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复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1页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复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2页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复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3页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复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4页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复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主讲教师 康爱香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复杂国民收入决定 IS曲线 LM曲线 IS LM模型分析 投资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 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 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 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 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 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 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哪个项目值得投资 IS曲线 一种为增加未来产出而放弃当前消费的经济活动 第一年的本利和为 100 1 3 103 第二年的本利和为 第三年的本利和为 100 1 3 2 106 09 103 1 3 106 09 100 1 3 3 109 27 100 1 3 n 第n年的本利和为 Rn R0 1 r n 计算现时金钱未来价值过程 计算未来金钱的现时价值 今天的100元五年后价值几何 五年后的100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 假设本利和已知 求本金 第一年的本利和为103 本金 1 3 103 第二年的本利和为106 09 本金 1 3 2 106 09 第n年的R的现值 现值 现在和将来 或过去 的一笔现金或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 现值 本金 年利率 第一年本利和 第二年本利和 第三年本利和 第三年本利和的现值 100 3 103 106 09 109 27 100 100 5 105 110 25 115 76 100 现值 PresentValue 是在给定的利率水平下 未来的资金折现到现在时刻的价值 是资金时间价值的逆过程 等待的时间越长 其现值也就越小 当预期的现金流入需要待一个时期才能收到时 或预期的现金流出需要待一个时期才会支出时 这些收入或支出的现值要比收取或支付的实际数额为少 现金 年利率 一年后的现值 二年后的现值 三年后的现值 1000 3 971 943 915 1000 6 943 890 840 市场利率越高 其现值也就越小 当利率为5 时 项目1现值 100 可投资 项目2现值 项目3现值 100 可投资 100 可投资 当利率为7 项目1现值 100 可投资 项目2现值 项目3现值 100 可投资 100 不可投资 贴现率 贴现率又称 折现率 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 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 贴现 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转让票据兑取现金 假定某企业投资某一固定资本 成本为2775元 3年后全部耗损 再假定把人工 原材料以及其他所有成本 如能源 灯光等 但利息和机器成本除外 扣除以后 三年内各年份内的预期收益均是1000元 那么在不同利率下 求三年后投资的现值和净现值 现值PV 净现值NPV 投资的现值是投资未来收益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 投资的净现值是投资未来收益现金流的现值减去投资的成本 现值 当利率为1 时 净现值 现值 投资成本 PV CI 2941 2775 166 当利率为2 3 时 收益净现值 2941 166 2884 109 2809 54 2755 0 2703 52 2653 102 2604 151 2557 198 2511 244 贴现率 结论 当利率 贴现率 为4 时 3年的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正好等于这项资本的价值 这一贴现率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 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因此它也代表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R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 R1 R2 Rn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 J为资本物品在n年末的报废价值 r为资本边际效率 假定某企业投资30000元购买一台机器 这台机器的使用期限是3年 3年后全部耗损 再假定把人工 原材料以及其他所有成本 如能源 灯光等 但利息和机器成本除外 扣除以后 三年内各年份内的预期收益是11000元 12100元和13310元 这是该投资在各年份内的预期毛收益 三年合计为36410元 现值PV 净现值NPV 资本边际效率 市场利率 供给价格越大 r越小 值得 其大小取决于 资本物品供给价格 预期收益 不值得 预期收益越大 r越大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 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 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 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 但是 在凯恩斯看来 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 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 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繁荣期之特征 乃一般人对资本之未来收益作乐观预期 故即使资本品逐渐增多 其生产成本逐渐增大 或利率上涨 俱不足阻碍投资增加 但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上 大部分购买者都茫然不知所购为何物 投机者所注意的 亦不在对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作合理的估计 而在推测市场情绪在最近未来有什么变动 故在乐观过度 购买过多之市场 当失望来临时 来势骤而奇烈 不仅如此 资本之边际效率宣布崩溃时 人们对未来之看法 亦随之黯淡 不放心 于是灵活偏好大增 利率仍上涨 这一点可以使得投资量减退得非常厉害 但是事态之重心 仍在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前崩溃 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资本品 至于灵活偏好 则除了由于业务增加或投机增加所引起的以外 须在资本之边际效率崩溃以后才增加 这就是说 愈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崩溃 愈是不敢投资 不敢消费 从而有了对灵活偏好的偏好 凯恩斯 10 100 150 300 400 8 6 4 MEC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假定某企业可供选择的4个投资项目 项目A的投资量为100万美元 资本的边际效率为10 项目B的投资量为50万美元 资本的边际效率为8 项目C的投资量为150万美元 资本的边际效率为6 项目D的投资量为100万美元 资本的边际效率为4 投资量i和利率r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利率越高 投资量越小 利率越低 投资量越大 投资的决定 影响投资的因素 利率 预期收益 投资风险 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 投资函数 I e dr 利率对投资的敏感度 自发投资 I S I e dr S 1 Y 两部门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d的值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化就比较敏感 即利率变化一个很小的幅度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 利率对投资需求的敏感度 IS曲线 IS A B C I S I S I S IS曲线的斜率 1 d IS曲线的斜率 IS曲线的斜率 1 d r1 r1 y1 y1 y2 y2 r2 r2 IS1 IS2 d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d的值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化就比较敏感 即利率变化一个很小的幅度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 进而引起收入的较大变化 d的值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即IS曲线比较平缓 边际消费倾向 的值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即IS曲线比较平缓 的值越大 支出乘数较大 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进而会引起收入的较大幅度的变动 结论 IS曲线的斜率 1 d IS曲线的斜率 1 dK 三部门 I S 消费函数 C Y T 投资函数 I e dr 税收函数 政府支出 T T0 tY G G0 I S I S1 S2 S1 Y C Y Y T Y Y T0 tY S2 T G0 T0 tY G0 I e dr Y Y T0 tY T0 tY G0 IS曲线的斜率 IS曲线的斜率 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曲线越平坦 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d 乘数 K 的大小 乘数 K 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边际消费倾向 越大 乘数 K 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边际税率 t 越大 乘数 K 越小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IS曲线越陡峭 利率变化一个很小的幅度就会引起收入较大的变化 IS曲线的推导 总支出模型 c i0 c i1 r0 r1 y0 y1 y0 y1 IS A B IS曲线的推导 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的均衡模型 储蓄函数 I 均衡条件 I I r 投资函数 I e dr S S S Y S 1 Y S I I1 I2 S2 S2 S1 S1 Y1 Y2 Y2 Y1 I1 I2 I i r r2 r1 r1 r2 P1 P2 S s Y IS曲线的移动 投资需求减少向左下方移动 IS曲线也向左下方移动 投资需求增加向右上方移动 IS曲线也向右上方移动 y ki i I3 I3 S3 Y3 Y3 I4 I4 S4 Y4 Y4 A B IS曲线的移动 储蓄意愿减少 向右下方移动 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储蓄意愿增加 向左上方移动 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Y3 Y3 A Y4 Y4 B IS曲线移动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 IS曲线向右平移 减少政府购买 IS曲线向左平移 改变量 y kg g 税收 增加税收 IS曲线向左平移 减少税收 IS曲线向右平移 改变量 y kt t 财政政策 LM曲线 L M 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交易动机 预防性动机 投机动机 L1 L1 Y KY L2 L2 r hr 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 人们这时会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 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 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 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这种情况称为 凯恩斯陷阱 或 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 L L1 L2 ky hr L1 L1 Y L2 L2 r L ky hr L1 ky L2 hr r0 凯恩斯陷阱 货币供给 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狭义的货币供给M1 流通中现金M0 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 是最活跃的货币 M1 现金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 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流动性仅次于M0 广义的货币供给M2 M2 M1 定期存款 M2流动性偏弱 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通常新闻所说的货币供应量 主要指M2 M3 M2 近似货币或准货币 包括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和商业票据 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量 M2 为72万亿元 换算之后接近11万亿美元 超过了美国两次 量化宽松 发行的钞票总量 市场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压力可想而知 m 名义货币供给M 实际货币供给m 利率决定 r0 央行预期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6 L L r1 m m1 r2 LM曲线 L L1 L2 ky hr L M ky hr m A B C L M L M L M LM曲线的斜率 k h LM曲线的推导 r1 m21 r2 r3 m22 m23 m21 m22 m23 m11 m12 m14 y1 y1 m1 ky m2 hr m1 m2 m A r1 r3 r2 y2 y3 y4 B C D E r4 m13 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的斜率 k h h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h的值越大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即LM曲线比较平缓 k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k的值越大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即LM曲线比较陡峭 中间区域 凯恩斯区域 古典区域 r0 y0 r1 y1 y2 利率变化一个很小的幅度就会引起收入较大的变化 利率变化一个很大的幅度就会引起收入较小大的变化 LM1 LM2 r1 m21 r2 m22 m21 m22 m11 m12 y1 y1 A r1 r2 y2 y4 C m13 y3 y3 LM曲线的移动 M的移动 B D m14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的曲线的移动 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同的移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 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 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也向右移动 价格P不变的情况下 名义货币供给量M减少 实际货币供给量m减少 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LM曲线也向左移动 移动量 r1 m21 r2 m22 m21 m22 m11 m12 y1 y1 A r1 r2 y2 y4 C m13 y3 y3 LM曲线的移动 p的变化 B D m14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的曲线的移动 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同的移动 价格水平P下降 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 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也向右移动 名义货币M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水平P上升 实际货币供给量m减少 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LM曲线也向左移动 移动量 LM曲线的移动 m1的变动 B D P1 P2 P3 P4 y3 y4 LM曲线的移动 投机需求变动 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 交易需求的变动 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同的移动 投机需求增加 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投机需求减少 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 交易需求增加 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 交易需求减少 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IS LM模型分析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r0 y0 LM IS IS LM i s有超额产品需求 L M有超额货币需求 i s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有超额货币需求 i s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有超额货币供给 i s有超额产品需求 L M有超额货币供给 均衡的变动 LM曲线不变 IS曲线向右移动 IS曲线向左移动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减少 IS曲线不变 LM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向左移动 利率下降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国民收入减少 IS和LM同方向 同时右移 同时左移 利率不确定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不确定 国民收入减少 IS和LM反方向 IS右移LM左移 IS左移LM右移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不确定 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不确定 均衡的变动 IS曲线的变动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总支出水平过低时 增加政府支出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总支出水平过高时 减少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 政府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 财政政策的工具 税收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出的标准 强制地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课税对象 收入中扣除比例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累退税 累进税 比例税 政府收入 影响 通过变动税率来影响总收入 通过变动税收总量来影响总收入 降低税率 减少税收 总需求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总需求不足时 通过减税来抑制经济衰退 总需求过旺时 通过增税来抑制通货膨胀 税收概念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课税对象 收入中扣除比例 累进税 累退税 比例税 是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收 主要包括房产税 财产税 遗产和赠与税等税种 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 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 主要有消费税 增值税 营业税 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的一种税 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减少的一种税 按固定比例从收入中征税 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收入 公债 政府对公众的债务 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分类 发行主体不同 时间长短 中央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 短期债 中期债 长期债 影响 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政府收入 弥补财政所出现的赤字 发行公债短期内不会立即引起通货膨胀 发行公债长期内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公债是政府加在公民身上的一种负担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增加政府购买 意味着政府投资 那么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将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相反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意味着政府投资 那么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将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相反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税收 那么就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将会导致IS曲线向左平移相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 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 财政政策的应用 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 经济萧条时期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G 减少T 从而总需求增大 就业扩大 失业增加 经济繁荣时期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G 增加T 总需求减少 抑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经济稳定 政府审时度势 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 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当出现经济衰退时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消减税收 降低税率 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 政府财务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税收或消减开支抑制总需求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具体应用 自动调节 主动调节 自动稳定器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 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当经济衰退时 国民产出水平下降 个人收入下降 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税收会自动下降 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上升 从而消费和需求也自动上升 当经济繁荣时 失业人数减少 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会自然减少 可支配收入减少 消费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 国民产出水平下降 农产品价格下降 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 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的影响 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来改变总需求进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挤出效应问题不能避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能带来了政府的预算赤字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能带来了政府的预算盈余 预算赤字 预算盈余 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政府财政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原因 经济情况本身变动 财政政策变动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 其主要原则是 量入为出 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年度平衡预算 经济衰退时期 税收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预算赤字 减少赤字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收 进一步加剧衰退 经济过热时期 通货膨胀 税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预算盈余 减少盈余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 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财政预算平衡的处理方法 周期平衡预算 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 有意安排预算赤字 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 有意安排预算盈余 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 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功能财政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巴 勒纳 财政的目的首先是经济平衡 只要能达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预算本身是否平衡是不重要的 功能财政 根据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 预算可以是盈余 也可以是赤字 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凯恩斯主义认为 必须要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 需要赤字就赤字 需要盈余就盈余 凯恩斯主义者财政思想 实行功能财政 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 通货紧缩缺口 政府必须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实现充分就业 当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 通货膨胀缺口 政府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不同效果不同 r0 y0 r0 y0 y1 y2 y1 y2 r1 r1 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财政政策的效果 对私人的 挤出效应 小 国民收入增加 当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投资减少的幅度小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小 财政政策效果大 对私人的 挤出效应 大 投资减少的幅度大 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大 财政政策效果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 国民收入减少 如果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IS曲线越陡峭 如果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曲线越平坦 挤出效应 影响因素 IS 支出乘数 d 支出乘数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挤出效应大 d越大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IS曲线斜率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投资大幅度减少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IS曲线斜率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投资大幅度减少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不同效果不同 LM 在凯恩斯区域内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在古典区域内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y1 y2 y0 r0 r1 r2 财政政策的效果 挤出效应 影响因素 LM k h 交易需求对产出的敏感度 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k越大 挤出效应大 h越小 挤出效应大 LM曲线斜率越大 LM曲线陡峭 LM曲线斜率越大 LM曲线陡峭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投资大幅度减少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投资大幅度减少 挤出效应 影响因素 IS LM 支出乘数 k h d 支出乘数越大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越大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交易需求对产出的敏感度 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k越大 h越小 d越大 IS曲线斜率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投资大幅度减少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越大 IS曲线斜率越小 IS曲线越平缓 投资大幅度减少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越大 LM曲线斜率越大 LM曲线越陡峭 投资大幅度减少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越大 LM曲线斜率越大 LM曲线越陡峭 投资大幅度减少 货币政策 均衡的变动 LM曲线的变动 货币政策 是政府货币当局及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三项职能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 三项业务 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 货币政策的工具 金融机构概述 存款 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贷款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率 工具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商业银行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规定 按照存款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准备金 提高再贴现率 货币供给减少 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 货币供给增加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减少货币供给 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增加货币供给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卖出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减少 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买入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增加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中央政府连续几年大规模地发行公债 使2010年我国的公债依存度达到2 7 接近欧盟确定的3 的安全警戒线 100 1 0 8 0 82 0 83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 存款创造 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 原始存款 A银行将80万元贷给客户甲 B银行取得客户甲的存款80万元 B银行将64万元贷给客户乙 C银行取得客户乙的存款64万元 C银行将51 2万元贷给客户丙 100 100 0 8 100 0 82 100 0 83 500 贷款创造 100 0 8 100 0 82 100 0 83 400 存款总和 D表示存款总和 R表示原始存款 rd表示法定准备金率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因素 3 法定准备金率rd 2 1 超额准备金率re 市场贷款利率r 4 再贴现率 5 现金 存款比率 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增加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减少总需求 货币政策的运用 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 经济萧条时期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业增加 经济繁荣时期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通货膨胀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LM1 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不同效果不同 IS1 IS2 IS曲线比较平缓 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增加的多 效果大 IS曲线比较陡峭 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增加的少 效果小 LM2 r1 r2 r3 y1 y2 y3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不同效果不同 在凯恩斯区域内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在古典区域内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货币政策的效果 y0 r0 r1 r2 y1 y2 两种政策的效果分析 均衡的变动 IS和LM曲线的同方向变动 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不确定 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不确定 均衡的变动 IS和LM曲线的反方向变动 扩张性的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不确定 利率上升 紧缩性的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不确定 利率下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及政策效应 国民收入 消费 投资 消费倾向 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决定投资乘数 利率 资本边际效率 货币需求 流动偏好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货币供给 预期收益 重置成本 有效需求不足 不足的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是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造成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对货币的流动偏好 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 1 了解决定投资的因素 3 了解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 4 5 6 7 理解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与意义 理解IS曲线 LM曲线的含义 理解IS曲线斜率和IS曲线移动的经济学意义 理解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和货币需求函数 理解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 8 9 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理解LM曲线斜率和LM曲线移动的经济学意义 10 理解IS LM模型的含义 12 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11 理解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13 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14 理解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16 掌握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17 掌握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15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复习与思考 1 3 2 1 3 1 2 3 4 5 6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 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 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 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边际效率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 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 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 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 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 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 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 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 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 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 也是圈绕IS LM模型而展开的 因此可以说 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这是因为IS和LM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因此 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利率和收入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充分就业点的利率和收入 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时 即使利率再低 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 这会使得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均衡 8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 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 因此 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生活 使其达到充分就业或消除通货膨胀 9 项目1现值 100 可投资 项目2现值 项目3现值 100 可投资 100 可投资 当利率为3 时 当利率为5 时 项目1现值 100 可投资 项目2现值 项目3现值 100 可投资 100 可投资 10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 利率为7 项目1现值 100 可投资 项目2现值 项目3现值 100 可投资 100 不可投资 11 当利率r为4时 1 因为投资函数i 100 5r 投资量i 100 5r 80 当利率r为5时 2 因为s 40 0 25y 当利率r为6时 当利率r为7时 投资量i 100 5r 75 投资量i 100 5r 70 投资量i 100 5r 65 i 100 5r i s 所以 40 0 25y 100 5r y 560 20r r 4时 y 480 r 5时 y 460 r 6时 y 440 r 7时 y 420 r y IS曲线 7 6 5 4 420 440 460 480 12 1 因为y c s s y c y 50 0 8y 50 0 2y 根据i s 100 5r 50 0 2y y 750 25r IS曲线为 2 同理 y 750 50r IS曲线为 3 同理 y 600 40r IS曲线为 1 2 比较 1 和 2 可以发现 2 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 表现在IS曲线上 就是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变小 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 3 比较 2 和 3 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时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 即IS曲线更陡峭一些 13 1 因为L 0 2y 5r 当r 10时 y 800 L 110 y 900 L 130 y 1000 L 150 当r 8时 y 800 L 120 y 900 L 140 y 1000 L 160 当r 6时 y 800 L 130 y 900 L 150 y 1000 L 170 r L 10 8 6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L1 y 800 L2 y 900 L3 y 1000 2 当货币需求供给均衡时L Ms L 0 2y 5r Ms m M p 150 1 150 L Ms 0 2y 5r 150 y 750 25r y 1000 r 10 y 950 r 8 y 900 r 6 3 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 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称为LM曲线 也就是说 在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在这样的组合下 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 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r y o LM LM1 10 1000 1250 4 LM1曲线 L 0 2y 5r Ms m M p 200 1 200 L Ms 0 2y 5r 200 y 1000 25r 这条LM1曲线与 3 中得到的LM曲线相比 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 5 对于 4 中这条LM1曲线 若r 10 y 1100美元 则货币需求L 0 2y 5r 0 2 1100 5 10 220 50 170 亿美元 而货币供给Ms 200亿美元 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所以利率会下降 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14 LM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 1 实际货币供给为M P 因此 货币市场均衡时 L M P 假定P 1 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 hr M 即 其斜率代数表达式为k h 2 当k 0 20 h 10时 LM曲线的斜率为 当k 0 20 h 20时 LM曲线的斜率为 当k 0 10 h 10时 LM曲线的斜率为 3 由于LM曲线的斜率为 因此当k越小时 LM曲线斜率越小 其曲线越平坦 当h越大时 LM曲线斜率越小 其曲线也越平坦 4 若k 0 2 h 0 则LM曲线为0 2y M 即 y 5M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h 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15 1 先求IS曲线 y c i c a by i e dr y a by e dr 此时IS曲线将为 于是由题意c 100 0 8y i 150 6r 可得IS曲线为 再求LM曲线 由于货币供给m 150 货币需求L 0 2y 4r 故均衡时得150 0 2y 4r 即 2 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IS和LM相交于一点 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方程而得 即 y 1250 30r y 750 20r 得均衡利率r 10 均衡收入y 950 亿美元 1 3 3 1 4 1 复习与思考 2 3 4 5 6 1 1 y 950 50r y 500 25r r 6 当r 6时 y 650 将r 6代入i 140 10r得投资为i 140 10 6 80 2 y 800 25r y 500 25r r 6 当r 6时 y 650 将r 6代入i 140 10r得投资为i 140 10 6 80 IS LM IS LM 2 1 y 40 0 8 y 50 140 10r 80 y 1100 50r IS方程 LM方程 y 500 25r r 8 y 700 2 y 40 0 8 y 50 110 5r 80 y 950 25r IS方程 LM方程 y 500 25r r 9 y 725 3 收入增加的差异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 财政政策的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 7 1 因为I S 先求IS方程 c 90 0 8yd yd y t i 140 5r g 50 y c i g y 1200 25r IS方程 L 0 2y Ms 200 Ms L 0 2y 200 LM方程 y 1000 y 1200 25r y 1000 r 8 i 100 i 140 5r 2 当g增加20 也就是g 70 新的IS方程为 y 90 0 8 y 50 140 5r 70 y 1300 25r y 1300 25r y 1000 IS方程为 LM方程为 r 12 i 80 i 140 5r 由投资变化看出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 说明存在 挤出效应 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看出 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 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吻合的 完全挤出 3 LM曲线 y 12 8 1000 r IS IS1 4 8 1 将 c 60 0 8yd yd y t t 100 i 150 g 100 代入y c i g y 1150 IS方程 将 L 0 2y 10r Ms 200 代入Ms L y 1000 50r LM方程 2 y 1150 IS方程 y 1000 50r LM方程 y 1150 r 3 i 150 3 若政府支出增加120亿美元 会引致IS曲线移动 新的IS曲线方程为 y c i g 60 0 8 y 100 150 120 y 1250 y 1250 y 1000 50r IS方程为 LM方程为 y 1250 r 5 i 150 4 当政府支出增加 由于投资不变 可以看出不存在 挤出效应 5 r y o 5 3 1150 1250 IS1 IS LM 9 1 LM曲线为 y 750 20r IS曲线为 y 1250 30r y 950 r 10 LM曲线为 y 750 20r IS曲线为 y 1100 15r y 950 r 10 r y o a r y o b 10 8 7 1 950 1010 950 992 9 LM LM1 LM LM1 IS IS 2 若货币供给增加至17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 有L m 即0 2y 4r 170 LM方程为 y 850 20r IS曲线为 y 1100 15r y 992 9 r 7 1 新LM方程为 y 850 20r 图 a 的均衡利率和收入 LM方程为 y 850 20r IS曲线为 y 1250 30r y 1010 r 8 图 b 的均衡利率和收入 3 图 a 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一些 图 b 的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 这是因为 a 和 b 两图中的IS曲线斜率不同 a 图中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 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 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 相反 b 图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 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 而利率的变动大一些 10 1 当货币供给不变 货币需求为L 0 25y 8 75r 将 L 0 2y 4r Ms 150 代入Ms L y 750 20r LM方程 y 1250 30r y 750 20r IS方程为 LM方程为 y 950 r 10 将 L 0 25y 8 75r Ms 150 代入Ms L y 600 35r LM方程 y 1250 30r y 750 20r IS方程为 LM方程为 y 950 r 10 2 图 a 中 LM方程变为y 850 20r与IS联立解r 8 y 1010 r y o a 10 950 IS r y o b 10 950 IS LM LM1 图 b 中 LM1方程变为y 680 35r与IS联立解r 8 77 y 987 可见 a 中利率下降比 b 更多 收入增加也更多 原因是LM的斜率与LM1的斜率不同 a 中货币需求利率小于 b 中的利率系数 4 8 75 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 a 中利率下降会更多 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11 1 i s i 140 5r s 100 0 2y y 1200 25r IS方程为 200 0 2y L m y 1000 LM方程为 r 8 y 1000 IS LM LM1 r 8 4 1000 1100 y 2 若货币供给从200亿增至220亿美元 则LM曲线向右平移100单位 均衡收入y 1100亿美元时 均衡利率r 4 消费c 100 0 8 1100 980 i 140 5 4 120 3 由于L 0 2y 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仅与收入有关 所以LM曲线垂直于横轴 从而使得均衡收入增量 LM曲线移动量 12 如果政府要想改变总需求构成 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 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 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和政策 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 导致利率r下降 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 税收增加时 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 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 这使IS曲线左移 如下图 IS1 r y o IS LM LM1 r1 r2 r3 y0 E1 E2 E3 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1 利率由r1降至r2 与此同时 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左移至IS1 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 而私人投资增加了 消费支出减少了 13 1 政府减税 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至IS1 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 国民收入增加至y1 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 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1处 从而利率仍旧为r0 国民收入增至y2 均衡点为LM1与IS1的交点E2 IS r y o IS1 LM LM1 r1 r0 y0 E1 E2 E3 y1 y2 2 货币存量不变 表示LM不变 这些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至IS1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 国民收入增加至y1 均衡点为LM与IS1的交点E3 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 在 1 情况下 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使得利率不变 国民收入增至y2 而在 2 情况下 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 这使得利率上升 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 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 但只增至y1 y1 y2 14 1 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 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 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 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 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 这就是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 利率很高 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 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 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 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 这就是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的意思 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 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 因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 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 只和收入有关 而和利率波动无关 这是古典学派的观点 因此 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 当LM呈垂直形状时 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 相反 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移动 它表现财政政策 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移动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 而移动LM曲线 它表现为货币政策 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 r0 y0 y1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 r0 IS0 IS1 LM IS LM0 LM1 y0 2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 因为凯恩斯认为 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 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 可是如果将购买债券的话 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 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 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 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 这时 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 这就是说 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 经济陷入所谓 流动性陷阱 又称凯恩斯陷阱 状态 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LM曲线呈水平状 如果政府增加支出 IS曲线右移 货币需求增加 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行 挤出效应 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 相反 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 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 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 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 即利率不会下降 既然如此 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 就不可能 因此货币政策无效 r0 y0 r1 财政政策无效 货币政策有效 r0 IS0 IS1 LM IS LM0 LM1 y0 3 LM曲线不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见右图这是因为 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 如果政策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 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 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 这样 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 而利率大幅度下降 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 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 相反 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 因为支出增加时 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 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 几近于零 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 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 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r1 y1 15 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 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 因此在IS LM图形上表现也不相同 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r i o r y i1 i0 I1 I0 r0 IS1 IS0 y0 LM y1 i31 i4 r1 1 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 其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 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 如图 a 投资需求曲线从I0左移至I1 如果利率不变 则投资量要减少i0i1 即从减少i0到i1 然而投资减少后 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 IS曲线要左移 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利率必然下降 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