o f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h y d r o n a t i o n u s e d 3 一 f l u o r o b e n z o i c a c i d a s r a w ma t e r i a 1 By c o mp a r e d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s y n t h esi s me t h od s a n o p t i ma l s y n t h e s i s r o u t e wa s p r e s e n t 3 f l u o r o b e n z o i c a c i d r e a c t e d wi t h mi x e d a c i d t h e n r eac t e d wi t h me t h a n o 1 B y r e d u c t i o n t h e t a r g e t p r o d u c t wa s r e c e i v e d wi t h t h e y i e l d o f 8 1 T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p r o d u c t wa s a f f i r me d b y me l t i n g po i n t I R NMR a n d GC MS a n d GC 9 9 L C 9 8 5 Ke y wo r d s 3 f l u o r o b e n z o i e a c i d 2 一 n i t r o 5 一 f l u o r o b e n z o i c a c i d me t h y l 2 a mi n o 5 f l u o r o b e n z o a t e s y n t h e s i s 上接第2页 4 周秀芹 导电电磁屏蔽塑料研究新进展 J 化工时 刊 2 0 0 6 2 0 1 6 2 5 何益艳 杜仕国 电磁屏蔽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展 J 材料导报 2 0 0 3 1 7 2 4 9 6 熊传溪 王萍 P P及 L MP M在复合过程 中的化学反 应 J 化工学报 1 9 9 9 2 7 3 1 4 1 6 7 孙义明 孟庆浩 彭少贤 杨宇红 低熔点双组分合金 填充聚烯烃力学性能研究 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 0 0 4 1 6 3 1 3 Efie c t o f Co u p l i ng Ag e nt s o n Di e l e c t r i c Pr o pe r t i e s o f Lo w me l t i n g p o i nt M e t a l e p o x y Re s i n Co mpo s i t e M Ha n b i n g CHEN Z h a n g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and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w 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nd T ech n o l o g y Mi a n y a n g 6 2 1 0 1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L o w me l t i n g po i n t me t a 1 e p o x y r e s i n c o mp o s i t e s we r e f a b r i c a t e d b y p h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