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_第1页
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_第2页
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_第3页
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_第4页
国学经典入门(讲稿)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经典入门 主讲人武楠 鹿邑二高国学大讲堂 开堂第一讲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1 你知道迄今为止 中国最古老的一本国学经典著作 是哪一部吗 尚书 易经 论语 易经 2 易经是谁人所作 谁人所传 易经 是一部刻图记事的史书 是从有文字 有史官起就一代代记录的史书 从人类的来源一直记录到大禹治水成功后的人类发展过程 特别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荒远古之世趋吉避凶的道理 易经 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祖先 不是某某一个人 是中华远古历史的传承 上古伏羲所创西周文王所演春秋孔子所传 3 1703年 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首次发现二进制莱布尼兹意料不到他发现的二进制会在中国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中早有表述和使用 按此图予以数列比较 坤卦相当于000000 乾卦相当于111111 此两卦简约为0和1的二进位约数 他惊奇地发现易经图象中从63到0的二进位数字 他在钦佩之余说道 我发现二进数是20年前 到今天我才发现 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经了解到0与1的二元数论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 最古老的科学纪物 4 5 美藉华人 杨振宁 李政道在1955 1956年对当时公认的 奇偶不灭定律 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 因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并明确指出 灵感来源于 易经 学说 易经 第二十四卦 否极泰来 易经第十卦 的道理 李政道197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时提到 从哲学上讲 测不准定律 现代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和 易经 所说的 阴阳不测之谓神 的意义颇有符合之处 所以与近代物理学很有一致的看法 同中国太极 阴阳二元的学说很有相似的地方 6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她的研究过程 既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和发扬的过程 更是对先人智慧传承和在发掘的过程 在迈向世界最高奖项的历程中 可能让很多中国人都震惊的是 竟然还是老祖宗的智慧 帮助现代中国人登上这座高峰的 而记录老祖宗智慧的渠道 则是古典书籍 7 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 她在回顾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 不断地提到了中国中医学和相关古典书籍 她说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 关键文献的启示 才让她及其团队 最终提取到了青蒿素 屠呦呦说 当年面临研究困境时 她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 进一步思考东晋 公元3 4世纪 葛洪 肘后备急方 有关 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 尽服之 的截疟记载 这启发了她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从此才取得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8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 关于青蒿入药 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 五十二病方 其后的 神农本草经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本草纲目 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 然而 古籍虽多 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 可见 屠呦呦老师对中国古典医学著作不仅广泛了解 而且通晓其精髓 在当代中国人当中 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人来说 对古籍著作有研究的很少 9 屠呦呦踩在中医及中医古籍著作上而成功 就像一面镜子 让多少对中医妄自菲薄以及浅薄认知的人无地自容 也让当代国人好好地上了一堂传承老祖宗智慧的一课 这其实比获得诺贝尔奖和获得奖金还重要 因为倘若有更多的人很好地继承了先人的智慧和积累的基础 会或许有更多人 或许更早达到获诺贝尔奖这样的研究成就 如果那样 古人智就会更多地转化成为国人重大科研发现的 孵化器 10 提及古人的智慧和医学 想提一个现象 如今的医学院学生学的都是西医 很多医生都不知道什么是铁打损伤了 去年回家时 镇上有个公立医院 有个医生跌打损伤方面小有名气 有个上海人断了一条手 说不想开刀做手术上钢条固定 然后又开刀取钢条 于是找上门 他就用传统中医中的 接斗 法 通过手指按压接合骨骼然后外围捆绑注定 不用开刀照样搞定 原来他的父亲 原来学武师从一老师傅 看过黄飞鸿的都知道 会武艺的师傅基本都会治病和救治跌打损伤 11 1988年7月1日 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 发布了一份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 就必须要回首2500年前 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12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 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以文御武 和平崛起的坚强决心 13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 张载 14 国学经典入门 国学复兴大潮 什么是 国学 为何读 经典 国学经典 的诵读方法 国学经典 的诵读次序 国学传承展望 15 一 国学复兴大潮 近年来 学界与民间都突然掀起了一股 国学热 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国学院 到各地国学班 国学讲座的盛行 从央视 百家讲坛 的热播 到大量文史读物的畅销 从各地祭孔等传统礼俗的兴起 从孔子学院的风靡全球 到蒙学经典在小学课堂的风行 国学正以各种姿态 活跃于当代中国人的视野中 近年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传统文化的火热复兴 也如雨后春笋 风行全国各地 乃至散播全球四方 从中央到地方 上至国家领导 下至民间百姓 纷纷身体力行 大都相继对包括国学在内的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 16 2004年 经胡锦涛主席批示 我国 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开始在全球各地建立一系列的 孔子学院 亚洲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0月 亚洲已有28国70所孔子学院 欧洲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0月 欧洲欧洲29国94所 美洲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0月 美洲11国87所 非洲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0月 非洲15国21所 大洋洲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0月 大洋洲2国10所 国家推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 17 18 19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 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犹如夏日的繁星 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 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古有 民为贵 君为轻 的光辉思想 今有振兴中华 实现中国梦的英明决定 古有 多难以固其国 的至理名言 今有绘就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的动人画卷 国学经典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 国学经典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 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 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贤哲的智慧结晶 意深 理透 志远 境高 中华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 香醇而清冽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 再谱新的乐章 20 2014年9月30日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落幕饶宗颐李学勤获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 他出身书香名门 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其茹古涵今之学 上及夏商 下至明清 经史子集 诗词歌赋 书画金石 无一不精 其贯通中西之学 则甲骨敦煌 梵文巴利 希腊楔形 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人谓 业精六学 才备九能 已臻化境 钱钟书说他是 旷世奇才 季羡林说他是 心目中的大师 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 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 一代通儒 3 各地相继开展各种国学传统文化活动 21 饶先生说自己一生秉承求真 求是 求正的原则 这次颁奖典礼所获的奖金 他会捐赠出来 用于培养下一代年轻人 颁奖词盛赞李学勤为 大陆历史学家的旗帜 他从先秦追到远古 一辈子破译符号背后的文明密码 探究中华文明的源头 他治学六十余年 从逻辑到哲学 从甲骨到青铜 从战国文字到简帛文献 从思想史到学术史 从夏商周断代到中国古代文明 研究领域众多 研究论著宏富 研究贡献巨大 他被誉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中国古文字学界的权威 李学勤先生登台发表获奖致辞时说道 国学是非常博大精神的学术 国学经过五千年的积累的发展 像长江流水一样 活到老学到老 这对于国学而言是特别适用的 22 你站在那里 就是一首诗 劫波历尽 一片冰心 你一开口 宛如飞天展袖 古今悲喜 荡气回肠 七十年滋兰树蕙 融贯中西 集驼庵之诗话而别开生面 启桃李之芳园而香远益清 你是擎灯使者 迦陵妙音 这是年度海外影响力大奖的颁奖词 这个奖项 颁给了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先生 国学的范畴 是非常广大的 我自己很惭愧 我只是学了诗词 不敢说是什么国学大师 今年90岁的叶嘉莹先生因为身体原因 没能来到现场 但她亲笔写了发言稿 并且还曾三易其稿 23 让国学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智慧源泉 我一直都在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 至今已近70年而从未停止 这不仅仅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 更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感发 令我感动 召唤于我 这一份感发生命 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 智慧 品格 襟抱和修养 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 诗教 之说 我一生历经许多苦难不幸 却一直保持乐观 平静的态度 这正与我热爱古典诗词有很大的关系 我坚信 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会中断 而中华文化的长流也一定能够绵延不绝 沾泽未来的世世代代 我之爱好诗词和到各地讲授古典诗词 如前所言 只是出于一种生命的感发和召唤 不意竟因此获奖 乃全出于意外 我对此非常感谢 24 二 什么是 国学 当今时下 国学传统文化的 复兴热潮 一浪高于一浪 突然如雨后春笋般扑面而来 正未有穷期 这些轰轰烈烈的 文化复兴 活动究竟昭示了什么 孔子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子路 复兴 国学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其内涵 25 二 什么是 国学 1906年 学者邓实在 国学讲习记 中说 国学者何 一国所有之学也 国学 就是指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 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 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依据 隋书 经籍志 所最终确定的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 汉书 艺文志 所系统构建的六艺 诸子 诗赋等六略之学回归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的 六艺 回归以全人培养为宗旨的礼 乐 书 数 射 御的 六艺 26 有以学科分的 有以思想分的 还有以四库分的 1 国学以学科分 应分为哲学 史学 宗教学 文学 礼俗学 考据学 伦理学 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2 国学以思想分 应分为先秦诸子 儒道释三家等 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 其它列从属地位 3 国学以 四库全书 分 应分为经 史 子 集四部 但以经 子为重 尤重经部 1 经部 主要是儒家的经典 四书五经就放在这里面 2 史部 包括二十四史 还有别史 传记 甚至地理 3 子部 包括诸子百家 后来的杂家 甚至小说 4 集部 包括楚辞 诗文 词曲 国学的基本分类 27 16 如何学 国学 目的何在 古人说 学贵在立志 孟子 里说 孟子道性善 言必称尧舜 朱熹也说过 古之学者为已 今之学者为人国学的本质就是一些哲学思想 学习哲学的目的 就是为了发现自我 提高自我 从而达到培养自己德行的目的 孔子说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又说过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28 青少年读经运动 一个人的成长 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德 一个是才 古人讲究德才兼备 而更重视的是德 只有一个有德的人 他的才能 才能够为国家 为社会 为人民造福 换句话说 他的这个才 才是有用之才 所以孔子说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你看这个颜回 每天吃点萝卜白菜 住的地方也破破烂烂 要换了别人早苦不堪言了 而颜回他却 不改其乐 还是那样快乐 为什么呢 是因为颜回他有很高的德行 所以孔子说了一句话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做学问的目的最终是为了 乐 大乐则国泰民安 小乐呢 我们说没事偷着乐 说知足常乐 如何才能知足 还是要靠个人的德行 29 四 国学经典 诵读方法 首先选定一本书 只要觉得有价值 不管深不深 难不难 懂不懂 打开第一页 就开始读 首先只读原文即可 不必读注解 以免搅杂 如问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则答 照读过去 又问 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 则又答 照读过去 复问 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 则又答 一一照读过去 再问 这样一直照读过去 有何功效 说是读经 岂不自欺欺人 则又答 不仅不是自欺欺人 而且是大有功效 30 四 国学经典 诵读方法 朱熹教人读书之法 曾说 读书如锯木头相似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请你不要被那些不懂而含糊的 盘根错节 的 节目 所拘绊而畏惧不前 因为纵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 应当还有百分之十是其中的 易者 而可以懂得的 须知读经典和读一般知识性的书不一样 知识性的书是有机械结构的 前面懂 后面才能懂 整本书是连贯的 而经典 是智慧的发露 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 不一定有连续性 前句不懂 后句不见得不懂 一本书读上一遍 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 乃至两句一句 有所会心 便不枉费 此便是文化之根苗 教养之开端 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 31 四 国学经典 诵读方法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蒋一葵 咏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32 五 国学经典 诵读次序 1 三字经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四 国学经典 诵读次序 1 三字经 2 弟子规 3 千字文 4 孝经 5 四书 6 五经 7 诸子 8 史书 9 诗文 57 58 古代传统文化典故 孟母三迁 三字经 燕山教子 三字经 程门立雪 弟子规 三顾茅庐 弟子规 子夏问孝 论语 文帝尝药 孝经 59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谏诤章第十五感应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丧亲章第十八 60 61 论孝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百善孝为先 圣朝以孝治天下 学而第一 子曰 父在 观其志 父没 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里仁第四 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62 论孝 亚里士多德说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孔子这里就说 吾爱吾父 吾更爱仁义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大概地解说了一下 这个相当的重要 是国学入门的第一步 后面所谓的 仁 礼 都是由 孝 衍生而来的 63 四书五经 是 四书 和 五经 的合称 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 指的是 论语 孟子 大学 和 中庸 五经 指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在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之外 还有一本 乐经 合称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 六经 其中的 乐经 后来亡佚了 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 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学子们的必读之书 64 中庸 子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者 天下之正道 庸者 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 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故笔之於书 以授孟子 其书始言一理 中散为万事 末复合为一理 放之 则弥六合 卷之 则退藏於密 其味无穷 皆实学也 善读者 玩索而有得焉 则终身用之 有不能尽者矣 65 诸子 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汉书 艺文志 著录有儒 道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农 杂 小说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 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 墨 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 庄子为代表 法 以韩非子为代表 4家 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 论语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等 道墨法 名阴阳 问诸子 先老庄 66 67 史记 与后来的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司马彪 三国志 陈寿 合称 前四史 司马迁以其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 使 史记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正史 所传承 同时 史记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书 68 69 尚书 尚书 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 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 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 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 称 今文尚书 现在通行的 十三经注疏 本 尚书 就是 今文尚书 和伪 古文尚书 的和编本 康诰 大甲 帝典 70 71 诗经 诗经 共有风 雅 颂三个部分 其中 风 包括 十五国之国风 有诗160篇 雅 分 大雅 小雅 有诗105篇 颂 分 周颂 鲁颂 商颂 有诗40篇 诗经 共收集了305篇诗歌 其中6篇为笙诗 只有标题 没有内容 现存305篇 即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到了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大量乐谱失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