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4年 8月 第 3 9卷 第 8期 润滑与密封 LUBRI CATI ON ENGI NEERI NG Au g 2 01 4 V0 I 3 9 No 8 D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4 0 1 5 0 2 0 1 4 0 8 0 2 0 行星减速器 润滑油流量分 配的计算方法 伍开松 廉栋 陈明 张伟 1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5 0 0 2 现代油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 1 0 5 0 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0 1 4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 限公 司 江苏徐州 2 2 1 0 0 4 摘要 在工程设计计算中 流量分配问题非常复杂 一般需进行大量计算 管路结构尺寸被周围空间限制的系统 计算更繁琐 以核电站行星减速器内部流量分配问题为例 提出采用反求法来计算流量分配 即根据约束条件划分求解 的顺序 按计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求得管路直径 最终完成流量的分配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空间尺寸受约 束 的管路 系统的流量分配问题 同样适用于一般 的管路系统 关键词 行星减速器 流量分配 反求法 管路系统 中图分类号 T H1 1 7 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 2 5 4 0 1 5 0 2 0 1 4 8 0 9 9 4 Ca lcu la t io n o f Pla n e t a r y Re d u ce r Lu b r ica n t Flo w Dis t r ib u t io n W u Ka i s o n g L i a n Do n g Ch e n Mi n g Zh an g W e i 1 C o ll e g e o f Me ch a n i ca l a n d E l e ct r o n ic E n g in e e rin g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e u m Un iv e r s it y Ch e n g d u S ich u a n 6 1 0 5 0 0 Ch in a 2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t h e Mo d e rn Oil a n d Ga s Eq u ip me n t o f Min is t ry o f Ed u c a t i o n Ch e n g d u S ich u a n 6 1 0 5 0 0 Ch in a 3 C o lle g e o f M e ch a n ica l a n d E l e c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in g H a r b i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h n o lo g y H ar b in H e il o n g j ia n g 1 5 0 0 0 1 C h in a 4 XC MG X u z h o u Min i n g Ma ch in e ry C o L t d X u z h o u J ia n g s u 2 2 1 0 0 4 C h in a Ab s t r a ct I n e n g in e e r in g d e s ig n a n d ca lcu la t io n fl o w d is t r i b u t io n i s co mp le x a n d o f t e n n e e d s a la r g e a mo u n t o f ca lcu la t i o n a n d t h e ca l c u l a t io n o f t h e s y s t e m t h a t t h e p ip e l in e s t r u ct u r e s i z e is l imit e d by s u r r o u n d in g s p a ce is mo r e co mp le x W i t h n u cle a r p o we r s t a t io n S p la n e t a ry r e d u ce r in t e r n a l fl o w d is t ri b u t io n a s a n e x a mp l e t h e i n v e r s e me t h o d wa s u s e d t o ca lcu la t e t h e fl o w d i s t ri b u t io n T h e ca lcu la t io n me t h o d is t o p a ai t io n t h e s o l u t io n s t e p s a cco r d in g t o t h e co n s t r a in t co n d i t io n ca lcu la t e s t e p b y s t e p t o g e t p ip e lin e d ia me t e r a n d fi n a l ly a ch ie v e t h e fl o w d i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i p e lin e s y s t e m T h is me t h o d is a b le t o e f f e ct iv e ly s o lv e t h e fl o w d i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ip e li n e s y s t e m wh o s e s p a ce s iz e is l imit e d a n d ca n a l s o be a p p l ie d f o r t h e fl o w d i s t ri b ut io n ca lcu la t io n o f co mmo n p i p e l in e s y s t e m Ke y w0 r d s e p icy c li c g e a r r e d u ce r fl o w d i v i d in g r e v e r s e me t h o d p i p e lin e s y s t e m 由于行 星减速器 内部空间有限 使得 润滑油管路 尺寸受到减速器零部件结构尺寸的限制 在减速器各 处 如 轴承 齿 轮 啮合处 所 需润 滑油 量恒定 的情 况下 减速器内部管路部分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许 多研究人员对多支管和并联管组流量分配问题进行了 研究 但针对空间尺寸受到约束的情况很少有人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1 1 7 4 1 7 3 收 稿 日期 2 0 1 3 1 2 2 7 作者简介 伍开松 1 9 6 1 一 博士后 教授 主要从事有限元 分析 现代设计方法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 岩石破碎学和石 油机械方面的研究 E m a i l w k s 9 9 9 8 1 6 3 co m 通讯作者 廉栋 1 9 8 7 一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机械 系统动力学仿真 石油矿场机械和井下工具 E m a i l e ch o 1 d 1 6 3 c0 m 提及 本文作者以一维流动理论为依据 阐述了 核 电站行星减速器 内部 润滑油 流量分配 的计算 方法 该 方法 同样适用 于解决多支管流量分配问题 1 行 星减速器 内部管路直径的计算方法 减速器内部管路系统如图 1 所示 管路系统中 各条管路尺寸都受到相关零部件的约束 如油孔 1 1 的直径受到推力头侧壁厚度的约束 取值不能太大 受下径 向轴 承 由于不 是通 过管 路供 油 故 此 图未 画出 的约束 要求该孔应具有一定长度 长度的 约束又要求该孔的直径不能太小 否则难于加工 有 的管路约束较为严格 而有的管路约束相对宽松 根 据管路受到约束程度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 规定约 束最严格的为 1 级 次严格的为 2级 依此类推 高 级的决定低级的 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进行计算 若有两条管路需要同时考虑 则把这两条管路划分为 1 0 0 润滑与密封 第3 9卷 同一等级 由于这种方法是按管路受约束的严格程度 顺序地进行求解 并且一般是由末端管路向中间和始 端管路推求 因此也称这种求解管路直径的方法为 反求法 图 1 减速器内部管路分布示意图 Fi g 1 Dis t r ib u t io n d ia g r a m o f r e d u ce r in t e r n a l p ip e lin e 1 1 反 求 法 思路 第一 按管路受约束程度划分求解等级 求解 的顺序 第二 从受到约束最严格的那条管路开始求解 该管直径的取值范围最窄 因此按取值范围来确定管 径 当管径 出口压力和通过的流量都已知的情况下 就可以由能量方程推知该管路分支点处的压力 如果 有两条管路处于同一等级 那么它们应并列计算 流体流动的能量方程 Pi 9 gz l 2 O t 2 P v 2 卸 1P p g z T P p g z 2 l 2 p 式中 P P 分别为人 口 出口处压力 P a 分别 为 人 口 出 口截 面 相 对 于 基 准 面 的 高 度 m o t o t 分别为动能修正系数 层流 o t 2 紊流 1 0 5 1 1 0 P为润 滑油密度 一般取 P 9 0 0 k g r f l 分别为人 口 出 口润滑 油流速 对于一均 匀无 分支管道 m s p 为 总压 力损失 包括沿 程 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 P a 流体流动 的沿程压力损失 1 2 A p A 2 式 中 A为沿程 阻力 系数 z 为管道长度 m d为管 道直径 m 为管内流速 m s 流体流 动的局部压力损失 2 p 3 式中 是局部阻力系数 其他参数同式 2 第三 求得各分支点压力后 可得出一段管路两 端的压差 把能量方程改写为只含未知数 d的方程 又流量 已知 从而推得管路的直径 由于流体 的雷诺 数不能预先确定 因此 也就无 法判断润滑油流动是层 流还是紊流 于是流体阻力系数就无法确定 针对这 种情况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假设流体为层流或紊 流 计算出直径后再反过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错误 则加 以修正 当流体为层流 对 于均匀 圆管 能量方程为 8 p Q 8 p Q p1十pgz l 十 O t I P2 1 Pgz 2十 O g 2 十 75 Z 4 1 T a 耵t 1 2 8 p u l i Q i 4 式中 z 分别表示参与计算的整段管路中第 i段的 长度和流量 对于全长上无分支的管路 能量方程为 p1十pg z 1 p 2 pg z 2 1 2 8 p u 4lQ 8 P Q z 5 式中 为润滑油运动黏度 其他参数的意义同上 当流体为紊流时 沿程 阻力系数 的表达式可参考 文献 8 能量 方程仍 然 可以改 写成 只含 个未 知 量 d的式子 只是方程形式 因 A的不 同J l 1 略有改变 1 2 行星减速器 内部 管路反 求实例和反 求流程 下面介绍实际求解 过程 和整个管 路系统 的求解流 程 首先根 据约 束程 度 划分 等 级 管路 1 1为 1级 管路 3为 2 级 管路 b f 为3级 管路 1 2 1 4为4级 其余管路为 5级 管路 3出 口压力 要求 为 0 2 M P a 管路 3与管路 b d 管路 b f 的计算互相影响 如果先 计算管道 b d和 b f 部分 则管道 3的出口压力可能会 得不到满足 因此对管道 b d和 b f 而言应先进行 管道 3的计算 这就是把 它划分 为 2级 的原 因 而 管道 3 与管道 1 1比较应先进行管道 1 1 的计 算 由轴承的计 算知管路 1 1的流量 Q 4 0 2 1 0 I l l s 根据约束 条件确定管路长度 z 0 4 m 管路内径 d 0 0 2 m 进而得润滑油流速 1 2 8 0 2 m s l 沿程阻力系数 A 6 4 0 3 7 4 8 式 中 R e 为润 滑油雷 诺数 1 1 5 1 0 m s 为润 滑油运动黏度 局部阻力系数 2 5 把管道 1 1 出 口中心点所在的平面视作 基准面 将已知数据代入式 1 得管路内I厂 点的压 力 P 3 8 4 4 2 P a 该压 力偏低是 由于距 出 口近且 等 管径 的原 因 接下来应该计算管路 3 这里只是为了说明管径 的计算方法 又因管路 l0的直径 d 是根据 p 得 出 因此下面先计算 d 由轴承的计算知管路 1 0的流量 2 0 1 4年第 8 期 伍开松等 行星减速器润滑油流量分配的计算方法 1 0 1 为 5 6 1 1 0 m s 受空间结构的约束 管路长 度取 f I 0 0 3 3 1T I 将已知数据代入式 5 得d 0 0 2 0 4 7 9 8 m 依此类 推可得 到各管 路 的直径 以下 不再逐一进行计算 只给出计算 的流程如 图 2 所示 图 2 行星减速器内部管路计算流程 F ig 2 Ca lcula t io n p r o ce s s o f p la n e t a r y r e du ce r in t e r n a l p ip e lin e 2 实际分配流量的验算及 出口流量随压力的变化 由反求 法 得 出管 道 直径 的精 确值 如 d 0 0 2 0 4 7 9 8 m 该值一般不为整数 而在实际情况 下管路直径都为整数 这就需要对计算值进行 圆整 如取 d 0 0 2 0 in 或 d 0 0 2 1 m 圆整将会带来流 量 的变化 为使流量的变化最小 圆整应遵循就近原 则 即取与计算值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那个整数 在 计算过程中如采用最小许用流量 Q 进行计算 那么 在 圆整时 取大 于计 算值 且 差值 最小 的那 个整 数 反 之 若采用的最大许用流量 Q 进行计算 在圆整时 取小于计算值且差值最小 的那个整数 圆整时如果还 要考虑其他因素 则圆整值视具体情况而定 管路直径 圆整完成后 减速器各处流量已不再是 初始计算 的流量 了 但这种流量 的变化不会太大 为 了定量分析 也为 了合理选择液压泵 下面计 算各处 的实 际分配流量 取 1 1面为基 准面 列写 1 1面 至各个 出 口截 面的能 量方 程 并用 含未 知量 9的方 程来表示 A 2 1 8 p z O 8 p Q 2 2i 鬻 鬻 E A 3i 两8p l Q i 8 2 鬻 p g z4 Ol 4 8p Q c 8p l Q i 5 4i 8 p 0 41 一一 鬻 8 p l Q 5i 式中 A 为从 1 1 截面到 出口截面全长上第 i 段 的沿程 阻力 系数 它是 流量 的 函数 为从 1 1 截 面 到 出 口截 面 全 长 上第 i段 的局 部 阻力 系 数 Q d k i分别 为从 1 1 截 面 到 k出 口截面 全长上 第 i 段 的流量 和管路直径 方程组 6 中含 1 5个未知量 Q Q 1 4个方 程 未知量 数 目大于方程数 目 需增加一个方程使方 程组 封闭 补充流体运动 的质量方程 Q l Q 2 Q 3 Q 4 Q 5 Q 6 Q 7 Q 8 Q 9 十Q 1 0 Q Q Q Q Q 7 1 5个方程 l5个未 知量 方程组 可解 联立方 程 6 和 7 求得各出口实际分配的流量 用迭代法 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 选取反求过程中的流量作为迭 代初 值 因采用了就近原则 圆整管径 所 以迭代收敛 速度快 计算量小 图 1中各管路所需流量与实际分配流量的对比见 表 1 可以看 出 实 际 分配 流 量 与 所需 流量 相 差 较 小 说 明 反求 法 是 流量分 配 过程 中一种 较好 的 计算 方法 1 0 2 润滑与密封 第 3 9卷 表 1 减速器所需流量与分配流量的对 比 T a b le 1 C o mp a ri s o n o f t h e r e q u ir e d fl o w a n d d is t ri b u t io n fl o w o f r e d u e e r k 所需流量 Q L m i n 实际分配流量 Q L ra i n k 所需流量 Q L ra in 实际分配流量 Q L n fin 1 40 0 4 o 0 4 9 6 8 6 61 2 1 4 2 2 1 4 2 2 lO 3 3 6 6 3 3 9 7 3 2 1 4 2 21 4 2 l1 2 4 1 2 2 4 1 6 4 21 4 2 2 1 8 2 1 2 44 6 4 4 5 7 2 5 4 4 6 4 4 7 O 7 1 3 22 3 2 2 9 76 2 3 2 4 6 2 2 3 2 2 9 7 6 2 3 3 8 1 4 44 64 44 7 9 7 44 6 4 4 7 3 6 1 5 2 2 3 2 2 9 76 2 3 1 2 8 2 2 3 2 2 9 7 6 2 3 5 2 图 3示 出 了各 出 口流 量 随 入 口压 力 变 化 曲线 因出口 2 3 4的流量与轴承压力有关 故未画 出 图 4示 出 了方程 Y n 当 取不 同值 时 的 曲 线 由图 3可 以看 出 啮出侧 喷管 6 8 l3 1 5的流 量压力 曲线几乎重合 这是因为啮出侧 喷管具有相 同 的结构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实际工况也要求它们具 有相同的流量 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同样地 啮入 侧喷管 5 7 1 2 1 4的流量压力曲线几乎重合 0 2 0 4 0 6 0 8 1 0 p M P a 图3 出口流量随人 口压力的变化曲线 Fig 3 Ch a n g e cu r v e s o f e x it flo w wit h e n t r a n ce p r e s s u r e 从 图 3中还 可 以看 出 随 着压力 的增加 出 口 9 1 0 1 1的流量 增加 幅度 比啮入 啮 出侧 出 口大 出 口 1 O的流量 在压力 低于 0 6 MP a时小 于啮入侧 出 口流 量 在高于 0 7 MP a 时大于啮入侧出 口流量 而不是 如图4一样 一个出口的流量曲线一直低于或高于另 一 出 口 这是 因为 由式 4 可知 流量与压 力的关 系一般式为 P a Q 6 Q C 它不 是只含二 次项 的方 程 流量曲线开口的大小因系数 n的不同而不同 即 流量 的增量不 同 又 因一次项和常数项 曲线 的对称 轴相对 于曲线 Y a 进 行 了大小 不等 的平 移 故 出 现了交叉 的情况 即不 同压力下两个 出 口流量的大小 顺序是变化 的 图4 二次方程 Y 曲线组 F ig 4 S e t o f cur v e s o f qu a d r a t ic e qu a t io n 3结论 根据约束条件划分计算级别 按计算级别依次进 行计算 求得管路直径 最终完成流量的分配问题 这种流量分配的方法称 反求法 它能够有效地解 决管路尺寸被约束的流量分配问题 并可以应用于多 分支管路系统 根据就近原则圆整管径的计算值 由 确定的管径通过能量和质量方程正算实际分配流量 在正算迭代过程中 实际分配流量值与选取的初值相 差较小 迭代收敛速度快 计算量小 两个不同管路 出口流量的大小顺序随压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下转第 1 0 7页 5 4 3 2 一 H 晴 n 蓦 一 2 0 1 4年第 8 期 叶年业等 车用汽油机轴承润滑可靠性研究 1 0 7 0 300 0 2 38 图 7 波纹状轴瓦内表面示意图 F ig 7 Co r r u g a t e d b e a r in g in n e r s u r f a ce 随着发动机长时间运行 平状 波纹状轴瓦的等 效表面粗糙度均会降低 其膜厚 比将会增大 润滑性 能变优 但波纹 状轴瓦在一开始 就设 计成波纹 状 有 利于轴瓦表面的储油 可 以提升发动机启 动时 的轴 承 润滑性能 固波纹状轴瓦的综合可靠性优于平状轴瓦 5 结论 1 在 发 动 机结 构 及 边 界 条件 不 变 的 状态 下 轴承间隙 轴瓦内表面形状对曲轴轴承润滑可靠性影 响重 大 最 大轴承 间隙下 的最小 油膜厚 度均 比最小轴 承间隙时大 4 0 曲轴主轴承最小油膜厚度随转速 升高而降低 连杆大头轴承最小油膜厚度随转速增大 先升后降 2 最 小膜 厚 比与轴 瓦 内表 面形 状有 关 在 轴 瓦的等效表面粗糙度一定情况下 波纹状轴瓦更有利 于发动机启动时轴承储油 润滑可靠性更好 现有发 动机均未 出现干摩擦现象 参考文献 1 倪计 民 汽 车 内燃 机原理 M 上海 同济 大学 出版社 1 9 9 7 2 周龙保 内燃机学 2 版 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6 3 李国庆 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最佳润滑油供给需求研究 D 上海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 0 1 2 4 H a a s A E s ch T F a h l E e t a 1 O p t i m i z e d D e s i g n o f t h e L u b ric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M o d e rn C o m b u s t i o n E n g in e s R S A E 9 1 2 4 0 7 5 C h u n S M P a r k Y H J a n g S A s t u d y o n e n g in e l u b r i ca t i o n s y s t e m b y o p t im i z e d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 P a r t I ca s e s t u d y R S A E 2 0 0 0 0 1 2 9 21 2 0 0 0 6 F e r r e y r a S A U e h a r a S F e r r e i r a M D S e t a 1 E n g in e l u b r i c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o i l f lo w r e d u ct i o n R S A E 2 0 1 1 3 6 0 2 0 5 2 01 1 7 A k a s a k a Y K ig a S K o b a y a s h i M e t a 1 L u b rica t i o n t e ch n o lo g y a n d a n a l y s i s f o r v a r i a b le v a l v e e v e n t a n d li f t V V E L s y s t e m R S A E 2 0 0 9 0 1 1 8 3 7 2 0 0 9 8 G r o u p L o t u s P L C L o t u s e n g i n e s i m u l a t i o n u s e r s m a n u a l V e r s i o n 5 0 6 f M G r o u p L o t u s P L C Lot u s e n g i n e s i m u l a t i o n u s e r s ma n u a l 2 0 08 9 曹旭 崔毅 邓康耀 汽油机润滑系统计算分析 J 车用发 动机 2 0 0 7 6 2 3 2 6 Ca o Xu Cu i Yi De n g Ka n gy a o Ca lcu la t io n a n d a n a ly s is o f lu b r i c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g a s o l i n e e n g i n e J V e h i cl e E n g i n e 2 0 0 7 6 2 3 2 6 1 0 C h u n S M P a r k Y H J a n g S A s t u d y o n e n g i n e l u b r i ca t i o n s y s t e m b y o p t imiz e d n e t wo r k a n a ly s is P a r t I I p a r a me t ri c s t u d y R S A E 2 0 0 0一 O 1 2 9 2 3 2 0 0 0 1 l 叶年业 基于C A E技术的发动机产品开发流程研究 D 上海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 0 1 1 上接第 1 0 2页 参考文献 1 周玉铭 何奇善 张军 复杂通道 内流体压降与流量分配特 性研究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3 3 7 1 4 9 5 2 Z h o u Yu mi n g He Q i s h a n Z h a n g J u n R e s e a r ch o n t h e d is t r i b u t i o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a n d m a s s flo w r a t e J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J i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3 3 7 1 4 9 5 2 2 朱玉琴 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规律的研究 J 节能 2 0 0 6 2 5 7 Z h u Y u q in P r o g r e s s f o r f lo w d is t rib u t io n i n m a n if o l d s J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 0 0 6 2 5 7 3 杨先亮 吕玉坤 叶学民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女资助申请书
- 公司迁区申请书
- 客户欠款申请书模板
- 委托选课申请书
- 员工申请休假申请书范文
- 公司申请书范文大全
- 护理专业退休申请书
- 潜水安全应急培训课件
- 急诊医师辞职申请书
- 2025砂石料采购合同简单范本
- 陶艺制作与技法作业指导书
- 《SAP培训资料》课件
-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预防与护理规范》
- 《干部履历表》(1999版电子版)
- 《植物的组织培养》课件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测试卷(含答案)
- 医院超市经营服务方案
- 锂电池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碳排放管理员 (碳排放核查员) 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五级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 同步练习(提升卷)(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