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薄透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_ 第 1页 系别 _ 班号 _ 姓名 _ 同组姓名 _ 教师 评定 _ 实验名称: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目的要求: 1 了解光学实验入门知识要求。 2 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 3 了解视差杂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仪 器用具: 光学导轨,滑块,凹凸透镜,屏板,平面反射镜,光源,物 实验原理: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 位移法 如果物与屏间的距离足够大,那么在它们两者中间,有两处位置可以摆放凸透镜,并且成像,其中,一个象是放大的,另一个像是缩小的。经过计算知道, s1s1A2-l2f= =s1+s14A 其中, f 是焦距, A 是屏和物的距离, l 是两次成像的凸透镜距离。 2 / 16 系别 _ 班号 _ 姓名 _ 同组姓名 _ 实 验 日 期 _ 教师评定 _ 2 自准直法 若物体 AB 正好在透镜的前焦面处,物体上各个点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变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经透镜后方的反射镜反射后在原物处成一个倒立的像。这样物与透镜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3 物象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由于凹透镜对实物不能成像,测定其焦距需要用一个凸透镜附助。用凸透镜将无 成像于 D,在凸透镜与象之间放入待测凹透镜 O,这样 D 就成为 O 的虚物,移动光屏,得到象,记录下小的位置 S,就可以计算出凹透镜焦距了。 f = ss s+s 其中 s为物距 s为像距。 共轴调节 1 粗调,用肉眼观察,使光学元件中心在一条线上。 2 细调 具体方法是先成小像,然后调节光屏,让小像位于光屏正中,然后成大像,移动透镜使大像 系别 _ 班号 _ 姓名 3 / 16 _ 同组姓名 _ 实 验 日 期 _ 教师评定 _ 位于光屏正中;反复调节多次,即可达到相当好的共轴。 实验内容: 位移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1 以远处自然景物为物,粗侧焦距。 2 把有关光学元件放在光学平台上,物放在钠光灯最近处,二者中心等高。 3 调共轴。 4 固定物和屏的距离,测量两次成像的凹透镜位置。 5 反复测多次。 6 计算数据 物象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1 调节好平台,和共轴。 2 使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记录像的位置。 3 在凸透镜与成像面间插入凹透镜,记录位置,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记录位置。 4 反复测多次。 5 计算。 4 / 16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1 调节好平台,和共轴。 2 调节凸透镜的位置,使在物屏上成倒立的像。 3 移动平面镜,发现像清晰度 不变。 4 记录下物,和透镜的位置。 5 计算数据。 实验数据: 位移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单位: cm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_ 第 4页 系别 _ 班号 _ 姓名 _ 同组姓名 _ 教师 评定 _ 物象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单位: cm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单位: cm 实验结果: 位移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的焦距: f = 物象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5 / 16 凹透镜的焦距 f =-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f = 分析与讨论: 几次实验数据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因为严格的按照要求调节了共轴。准自直法测到的凹透镜焦距比位移法的大些,但不足一个毫米,实在不成为进一步讨论的理由。实验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对成 像的判断,对清晰与模糊的把握,难于掌握。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了解对简单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 学会用自准直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学会用位移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学会用物距 -像距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学会用物距 -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二、实验过程 观测依据 1自准直法测薄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焦平面的定义,用右图 所示的光路,可方便地 6 / 16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f ?| xl ? x0 | 2物距 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 在傍轴光线成像的情况下,成像规律满足高斯公式 u?v111 ?f? u?vfuv 如图所示,式中 u 和 v 分别为物距和像距, f 为凸透镜焦距,对 f求解,并以坐标代入则有 f= xl?xo?xi?xl xi?xo xo 和 xL 取值不变, xi 取一组测量平均值。 3位移法测 透镜焦距 如右图所示,当物像间距 D 大于 4 倍焦距 即 D ? 4 f 时,透镜在两个位置上均能对给定物成理 想像于给定的像平面上。两次应用高斯公式并以几何关系和坐标代入,则得到 2222 ? D?d f?i 4D4?xi?xo 7 / 16 xo 和 xi 取值不变, xL1 和 xL2 各取一组测量平均值。 4用物距 -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B! L2 B2 在上图中: L1为凸透镜, L2为 凹透镜,凹透镜坐标位置为 XL, F1为凸透镜的焦点, F2 为凹透镜的焦点, AB为光源, A1B1 为没有放置凹透镜时由凸透镜聚焦成的实像,同时也是放置凹透镜后凹透镜的虚物,坐标位置为 XO, A2B2为凹透镜所成的实像,坐标位置为 X i。 对凹透镜成像,虚物距 u=XL-Xo,应取负值;实像距 v=Xi-XL 为正值;则凹透镜焦距 f2为: f2? u?v? 0 ? u?v xL取值不变, xo和 xi各取一组测量平均值。 实验步骤: 1自 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如图 1 布置光路,调透镜的位置,高低左右等,使其对物成与物同样大小的实像于物的 8 / 16 下方,记下物屏和透镜的位置坐标 x0 和 x L 。 2物距 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 如图 2布置光路,固定物和透镜的位置,使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焦距的 2 倍;移动像屏使成像清晰; 调透镜的高度,使物和像的中点等高;左右调节透镜和物屏,使物与像中点连线与光具座的轴线平行;用左右逼近法确定成理想像时,读像屏的坐标。重复测量 5 次。 3用位移法进行共轴调节 参照图 3布置光路,放置物屏和像屏,使其间距 D ? 4 f ,移动透镜并对它进行高低、 左右调节,使两次所成的像的顶部之中心重合,需反复进行数次调节,方能达到共轴要求。 4位移法测焦距 在共轴调节完成之后,保持物屏和像屏的位置不变,并记下它们的坐标 x0 和 xi ,移动透镜,用左右逼近法确定透镜的两次理想位置坐标 x L1 和 x L 2 。测量 5 次。 5用物距 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要求测三次。 6组装显微镜并测其放大率。 数据记录和处理 1 根据公式: f ?| xl ? x0 |=195 2物距 像距法 物坐标 x0 9 / 16 透镜坐标 x L xi的测量平均值为 mm 测量结果用不确定度表示: f?f?f f= xl?xo?i?xl xi?xo ? ?xl?xo?xi?xl?= o L i ?xi o 上式中, xo, xL, xi是直接测量量, f是间接测 量量,合成不确定度传递公式为: 222 ?f?f?f ?f?xo?xl?xi? ?xo?xl?xi? ?xi?xl?xi?xo?xl?xo?xi?xlf?xl?xi ?f?2 ?xox?xx?x ? io ? io x?xo?2xl ?f 10 / 16 ?i ?xxi?xol ?f?xl?xo?xi?xo?xl?xo?xi?xl?xl?xo?f 2 ?xixi?xoxi?xo 直接测量量 xo, xL, xi的合成不确定度 ? x0 、 ? xL 和 ? xi 计算如下: 因为 x0 和 x L 都只测量了一次,只有非统计不确定度,即 ? x0 ? xL =u x0 ? u xL ? ? 仪 xi 是多次测量量,其统计 A类不确定度为 ? ? sxi? 非统计 B 类不确定度为 x?xkk?1i i 2 = uxi ? ? 仪 3 = 式中的 ? 仪 是光具座上米尺的仪器误差。这里说明11 / 16 一点,在分析 x0 、 xi 和 x L 的非统计不确定度时,除了仪器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外,为简单起见,我们把仪器误差取为仪 =1mm,就不再计算读数引起的不确定度了。 xi 的合成不确定度为: 22 ?xi?sxi?uxi= 这样计算出来的焦距 f不确定度的置信概率为 %。 根据公式计算出 f= 所以用不确定值表示为: f=+ 3位移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数据处理只要计算出凹透镜焦距 f 的平均值就可以了。 根据公式得 f的平均值为: D2?d22?2 =mm f? 4D4?xi?xo 4用物距 -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凹透镜 L2 坐标 xL mm) 数据处理只要计算出凹透镜焦距 f 的平均值就可以了。 根据公式得: f2? 12 / 16 u?v? = ? u?v 三、结论 1、实验结果 用自准值法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物距 像距法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用不确定值表示为: f= 位移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为: 用物距 -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为: 2、分析讨论 在实验中应注意: 物屏应紧靠光源。 自准直法测焦距时,平面反射镜距物屏最好不要超过 35 厘米。 用位移法测焦距时,大、小像不要相差太悬殊。 在读数时应注意数据的准 确性,以及应该选取像为最清晰时记录数据 实验名称: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目的: a学会简单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b掌握几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配件、凸透镜、凹透镜、平面反射镜。 实验原理和方法: 13 / 16 薄透镜是指其厚度比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束的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111? uvf 式中: u 为物距; v 为像距; f 为焦距。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 u、 v为正;虚物、虚像时, u 为正,v 为负;凸透镜 f为正,凹透镜 f为负。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 a. 薄透镜; b. 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 b. 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物距像距法 14 / 16 由实验分别测出物距 u及像距 v,利用式,求出焦距: f?uv? u?v 自准法 从式可知,当像距 v?时, u?f,即当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变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时,物距即为透镜的焦距。该方法利用实验装置本身产生平行光,故为自准法,见下图。 位移法 当物 AB 与像屏的间距 D?4f 时,透镜在 D 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如下图所示,一次成放大的像,另一次成缩小的像。 由公式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111? u1D?u1f 111? u1?dD?u1?df 由上两式右边相等得: u1?D?d? 2? 将式代入式得: D2?d2?D?d?D?d?f? 4D4D 式中: D为物与像屏的间距; d为透镜移动的距离。 2.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因实物经凹透镜后,不能在屏上生成实像,故测其15 / 16 焦距时总要借助一个凸透镜,使凸透镜给凹透镜生成一个虚像,最后再由凹透镜生成一个实像。 物距像距法 如下图所示,在没有凹透镜时,物 AB 经凸透镜 L1后将成实像于 AB,在 L1和 AB间插入凹透镜 L2后, AB便称为了 L2的物,但不是实物,而为虚 物。对 L2 而言,物距 u?OA。该虚物由凹透镜 L2再成实像于 AB,像距 v?OA。由透镜成像公式得: f?uv u?v 注意到这时 u?0, v?0,故必有 f?0。 自准法 凸透镜 L1 成像于 O1,在 L1 与 O1 之间插入凹透镜L2及平面反射镜 M。移动 L2,当 O1 位于 L2的第一焦点时,则 L2发出的是平行光,根据光路可逆原理, 最后必定在 O 点形成一个与原物等高、倒立的实像。这时: f2? ?L2O1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共轴调节是光学测量的先决条件,也是减少误差、确保实验成功的重要步骤。所谓“共轴 ”,是指各光学元件16 / 16 的主光轴重合。由于在光具光具座上进行,所以须使光轴平行于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5人(黑龙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5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中国光大银行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河北沧州市任丘园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招聘司法协理员拟聘用人员(第一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洛阳宜阳县选聘县属国有集团公司部长10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湖北正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6名高校毕业生(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晨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录用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广西梧州市公安局第二批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铝电解工(铝电解操作工)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微信小程序技术支持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新闻采编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
- 常用公司员工请假条模板
- 河北美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方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双碱法脱硫操作专项规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