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诗词理解默写.ppt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诗词理解默写.ppt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诗词理解默写.ppt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诗词理解默写.ppt_第4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诗词理解默写.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 古诗词默写 竹里馆 望岳 春夜洛城闻笛 登飞来峰 逢入京使 游山西村 晚春 已亥杂诗 外国诗二首 泊秦淮 登幽州台歌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其五 七下背诵诗词 竹里馆 1 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 独具雅兴的诗句 2 抒写诗人悠然自得 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 3 诗中以动衬静 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 4 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美语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1 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 2 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1 诗中借写眼前景色 点明路途遥远的句子 2 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 不禁回首故乡 却愁思萦怀的诗句 3 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 万分喜悦 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 4 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 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 5 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 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 1 写暮春时节 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 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 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2 诗中表面揶揄 杨花榆荚 无才思 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3 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一个人 无才思 并不可怕 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 春光 是不负 杨花榆荚 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字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木兰诗 1 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2 描写边塞夜景 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3 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 4 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5 木兰诗 中比喻作结 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6 成语 扑朔迷离 出自 木兰诗 中的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7 凉州词 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 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8 木兰诗 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9 木兰诗 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1 木兰诗 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 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 12 木兰诗 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登幽州台歌 1 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 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 孤独寂寞 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3 词中指生不逢时的句子 4 屈原 远游 中有句云 惟天地之无穷 哀人生之生勤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1 望岳 中诗人想象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2 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和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3 望岳 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诗句是 4 望岳 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的诗句是 5 望岳 中突出泰山神奇秀丽 雄伟壮观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6 2011年10月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南昌市举行 这时我们可以用 来激励运动员们勇攀最高峰 望岳 中的诗句 7 透过 望岳 中 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 8 望岳 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9 望岳 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的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登飞来峰 1 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 2 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 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3 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 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 4 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 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王之涣 登鹳雀楼 一诗中写道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 6 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 7 诗中寓境 景 理为一体 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8 诗中与孟浩然 鸡鸣见日出 常与仙人会 意境相似的诗句 9 虞世南 咏蝉 诗有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之句 此诗中也能表现 登高望远 之意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 1 诗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2 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己亥杂诗 1 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 甘愿牺牲自己 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2 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3 龚自珍在 己亥杂诗 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 倾吐心曲 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4 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泊秦淮 1 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 借古讽今 的诗句是 2 鞭打沉溺酒色 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 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3 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4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5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 不理朝政 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夜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 1 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 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2 笔锋一转 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 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 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 登山 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2 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 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约客 1 诗中让人感受的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 2 诗人一直伴着孤灯 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 营造出孤灯 夜雨 独坐的清寂氛围的诗句 3 这首诗中细微的动作 形神兼神 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的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中 敲 字相同效果的诗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陋室铭 1 陋室铭 中以 交往之雅 表明 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2 陋室铭 中与 时人莫小池中水 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 陋室铭 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色 居室环境的句子的句子是 4 再次证明了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的道理 填 陋室铭 中的句子 5 陋室铭 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 6 陋室铭 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 1 爱莲说 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 中国人都喜欢用 爱莲说 中的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3 爱莲说 中描写莲花正直 不旁逸斜出的句子是 4 爱莲说 中与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 5 爱莲说 一文中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