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摸文言文专项检测.doc_第1页
一摸文言文专项检测.doc_第2页
一摸文言文专项检测.doc_第3页
一摸文言文专项检测.doc_第4页
一摸文言文专项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 B资深当擢侍读, 锡宝辞 辞:辞别 C锡宝将论劾 论:论告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只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驰以告和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而锡宝独能抗辞独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是锡宝所劾不虚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家有瓮,焚谏草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_ _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_ _ (3)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_ 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 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提升官职B、锄豪强,植良善 培植,帮助C、宜皆如诏书从事 应该D、钟尝丁母忧 忧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B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激于义而死焉者C 或为匿名书毁亮 为其不可得而法D 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为民“兴利除害”的一组是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锄豪强,植良善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于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濙等推荐做了苏州知府。B、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C、况钟做了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 他锄豪强,植良善,做了很多对民有利之事。D、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并为他立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骨尃 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纵:放纵 B哀矜百姓 矜:同情,怜悯C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该:应该 D不以世务婴心 婴:围绕,缠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 / 患于不均 B将何所惧 / 凡所修造C不得已而为之 / 任兴而作 D探其精奥 / 及其成也3.以上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孝文帝开明的一组是( ) 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直书时事,无讳国恶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爱奇好士,情如饥渴 常服澣濯之衣 A B C 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性格宽厚仁慈,宽恕了烫伤他的手的侍者,在膳食中发现不洁之物也一笑了之,对在太后面前诬陷他的宦官也不予追究。B孝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治,对于祭祀一类的大事经常亲自到场;对于提交上来的公文事务,他多是亲自处理。C像历史上其他开明的封建帝王一样,孝文帝注意节俭,关心民生。他出巡时,尽量不去打扰当地的百姓,避免车驾损害庄稼。D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可谓学富五车;并且他擅长写各种文章,平时朝廷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 (2)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热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邪?”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冀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邪?”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責力 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槊,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腾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聊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显庆三年卒,年七十甲。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B亲挟弓,令敬德执槊,略其垒 略:攻打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CBD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敛资财以送其行 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尉迟敬德“忠诚”或“勇武”的一组是( ) 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邪? (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3)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 文言文练习(答案)一1. B辞:推辞 2. C A均为“才”。B.均为表目的的连词。C.表转折/表递进。D.“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3.B 句说他拒绝提拔。句表明和珅的奴仆刘全的仗势谋私。句说清仁宗对锡宝的赏赐。4.C和珅是在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后,面对皇上的询问时,才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的。C项颠倒了先后顺序;另外,曹锡宝是自己亲自到刘全家查看的,并非是派人前去。5.见译文参考译文: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年,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一职。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使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推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全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当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掌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和珅此时正随着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和珅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后上那里,皇上责问和珅。和珅回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管束,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见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才有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又承认“杜渐防微”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贬职。皇帝亲手写了诏书,大意说:“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人心存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叠着脚站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拿书生拘泥于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清仁宗亲理朝政,诛杀了和珅,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先前的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家财丰厚。那时和珅被治罪后,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发现财产达到二十多万。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曹江也照此封官职。”曹锡宝,是一个读书人的侄子,经历两代就位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家里有个饔,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二1、D(应为“丧事”)2、A(均表示“凭”的意思,“凭官吏的身份/凭什么”;B项 “向 / 被” C项 “写作 / 因为” D项“他们的 / 一定要”)3、C(写他“有谋略”,写他“措施具体”,写他“用人不疑”)4、C(“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的说法不当,“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意思是说这1240人服军役到只到自身,不再让他们的子女因他而服军役)5、见译文参考译文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黜,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烦荷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清军御史李立在匈补军户时为政暴虐,府同知张徽秉承李立的心思,动辄用酷刑压制平民改配军籍。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只役及本人的一千二百四十人。苏州府属县拖欠的赋税共四年未收齐,总计七百六十余万石。况钟请求适当改为征钞,被户部部议时否决,但从此后颇有所蠲免和减征。况钟又曾上言:“近来奉诏召募百姓租种官民荒田,官田按照民田科征,没有人种的田地则免除赋税额。昆山等县百姓因为死亡、迁徙、从军而除掉户籍的,减去赋税。其他官田被海水淹没的,赋税额却依然存在,应当都按照诏书的规定办理。臣所管辖的七县,税粮税轻重不均。 请求敕令有关机构处理。”宣宗都予以批准。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振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皇上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况钟死后李从智、朱胜相继为苏州知府,也都是奉敕书行事,但是敕书中信用倚靠的程度都赶不上况钟了。 三1.C该:尽,皆。该涉,意为博览。2.BA项,于,第一个为介词,在;第二个为介词,对于。B项,均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C项,而,每一个为连词,表顺承;第二个为连词,表修饰。D项,其,第一个为代词,表领属关系;第二个为代词,表指示。3.B只是说孝文帝即位;表现孝文帝擅长写文章,表明孝文帝注意节俭。4.D原文说是“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5.见译文。参考译文:高祖孝文皇帝,名宏,是显祖献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夫人。皇兴三年夏六月辛末,他被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秋八月丙午,在太华前殿即位做了皇帝。孝文帝虽然对大臣要求严格,用法律制约(他们),不放纵,但是生性宽厚仁慈。伺候皇帝进食的人曾经用热肉汤烫伤了孝文帝的手,又曾在食物中看到小虫之类的脏东西,他都笑着宽恕了。之前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诬陷孝文帝,太后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孝文帝默默忍受,没有为自己辩白。太后去世后,也不因此而介意。教文帝处理政事,没有不听从好的建议的。爱惜怜悯百姓,常常思考能帮助百姓、对他们有利的方法。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孝文帝常常亲自参与,不因天冷或天热而感到厌倦。沿书的春意,他大部分都亲自推求考察。百官的大小事务,没有不留心的,务心做到细密周遍。孝文帝常常说:凡是做君主的,都担心不公平,担心不能以诚意治理天下,如果能做到公平和以诚待人,那么胡越之地的人也可以和他们亲如兄弟。孝文帝常常随意对史官说:“尽管直接记录现在的事,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做君主的自己作威作福,史官又不记录,君主还会惧怕什么呢?”孝文帝出巡,有关部门上奏请求修路,孝文帝说:“稍微修一下桥梁,能够通车马就可以了,不必除草铲地使路面平坦。”凡是修整建造的,都是不得不修整建造的,不做不紧急的事情损耗民力。孝文帝到江南巡视时,也如同在内地一样,因军事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林时,一定会留下丝绢来偿还树的价值,百姓的庄稼没有被损害和践踏的。孝文帝一向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够讲出来,他的学问不是由老师传授的,而是靠自己探究其中的精华奥妙。史专百家,他没有没涉猎的。他还关于讲述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孝文帝才华横溢,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全凭兴致,提笑可作。有了好的文句,马上口述命人写下来,等到写成后,不再修改一个字。自太和十年以后的诏书,都是孝文帝亲笑写成的。他留下的文章,有一百多篇。孝文帝喜欢有奇才的士人,其情如饥如渴。对进入朝中的贤才,根据他们才能的大小分封官职,常常在他们面前降低身份。悠闲超脱,不让世俗事务缠绕自己的心。孝文帝年少时善于射箭,力气很大。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用指头弹碎羊的大腿骨。射飞禽走兽时,没有不随心而射杀的。到十五岁的时候,孝文帝就不再杀生,射箭打猎的活动都停止了。孝文帝生性简相,常常穿着旧衣服,连所乘的马匹的装饰也只是铁和木而已。孝文帝高尚的志向,都是这一类的。四1.D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2.D 且: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近,况且;B.以: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C.其:句中语气副词,“哪里”“怎么”/代词,代南阁子;D.乃:都是副词,才。3.B只是说明尉迟敬德归顺了秦王;是说尉迟敬德居功自傲、粗鲁。4.C“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的说法不妥,唐太宗只是对他进行了批评,并没有处罚他。5.见译文。参考译文: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恰逢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无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若是一定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