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4.doc_第1页
必修1-第二章-4.doc_第2页
必修1-第二章-4.doc_第3页
必修1-第二章-4.doc_第4页
必修1-第二章-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后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2010年西城区模拟)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解析:材料显示“女王头”位于台湾东北海岸,因此导致该独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应是海水侵蚀及风吹日晒而产生的风化作用。答案:A2.关于下列四座岛屿,不正确的是叙述是( )A.“女王头”位于岛B.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景观C.岛西海岸降水较少D.、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解析: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受暖流影响,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我国海南岛西海岸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较少;两岛分别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均属于消亡边界。答案:D3.(2009年天津卷)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a B.b C.c D.d解析:等高线凸向高处为河谷,显然乙位于河谷上游,d侧位于同一条河谷的谷口处,且地势平坦,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能找到沙金。答案:D (2009年上海卷)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回答45题。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故选项D正确。答案:D5.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 B.沙丘C.海蚀柱 D.“V”型谷解析:选项中石林以风化、侵蚀(溶蚀)作用为主;沙丘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海蚀柱是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V”型谷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故选B。答案:B6.(2008年广东卷)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解析: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二者的区别是,风化作用主要是静态的对岩石破坏,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水、生物、温度变化等;侵蚀作用主要是动态的对岩石破坏,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B、C、D三项都属于侵蚀作用。答案:A7.(2009年上海卷)图1所示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图2所示反映的是( ) 图1 图2A.a为凹岩侵蚀,b为凸岩堆积B.a为凸岸堆积,b为凹岸侵蚀C.a为凹岸堆积,b为凸岸侵蚀D.a为凸岸侵蚀,b为凹岸堆积解析:河流地貌在不同区域,外力作用差异巨大,要正确理解峡谷下游和曲流处地貌。答案:A8.山地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与山地形成有关的地质构造可能有( )背斜 向斜 断层一侧上升岩块 断层一侧下沉岩块A. B.C. D.解析: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也可形成向斜山,另外断层相对上升岩块,也可成山。答案:C9.(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解析:南京燕子矶地处长江沿岸,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河道会逐渐偏移,河流的南岩侵蚀北岸堆积,从而使得燕子矶附近地区的地貌不断地发生变化。答案:A10.(2008年江苏卷)下图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和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解析: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大本营在珠峰的山麓地带,珠峰上的冰川沿冰川谷不断下滑,在山麓地带融化,冰川中所携带的大量碎屑在此堆积形成碎屑堆积物。雁荡山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山高坡陡,河流水量大、水流急,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陡崖峡谷。答案:B11.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其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是( )A. B. C. D.解析:读图可知, 是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因断层而形成的地堑,是因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风蚀蘑菇,是因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其中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答案:C二、综合题12.(2009年四川卷)阅读材料(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2)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解析:(1)根据甲山脉沿纬线延伸,且纬度在25N南北两侧,当属我国最南一列东西走向山脉南岭。由于地处南方,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历经多次岩浆活动,其表现出的地理现象应为岩浆岩或金属矿产的多样。(2)南北两处“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不同,应从各自的河流特征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答案:(1)流水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2)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13.(2010年营口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Q山脉的走向,并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2)图中四地形中最易形成绿洲的是哪个地区?并简述其理由。(3)据图中信息,说出G湖水位的最低或干涸季节,并简要说明L河的水文特征。(4)下图是“Q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它是把Q山脉总的冰川条数和面积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为一个长度和面积单位,按不同的方向绘制。依图指出Q山脉冰川分布最多的朝向,并简要说明其原因。解析:(1)图中有指向标,可判读山地的走向;地势的特点可从河流的流向来判断,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2)四地都在河流的洪积平原或洪积扇地区,最容易形成绿洲的是水资源最好的地区,处是地下水渗出地带,且有几条河流交汇处,地表水较丰富,最有可能形成绿洲。(3)G湖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补给多,冬季气温低,补给少,故冬季湖水干涸。L河流是内流河,最终注入湖泊,冰雪融水,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冬季会断流,但年际变化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