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CB工艺设计规范 2 规范内容 3 规范内容 4 规范内容 工艺流程要求 PCB尺寸 外型要求 5 规范内容 规范内容 附录 6 一 PCB板材要求 7 PCB板材要求 一 确定PCB板使用板材和介电常数常用用的PCB板材有 FR 4 铝基板 陶瓷基板 纸芯板 带布纸板 酚醛树脂板等我公司的产品 双面板主要用FR 4 单面板主要采用带布纸板 但电源板必须采用阻燃的带布纸板 多层板根据设计确定 介电常数 在带有RF射频信号的PCB板时要特别说明其参数值 现在我们一般选用的是4 800级介电常数 8 PCB板材要求 二 确定PCB板的表面处理镀层如 镀锡 镀镍金 防氧化等 并在文件中注明 确定PCB板的厚度无特殊要求 尽量采用厚度为1 6mm板材 确定PCB板的铜箔厚度考虑PCB板整体质量 铜箔厚度至少不低于35um 9 二 PCB热设计要求 10 热设计要求 一 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较高的元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 且不阻挡风路散热器的放置应考虑利于对流散热器边缘至少得预留3mm不得放置其它器件温度敏感器械 件应考虑远离热源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 的热源 一般要求 在风冷条件下 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 5mm 自然冷条件下 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 0mm 若无法达到要求距离 则需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11 热设计要求 二 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为了保证透锡良好 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器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 对于需过5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 如下图 焊盘与铜箔间以 米 字或 十 字形式连接 12 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 立碑现象 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的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性 焊盘与印制导线的连接部宽度不应大于0 3mm 对于不对称焊盘 如下图 热设计要求 三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线宽相同 或热量相当 13 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及是否考虑带散热器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要易于操作和焊接 当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 4W cm3时 单位靠器件引脚和本体不足充分散热 应采用散热网 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热能力 热设计要求 四 14 三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15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一 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件物外形轮廓 引脚间距 通孔直径等相符 对于贴片的阻容件采用公司统一的元件库 GEEYA LIB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线宽相同 或热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 米 字或 十 字形式连接 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 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8 20mil 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 确保透锡良好 但不得过大防止焊锡透出到顶层 元件的孔径序列化 40mil以上按5mil递加 如 40mil 45mil 50mil 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 如 36mil 32mil 28mil 24mil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板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 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16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二 建立元件封装库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成英制 mil 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 17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三 新器件的PCB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PCB板元件封装库里面没有的器件1 根据器件资料建立封装 并加入PCB元件封装库 2 新建的器件封装要保证丝印与实物吻合 边框与实物尺寸为准 3 新建的器件封装细节标示要清楚 特别是电磁元件 自制结构件 一定要与元件的资料 承认书 图纸 相符合 4 新器件封装要能满足不同工艺 回流焊 波峰焊 通孔回流焊 的要求 18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四 需过波峰焊的SMT器件要求使用表面贴波峰焊盘库 或按公司规定的器件库 GEEYA LIB轴向器件和跳线的引脚间距的种类应尽量少 以减少器件的成型和安装工具 PCB板元件封装库里面没有的器件1 短接线应按器件库要求进行 长度均为10mm 镀银裸线直径0 6mm 2 短接线不能放在元件的下面 短线的方向尽量按同一方向排列 3 装有短线PCB板过波峰焊时 短接线的纵向应与走板方向成90度方向 19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五 不同PIN间距的兼容器件要有单独的焊盘孔1 特别是封装兼容的继电器的各焊盘这间要连线 2 在同一结构处放置两个元件时 除在结构上不能冲突外 各PIN管脚也不得相抵触 不得有短路 同时对于同一电气特性PIN这间必须有连线 比如在同一款机顶盒上放两种不同的高频头 敏感器件的处理 1 易受热冲击的调测器件 敏感器件不能用表贴封装因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损坏 应换成插件方式 20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六 膨胀系数偏差大的处理除非经实验验证没有问题 否则就不能选用和PCB板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 这会使焊盘拉脱 非表贴器件作表贴的处理 1 在一般情况下 不能将非表贴器件当成表贴器件使用 这样在生产时会使用手工焊接 效率和可靠性都难以保证 多层板边缘镀铜的处理1 多层PCB板侧面局部作为用于焊接的引脚时 必须保证每层均有铜箔相连 以增加镀铜的附着强度 2 双面板一般不采用侧面镀铜作为焊接引脚 其附着强度不够 21 四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22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一 PCB加工工序合理 1 合理的布局是便于生产加工 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的直通率2 PCB板的布局应使加工效率最高 常用的6种PCB板生产加工流程 23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二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 1 需进行波峰焊加工的PCB板要标明进板方向 并使方向合理 2 若PCB板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波峰 则应标识双箭头 对于回流焊 则可考虑采用工装夹具来确定其过回流焊的方向 24 1 片式器件 A 0 075g mm22 翼形引脚器件 A 0 300g mm23 J形引脚器件 A 0 200g mm24 面阵列器件 A 0 100g mm2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 则应通过验证 在BOTTOM面无大体积 太重的表贴器件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三 要求 重量限制 A 器件重量 引脚与焊盘接触面积 两面过回流焊的PCB的处理 25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四 Text 波峰焊加工的单板背面器件不形成阴影效应的安全距离已考虑波峰焊工艺的SMT器件距离要求如下 L 焊盘间距 mm mil B 器件本体间距 mm mil 1 相同器件间的距离 26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五 27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六 2 不同类型器件间的距离 B 器件本体间距 mm mil 28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七 YourText 29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八 大于0805封装的陶瓷电容 布局时尽量靠近传送边或受应力较小区域 其轴向尽量与进板方向平行 图4 尽量不使用1825以上尺寸的陶瓷电容 30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九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范围内尽量不布置SMD 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的应力损坏器件 31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STANDOFF符合规范要求 1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装器件的standoff应小于0 15mm 否则不能在B面过波峰焊 2 若器件的standoff在0 15mm与0 2mm之间 可在器件本体底下布铜箔以减少器件本体底部与PCB表面的距离 32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一 波峰焊时背面测试点不连锡的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间距大于1 0MM 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 背面测试点边沿间距应大于1 0mm 1 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 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间距大于1 0MM 包括元件本身引脚的焊盘边缘间距 2 优选插件元件引脚间距 pitch 2 0mm 焊盘边缘间距 1 0mm 33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二 3 在器件本体不相互干涉的前提下 相邻器件焊盘边缘间距满足下图要求 3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三 4 插件元件每排引脚较多 以焊盘排列方向平行于进板方向布置器件时 当相邻焊盘边缘间距为0 6mm 1 0mm时 推荐采用椭圆形焊盘或加偷锡焊盘 如下图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三 35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三 BGA周围3mm内无器件1 为了保证可维修性 BGA器件周围要有3mm禁布区 最佳为5mm2 一般情况下 BGA不允许放置在背面 当背面有BGA器件时 不能在正面BGA5mm禁布区的投影范围内布器件 贴片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满足要求同种器件 0 3mm异种器件 0 13Xh 0 3mm h为周围近邻器件最大高度差 36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四 元器件的外侧距过板轨道接触的两个板边 5MM 1 为了保证生产设备传送轨道不碰到元器件 PCB板边沿5mm内不放置器件 2 工艺边宽度最少不能小于3mm 若仍不能达到 则需另加工艺边 3 器件与V CUT距离 1mm 37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五 可调器件 可插拔器件1 要留足够的空间供调试和维修 2 周围器件 高度 不能影响可调器件的调试操作 所有的插装磁性元件一定要有坚固的底座 禁止使用无底座插装电感 不然会使装配出现方向错误 有极性的变压器的引脚尽量不要设计成对称形式 不然会使装配出现方向错误 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元器件和走线 不包括安装孔自身的走线和铜箔 38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六 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与其它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对于采用通孔焊接器件布局的要求1 对尺寸较大的PCB板 300mm 较重器件不应放在PCB板的中间 减少因器件重量在PCB板受热时发生变形 影响其它已安装好的器件 2 要便于生产时插装 3 尺寸较长的器件 长度方向应按与传送方向一致 如图 4 通孔焊盘与QFP SOP 连接器和BGA丝印间距离 10mm 与SMT器件焊盘 2mm 5 过孔焊盘与传送边距离 10mm 与非传送边距离 5mm 39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七 通孔回流焊器件禁布区要求1 通孔回流焊焊盘周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焊膏涂布 2 在禁布区内不能有器件和过孔 3 须放在禁布区内的过孔要作塞孔处理 器件布局要整体考虑单板装配干涉PCB板在器件岂有此理局时还要考虑到板与板间 板与结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器件和机箱的距离要求1 器件在布局时不要与机箱壁太近 2 对一些安装在PCB板上的大体积器件 如立装功率电阻 无底座电感变压器等 需采取另外的因定措施来满足安规和振动要求 40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八 有过波峰焊接的器件尽量布置在PCB边缘以方便堵孔 若器件布置在PCB边缘 并且工装夹具做好 在过波峰焊接时甚至不需要堵孔设计和布局PCB时 应尽量允许器件过波峰焊接 选择器件时尽量少选不能过波峰焊接的器件 另外放在焊接面的器件应尽量少 以减少手工焊接 裸跳线不能贴板跨越板上的导线或铜皮 以避免和板上的铜皮短路 绿油不能作为有效的周围3MM内无器件布局时应考虑所有器件在焊接后易于检查和维护 41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十九 电缆的焊接端尽量靠近PCB的边缘布置以便插装和焊接 否则PCB上别的器件会阻碍电缆的插装焊接或被电缆碰歪多个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器件 象连接器 DIP封装器件 T220封装器件 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平行 42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二十 较轻的器件如二级管和1 4W电阻等 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垂直 这样能防止过波峰焊时因一端先焊接凝固而使器件产生浮高现象 43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二十一 电缆和周围器件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否则电缆的折弯部分会压迫并损坏周围器件及其焊点 44 五 PCB板走线要求 45 PCB板走线要求 一 所有的走线及铜箔与印制板距板边距离 1 V CUT边大于0 75MM 2 铣槽边大于0 3MM 散热器正面下方无走线 除非作绝缘处理 同等电位时 可以考虑 在散热器周边走线要考虑安规 安全 距离 金属拉手条底下无走线 46 PCB板走线要求 二 各类螺钉孔的禁布区范围要求 47 PCB板走线要求 三 要增加孤立焊盘和走线连接部分的宽度 泪滴焊盘 特别是对于单面板的焊盘 以避免过波峰焊接时将焊盘拉脱 48 六 固定孔 安装孔 过孔要求 49 固定孔 安装孔 过孔要求 一 过波峰的制成板上下需接地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应定为非金属化孔 此项未作硬性要求 BGA下方导通孔孔径为12milSMT焊盘边缘距导通孔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0mil 若过孔塞绿油 则最小距离为6milSMT器件的焊盘上无导通孔 注 作为散热用的DPAK封装的焊盘除外 50 固定孔 安装孔 过孔要求 二 通常情况下 应采用标准导通孔尺寸标准导通孔尺寸 孔径与板厚比 1 6 过波峰焊接的板 若元件面有贴板安装的器件 其底下不能有过孔 若有一定要过孔要盖绿油 51 七 基准 MARK点 要求 52 基准 MARK点 要求 一 有表面贴器件的PCB板对角至少有两个不对称的基准点 如下图基准点的作用 锡膏印刷和贴片时设备自动对位 53 基准 MARK点 要求 二 基准点中心距板边大于5MM 并有金属圈保护a 形状 为实心圆 B 大小 实心圆直径为40 1mil或1 0 01mm c 材料 实心圆为裸铜 上面不作涂敷处理 基准点焊盘 阻焊设置正确1 阻焊开窗 开窗形状与基准点同心的圆形 面积为基准点的两倍 2 金属保护圈的内直径为90mil 外直径为110mil 线宽为10mil 金属保护圈可以不加 3 基准点内不能有其它走线和丝印 4 多拼板时 单板上也必须有两到三个基准点 MARK 5 多引脚的SMD器件 PIN 48 在芯片对角上必须放置两个基准点 54 基准 MARK点 要求 三 55 八 丝印要求 56 丝印要求 一 所有元器件 安装孔 定位孔都有对应的丝印标号丝印字符遵循从左至右 从下往上的原则1 电解电容 二极管等极性器件 要标明极性或方向 2 在同一功能模块内尽量保持方向一致 器件焊盘 这样可保证焊接的可靠性 可焊性 要搪锡的锡道上应无丝印 保证锡道的连续性 器件位号不应被安装后器件所遮挡 便于器件安装和维修 密度较高 PCB板不需作丝印的除外 57 丝印要求 二 有极性元器件其极性在丝印图上标识清楚 极性方向标识南便于确认 有方向的接插器件其方向在丝印上表示清楚 PCB上应有条形码位置标识 条形码位置要便于扫描 外形印框尺寸 42X6mm PCB上应有厂家完整的相关信息及防静电标识 58 丝印要求 三 PCB板名称 日期 版本号等制成板信息丝印明确光绘文件的张数正确 每层应有正确的输出 并有完整的层数输出 PCB上器件的标识必须和BOM清单中的标识符号一致 59 九 安规要求 60 安规要求 一 保险管的安规标识齐全保险附近要有6项完整的标识 1 保险丝位号2 熔断特性3 额定电流值4 防爆特性5 客定电压值6 英文警告标示如 F101F3 15A250VAC CAUTION ForContinuedProtectionAgainstRiskofFire ReplaceOnlyWithSameTypeandRatingofFuse 61 安规要求 二 PCB板上危险电压区域标注高压警示符1 高压危险区用线宽40mil虚线与低压安全区隔离 2 高压危险区要印上标识 如下图 62 安规要求 三 原 付边隔离带标识清楚PCB板安规标识应明确 有五项 1 UL论证标识2 生产厂家3 厂家型号4 UL论证文件号5 阻燃等级加强绝缘隔离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要求 63 安规要求 三 基本绝缘隔离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要求制成板上跨接危险和安全区域 原付边 的电缆应满足加强绝缘的安规要求考虑10N推力 靠近变压器磁芯的两侧器件应满足加强绝缘的要求考虑10N推力 靠近悬浮金属导体的器件应满足加强绝缘的要求 64 安规要求 四 对于多层PCB 其内层原付边的铜箔之间应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 污染等级按照 计算 对于多层PCB 其导通孔附近的距离 包括内层 应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对于多层PCB层间一次侧与二次侧的介质厚度要求 0 4MM裸露的不同电压的焊接端子之间要保证最小2MM的安规距离 焊接端子在插入焊接后可能发生倾斜和翘起而导致距离变小 65 安规要求 五 66 十 PCB尺寸 外形要求 67 PCB尺寸 外形要求 一 PCB板尺寸 板厚在PCB文件中标明 确 尺寸标注应考虑加工公差板厚 10 规格 0 8mm 1 0mm 1 2mm 1 6mm 2 0mm 2 5mm 3 0mm 3 5mm PCB的板角应为R型倒角1 单板角应R型倒角 2 拼板 有工艺边的PCB板 工艺边应为R型倒角 倒角直径为5mm 68 PCB尺寸 外形要求 二 尺寸小于50MMX50MM的PCB应进行拼板 铝基板和陶瓷基板除外 一般原则 PCB板尺寸 50mmX50mm时必须拼板 拼板的PCB厚度 3 5mm 拼板必须作V CUTV CUT方向如下图 69 PCB尺寸 外形要求 三 不规则的拼板铣槽间距大于80mil不规则形状的PCB而没拼板的PCB应加工艺边PCB的孔径的公差该为 0 1MM 若PCB上有大面积开孔的地方 在设计时要先将孔补全 以避免焊接时造成漫锡和板变形 补全部分和原有的PCB部分要以单边几点连接 在波峰焊后将之去掉 70 十一 工艺流程要求 71 工艺流程要求 一 BOTTOM面表贴器件需过波峰时 应确定贴装阻容件与SOP的布局方向正确 SOP器件轴向需与波峰方向一致 a SOP器件在过波峰尾端增加一对偷锡焊盘 如下图 72 工艺流程要求 二 b SOP器件过波峰尽量满足最佳方向 如下图c 片式全端子器件 电阻 电容 对过波峰方向不作特别要求 d 片式非全端子器件 钽电容 二极管 过波峰最佳时方向需满足轴向与进板方向平行 73 工艺流程要求 三 SOJ PLCC QFP等表贴器件不能过波峰焊过波峰焊的SOP这PIN间距大于1 0mm 片式元件在0603以上 74 十二 可测试性要求 75 可测试性要求 一 是否采用测试点测试 PCB上应有两个以上的定位孔 定位孔不能为腰形 定位的尺寸应符合直径为 3 5mm 要求 定位孔位置在PCB上应不对称应有有符合规范的工艺边长或宽 200mm的制成板应留有符合规范的压低杆点需测试器件管脚间距应是2 54mm的倍数不能将SMT元件的焊盘作为测试点 76 可测试性要求 二 测试点的位置都应在焊接面上 二次电源该项不作要求 测试点的形状 大小应符合规范 测试点选用方形焊盘 焊盘大小不能小于1mmX1mm 测试点应都有标注 以TP1 TP2 进行标注 所有测试点都应固化 PCB上修改测试点时必须修改属性才能移动位置 测试的间距应大于2 54mm 77 可测试性要求 三 测试点与焊接面上的元件的间距应大于2 54mm低压测试点和高压测试点的距离应符合安规要求测试点到PCB边沿的距离应大于125mil 3 175mm测试点到定位孔的距离应大于0 5mm 为定位柱提位空间测试点的密度不能大于4 5个 平方厘米 且分布均匀 电源和地的测试点要求 每根测试针最大可承受2A电流 每增加2A电流对电源和地都要求多提供一个测试点 78 可测试性要求 四 对于数字逻辑单板 一般每5个IC应提供一个地线测试点 焊接面元器件高度不能超过150mil 3 81mm 若超过此值 应把超高器件列表通知工艺工程师 以便特殊处理 是否采用接插件或者连接电缆形式测试 如果结果为否 对5 12 23 5 12 24项不作要求 接插件管脚的间距应是2 54mm的倍数 所有的测试点应都已引至接插件上 79 可测试性要求 五 应使用可调器件对于ICT测试 每个节点都要有测试 对于功能测试 调整点 接地点 交流输入 放电电容 需要测试的表贴器件等要有测试点 测试点不能被条形码等挡住 不能被胶等覆盖 80 十三 其它要求 81 其它要求 一 接插件的放置位置 方向1 接插件的放置应尽量靠近与其它PCB板连接最近的位置 并形成直线2 两PCB板连线的方向和PIN顺序相同 保证连接通畅 3 连接线的PIN数和长度尽量选用其它产品正在使用的通用连接线 安装孔的特殊要求1 对于安在塑料机壳的PCB板 安装孔不应有焊盘2 对于安在金属机壳的PCB板 安装孔应尽量作成开口焊盘3 开口焊盘的制作方法 A 可由厂家代为制作 在设计文件中作出具体描述 B 在PCB板上按右图形状制作 82 其它要求 二 穿透孔的制作便于丝印机的定位 在PCB板的边沿5mm内放置两个直径1mm的圆孔 此孔不作金属化处理 防连焊处理在相邻焊盘间距 1 0mm时 防止在过波峰焊接时产生连焊 在焊盘间用底层丝印线来隔离 丝印线的长度不少于焊盘的最长边 如下图 83 其它要求 三 附加焊盘为便于生产测试 在整机的PCB板接插件的底层 每一PIN脚上多放一焊盘 焊盘的大小不小于1 5mm 最佳圆形 并交错分布 如下图 84 十四 附录 85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一 包括电气间隙 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1 电气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 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和绝缘等级来决定1 一次侧线路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下表 86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二 87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三 88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四 2 二次侧线路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下表 89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五 一次侧交流部份 1 保险丝前 L N 2 5mm L N PE 大地 2 5mm2 保险丝后不作要求 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以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3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份 2 0mm4 一次侧直流地对地部份 2 5mm 一次侧浮地对大地 5 一次侧部份对二次侧部份 4 0mm 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元器件 6 二次侧部份之电隙间隙 2 5mm即可 7 二次侧地对大地 1 0mm即可在内部器件要先加10N力 外壳加30N力挤压 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 空间距离仍符合要求 90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六 爬电距离的决定 1 一次交流侧部份 保险丝前 L N 2 5mm L N PE 大地 2 5mm2 保险丝后不作要求 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以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3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份 2 0mm4 一次侧直流地对地部份 4 0mm 一次侧对大地 5 一次侧部份对二次侧部份 6 4mm 光耦 Y电容等元器件脚间距 6 4mm要开槽 6 二次侧部份之间电隙间隙 0 5mm即可 7 二次侧地对大地 2 0mm以上8 变压器两级之间 8 0mm以上 91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七 绝缘穿透距离1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 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 无厚度要求 2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为0 4mm 3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 则该加强绝缘的厚度应为0 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 而且在操作人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 并且属于如下任何一种情况 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 1 对附加绝缘 至少使用两层材料 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2 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 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3 对附加绝缘 至少使用两层材料 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4 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 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92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八 有关于布线工艺注意点1 电容等平贴元件 必须平贴 不用点胶2 两导体在施以10N力可使距离缩短 且小于安规距离时 可点胶固定此零件 保证其电气间隙 3 有的外壳设备内铺PVC胶片时 应注意保证安规距离 注意加工工艺 4 零件点胶固定注意不使PCB板上有胶丝等异物 5 在加工零件时 应不引起绝缘破坏 有关于防燃材料要求1 热缩套管V 1或VTM 2以上 2 PVC套管V 1或VTM 2以上3 铁氟龙套管V 1或VTM 2以上4 塑胶材质如硅胶片 绝缘胶带V 1或VTM 2以上5 PCB板94V 1以上 93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九 有关绝缘等级1 工作绝缘 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2 基本绝缘 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3 附加绝缘 除基本绝缘以外的另施加的独立绝缘 用以保护在基本绝缘一量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4 双重绝缘 由基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5 加强绝缘 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 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 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等级 相当于双重绝缘 94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十 各种绝缘的适用情形 1 操作绝缘A 介于两种不同电压的零件间B 介于ELV电路 或SELV电路 及接地的导电零件间2 基本绝缘A 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用地的导电零件间B 介于具危险电压及依赖接地的SWLV电路之间C 介于一次侧的电源导体及接地屏蔽物或主电源变压器的铁芯这间D 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份3 补充绝缘A 介于可触及的导体零件及在基本绝缘损坏后有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零件之间 如 介于把手 旋钮 提柄或类似物的外表及其未接地的轴心之间 介于第二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穿过此外壳的电源线外皮之间 介于ELV电路及未接地的金属外壳之间 B 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份 95 距离及相关安全要求 十一 4 双重绝缘A 介于一次侧电路及可触及的未接地导电零件之间B 介于一次侧电路及浮接的SELV电路之间C 介于一次侧电路及TNV电路之间双重绝缘 基本绝缘 补充绝缘注 A ELV电路 特低电压电路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在导体之间或任一导体之间的交流电压峰值不超过42 4V 或直流电压值不超过60V的二次电路 B SVLE电路 安全特低压电路 作了适当设计和保护的二次电路 使得在正常条件下或单一故障条件下 任意两个可触及的零件和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 仅对 类设备 之间的电压 均不会超过安全值 C TNV 通讯肉络电压电路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携带通信信号的电路 96 97 主讲内容 98 布局重要性 A 布局决定设计质量B 布局缺陷修改不易C CAD自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在线教育平台培训服务合同
- 2025版手机品牌专卖店抵押融资合同
- 2025年度生态住宅代理销售与生态环保合作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合同到期续签范本
- 2025年度土地储备项目施工场地清理平整与土地平整工程合同
- 2025版环保处理设备转让与技术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商住两用房产代理销售执行协议
- 2025版智能电网外委施工安全责任协议书
- 2025年物流行业短信通知服务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影视广告制作与摄影摄像服务合同
- 流动式起重机械检验记录表
- 大学信息与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 汽车保养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 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损伤的预防 课件
- 音乐《上学歌》课件
- 绿色校园创建资料
- 污水处理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全部课件(一共5课时)
- 顶推法钢箱梁安装施工方案
- 中国诗词协会入会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