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_第1页
第4课宋明理学_第2页
第4课宋明理学_第3页
第4课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课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第 4 课宋明理学 第 4 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 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2 / 8 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化史的基础比较薄弱,本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 楚基本概念:如 “ 理 ” , “ 格物致知 ” , “ 心学 ” 等。对理学的评价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 “ 独尊 ” 地位的动摇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 “ 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 这一结论的理解。】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 ,王朝更革代起 ,军阀割据 ,战争颇兴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 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3 / 8 击。 2、 “ 三教合一 ” 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 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自唐朝开始,一些心志高远的入学志士开始进行对儒学本身的探索,尤其是在国家的分裂、思想的混乱、现实的苦难等背景下,着重注意回答人们对世界、现实问题的疑惑。儒学志士也注意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以不断丰富、创新儒学体系。学者们也极力强调自孔子以来儒家真理的传承系统,既所谓 “ 道统 ” ,以表示与佛、道相异且足以相抗衡的真理传统。 “ 理学 ” 即将诞生。) 【探究】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4 / 8 “ 三纲五常绝 ” 的历史教训;宋代的 “ 重文 ” 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学者们积极关心国计民生,以创建新儒学作为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 以 “ 理 ” 或 “ 天理 ” 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 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 1)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 ;南宋朱熹集大成 . 主要思想: A、世界观: “ 理 ” 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方法论:把握 “ 理 ” 的方法 “ 格物致知 ” (认识论) 要通过 “ 格物致知 ” 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5 / 8 对先天存在的 “ 理 ” 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道德观: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 “ 存天理,灭人欲 ” ,极端强调妇女贞节观。 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和影响: A、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燕尾服成官方哲学。 B、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c、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 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D、理学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 2)陆王心学 陆九渊心学 .(南宋理学大师) A、背景 : 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理学家们也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他们不满意程朱理学对于 “ 理 ” 的探究方式的烦琐,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 “ 心即理也 ” 等观点。 B、内容: 6 / 8 a、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 “ 心即理也 ” ) 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主张 “ 心 ” 和 “ 理 ” 是 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 b、方法论:求 “ 理 ” 的方法 -“ 发明本心 ” 认为 “ 理 ” 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简单明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提出所谓 “ 发明本心 ” 以求理的方法。求 “ 理 ”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c、反对 “ 格物致知 ” (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阳明心学。 A、背景: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其本身也逐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 式挂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而明中期以来,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生,程朱理学不能够回应这些变化。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乱导致。在官学话的程朱理学之外,他们通过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 “ 心学 ” 来挽救理学和更新儒学, “ 阳明心学 ” 由此产生。 B、内容: 7 / 8 a、思想核心: “ 致良知 ”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b、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c、影响:强调自我主动,鼓励人们奋发立志 【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 同之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共同点: (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 ”“ 礼 ”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 理 ” 。(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 理 ”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 ,认为本心是 “ 理 ” 。 ( 2)把握 “ 理 ” 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 理 ” ,陆王心学提出,求 “ 理 ” 就是进行内心的 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8 / 8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课堂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