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6-李斯特.ppt_第1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6-李斯特.ppt_第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6-李斯特.ppt_第3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6-李斯特.ppt_第4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6-李斯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z主要经济思想 第8章历史学派8 1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学说特点8 2先驱者 李斯特8 3旧历史学派8 4新历史学派 8 1历史学派的产生及学说特点 思想萌芽 约翰 戈特利布 费希特 JohannGottliebFichte 1762 1814 亚当 海因里希 缪勒 AdamHeinrichM ller 1779 1829 在19世纪中叶以后 德国逐渐走向统一 1871年 一个由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相联合的统一政权 德意志帝国 建立以起来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下幅为德意志帝国统一形势图 历史学派可以分为新 旧两个时期 旧历史学派发生于19世纪40至70年代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历史 归纳方法 2 利益倾向性 新历史学派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与旧历史学派相比 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 不再象旧历史学派那样 全然否定经济规律的存在 2 提出 历史统计方法 3 特别强调心理 道德和法律的等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 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象 提出经济观点 4 不仅与古典经济学相对立 还攻击马克思主义学说 极力推崇国家的超阶级性 8 2先驱者 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 FriedrichList 1789 1846 是著名经济学家 贸易保护主义者和历史学派先驱 代表作为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841 1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旨在说明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李斯特认为 当时的德国正向农工商业时期过渡 国家工业相对于英国发达的工业体系来说还很弱小 必须依靠关税保护制度来扶植农工商业的发展 通过 工业关税教育 提高德国的工业生产力 当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建立之后 它也要参与全球自由竞争 使自己达到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高度繁荣的农工商业时期 2 李斯特的关税保护理论 1 关税保护是弱国对抗强国以图发展的有力武器 关税保护使国家取得贸易机会 不仅是保护国内工业的手段 也是防止外来干预国家的武器 2 关税保护的对象不是农业 而是重要的工业部门 3 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行关税保护的前提 否则会影响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并且 关税保护不应妨碍国内工业的发展 新式机器和现代化生产资料的进口应尽可能不受阻碍 3 李斯特提出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理论包括 精神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个人生产力 政治生产力 国家生产力 8 3旧历史学派 威廉 罗雪尔 WilhelmRoscher 1817 1894 是著名经济学家 旧历史学派创始人 他以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1843 开创了旧历史学派的研究趋势 罗雪尔最早提出了所谓 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 历史方法 为历史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罗雪尔的主要观点如下 1 尊重国民经济的自然规律 2 将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整个发展过程具有上升的和下降的不同趋势 3 用民族的文化特性来论证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5 反对社会主义思想 布伦诺 希尔德布兰德 BrunoHildebrand 1812 1878 848年 他出版 现在和将来的国民经济学 第一卷 1863 1864年 相继出版 国民经济学的当前任务 和 自然经济 货币经济及信用经济 希尔德布兰德认为 由于经济关系依时空差异而不同 经济科学只能是研究某一国家经济的 国民科学 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关系的分析 忽视了精神 道德因素和利他主义动机的作用 他强调民族固有的所谓 民族精神 反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 卡尔 克尼斯 KarlKnies 1821 1898 著有 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1853 货币与银行 3卷本 1873 1879 等 克尼斯明确反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存在 称自己的经济学是 相对性原理 提出研究国民经济生活发展 是经济学的特殊课题 他强调必须通过类比 去探索国民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克尼斯的历史方法以精神因素为动力 有浓厚的宗教信仰 8 4新历史学派 古斯塔夫 施穆勒 GustavSchmoler 1838 1917 是新历史学派领袖 其主要著作是 一般国民经济学大纲 1900 1904 施穆勒经济学说的要点 1 施穆勒否认认社会存在普遍的客观的经济规律 反对抽象法 他主张用历史 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 2 施穆勒特别强调心理 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施穆勒提出国家的 超阶级性 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要扩大国家职能 4 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 施穆勒提倡用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来克服劳资对立 通过道德观念的变化 加强国家干预 魏尔纳 桑巴特 WernerSombart 1863 1941 是著名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著作有 现代资本主义 3卷本 1911 奢侈与资本主义 1913 经济生活的秩序 1927 高级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经济生活 1928 桑巴特将经济精神 经济技术和经济组织统一在经济制度之下 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史 1 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个经济制度更替过程 每个经济制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精神和经济技术 2 在由一个制度向另一个制度的演变过程中 经济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国家干预 重新农业化 强烈的种族主义意识 马克斯 韦伯 MaxWeber 1846 1920 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20 经济与社会 1921 科学学论文集 1917 等 韦伯主要考察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起源的关系 其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 新教教义的某种解释造就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动机 论证如下 1 统计数字的证明 2 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理智或精神上的共同性 3 研究宗教条件在其他文明中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有利或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 由于资本主义在西方文明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未曾有过发展 问题也就可以归之为 由宗教信仰决定的对劳动的特殊态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西方历史进程所独有的东西 第9章制度经济学 9 1制度经济学的产生9 2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研究对象和方法论9 3创始人 凡勃伦 制度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中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的学派 出现于19世纪末 盛行于20世纪20 30年代 它以正统经济学的异端面目出现 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正统经济学严加批评 反对主流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 主张采取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宣扬社会改良 主张国家通过法律和经济措施来干预私人经济 9 1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美国的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 垄断组织完全统治了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作为典型的托拉斯国家 铁道 钢铁 石油化工等托拉斯组织控制着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 获得了巨额的垄断利润 在此情况下 美国以先后通过反托拉斯的 谢尔曼法 1890 和 克莱顿法 1914 成立了 联邦贸易委员会 1914 试图对垄断权力加以控制和制裁 因此 对垄断问题的研究便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大热点 漫画 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制度学派从它产生的时候起 就是 个观点繁杂 理论互异的学术群体 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只是由于它的各个代表人物基本上都采用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势 都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 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制度学派 制度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构成三大分支 1 以凡勃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派 2 以康芒斯为代表的社会法律派 3 以密契尔为代表的经验统计派 9 2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研究对象和方法论 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方法论持否定态度 其研究方法可概括为 1 不满意传统经济学孤立的经济人假说 提出决定经济成果的关键是形成相互冲突关系的人群或阶级所产生的集体力量 2 反对传统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 认为必须研究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对人的行动的影响 3 反对传统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 认为应该在社会 经济的相互冲突中考察经济的不断变化 并用动态的不均衡模式来探索经济过程发展的特点 4 不满意于传统经济学关于 狭义经济学 的假设 注重于经济以外的各种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要求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融 制度学派主张用 制度趋势 方法研究经济学 此研究方法的特点如下 首先 把社会经济看成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 制度经济学接受以本能代替理智来解释人类一切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强调经济制度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所形成的 社会习惯 而一切 社会习惯 又源于人类的本能 最后 制度经济学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解释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9 3创始人 凡勃伦 托尔斯坦 凡勃伦 ThorsteinVeblen 1857 1929 是制度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是 有闲阶级论 1899 1 用 制度趋势 方法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两种主要制度 即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然经历了草莽 野蛮 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四个时代 机器工业时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社会由 机器利用 和 企业经营 这两个基本制度构成 它们是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演进到当代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者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冲突和缺陷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表现为 1 工业和商业 生产和流通的矛盾 2 经济危机 3 垄断 4 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2 社会改革方案勃伦提出了社会改革构想 新制度被称作 技术人员苏维埃 它由工程师 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 它将把社会经济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代替 企业经营 进行统治 产业革命以后 随着工业的发展 工程师 成为经济生活的 主宰 技术管理人员将取得对资本家斗争的最终胜利 凡勃伦重视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科学技术及知识专家在现代资本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第10章边际效用学派 10 1边际主义的产生及其学说特点10 2先驱者10 3奥地利学派10 4克拉克 10 1边际主义的产生及其学说特点 边际学派的第一代经济学家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 他们强调消费效用和需求 把研究范围限定在资源的合理使用或最优配置领域 建立了一个以欲望为出发点 以效用为中心 再加上所谓边际分析的主观价值论 同时 边际原理被运用于交换和分配领域来解释经济生活 由于边际效用学派所宣扬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完全与传统经济学相左 边际革命 由此得名 边际学派的理论特点如下 1 边际学派将注意力集中在进行决策的变化点 即边际上 单独的个人和企业在边际主义分析中占据中心位置 均衡是他们看待事物的维度 2 边际学派所重视的需求因素取决于边际效用 主观的心理评价 他们假设人的行为具有理性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 边际学派秉承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将土地与资本合并在一起 并且将利息 地租和利润都看作是合理的报酬 4 边际主义者批评历史的方法 倾向于古典学派所倡导的抽象分析法 10 2先驱者 约翰 海因里希 冯 杜能 JohannHeinrichvonTh nen 1783 1850 是德国经济学家 其代表作是3卷本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杜能所提出的 要素最后生产力论 是 边际生产力论 的最初形式 它由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和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构成 1 自然工资理论 认为 劳动产品是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产物 应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劳动产品扣除归资本的利润 利息 之后的余额便是工资 2 杜能提出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他写道 工资等于在大规模经营中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 3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把资本和工人在生产中置于等同地位 劳资 合作 共同生产 劳动产品在劳资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杜能指出 资本的收益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利润 利息 决定于最后投入的资本的生产力 安东尼 奥古斯丹 古诺 AntoineAugustinCournot 1801 1877 是法国数学家 经济学家 其经济学代表作是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 1838 古诺用数理模型 函数 联立方程 对函数求微分和极值 说明和推导出经济学观点 古诺最早提出了需求函数 D D P 这一概念 古诺指出了个人需求函数的间断性和市场需求函数的连续性 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解最优化问题奠定了基础 古诺提出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把价格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而获得利润最大化 古诺的双寡头垄断理论 分析市场中仅有两个企业进行竞争的情形 是对经济学首次正式分析在一个垄断市场结构中卖者行为的尝试 在经济学方面 1844 1853年 杜普特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剩余和价格歧视的论文 其中心思想是在 边际上 作出决策 他研究了三方面问题 1 边际效用与需求 2 消费者剩余 3 垄断价格歧视 朱尔斯 杜普特 Dupuit 1804 1866 是工程师 经济学家 赫尔曼 海因里希 戈森 HermannHeinrichGossen 1810 1858 是德国经济学家 他在著作 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试图在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基础上构建学说体系 并推崇经济自由主义政策 戈森第一定律 第一个规律是根据经验归纳得出的享乐递减规律 它包括两点内容 1 在对同一种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 享乐的量会逐渐减低直到饱和为止 2 消费者重复消费时 也有类似的降低 前者称为延长的享乐递减原则 后者称为重复的享乐递减原则 戈森第二定律 第二条规律是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基础上 在多种财货的消费进行选择时 达到最大享受总量的途径和方式 戈森认为 一个人的欲望无穷 但其财力有限 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消费一定量的物品 如果他要取得最大享乐 就必须把财货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 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 这就是著名的个人消费者均衡原则 后人称为之 戈森第二定律 10 3奥地利学派 卡尔 门格尔 KarlMenger 1840 1921 是学派的奠基人 代表作为 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1 1883年 弗里德里希 维塞尔 FriedrichWieser 1851 1926 代表作 经济价值的起源和主要规律 1884 自然价值 1889 欧根 庞巴维克 EugenB hm Bawerk 1851 1914 代表作 资本实证论 1888 资本与资本利息 1884 价值 成本和边际效用 1892 和 财货价值的最后尺度 1894 等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把价值说成是人们对物品效用的心理感受或主观评价 而物品价值的大小 由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 奥地利学派认为 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 必须既具有有用性 也具有稀缺性 奥地利学派认为 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其放大效用或平均效用 而是它的最小效用 即所谓 边际效用 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 是满足一系列递减欲望中处于被满足与不被满足的边沿之上 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那一具体需要的能力 即满足边际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是价值的尺度 产品价值的高低决定于边际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由需要及其供应之间的关系决定 当要求满足的需求越多和越强烈 而能满足该需要的物品量越少 则得不到满足的需要阶层就越重要 因而边际效用也越高 反之 则相反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提出主观评价加时间差说明分配的 时差利息论 他把物品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在就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即现在物品 一类是现在无法消费而能满足将来需要的物品即未来物品 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高于未来物品的原因有三 1 所谓 需要和需要供应的差别 2 所谓 低估未来 3 所谓 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 这样 人们对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不同 从而产生价值的差异 因此 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与价值差价相等的 贴水 即利息 庞巴维克从时差利息出发 把利息分为三类形态 1 借贷利息 2 企业利润 3 耐久物品的利息即租金 包括地租 10 4克拉克 约翰 贝茨 克拉克 JohnBatesClark 1847 1938 是最著名经济学家 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首要代表 著有 财富的哲学 1885 财富的分配 1899 和 经济理论要义 1907 等 克拉克提出新的三分法 一般经济学 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在分析工资和利息时 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他从生产要素论出发 重提土地 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 共同参与分配的论调 劳动和资本生产力递减规律是克拉克的另一理论支柱 他把 土地收益递减规律 扩展到其他生产要素上 认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也是递减的 因为所有各单位的资本或劳动在品质上和作用上被假定为同一 因此 资本的边际单位的生产力决定了全部各单位资本的利息 劳动的边际单位生产力决定了其它各单位劳动的工资 克拉克用图示描述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的标准 第11章马歇尔 11 1马歇尔经济学综述11 2需求理论11 3供给理论11 4均衡价格论11 5收入分配论11 6货币理论 阿弗里德 马歇尔 AlfredMarshall 1842 1924 是新古典学派或剑桥学派奠基者 其代表作是 经济学原现 1890首版 1920第8版 经济学 Economics 这个名称的使用 马歇尔起了很大作用 1 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马歇尔认为 经济学的对象既是物也是人 是人与财富的关系 他所研究的人其实是一个超阶级 超历史和超社会的范畴 马歇尔认为 规律一般仅是反映出一定的趋向而已 他倡导经济理论要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作出贡献 在方法论上 马歇尔把边际分析方法与英国经济学的传统均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形成独具特色的局部边际均衡分析方法 他提出 连续原理 马歇尔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基础 2 马歇尔经济学具有极浓厚的折衷主义色彩 这表现在 1 研究对象 马歇尔即赞同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狭义界说 主张经济学专门研究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也赞同广义界说 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相融合 在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关系上 他一面主张价值判断 另一方面又赞成实证研究 2 方法论 马歇尔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 又赞成采纳历史主义的描述法 每一种研究法各有利弊 因而应互相配合 而且 研究方法因人而异 不必强求一律 他重视数学方法 但也强调切勿滥用数学工具 3 价格理论 马歇尔认为 需求和供给好比一把剪刀的两刃 二者都是价值的决定因素 11 2需求理论11 3供给理论 1 弹性 1 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需求弹性 商品需求变动率 商品价格变动率 e dx x dy y 其中 e 需求弹性 x 需求量 y 价格 2 商品供给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关系或比例 就是供给弹性 它用来测量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 剩余 1 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大于该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差额 2 生产者剩余指商品实际市场价格大于生产者或供给者对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之差额 11 4均衡价格论 1 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运用均衡分析和供求分析方法 把需求和供给 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结合起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所谓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 均衡价格的短期与长期分析马歇尔将时间因素并将其引入供求均衡分析 他把影响价格特别是成本变动的时期分为三种 马歇尔提出 时期愈短 就愈需要注意需求对价值的影响 时期愈长 生产成本对价值的影响将愈加重要 3 产四要素论马歇尔在传统的生产三要素 土地 劳动与资本 上增加了一个新要素 企业经营能力 企业家职能对企业的营利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它应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 有自己独立的报酬和供给价格 4 马歇尔以生产成本来说明商品供给价格的决定 他对生产成本的分析是以主观心理现象为基础的 生产成本问题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一是真实成本 二是货币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各种形式的劳动和资本 所谓生产的真实成本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