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课件-10肺胀(1).ppt_第1页
[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课件-10肺胀(1).ppt_第2页
[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课件-10肺胀(1).ppt_第3页
[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课件-10肺胀(1).ppt_第4页
[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课件-10肺胀(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肺胀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 呼吸科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学习提纲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肺胀的定义是什么 肺胀证候特征是什么 肺胀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如何诊断肺胀 肺胀辨证要点为辨标本虚实与辨脏腑阴阳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肺胀治疗原则是什么 肺胀分几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其主证 治法 方药是什么 肺胀病应如何预防及调理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概念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定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表觋为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 喘息上气 咳嗽痰多 烦躁 心悸 面色晦暗 或唇甲紫腹胀满 肢体浮肿等 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 经久难愈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 痉血 喘脱等危重证候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源流 1 灵枢 胀论 肺胀者 虚满而咳喘 2 灵枢 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咳喘 3 金匮要略 肺胀而嗽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夹瘀血碍气病 4 证治汇补 有气散而胀者 宜补肺 气逆而胀者 宜降气 当参虚实而施治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范围 肺胀的临床证候特点 与西医学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相类陛脑病则常见于肺胀的危重变证 可参考本节内容进行辨治 但由于本病是临床常见宾病 病理演变复杂多端 还当与咳嗽 痰饮 支饮 溢饮 等互参 注意与心悸 惴肿 喘厥等病证的联系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肺胀的发生 多因久病肺虚 痰浊潴留 而致肺不敛降 气还肺间 肺气胀满 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因 1 久病肺虚如内伤久咳 支饮 喘哮 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 迁延失治 痰浊潴留 壅阻肺气 气是常 还于肺间 日久导致肺虚 成为发病的基础 2 感受外邪肺虚久病 卫外不固 六淫外邪每易乘袭 诱使本病发作 病情日益加重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机 病变首先在肺 继则影响脾 肾 后期病及于心 因肺主气 开窍于鼻 外合皮毛 职司卫外 为人身之藩篱 故外邪从口鼻 皮毛入侵 每多首先犯肺 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 气逆于上而为咳 升降失常则为喘 久则肺虚 肺之主气功能失常 影响呼吸出入 气壅滞 还于肺间 导致肺气胀满 张缩无力 不能敛降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若肺病及脾 子盗母气 脾爽运 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若久病肺虚及肾 金不生水 致肾气惫 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 则气喘日益加重 呼吸短促难续 吸气尤为困难 动则更甚脉上通于肺 肺气辅佐心脏治理 调节心血的运行 心阳根于命门真火 故肺虚治节失常或肾虚命门火衰 均可病及于心 使心气 心阳衰竭 甚则可以出现喘脱等危候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 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 兼见同病 痰的产生 病初由肺气郁脾失健运 津液不归正化而成 渐因肺虚不能化津 脾虚不能转输 肾虚不能蒸化 痰浊益潴留 喘咳持续难已 久延阳虚阴盛 气不化津 痰从阴化为饮为水 饮留上焦 迫肺咳逆上气 凌心则心悸气短 痰湿困于中焦 则纳减呕恶 脘腹胀满 便溏 饮溢肌肤剜水肿尿少 饮停胸胁 腹部而为悬饮 水臌之类 痰浊潴肺 病久势深 肺虚不能治理调心血的运行 心主 营运过劳 心气 心阳虚衰 无力推动血脉 则血行涩滞 可见心悸 脉结代 唇 舌 甲床紫绀 颈脉动甚 肺脾气虚 气不摄血 可致咳血 吐血 僵等 心主血而肝藏血 肝主疏泄 为调血之脏 心脉不利 肝脏疏调失职 血郁于肝 撩胁下 则致癞积 痰浊 水饮 血瘀三者之间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 饮溢肌表则为 痰浊久留 肺气郁滞 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 瘀阻血脉 血不利则为水 但一般早期E浊为主 渐而痰瘀并见 终至痰浊 血瘀 水饮错杂为患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程中由于肺虚卫外不固 尤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 若复感风寒 则可目外寒内饮之证 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 可表现为痰热证 如痰浊壅盛 或痰热内扰 闭目道 蒙蔽神窍 则可发生烦躁 嗜睡 昏迷等变证 若痰热内郁 热动肝风 可见颤 甚则抽搐 或因动血而致出血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 但有偏实 偏虚的不同 且多以标实为急 外感诱发时则 邪实 平时偏于本虚 早期由肺而及脾 肾 多属气虚 气阴两虚 晚期以肺 肾 JI主 气虚及阳 或阴阳两虚 但纯属阴虚者罕见 正虚与邪实每多互为因果 如阳虚卫j固 易感外邪 痰饮难蠲 阴虚则外邪 痰浊易从热化 故虚实诸候常夹杂出现 每致愈频 甚则持续不已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一般来说 因本病多属积渐而成 病程缠绵 经常反复发作 难期根治 尤其是老 者 发病后若不及时控制 极易发生变端 故 证治汇补 咳嗽 说 若肺胀壅遏 不 眠 喘息鼻煽者难治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说 上气 面浮肿息 其脉浮大 不治 又加利 尤甚 如气不摄血 则见咳吐泡沫血痰 或吐血 僵若痰迷心窍 肝风内动 则谵妄昏迷 震颤 抽搐 如见喘脱 神昧 汗出 肢冷 脉绝者 乃阴阳消亡危重之候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理 久病肺虚肺气壅滞感受外邪邪气壅肺痰瘀内阻滞留于胸 肺气胀满 肺胀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诊查要点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证候特征 有慢性肺系病患史 主证以喘息气促 咳嗽 咳痰 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 重症见唇甲紫绀 心悸 浮肿等症 变证见昏迷 抽搐 喘脱等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1 主证胸部膨满 胀闷如塞 喘而上气 痰多及烦躁 心悸等 以喘 咳 痰 胀为特征 2 病程多长 反复发作 晚期可见面色晦暗 唇甲紫绀 脘腹胀满 肢体浮肿 3 有慢性肺系疾病史 多为老年人 常因感邪发病 4 检查见桶状胸 叩诊过清音 听诊闻及干 湿性罗音 心音遥远 5 X线检查 EKG 肺功能 心功能 血气分析等可协诊 诊断依据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二 鉴别诊断1 哮病是由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气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三 辨证要点1 辨标本虚实肺胀属标实本虚 标实有感邪痰浊 痰血等 本虚有平时体虚 正气虚衰 脏腑虚损等 2 辨脏腑阴阳肺胀早期具有气虚 气阴两虚表现 病位肺 脾 肾 3 肺胀后期多见气虚及阳虚表现 病位肺 肾 心为主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四 治疗要点1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 随证施治 2 善后调摄 1 及时治疗肺部疾病 阻断病程发展 2 适寒温 节饮食 戒烟酒 远房事 加强锻炼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分证论治 一 外寒内饮1 辨证依据 1 咳逆喘满不得卧 气短气急 咳痰白稀 呈泡沫状 胸部膨满 面色青黯 2 恶寒 周身酸楚 口干不饮 3 舌体胖大 质暗淡 苔白滑 脉浮紧 具备 1 2 或 1 3 均可 2 治法温肺散寒 降逆涤痰 3 方药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温肺散寒化饮 半夏 甘草 祛痰降逆 五味子 白芍 有防止麻 桂辛散太过之功效 4 临床应用 1 表寒不显者用射干麻黄汤 2 饮郁化热 烦躁而喘 脉浮用小青龙汤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二 痰热郁肺1 辨证依据 1 咳逆喘息气粗 胸满烦躁 痰黄粘稠难咳 2 发热不恶寒 尿黄 便干 口不渴 3 舌红 苔黄或黄腻 脉滑数 具备 1 2 或 1 3 均可 2 治法清肺化痰 降逆平喘 3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4 临床应用 1 痰热内盛 痰粘稠难咳出者加鱼腥草 黄芪 瓜蒌 桑白皮 贝母以清热化痰利肺 2 痰鸣喘息 不得平卧者 加射干 葶苈子泻肺平喘 3 便秘腹胀加大黄 口干渴 舌燥者加花粉 知母 玉竹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三 痰瘀阻肺1 辨证依据 1 咳嗽痰多 色白或呈泡沫 喉间痰鸣 喘息不能平卧 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 2 面色灰白而暗 唇甲紫绀 3 舌质紫暗或暗紫 舌下瘀筋增粗 苔腻或浊腻 脉弦滑 具备 1 2 或 1 3 均可 2 治法涤痰除壅 泻肺平喘3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 桂枝茯苓丸 葶苈大枣泻肺汤 涤痰除壅 开泻肺气 桂枝 丹皮 桃仁 赤芍 通血脉 化瘀血 4 临床应用 1 痰多者加三子养亲汤 2 便秘者加大黄 厚朴通腑除壅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四 痰蒙神窍1 辨证依据 1 意识蒙胧 谵妄 胸闷胀 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 2 肢体抽搐 咳逆喘促 或伴痰鸣 3 舌质暗 或紫暗 苔白腻或浊腻 脉细滑数 具备 1 2 或 1 3 均可 2 治法涤痰 开窍 熄风 3 方药涤痰汤加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4 临床应用 1 若身热 烦躁 谵语 神昏 舌红苔黄者 加黄芩 桑白皮 葶苈子 天竺黄 竹沥清热化痰 2 便秘腹胀者用加钩藤 全蝎 羚羊角 3 肝风内动者加钩藤 全蝎 羚羊角 4 热伤血络者 加生地 丹皮 紫珠草 水牛角 生大黄 白茅根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五 肺肾气虚1 辨证依据 1 胸满气短 咳声低怯 动则喘甚 甚则张口抬肩 倚息不能平卧 2 咳嗽 痰白如沫 形寒汗出 面色晦暗 3 舌淡或紫暗 苔白润 脉沉细或代结 具备 1 2 或 1 3 均可 2 治法补肺益气 降气平喘 3 方药补肺汤合参蛤散 4 临床应用 1 伴怕冷 舌质淡 加桂枝 细辛 温阳散寒 2 兼低热 舌红苔少 加麦冬 玉竹 知母养阴清热 3 若见面色苍白 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 血压下降 加黑锡丹或蛤蚧散补肾纳气 回阳固脱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六 阳虚水泛1 辨证依据 1 面浮肢肿 甚则一身悉肿 腹部胀满有水 尿少 心悸 喘咳不能平卧 咳痰清稀 2 怕冷 面唇青紫 3 舌胖质暗 苔白滑 脉沉虚数或结代 2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3 方药真武汤加五苓散 附子 桂枝 温肾通阳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生姜 健脾利水 白芍 敛阴和阳加红花 赤芍 泽兰 益母草 五加皮 行瘀利水 4 临床应用 1 因心悸喘满 倚息不得平卧者 加沉香 黑白丑 椒目 葶苈子 2 四肢浮肿甚者 加大腹皮 车前草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例分析 王某某 男 70岁 反复咳喘20余年 近1周呼吸浅短难续 声低气怯 张口 抬肩 不能平卧 咳嗽痰多 色白如沫 咯吐不利 胸闷心慌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 根据病案资料 写出该病的诊断 证型 证候分析 治法 方药 含方药的剂量 用法 诊断 肺胀 证型 肺肾气虚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辨证注意点 一 首先应明确肺胀的诊断 应与哮证 喘证相鉴别 二 其次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肺痨 咳嗽 喘证 哮证等慢性肺病史 有无吸烟史 了解形成肺胀的原发病史 有助于指导治疗 三 详细望 闻 切诊 注意患者面色 口唇紫绀程度 颈颈脉是否有暴露 胸廓是否膨满如桶 虚里搏动的部位 脘腹是否隆起 有无扪及痞块 四肢是否浮肿 闻听患者气息的声音 脉象有无异常 有助于了解肺胀病情的轻重及虚实的辨证 四 了解近来是否有外感 证情有无加剧 辨清虚实夹杂情况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辨证思路 一 先应明确肺胀的诊断 需与哮证 喘证相鉴别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但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哮证改兼有喘 且哮喘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1 根据喉间哮鸣区分哮 喘 2 喘之日久而严重者为肺胀 3 肺胀涉及到多脏腑病变 胸部如桶 气不帅血 心脉受累 紫绀 虚里筑动 水湿气化失司 水肿 气血不养心脑 心悸 神昏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二 其次应明确肺胀属缓解期还是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以胸中胀满 憋闷如塞 活动后气喘加重 气短 呼多吸少 咳嗽咯痰等虚证为主 急性发作期以动喘加剧 咯痰量增加 汗出 恶寒发热 唇舌紫绀 烦躁不得眠 目如脱状 可见心悸 颜面 下肢浮肿等以邪实为主 甚至出现神志昏迷 四肢厥逆 大汗淋漓 出血等证候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三 急性发作期需明确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变证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四 缓解期需分清气血阴阳及脏腑病位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刘某 女 66岁 1967年12月7日初诊 慢性咳嗽连续10余年 近2年来 咳嗽咯痰加重 白色稀痰不易咯出 咳则心跳气促 艰于平卧伴以食欲不振 大便溏薄 尿量逐渐减少 下肢浮肿 口唇青紫 舌质暗红 舌润苔薄 脉象滑数 检查心率110次 分 下肢凹陷性浮肿 有肺气肿及肺心病体征 X线胸透为肺气肿 肺心病征象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 首先应明确患者的诊断 根据患者年老 慢性咳嗽病史长达10余年 有咳嗽咯痰 心跳气促 食欲不振 大便溏薄等症状 诊断为肺胀 第二步 分清患者属肺胀的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 根据患者近来咳嗽咯痰加重 咳则心跳气促 艰于平卧 伴以食欲不振 大便溏薄 尿量逐渐减少 下肢浮肿 口唇青紫等症状 并呈进行性加重 当属肺胀急性发作期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第三步 辨明患者发作期有无出现变证 根据患者出现食欲不振 心悸 下肢浮肿 口唇紫绀 考虑病情危重 当属肺胀之变证 第四步 辨明患者病位及病性 根据患者白色稀痰 不易咯出 心跳气促 食欲不振 大便溏薄 尿量减少 下肢浮肿 舌润苔薄 脉象滑数等症状 考虑阳虚为主 脏腑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肺 脾 肾三脏阳气虚衰 水饮内停 凌心射肺 当属水饮凌心之肺胀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根据患者病程较长 近日咳嗽咯痰加重 白色稀痰而不易咯出 咳则心跳气促 尿量逐渐减少 下肢浮肿 口唇青紫 心率110次每分 可做以下检查 1 为明确是否伴有严重肺部感染以及感染部位 致病菌等 需做血常规 痰培养及药敏 胸片等检查 2 为明确呼吸衰竭程度 需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 了解患者缺氧和CO2潴留程度 以及是否有电解质紊乱 3 为了解心 肺 肾功能 需做超声心动 肺功能 心电图 肾功能等检查 第五步 可做的相关检查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第六步 治疗 因为辨证属阳虚血瘀 水饮为患 所以治疗应温阳和血 涤痰化饮 处方 附片12g当归10g麻黄9g五味子9g半夏9g桂枝10g白芍12g细辛3g炮姜6g干姜6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 日1剂 分2次服 中医内科医案精选 临床验集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一 常用中成药1 痰浊阻肺杏苏二陈丸 陈夏六君子丸 清气化痰丸 2 痰热郁肺祛痰灵 贝羚胶囊 鱼腥草片 竹沥水 猴枣散 羚贝止咳糖浆 蛇胆川贝胶囊 鱼腥草注射液 3 痰蒙神窍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 羚羊角粉 醒脑静注射液 4 肺肾气虚固本咳喘片 蛤蚧定喘胶囊 喘可治注射液 参蛤散 5 阳虚水泛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 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2020 3 25 中医内科学 二 经验方1 周氏方 中医杂志 1990 1 23 功能 化痰行瘀 降气平喘 主治 痰浊壅肺之肺胀 组成 法半夏10g炙甘草3g炒苏子10g葶苈子10g旋覆花 包 5g降香3g当归10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6g用法 水煎法 日1剂 分2次服 2 五虎二陈汤 辽宁中医杂志 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