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科研论文:浅谈地方童谣在中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科研论文:浅谈地方童谣在中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地方童谣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它凭借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可爱诙谐、朗朗上口的音律,对幼儿的 身心发展、美感培养等起着独特、积极的作用,因而,要通过适合幼儿的教学环境和形式,再次探寻科 学的地方童谣教学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这一话题进行关注并提出一些思考 。 关键词 地方童谣影响教学策略 2 / 19 纲要指出: “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 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适当向幼儿介绍 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地方童谣作为本土 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增长知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 验和知识经验。还可以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但是现代地方童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灌输、生硬式教学方法,这种机械地以儿童 死记硬背、反复诵读为主要教学方法,不但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而且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结果往往会 3 / 19 导致童谣教学逐渐呈现边缘化的现象,使童谣成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这就影响了对其潜在教育价值的 挖掘; 在多次亲历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逐渐感悟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宁波童谣教学策略: 一、环境创设 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指出: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 的发展。 ” 因此 ,教师要积极营造温馨、有趣、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使孩子在舒适的教学情景中自由 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创设出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 有利于孩子理 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游戏情景,课始趣生 4 / 19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 “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宁波童谣斗斗虫 虫飞是一首平易近间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和谐。内容是 “ 斗斗虫虫飞,抲只麻雀剥剥皮, 杜得杜得飞带起,飞到高山吃白米。 ” 我创设了有趣的游戏情境,在小朋友的椅子上贴上大树的图片, 让孩子们的小手当 “ 虫儿 ” ,不仅训练了孩子们的手指,而且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让孩子们体验 到宁波童谣还是一首游戏 歌,边念童谣边做游戏! (二)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时序歌,也称时令歌,指用优美的韵律来引导儿童根据时序的变化去初步认识、了解自然现象的传 5 / 19 统儿歌形式。如童谣十二个月子字谣: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抬轿子,四月种田下 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朝天扇扇子,七月西瓜吃心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吊红夹柿子,十月 沙泥炒栗子,十一月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叫花子。 ” 我用多媒体视频根据童谣创设了一个相符合的环境 ,用优美的韵律和现象来表现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特征。引 导孩子根据时令的变化去初步认识和了 解自然特征。 (三)直观显示,课件演示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的,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 6 / 19 术不断进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在传统宁波童谣十二生肖的教学中, 童谣里面的动物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动物教多,如果用单一的儿歌教学并不能完全理解儿 歌内容,于是,我在教学活动前,我说: “ 我们班来了一群小动物,看看他们是谁呀? ” 这种用小动物 口吻的方式导入来吸 引孩子们,制作了一个 PPT,并配上动物的声音,如当老鼠出来了,就用 “ 吱吱吱 ” 的叫声来引导。孩子们还用宁波方言进行了故事表演,在看看、说说中了解了这个童谣。这些方式都 比传统的说教来的好。 不难发现,这三则案例显示,儿童学习童谣不是仅仅停留在7 / 19 会读会诵的简单的掌握,更应该利用孩子喜 闻乐见的形式使儿童学习地方童谣从单一诵读走向理解、体会,而以环境创设为载体,让孩子置身于情 景中学习地方童谣能积极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 “ 双歌 ” 教学 促理解 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 特价值 游戏歌 -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往往有约定俗成的动作要求,有提高儿 童玩耍兴趣和协调动作的作用。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往往有约定俗成的 8 / 19 动作要求,有提高儿童玩耍兴趣和协调动作的作用。如宁波童谣掂掂窝窝: “ 掂掂窝窝,猫儿做窠 ,青布白布,搦着算数。 ” 我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装扮成猫儿含布条作窠的来完成。这样不仅改 变童谣枯燥乏味的感觉,还让孩子觉得非常有趣。又如踢踢扳扳: “ 踢踢扳扳,扳过南山,南山北 斗,至尊买牛,牛蹄马脚,失落蹄子狗一脚。 ” 在这首宁波童谣教学中,陈老师运用了游戏 “ 跳房子 ” ,在地上划好格子,一脚擎着,两两比赛进行,一脚踢石子使其移动一步,随即独脚跳过并唱此歌。也 可为数脚游戏。许多孩子并坐,将脚伸出,一个小朋友以指9 / 19 数脚,一字一脚,末字所指之脚搁起。孩子 们乐此不疲。都非常感兴趣。 在童谣教学中,我们也时常用 “ 猜谜语 ” 来倒入,它既能很快吸引孩子们 注意力,增加活动趣味性 ,也能做到 “ 直奔主题 ” ,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语。用谜语导课不但有利于引起孩子 们的浓厚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倒入形式。如童谣 “ 后门口,一株菜,落 雪落雨会朵开 ” ; “ 后门口,一只缸,团团圈圈生疔疮 ” ;“ 后门口,一窠葱,第二天亮会拔空 ” 。 “ 伞! ”“ 锣鼓! ”“ 筷箕笼! ” 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抢答谜底。给活动增加了很多色彩,最主要是孩 10 / 19 子们喜欢。宁波童谣中的谜语大多难度小,适应孩子们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内 容也多为孩子所熟悉, 形象生动,韵味十足。这些浅显生动的谜语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开启了他们的智力之门。 三、角色朗读 增情感 角色朗读,是一种能让孩子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人物特点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教师简单地准备一个头 饰或胸饰,让孩子进行角色朗读或表演,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时,活动的气氛便异常活跃,孩子们纷纷 举手,跃跃欲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也不甘示弱,孩子一旦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 受童谣,那么,活动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11 / 19 在朗读中,教师要注意文学作品感染力,了解人物性格,声情并茂,当幼儿已能够进行初步的朗读时, 要注重帮助幼儿了解童谣中的人物性格,使幼儿知道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在朗读时可以用不同的语气和语 调。还是以童谣十二生肖来举例,如,读 “ 老八性勿强,(羊 )” 时,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羊是温顺的 动物,温顺的动物发出的声音要温柔、亲和;读 “ 老九猢狲精, (猴 )” 时,引导孩子了解猴子比较灵 活,声音可以变得俏皮、可爱;使幼儿能很好地揣摩和表现十二生肖不同的性格。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 、分角色朗读、辅以动作记忆等多种形式,幼儿百学不厌,朗读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当幼儿有了这 12 / 19 种情感体验,就能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 四、配以音律 提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 “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 在地 方童谣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孩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最主要的是把地方童谣 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自然合拍的音乐性是童谣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点。它表现在其语言的音 韵美和节奏感上。地方童谣 就像音乐一样满足幼儿听觉上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幼儿童对音乐的 敏感几乎是本能的、先天的,音乐韵律合乎人的心律跳动,会引起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快感,激起幼儿的 13 / 19 情感共鸣。因此,无论是遵循童谣的自身特点还是儿童认知规律,在地方童谣教学中都应该选择合适的 音乐作为辅助,使童谣本身的音乐性更强、意境更美、情感更浓,而且更加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记忆 。 (一)同歌教学 传统歌谣数蛤蟆: “ 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张嘴 , 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在教学中,如果配上音乐,在跳动而又轻快的音韵 中学习,儿童能够感受快乐,获得知识,幸福成长。 (二)乐器配乐 14 / 19 宁波童谣十二生肖中,在幼儿对此童谣已经较熟悉的基础上,利用乐器 响铃、三角铁、木鱼、 串铃棒等来给童谣加上动听的节奏进行配乐,使幼儿又新一轮地对这个童谣产生兴趣。 五、多元延伸 提经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幼儿会在活动结束时显得意犹味尽,他们沉浸在活动中,但是由于时间 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活动,截断了 幼儿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幼儿的兴趣投放在课后的延伸 活动,让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延续他们的兴趣爱好,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延伸 区域活动 在歌谣谁会飞: “ 谁会飞 ?鸟会飞。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谁会跑?马会跑。马儿怎 15 / 19 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谁会游 ?鱼会游。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调调头。谁会爬 ?虫会爬。虫儿怎样爬 ? 许多脚儿慢慢爬。 ” 我把 “ 鸟、马、鱼儿、毛毛虫 ” 的头饰放在表演区中供孩子们自己表演。 把课堂中的图片、教玩具等投放在区域角中,供幼儿使用 、摆弄,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幼儿翻翻 看看,摆摆弄弄就能自然而然地念起课堂中老师教过的童谣,自吟自唱,自娱自乐,童谣的艺术美自然 地渗入到孩子们的心里。还可以将教学活动中使用过的乐器放置于音乐角,让孩子们边念童谣边敲打简 单的节奏,在幼儿节奏的敲击中使童谣越来越富有韵律美和节奏美,逐渐积累童谣韵律美和节奏美的感 16 / 19 性知识。 (二)增趣 游戏活动 在宁波童谣佝一脚中,李老师让幼儿围成圆圈,一边念童谣 “ 铁脚斑斑,斑过南山。南山北斗 ,主人买牛。牛蹄马脚, 脚落田间 佝一脚! ” ,一边用小手点着依次进行,当念到最后 “ 佝一脚 ” 时,点到的幼儿进行表演节目。孩子们在念童谣时总是聚精会神,被点到的幼儿,会开心的进行表演, 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胆量,而且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中,孩子们一边跳皮筋, 一边念歌谣:小皮球,圆又圆,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这样就很容易的学会 17 / 19 了这首童谣,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贯穿 生活活动 地方童谣总是和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有利于儿童的理解 :如外婆桥的童谣: “ 摇摇 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糕糕 ” 抱着坐在外婆大腿上: “ 拉大锯 嘎树朗 ” 在孩子们 睡觉时,我总是让孩子们先念念这首儿歌,慢慢孩子们就有了睡意。在学念儿歌之余体验的是浓浓爱意 以及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对世事的理解。 宁波童谣是宁波方言的 “ 活化石 ” ,个性鲜明,地方特色浓郁,它不只对研究宁波方言有参考价值,许 多童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情况、民俗风情,反映当时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8 / 19 它曾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 。可惜许多传统优秀宁波童谣像一颗颗珍珠渐渐散落在历史的时空里,亟 待有心人去拾取收存,重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洪汛涛,中国儿童文学十年 m,河南:海燕出版社, 1988. 2陈望道,陈望道论语文教育 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3丁洪涛,不老的童心 欧澄載先生儿歌作品欣赏 j, XX. 4楼必生、屠美茹,学前儿童综合艺术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 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1999. 通知公告更多 关于召开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隔热饮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与氢能产业链发展报告
- 2025年新能源绿色信贷政策优化与风险防范报告
- 2025-2030年新能源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报告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版
- 北理工·2019(第3版)教学设计中职中职专业课电气自动化类66 装备制造大类
- 星空的联想 说课稿(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 医疗救护知识培训意义
-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 Unit 3 Family Ties - Understanding Ideas英文版教学设计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二(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史
- 造白渣原则及渣况判断
- 反应釜清洗操作规程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生活中的比)比的认识课件教学
- 大班健康《贪吃的大嘴鱼》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讲义:万能语料之心理描写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课件16888
- 【孤独症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论文)】
- 普通昆虫学形态学部分
- 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