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doc_第1页
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doc_第2页
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doc_第3页
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doc_第4页
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G612B1672-1578 (xx)10-0267-0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做事有板有眼,有始有终,把自己照料的妥妥当当;而有的孩子却丢三拉四,虎头蛇尾,总要老师、父母跟在后面操心。 这便是最常见的秩序感强和秩序感弱的表现。 秩序感发展良好的孩子长大后能轻松的规划自己的生活,过的充实、快乐、有效率;反之则会荒废光阴,影响生活质量。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0-4岁是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 由此可见,秩序感也是自小开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进行培养的。 1.培养孩子秩序感从最细微处着手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秩序感的培养落到细微处,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如托班的孩子,在他们还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秩序感的培养了。 午睡时,你帮他脱下衣服,告诉他脱好的衣服放在脚边,鞋子并拢摆在床脚。 他便知道,鞋子和衣服不能乱放,而是有固定位置的。 小班了,还要让他们知道,午睡和起床时先脱(穿)什么,再脱(穿)什么最方便。 如先坐在床上脱鞋,再脱裤子,这也是一种序。 至中大班,可继续增添要求。 如走入寝室(或走出寝室)第一件事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一段时间的梳理以后,幼儿就会形成关于入睡(起床)的这种序。 其实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每件事情当中无不渗透着秩序的因素。 比如饭前洗手的几个步骤(拧开龙头、冲、擦肥皂、冲净、擦手)是一个序;户外活动后进入教室做什么(入厕、洗手、喝水)是一个序;离园时该怎样(收玩具、摆椅子、道别)也是个序。 如果引导孩子把生活中这些细小的秩序管理好,那么班级的纪律也变好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抓常规,不就是在谈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吗?2.培养秩序感要赋予孩子知情权每个幼儿园都有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了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这对培养孩子的秩序感是大有益处的。 但在某些时候,这些规律常常会被打乱。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提前几天告诉幼儿原因、以及新的计划;就算是突发性的改变,也要告知孩子临时的方案。 朝令夕改,遇事三变,会令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只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给他们心理准备期,情绪才不易受到影响。 3.培养秩序感要给孩子创设整齐有序的物理环境打造空间的秩序。 教室内一切物品的摆放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 数学区美工区音乐区每个区域相对隔开,而区域内的物品也都在自己的家里。 另外,教室内的墙饰或悬垂吊饰,也需要按规律和顺序布局。 此外,每个区域可供几人玩,该区域内物品数量大致有多少,这些平常列为游戏规则的规定也是空间秩序的一部分。 物品的摆放一旦定下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给孩子固定的印象。 如果有改变,要及时告诉幼儿。 小班时,可让孩子们了解东西摆放的位置,并能送归物品;中班时,让孩子帮老师一道;到了大班,还要清点。 那些丢三落四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练习,让他负责管理一些东西,这种责任感会督促他思考,有助于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4.培养秩序感要求教育者预先心中有数这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前提。 无论是家长或老师,在交代幼儿做事时,都要作到心中有数。 如让孩子把图书收拾一下,不仅仅是交代你去把图书理齐就行的。 首先要细化小书归小书,大书归大书;其次要给孩子一个操作步骤,如先把图书都拿出来,然后小书和小书归在一起,大书和大书归在一起,最后将书抓起镦一下。 虽然这些细化的要求使幼儿园的工作显得很琐碎,但在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初期却是十分必要的。 5.培养秩序感要让秩序从孩子中来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长、发展规律,每个个体也都有自己内在的秩序感。 过多的要求和干涉都会影响孩子自身秩序感的生成。 因此,培养孩子秩序感时不能只是成人教幼儿做,而是通过和孩子的谈心、讨论,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建立自己认可的秩序。 如孩子刚从户外活动回来时,往往兴奋不已,说说闹闹,不知该做什么事情。 通过和孩子讨论进入教室应该做哪些事情?哪件先做?哪件后做?为什么?孩子经过思考后,知道了按一定的次序做事情,既节约时间又方便,而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好玩的事情。 由于这个秩序是幼儿自己认可的规则,在执行这个要求时,孩子就比较顺从,因为那是从他们自己来的。 6.培养孩子秩序感要求教育者有恒久的耐心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句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但从一个行为到一种习惯,这中间是个漫长的过程。 有的研究说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 但在实际观察中21天后的反复还很大。 如果不经常提醒,幼儿很容易回到以前的老习惯上去。 教育者要不断的提醒、督促;不时的表扬、鼓励;必要时还需要批评、制止。 再用持久而有韧性的行动修正幼儿的毛糙和冲动,重复、一次次重复、艺术的重复,一点点的打磨出有秩序感的孩子。 其实,秩序感从其他角度来讲,既是是一种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也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思路,又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养成,还是一种人和事物关系的建立。 人格是个整体,各种品质间相互交叉、互相制约又共同成长。 培养幼儿一种品质时,实际上已经和其他方面通融起来。 抓好一点,不断的细化深入,由点及面,一个健康、有秩序的孩子就成长出来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作为孩子的家长及启蒙老师,应去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家园共育,以客观、公正、全面、富有激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