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与文化 教案_第1页
科技教育与文化 教案_第2页
科技教育与文化 教案_第3页
科技教育与文化 教案_第4页
科技教育与文化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科技教育与文化 教案 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 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2 / 1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 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 两弹一星 ” 1 谁来介绍什么是 “ 两弹一星 ” ?(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解 :“ 两弹一星 ” 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 “ 两弹 ” 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 “ 两弹元勋 ” ,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 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 一星 ” 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 20 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 “ 真空 ”3 / 11 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 “ 蘑菇云 ” 。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 3 页第 13 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 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 86、 87 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 14 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重点补充网站史海荡舟登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资料, 4 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 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籼型杂交水稻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 88 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 1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4 / 11 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2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教师组织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层次: 3结合课本 88页 “ 练一练 ” ,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关于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精辟论断。 (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指出: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4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 和人力。 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5 / 11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 完成历史填图册 23页 “ 练一练 ” 各题。 2 根据新学案 45 46 页,掌握 知识网络 ,完成 自我测评 。 3 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项目表现与进步 人文精神方法和能力知 识的获得自己学习的特点 第 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逢勃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 A.竞技体育 “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 “ 中国旋风 ” ,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 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 意义? ( 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 “ 东亚病夫 ” 的帽子扔进了6 / 11 太平洋。 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 教师画龙点睛:我国正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作用中不断崛起。我坚信,到了 XX年第 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时候,全世界将欣喜地观赏到中国龙在东方盘旋升腾的壮观场面。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 关于课本 103页的 “ 练一练 ” ,应提示学生分三点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 “ 东亚病夫 ” 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 “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 “ 中国旋风 ” ,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00年第 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 28 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 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 XX 年将由北京承办第 29届夏季奥运会。 7 / 11 1 根据 103页 “ 动脑筋 ” :你愿为 XX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希望大家学好各门功课,特别要从上好日常的体育课做起,自觉提高身体素质,学好外语,学好计算机技术,争取成为奥运会的运动员或志愿者。大家还要积极动员亲邻好友为 XX年奥运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总之,要在 XX 年向全世界展示一个体育水平高、人文素养好、环境景观美,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大中国形象。 2 完成历史填图册 26页的题目。 3 根据 新学案 55 56页 知识网络 梳理本课历史线索,完成 自我测评 。 4 提醒学生预习第 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 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就辉煌 掌握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历史资源,收集整理自己所喜爱的文学艺术作品、体育明星等相关资料,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 讨论探索文艺作品与社会与 人民大众的关系,体育事业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8 / 11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体育事业摆脱 “ 东亚病夫 ” 地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新中国历程的缩影和代表,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值得大力颂扬和学习 溯源固本立志奉献文艺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艺作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也要为将来事业的成功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 99 页 “ 导入框 ” 图文,讨 论回答:你有自己喜欢的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吗?能否向大家作些简单的介绍?(可以通过这样的联系,利用 “ 追星效应 ”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真理的内在需求。但要注意从讨论时间、思维理念等方面予以调控。) 承上启下,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事例都很生动感人,说明这些优秀作家、文艺明星和体育健儿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留下了走向成功的轨迹,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我们怎样进一步从他们的成功体会到新中国的崛起呢?怎样为自己的将来也铺设出锦绣前程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9 / 11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 究新课 文学的繁荣 1 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 ( A.政策英明: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 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 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 品。) 3 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 “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艺术的发展 1 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2 根据 100页 “ 动脑筋 ”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10 / 11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 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3请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100页 “ 文献资料 艾青的诗句 ” ,提问:这些诗句中的 “ 出发 ” 和 “ 到达 ” 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出发 =事业的开始,到达 =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 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 4 组织学生根据 101页 “ 动脑筋 ” :谁的做法正确?(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