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塔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附着高度.pdf_第1页
附着式塔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附着高度.pdf_第2页
附着式塔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附着高度.pdf_第3页
附着式塔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附着高度.pdf_第4页
附着式塔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附着高度.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据路面工况 选取路面不平度 的最小波长为 0 1 ITI 通过计算 路 面不平度最大激励频率约为 178 H z 未达到转向节最低阶固有频率 389 8 H z 不会产生 共振现象 4 结论 本文利用 A NA SY S W orkbenc h 软件对某电动轮 矿用车转 向节进行了结构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 验证 了转 向节结构的可靠性 并从路面不平度激励 角度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分析 该转 向 节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且不会与外界激励发生共振 参考文献 1 陈黎卿 谭继锦 姜武华 基于 A N A SY S 的转 向节有限元 分析 J1 机械工程师 2005 1 1 57 58 2 武一民 崔根群 董正身 转向节结构有限元分析 JJ 拖拉 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4 6 8 9 3 蒋玮 转向节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 JJ 车辆与动力技 术 2008 4 5 8 4 袁安富 陈俊 A NA SY S 在模 态分 析中的应 用 J 制造技 术与机床 J 20o7 8 79 82 5 李兵 何正嘉 陈雪峰 A N A SYS W orkbenc h 设计 仿真 与优化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通信地址 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北重路北方股份大厦 技术中心 014030 收稿日期 2011 02 28 附着式塔机所能逮 封的最大附着高展 张翠红 t 王晓平 曹学鹏 1 四川建设机械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2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摘要 模 通过对塔 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结构简化为桁架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SAP2000 对附着式塔机进行整体建 身结构进行应力计算 解决塔机附着实际应解决的问题 得出 H 3 36B 型塔机的最大附着高度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SA P2000 有限元 附着高度 当塔式起 重机 以下简称塔机 使用 高度超过 其独立使用高度时就需要对塔机进行 附着 以增加 塔身的刚度 保证安全稳定 从理论上讲 塔机附着 使用高度可以无极 限地升高 但实际上 当塔机附 着高度较大时必须考虑和解决下列问题 l 塔机附着实际应解决的问题 1 起升卷筒容绳量要足够大 起吊质量要适 当减少以抵消钢丝绳质量的影 响 应按起 吊质量 钢丝绳直径 起升高度确定起 吊质量减少值 采取 措施保证起升绳不打转 2 在计算附着反力时 对非工作状态风载荷 应根据所处地理位置情况进行计算 非工作状态计 算风压和计算风速见 G B T 38 1 1 2008 塔式起重机 设计规范 表 1 8 计算风压要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 数 要取塔机结构顶部的计算风压作为起重机全高 作者简介 张翠红 女 山西离石人 硕士 研究方向 结构设计 的计算风压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见 塔式起重机 设计规范 表 l 9 一般情况要求附着反力不大于 500 k N 3 附着装置要按照塔机说 明书的要求架设 附着 间距 和附着点 以上的 自由高度不能任意超长 超长的附着杆应另外设计并有计算 书 还需进行强 度和稳定性验算 附着框架保持水平 固定牢靠 与 附着杆在 同一水平面上 与建筑物之间连接牢固 附着后附着点以下塔身的垂直度不大于 2 1 000 附 着点以上垂直度不大于 3 1 000 与建筑物的连接点 应选在混凝土柱上或混凝土圈梁上 用预埋件或过 墙螺栓与建筑物结构有效连接 4 建筑物预埋 附着支座 处的受力强度 必须 经过验算 能满足塔式起 重机 在各种 工况 条件下 的荷载要 求 必要 时应加 固处理 达到规定强度后 方可使用 4 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5 多道附着主要改善了塔身承受弯矩 转矩 的状况 但并非愈多愈紧愈好 附着过多过紧可能 使塔身产生过大的内应力 正确的方法是每间隔 3 4 道附着 有 1 道附着放松 以减少 内应力 6 固定基础除需满足独立使用高度时的要求 外 还应校核附着道数最多 塔身最高时的强度 因 此时塔身 自重最大 7 验算最不利工况时各段塔身的强度与稳定 程度 2附着式塔身计算力学模型 附着式塔机 的塔身 其结构可简化为两种计算 模型 其一 可以简化为一多跨连续梁 结构分析时 把附着杆作为支座连杆处理 按超静定结构计算方 法 计算主要受力截面和附着杆的内力及位移 其 二 塔身简化为桁架结构 附着杆作为桁架单元处 理 本文采用第二种简化模型 利用有限元法对塔 身结构进行分析计算 2 1 附着式塔身的计算载荷 附着式塔身示意图见图 1 塔身所受载荷主要有 由塔机吊重及上部结构 自重产生的垂直力 上部 结构和 吊重产生的弯矩 吊臂回转 引起 的转矩 横向力 F 及整个塔身受到的风载荷 q 等 垂直力 主要对塔身产生轴 向压缩作用 在附 着杆上不产生附加内力 此力是导致塔身产生轴向 变形的主要因素 弯矩 M 使塔身产生弯曲变形 是 产生塔身偏心受压的主要因素 影响附着杆内力 横向力 F 转矩 和风载荷 q 均对附着杆产生影 响 风载荷按均布载荷简化到塔身的各节点上 其 余各载荷简化到塔身顶部 4 个节点上 见图 2 2 2 附着架的简化模型 附着式塔身简化为桁架结构 如 图 2 所示 附 一 50 一 工况 A 一 8 7 5 4 q 3 2 l 图1 附着式塔身示意图 图 2 附着架联接示意图 着杆与塔身 的连接为铰接 附着杆与建筑物 的连 接为铰接 建筑物刚度设定为无限大 塔身在载荷 作用下产生位移和变形 附着杆为轴心受压杆件 图 2 中 1 2 3 4 表示 4 根主弦杆 表示 附着杆 2 3计算工况的确定 塔身受力的计算分 以下 3 种情况 见图 3 圈 3 塔身受力计算的 3 种工况 工况 C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工况 A 工作状况 臂架处 于塔身对角线方 向 风力从平衡臂吹向起重臂 工况 B 工作状况 臂架顺塔身 轴或 Y 轴 风 力垂直于臂架 工况 C 非工作状况 风力从平衡臂吹向起重臂 经过计算 比较得 出 工况 C 时 塔身受力 比较 恶劣 因此 以工况 c作 为计算工况 对塔身进行有 限元分析计算 3塔身结构有限元分析 将塔身结构简化为桁架 运用有 限元分析软件 SA P2000 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解决塔机附着实 际应解决的问题 在 SA P2000 软件 中进行有 限元分 析主要 有模 型建立 模型分析和模型设计 3 个步骤 以流程 图 4 表示生成典型模型的基本过程 1 一 图 4 生成典型模型基本过程流程 图 本文着重介 绍一下建模 分析过程 中的 5 个关 3 2绘制模型 键步骤 3 1定义材料属性 定义材料 的属性 需要输入材料的分析属性 如密度 弹性模量等 以及材料的设计属性 如屈服 应力等 输入 Q 345B 材料的属性如图 5 所示 材 料 名 称 躯墨 累 能 i Q3 18 一 辩 I 翘 l Steet J 材 科 琏 謦 改 置 勇 气 鞋 拜 l u u Ih 1H I 翻l 髓蠲圈 一 IkN m C j 蒯蟪渡 百 一 I 弹l生 攮 E I2 0E 治撩比 l 3 t i l ti n g If A I1 05 尊 嘲嚏 G 7黯 H I 曩l 隧 一 F r I sD 量小技应力 F l 4 E Q l l JttU ItEY I rn soc t 有靛控应力 F l 4950 0 广 切换劐裔暖纛蛙墨示 口回 堕 J 图 5 材料属性数据表 依次绘制塔身基础节 标准节 附着结构等 绘 制完成后整体模型如 图 6 所示 3 3定义节点支座 将附着杆 与建筑物连接处和塔身 固定处分别 设为固定支座 约束 6 个方向的 自由度 设置完成 后约束显示如图 7 所示 l 厂 图 6 塔身模型 图 7 支座约束 一 5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4定义荷载工况 塔身荷载 DE A D 由系统 自动加载 定义载荷如 非工作状况时定义载荷 图 8 所示 警 棼 F 0 l 0 誊 誊 孽 曩嚣 l l 蝴名 1铱 类墼 翎塞 瞰l 餐 晌蕊载 奠 t 簟 加 荫 薅 懈 jIO l j 黛 3船 瞳 Ml l 秘 纠 AD DEAD 1 i 秽 啵 嘲 商 蔼 虢 警 f N SUPER DEAD O 薹 i 群 曩 M UvE O F UVE 0 5 l国钮嘲 I蹴 lI 今 謦 尊善澎糕 I h I I 一 曩 譬 0 参 l 劳 鬈 是l j 露 蓐 一 0 图 8 定义荷载对话框 3 5 查看分析结果 运行结构分析后 显示塔身构件应力分布如图 图 9 构件应 力分布图 一 52 9 所示 单根构件的详细受力情况数据文件如 图 10 所示 E力 险 b和 弯 三 系 化 组萑 G 5 0l 7 5 2 5 jv 材33 M 22 0 2 03 C m D STI 1 80 7O 29 155 1 17 0 28 139 0 567 弯 勾 和J 置 鸡 构1 半 设 计 M 3 I一 22 J 比 拄 制 鄹 M C 比 盂 状 一 怨 苤 比 蠡 H 蠡 量 区 巨 l l 黼 i 2 S一 1 O 770 O 3l 3 0 一 0 I o7 0 I I50 OK 曲 稳 油 I放 赶秀 数 素 逦 1 0 2 2 4 类 别 比 墨 孬 数 数 系1 殴 系 效 兽 0 g48 O 550 O O 30o O 695 O 4 8 O 55O 0 5 O oo 0 695 B Eu l e a曲 承 E力 和辅 l 关 挣 矩 暴数 jIf L E 1 抗 弯 1 O bO 系 炙 系 改 比 盔 7 着 致 1 0 00 8 9 5 1 7 j 1 2 7 1 1 14 c 抗跨 1 7 I 2 l 7 1 1 14 1 0 DO 1 0 00 8 9 5 其 f 矩 系黉 r f m f f 田 b 抗 l O 5O 0 8 50 0 8 O 0 D0 1 0 D0 J 精瞎 1 2 00 l 墨 0 5 l 8 0 7 DO 1 C 00 应 力 E 一 一 制 或西 f i 2 一 1 力 实 5 i 千 应 比 咧 自 弯 府 1 府 比 系 致 2j O 9 7O 4 82 I32 0 21 O0 0 0 0 2 l 8 1 4 39 抗湾 19 4 5 10 l 26 9l l8 21 00 0 0 0 0 4 85 0 S 26 诫 弯 1 1 70 l 14 0 3l 3 21 oc 0 O O O C l 9 0 1 63 一 j 力 没 晰 黼 一 4 I 2 次 5 1 5 L 矗 应 假想 力 压 E力 允j 芊 t 15 剪 b 主 力 2l 23 9 1 89 125 O0C ooI 1 08 5 0 吹 力 1 17 B 14 87 2g l l 25 O0 00I l 1 1l Ye 图 10 单根构件受力详细信息数据文件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计算实例 以 H 3 36B 型塔机为例来说明塔机最大起升高 度 的计算 H 3 36B 型塔机独立使用高度为 51 7 m 塔身截 面为 2 m 2 m H 3 36B 型塔机 的附着方式为 附着 杆选用 H F01 产品结构编号 附着框选 用 H 09 产 品结构编号 基础节选用 H 19 产 品结构编号 标 准节选用 H 11 L68B 1 产品结构编号 高度 3 m 以工况 C 作为计算工况 因为在内陆和沿海地区计 算风压不 同 故塔身顶部载荷简化后 的外力要分 以 下两种情况来分别进行计算 1 内陆地区 风压 P 0 55 kN m 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 h 3 03 N 588 65 kN M 207 8 kN m F 47 8 kN 基础节上 q 5 17 kN 标准节上 q 4 89 kN 2 沿海地 区 风压 P 0 80 kN m 风压高度 变 化 系 数 K I 3 03 N 588 65 kN 217 8 kN m F 69 6 kN 基础节上风载荷 q 7 52 kN 标 准节上 风载荷 q 7 12 kN 笔者做 了不 同附着方式 的附着方案 经多次计 算 得 出 H 3 36B 型塔机最 大附着高度为 306 2 m 根据附着方式 由基础节高度加所用标准节高度 得出 具体附着方式见图 1 1 同时得到了附着杆的 内力 塔身各杆件的轴 向受力 各杆 件的端部弯矩 及剪力等内力和应力 附着点 以上和附着点以下塔 身的垂直度 固定支脚 的强度与稳定程 度 表 1 是 H 3 36B 型塔机最大附着高 度计算结果 经验证 比较 该计算结果 与使用 传统算 法计算 得到 的结 果相差 无几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5结束语 本文对附着式 塔机 附着 杆 的受力 和塔身结构进行 了有 限元分析计算 可 紧 固附着 非紧固附着 图 11 H 3 36B 塔机附着方式 表 1 H 3 36B 型塔机最大附着高度计算结果 H 3 36B 型塔机附着结果 内陆地 区 沿海地区 附着杆 内力 k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