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复习.ppt_第1页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复习.ppt_第2页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复习.ppt_第3页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复习.ppt_第4页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 思维发散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 加强对王国的控制 实行察举制 选拔人才 必修1 经济上 实行盐铁专卖 必修2 思想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必修3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提出背景 从 无为 到 有为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一 提出背景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思想 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黄老之学 黄 黄帝的学说 治身 养生 老 老子的学说 治国 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积极无为 黄老之学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哲学 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故名 关于 无为而治 一 提出背景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无为而治 道家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表现 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强盛 消极影响 潜伏危机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 边境匈奴问题 2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年 前87年 知识链接 汉武帝 有为 的表现 政治 1 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 使王国越分越小 2 加强皇权 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 侍中 参与军国大事 以削弱相权 经济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 盐铁专卖 物价管理 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 成功反击匈奴 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 董仲舒 思想 主父偃 政治 桑弘羊赵过 经济 卫青霍去病 军事 大一统 一 提出背景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思想 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政治 诸侯国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威胁西汉的稳定 3 经济 汉武帝时期 经济恢复发展 国力增强 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4 董仲舒的贡献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书影 西汉实行察举制 董仲舒被以贤良方正推举给汉武帝 董仲舒三次书面应答策问 即 天人三策 阐述他的儒学思想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举荐 策问 董仲舒 天人三策 方式 针对汉武帝的征问 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 因首篇专谈 天人关系 故史称 天人三策 汉武帝元光元年 前134年 初令郡国举孝 孝子 廉 廉吏 各一人 汉书 武帝纪 成为定制 一 提出背景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思想 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政治 诸侯国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威胁西汉的稳定 3 经济 汉武帝时期 经济恢复发展 国力增强 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4 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 阐发了他的思想 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 含义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儒学体系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 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拓展 1 含义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儒学体系 2 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 政治上主张实现 大一统 以加强君权 维护君主制 思想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统治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3 内容 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提出 君权神授 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 主张限田 薄敛 省役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 提出 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在哲学上 提出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面临问题 董仲舒的学说 解决之道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限田 薄敛 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思想核心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是新儒学的思想核心 天人感应 即天是有意志 有感情的最高主宰者 而皇帝是 天子 他代表天意君临天下 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 与天同则大治 与天异则大乱 君权神授 即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人受命于天子 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他还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说 他把 天 塑造成有意志的神 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 君主 即皇帝 他说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解读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强化了王权的权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 树立有效的统治秩序 史料二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 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解读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是该对话的主题 思想文化的一统有利于政治的一统 也是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误区警示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实际上儒学与法学互为表里 儒法并用 罢黜百家 并不是消灭其他各派思想 它只是将儒家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持 易混易错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 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西汉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 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而不是压制知识分子 4 特点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 思想专制 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 宣扬 天人感应 带有神学倾向 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儒家思想宗教化 总之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 作为伦理道德 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5 实质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4 特点简要总结为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 阴阳五行为框架 兼采诸子百家 具有神学色彩 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 使儒家思想宗教化 总之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 作为伦理道德 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5 实质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6 影响 1 对当时的影响 对维护加强西汉中央集权 防止分裂 具有进步意义 适应了西汉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 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 把儒家思想神学化 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7 评价及可取与抛弃之处 1 评价 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 形成新儒学体系 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重要里程碑 今天既不能全面肯定 也不能全面否定 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评价 2 可取与抛弃之处 大一统 是天地之常理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 但是大一统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维护统一 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要抛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有利于思想统一 维护中央集权 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纯属唯心主义 无稽之谈 但是发挥 仁政 思想 减轻农民负担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推动经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是积极可取的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抛弃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抛弃其中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弘扬 尤其是其中的 信 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 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1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 思想 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2 政治 起用儒学家参政 3 教育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3 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措施以及影响 教科书 儒家经典 五经教官 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 太学 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 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太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 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古代的太学 公元前124年 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 统一人们的思想 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提出 愿陛下兴太学 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 在长安兴办太学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 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 太学的学习科目设 五经 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 以自学为主 老师定期讲经 每年考试一次 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2 影响 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巩固了国家统一 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太学兴盛 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 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 形势需要 汉武帝时期 西汉国力强盛 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如土地兼并 商贾膨胀 匈奴威胁 王国问题等 汉初的 无为 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统治政策急需从 无为 向 有为 转变 2 与时俱进 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 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 天人感应 和 君权神授 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 根本原因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 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 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 先秦儒学是对 真理 的追求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 政治敲门砖 4 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 圣经 原因 对儒学态度 手段 影响 秦刚刚统一 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国力强盛 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排斥 打击 尊崇 简单粗暴 倡导 劝勉 教化 儒学发展陷入低潮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主题 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史料一董仲舒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 安作璋主编 秦汉史 史料一表明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史料二董仲舒是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 盲目自足 因循守旧 不思奋进等劣根性 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 中华文化史 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禁锢 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 史料三五年春 置 五经 博士 八月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 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 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 讲议洽闻 举遗举礼 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 崇乡党之化 为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 学者益广 汉书 武帝纪 史料三说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史论形成 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1 大一统 主张有积极意义 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维护统一 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有利于思想统一 维护中央集权 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从另一方面 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 勤奋好学也有积极作用 3 君权神授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属于唯心主义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 三纲 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摒弃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 信 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合作探究 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天津高考T12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 董仲舒传 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 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 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提示 特征 强调 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 形成新儒学体系 影响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归纳升华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大一统 局面 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 强调人伦关系 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 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典题印证 2014海南卷 2 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 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 崇尚法家思想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考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思想主张 儒法并用 解析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 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 故A项错误 从 礼 刑 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 故B项正确 依据 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 故C项错误 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 不是动摇 故D项错误 答案 B 上海卷 5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 考点 汉武帝时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解析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 故A项错误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 故B项错误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故C项正确 朱熹是生活于宋朝 儒学成为官学在西汉时期确立的 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14全国新课标 卷 25 秦朝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