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论3(语音).ppt_第1页
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论3(语音).ppt_第2页
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论3(语音).ppt_第3页
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论3(语音).ppt_第4页
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论3(语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语音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 第一章语音的形成及性质第二章语音的基本单位第三章声母第四章韵母第五章声调第六章音节第七章音变第八章语音规范化第九章记音符号 一 语音的形成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一种波的振动形式 这种振动要通过媒介 空气 水 地面 钢棒 来传递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是气流冲击声带和共鸣腔放大的结果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语言的意义的载体 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 能起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 三个要点 1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 2 语音不同于自然界的风声 雨声等声音 3 语音也不同于其他动物发出的叫声和人类发出的咳嗽声 鼾声等声音 二 语音的性质主要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 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1 语音的物理性质声音是发音体振动周围的空气或其他媒介物质形成的 乐音 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叫乐音 噪音 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 杂乱无章的音波叫噪音 语音其实也是一种声波 只不过它是人类发声时产生的音波 正因为语音也是音波 所以语音的物理属性与其他音波一样 都具有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色四种要素 第一章语音的形成和性质 1 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发音体的最后音高和振动的快慢 发音体振动的次数密切相关 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震动的次数叫做 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发音所以有高低的区别 一般地说 是和他的大小 粗细 长短 松紧有关 2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它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 音强的单位是分贝 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振幅大 声音就强 反之则弱 发音体振幅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的力量强弱来决定的 音强的变化表现于我们说话时的重音和轻声等 主要声音类型的强度值表 分贝 声音强度值声音强度值耳语声10 20轻柔的音乐声30住宅区的声音40 50说话声60 70车辆声70 80噪声120以上 3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的久暂 振动时间越长 持续越久 声音就长 反之则短 4 音色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 所以又叫 音质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与振动形式的不同 或者说主要是音波波纹曲折形式的不同 见P23 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 也就是影响音色的主要因素 有三个 发音体不同 发音方法不同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以上声音的四要素中 音色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不同的音色 一般都是不同的音 区别意义的 其他三种在不同的语言中作用不同 汉语因为声调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 所以决定声调的不同的音高十分重要 如 英语或其他语言中 长短音往往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 音长就十分重要 如 sheep ship 这种情况在汉语中也有 但比较少 如 啊 在表示沉吟思索时读得长 在表示应答时明显读得短 另外 在轻重音具有区别词义的语言中 音强的作用不能忽视 汉语的轻声也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如汉语的 报仇 报酬 地道 地道 2 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的生理性质也就是人的语音作为声音的一种是靠什么发出来的 人的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发音器官的不同及其活动决定了语音的区别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 肺和气管 呼吸器官 动力区 动力系统 肺是呼吸气流的原动力 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支气管 气管到达喉头 然后作用于声带 咽头 口腔 鼻腔等发音器官 在经过这些发音器官的调节 发出声音 气流在吸进后有时也会起到一定的发声作用 2 喉头和声带 发音器官 声源区 发音体 喉头由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 上通咽头 下联气管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 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 声带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上 后端分别和两块杓张软骨相连 两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 勺状软骨活动起来 可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从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再通过声带来控制松紧变化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 口腔和鼻腔 共鸣器官 调音区 口腔和鼻腔是人类发音的两个重要的共鸣腔 从前往后看 口腔上部可分为上唇 上齿 上齿龈 硬腭 软腭 小舌六个部位 口腔下部可分为下唇 下齿和舌头三大部分 舌头又可分为舌尖 舌页 舌面和舌根四部分 口腔后面是咽头 咽头上接鼻腔 下接喉头 鼻腔和口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 口音 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 口腔畅通 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 叫做口音 鼻音 软腭和小舌下垂 口腔某部为闭塞 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 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形成共鸣 叫做鼻音或纯鼻音 鼻化音 如果口腔中无阻碍 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 发音时同时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 就叫做鼻化音 半鼻音 口鼻音 3 语音的社会性质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 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达什么样的意义 不是由个人决定的 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决定的 这就是语音的社会性质 如 人 niu牛 爸爸 狗狗 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无必然联系 只要社会公认就行 这就是语言形式和所指事物之间的任意性 但是当这种任意的搭配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 被大家共同接受以后 那么它又具有确定性 不能随意更改 否则将直接影响到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 荀子 正名 名无固宜 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 异于约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 约之以命名 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在语言中 同一个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同音词 如 妈 抹 摩 麻 蚂 嘛生 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意义 老婆 爱人 太太 拙荆 贱内 堂客 孩儿他妈 这些都是受语言约定俗成的影响 语音的社会性质还表现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都具有系统性这一特点上 相同的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作用不同 如我们小时候经常用汉语的拼音或者汉字来大致的记录英语的拼音 现在有学生用他们的国家的拼音来记录汉语拼音 当然这些音也不会再有其原来所属语言的意义 一 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也叫最小的语音片断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又叫子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 在口腔 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又叫母音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 A 受阻情况不一样 辅音发音时 气流在通过咽头 口腔的过程中 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元音发音时 气流在咽头 口腔不受阻碍 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B 发音器官紧张状态不同 辅音发音时 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C 气流强弱不同 辅音发音时 气流较强 元音发音时 气流较弱 D 声带振动情况不一样 辅音发音时 声带不一定振动 声音一般不响亮 元音发音时 声带振动 声音比辅音响亮 第二章语音的基本单位 在现代汉语中 现代汉语语音的字母和音素的关系 并不是一一对应 主要的对应关系是 1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 在口腔咽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元音又叫 母音 不同的元音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舌位的高低 开口度大小 口腔的形状舌位的前后 舌头伸缩 唇形的圆展 圆唇 拢圆动作 任何一个元音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描写 汉语中每一音节中都含有元音 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 2 辅音辅音又叫 子音 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不同的发音方法造成的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受到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指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辅音可以以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加以描述 二 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音位是根据表意的区别对音素进行的重新归类 比如 在汉语中 元音 a 是一个音位 它包括好几个音素 a ban A gua zhang yan音位以是否能区别意义为确定标准 这就出现了同样的几个音素在一种语言中属于同一个音位 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分属两个音位的现象 比如 i 和 i 送气和不送气 w 和 v 等 现代汉语常用的元音音位有10个 现代汉语常见的辅音音位有22个 第三章声母 一 普通话声母与读音辅音声母 21个本音 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出 声母声母读音零声母呼读音 在声母后加上一个元音 普通话声母呼读音的发音规律如下 bpmf 加拼o tnl kh 加拼e zhchshr 加拼i zcs 加拼i 声母和辅音的关系1 概念来源不同 声母来自我国传统语音学 辅音来自西方语音学 2 产生渠道不同 声母来自音节分析 辅音来自音素分析 3 范围不同 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 但辅音不都做声母 有的辅音还做韵尾 如n ng 归纳音位的3个原则 对立 互补分布 音感差异 按照这3个原则 普通话分为22个辅音音位 21个声母和ng 二 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分类与发音辅音声母的发音是由发音部位 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 和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指发音时气流在喉头 口腔和鼻腔内受到节制的情况 决定的 双唇音 上下唇唇齿音 上齿和下唇舌尖前音 舌尖和齿背发音部位舌尖中音 舌尖和上齿龈舌尖后音 舌尖和硬腭前部舌面音 舌面和硬腭前部舌根音 舌面后部和软腭 发音器官示意图 塞音擦音成除阻方式塞擦音鼻音发音方法边音 教材p42 气流强弱 送气音不送气音塞音和塞擦音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汉语声母的分类1 按发音部位分为七类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 dtnl 舌尖后音 zhchshr 舌面音 jqx 舌根音 gkh 2 按发音方法分 1 阻碍方式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2 声带振动 清音 浊音 mnlr 3 气流强弱 不送气音 送气音 3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综合解说例示 1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2 p双唇送气清塞音 3 m双唇浊鼻音 4 f唇齿清擦音 5 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6 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7 s舌尖前清擦音 8 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9 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10 n舌尖中浊鼻音 11 l舌尖中浊边音 12 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13 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14 sh舌尖后清擦音 15 r舌尖后浊擦音 16 j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17 q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18 x舌面清擦音 19 g舌根不送气清塞擦音 20 k舌根送气清塞擦音 21 h舌根清擦音 四 零声母普通话零声母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开口呼零声母 一类是非开口呼零声母 非开口呼零声母即除开口呼以外的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三种 齐齿呼 撮口呼零声母音节汉语拼音用隔音字母y开头 合口呼零声母音节汉语拼音用隔音字母w开头 实际发音带有轻微摩擦 是半元音 w 或齿唇通音 第四章韵母 一 韵母的结构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也是音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普通话里共有39个韵母 普通话韵母的构成成分 1个元音2个3个韵母1个元音 1个辅音元音 辅音2个元音 1个辅音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1 概念来源不同 韵母属传统音韵学 元音属西方语音理论 2 产生渠道不同 韵母来自音节分析 元音来自音素分析 3 范围不同 韵母可以由元音 元音加元音 元音加辅音构成 韵母只有1个元音的 该元音是韵母的主要成分 叫韵腹 主要元音 有2个或3个元音的 开口度大 声音较响亮的元音是韵腹 韵腹前面的是韵头 又叫介音 一般由高元音充当 发音不响亮 普通话中有i i u u y 三个韵头 韵腹后面的是韵尾 普通话中有n ng两个辅音韵尾 韵母中辅音一定是韵尾 和i u两个元音韵尾 教材P52 分析下列汉字的韵母结构 挨 优 温 越 英 于 儿 要 鹅 乌 知 资 装 注意 分析韵母结构一定要还原成本来形式 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 1 一个音节的韵母韵腹不可缺少 韵头 韵尾都不一定有 2 普通话里能充当韵头只有i u 三个高元元音 能充当韵尾的有i u o三个元音和n n 两个鼻辅音 3 韵母的主要构成成分是元音 二 韵母的分类及其发音普通话39个韵母的可以从内部结构特点和开头元音发音口形两个方面进行 一 按内部结构特点划分 韵母可以分为三类 单元音韵母 单韵母 韵母复元音韵母 复韵母 带鼻音韵母 鼻韵母 1 单韵母 由单元音构成 10个 教材P52 55 高元音半高元音舌位的高低中元音半低元音元音发音低元音口腔的形状前元音舌位的前后央元音后元音唇形的圆展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根据舌位出现的位置 单韵母舌面元音 7个 即舌头起作用的部位 舌尖元音 3个 元音舌位图 要点 舌面元音发音图 舌位的高低 前后 要点 自然唇 不圆唇 圆唇 单元音的基本唇型 单元音的发音涉及3个因素 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嘴唇的圆展 用舌面元音舌位图表示 A 舌面元音 7个 a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o 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e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i i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u 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B 特殊元音韵母 i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2 复韵母 两个以上的元音组成 13个 教材P56 前响 韵腹 韵尾 前音响亮清晰 后音轻二合元短模糊 口腔有从大到小的变化 音韵母后响 韵头 韵腹 前音轻短 后音响亮清晰 口腔有从小到大的变化 三合元音韵母 中响 韵头 韵腹 韵尾 前音较短促敏捷 中音响亮清晰 后音轻短模糊 口腔有从小到大再收小的变化 注意 复元音韵母和单元音韵母相比 发音时要有动程 即要从甲元音的口形 唇形 舌位向乙甲元音的口形 唇形 舌位滑动 3 带鼻音韵母 1或2个元音 1个鼻辅音 16个 P57 前鼻辅音韵母 n 元音发出后 舌尖顶住上齿龈 同时软腭和小舌下垂 气流通过鼻腔流出 随着舌头向前高方向移动 口腔要有渐闭根据所带变化 鼻辅音后鼻辅音韵母 ng 元音发出后 舌头往后缩 舌根抬起顶住软腭 气流通过鼻腔流出 随着舌头向后高方向移动 口腔要有略微张开的变化 发音共同点 先发元音 后发鼻音 二 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分 韵母可以分为四类 1 开口呼韵母 凡韵腹不是i u 或以i u 开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韵母 普通话中共有16个 2 齐齿呼韵母 凡韵腹是i或以i开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韵母 普通话中共有10个 3 合口呼韵母 凡韵腹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 普通话中共有9个 4 撮口呼韵母 凡韵腹是 或以 开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韵母 普通话中共有4个 以上四类简称 四呼 是我国传统音韵学对韵母的一种分类方法 教材P58 三 韵母辨正 略 四 押韵和韵辙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 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 押韵的文体称韵文 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 1 韵与韵母 韵 与 韵母 不同 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 古代的时候韵还包括声调的成分 同韵的字必须同声调 床前明月光 gu n 疑是地上霜 shu n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xi n 现代押韵一般不考虑声母 声调和韵头 也不要求韵腹 韵尾完全相同 在韵的归并上 相同 相近的韵母经常可以一起押韵 可归为一个韵 例如 断头今日意如何 e 创业艰难百战多 uo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uo e同uo发音相近 可以押韵 2 押韵的位置汉语中押韵的位置一般在句子的末一字 称韵脚 这种押韵方式叫做脚韵 而壮语中的押韵方式则是将押韵的位置放在句子的中间 称 腰韵 3 十三辙与十八韵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 韵 叫做 辙 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将同韵的字归并在一起 就形成一个一个的韵 宋代的 广韵 分为206韵 明清以来的白话讲唱文学则分为 十三辙 现代人使用的十八韵则是根据黎锦熙等编的 中华新韵 现在做诗押韵一般根据现代语音 按十三辙或十八韵押韵 而作旧体诗则要根据古代的韵书来押韵 参见课本 韵辙表 表中韵辙的名称 是前人从该韵辙所属的字中挑选出来的代表字 这些字只用作韵辙名称并不包含其他意义 用韵的宽与严就汉语的文字来说 是那么多 人们怎么能记住哪些字属于哪个韵部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就编出了韵书 较古的韵书有 切韵 广韵 集韵 声类 平水韵 等 古代人及现代的一些老先生写诗是严格按照韵书的韵部来用韵的 但是 不同的韵书 韵部多少不等 这除了其他原因外 还因为人们分韵的宽严标准不同 所以过去人写诗用韵是不统一的 这在现代人的古典诗里还有反映 如 毛泽东的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域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此诗的韵脚字是 雷 堆 灾 埃 来 在清代的 佩文诗韵 里 它们的韵部都属 灰韵 一个韵部 以现代汉语来说 分属 eiuei 和 aiuai 两个韵 为 梅部 和 台部 诗歌语音的洪 细语言创作 要能服务于不同的受众 就需要形成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情调 不同的风格 情调 和语音的 洪 与 细 大有关系 如 洪音的响度大 形成的语音洪亮 适合于豪放 刚健风格的言语 细音响度小 形成的语音轻细 适合于温柔或凄切风格的言语 不同的韵脚表现不同的 声情 这是由于韵腹的开口程度不同 也由于能否引起鼻腔共鸣的区别 不同的韵脚发出的音响也有洪细之别 a an an en en on 等韵母发音洪亮 适于表达热烈奔放 激昂慷慨的感情 o e ai ao ou等韵母发音比较舒缓柔和 适于沉静平和的抒情 i u ei等韵母发音比较细微 适于表现哀切沉痛的感情 字音的响与不响 决定于其中元音响度的高低 再具体点说 音节 字 的响不响是韵母问题 在韵母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中的主要元音 例如iang这个韵母 a是主要元音 i是 韵头 a是 韵腹 ng是 韵尾 韵腹是主要元音 也叫音节中心 有的韵母只有一个元音 例如 马 的声音ma 韵母只有一个元音a 那这个字音的韵母就只有韵腹 汉语的韵母必须有元音 如果只有一个元音 这个元音就是韵腹也就是音节中心 如果有两个或三个元音如ia ai或iao等 其中有一个元音是韵腹也就是音节中心 作为音节中心的元音是比较响的 例如在ia和ai两韵母中a比较响 a就是音节中心 在iao韵母中a比i和o都响 a也是音节中心 元音的响不响决定于发元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 不决定于说话人用力的大小 口张的越大声音越响 用拼音字母来表示 a口开的最大 也就是最响 e ie和ue的后一部分 次之 er次之 o和e更次之 i u i 知 吃 尸 日 资 疵 思的韵母 口开得最小 响度也最小 在字音中有响度较大的元音 这个字就是响的 反之就是不响的 在写诗的对候 要把响度大的字和响度小的字配合起来才能好听 如果一句或几句中全是响度小的 听起来就会感到沉闷 有些诗词 除了其思想高深 感情充沛 气势磅礴 震古铄今之外 而声音的铿锵悦耳也使人反复诵读 乐而忘倦 现在举两个例子 为了醒目只标出用普通话标音时各音节的主要元音 也就是音节中心 借以看出每句各音节之间响度配合的情况 长征 毛泽东 红 o 军 不 u 怕 a 远 a 征 e 难 a 万 a 水 e 千 a 山 a 只 i 等 e 闲 a 五 u 岭 i 逶 e 迤 i 腾 e 细 i 浪 a 乌 u 蒙 e 磅 a 礴 o 走 o 泥 i 丸 a 金 i 沙 a 水 e 拍 a 云 崖 a 暖 a 大 a 渡 u 桥 a 横 e 铁 e 索 o 寒 a 更 e 喜 i 岷 i 山 a 千 a 里 i 雪 e 三 a 军 过 o 后 o 尽 i 开 a 颜 a 全首诗中 五岭逶迤腾细浪 这句只有一个响度最高的 浪 字 其他各句响度最高的都在两个以上 有的一句中响度最高的字多到四个 例如 万水千山只等闲 和 金沙水拍云崖暖 这样听起来 自然就响亮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 e 国 o 风 e 光 a 千 a 里 i 冰 e 封 e 万 a 里 i 雪 e 飘 a 望 a 长 a 城 e 内 e 外 a 惟 e 余 莽 a 莽 a 大 a 河 e 上 a 下 a 顿 u 失 i 滔 a 滔 a 山 a 舞 u 银 e 蛇 e 原 a 驰 i 蜡 a 象 a 欲 与 天 a 公 o 试 i 比 i 高 a 须 睛 i 日 i 看 a 红 o 装 a 素 u 裹 o 分 e 外 a 妖 a 娆 a 江 a 山 a 如 u 此 i 多 o 娇 a 引 i 无 u 数 u 英 e 雄 o 竞 e 折 e 腰 a 惜 i 秦 i 皇 a 汉 a 武 u 略 e 输 u 文 e 采 a 唐 a 宗 o 宋 o 祖 u 稍 a 逊 风 e 骚 a 一 i 代 a 天 a 骄 a 成 e 吉 i 思 i 汗 a 只 i 识 i 弯 a 弓 o 射 e 大 a 雕 a 俱 往 a 矣 i 数 u 风 e 流 o 人 e 物 u 还 a 看 a 今 i 朝 a 这首词每句中都有响度最高的 有的句中响度最高的字多到五个 例如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样听起来就说耳了 在毛主席的诗词和鲁迅先生的诗中 以及其他古今名家的诗作中音响悦耳的举不胜举 读者细心体会随时都可以遇到 另外 鼻辅音 普通话中只有n和ng两个 韵母也能增强语音的音乐性 尤其是口开得最大的a 再附有鼻辅音n或ng更能使音节响亮悦耳 因为口开得大 共鸣腔已经增大 再加上鼻腔 共鸣量更加扩大 也就响度更提高了 如 长征 诗中押韵的字 难 闲 丸 寒 和 颜 的韵母都是在a之后附鼻辅音n的 再加上句中还有很多附鼻辅音的字 象 红 军 远 征 万 千 山 等 岭 腾 浪 蒙 金 云 暖 横 更 岷 三 尽 等 有的连用在一起 更加使声音和谐动听 因此善于使用附鼻辅音的字也是使诗词好听的一个办法 第五章声调 一 声调的性质和作用每个字的声音高低升降曲直变化就叫做声调 也叫字调 1 声调的性质 声调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音高 音长是次要的伴随性特征 有时音强也有一定的关系 声调的音高和音阶的音高有重要的差别 1 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 音阶的音高是绝对的 2 声调的音高升降变化是滑动的 音阶的移动是跳跃的 2 声调的作用 1 能区别意义 2 区别词性 3 产生韵律美 汉语的声调 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二 调值和调类 一 调类调类是指声调的种类 将音高变化相同的字归在一起 就形成调类 汉语普通话有四个调类 汉语方言中最多的有10个调类 二 调值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 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等变化形式 调值属于音高的变化 调值的不同不取决于绝对音高 而取决于相对音高 1 绝对音高由发音时的频率所决定 一般说来女性和小孩的发音体声带比较小 比较薄 发音时的频率要高于成年男子 就是指绝对音高 2 相对音高由发音时的音高变化幅度及其形式所决定 同是发阳平 女性的绝对音高要高于男性 但其变化的幅度与上升的形式是相同的 属于同一个声调 三 标调法传统的音韵学中为汉字标调 采用的是在一个汉字的四个角上标注半圈的方式 标记调类 也有采用数字标调类的方法 即在汉字或注音右上角加 1 2 3 4 等数字 表示其属于第几个调类 最常见的标记声调的方法是五度标调法 采用标调值的方法 由赵元任先生所创立 P71 三 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 传统习惯称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统称 四声 它们的高低升降变化如右图 普通话的四种基本声调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平 二升 三曲 四降 要想发好这四个声调 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 阴平发音得有一定的高度 而且声音不要变 保持平直 属高平型 起音高高一路平 2 阳平发音 从中音开始往升到最高音 属中升 高升 型 由中到高往上升 3 上声发音 降要降到最低 然后再上升 属降升型 先降后升曲折起 4 去声的发音 是从最高降到最低 不是降了一半就停止了 属全降型 高起猛降到低层 三 古今调类比较 P74比较表 现代汉语声调系统是继承古汉语的声调系统而来的 中古汉语的平 上 去 入四声与现代汉语的阴 阳 上 去四声不同 变化规律 1 平分阴阳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清声母平声 阴平 浊声母平声 阳平 2 浊上变去指全浊 指浊塞音 塞擦音和擦音 上声归去声 全浊上声 去声 清和次浊上声 上声 3 入派三声指入声消失 归入平 上 去三声 就现在讲 是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四声 全浊入声 阳平 次浊入声 去声 清入 阴 阳 上 去 四 声调辨正声调在各方言里的分合不尽相同 调类相同 调值往往不同 调值相同 调类也不一定相同 一 调类区分汉语历史久远 各方言调类差别很大 其一调类数量不一 其二各调类收字有别 需要同普通话进行比较 找出其对应规律 向普通话看齐 二 调值改读同一调类的字 在不同方言中读音调值不一致 同为上声 有读214的 有读33的 有读35的 要进行改读 三 入声字问题入声字的问题 一方面是个声调问题 另一方面又是一个韵母问题 入声在各方言中的表现不一 大致有四种情况 完全消失 如普通话 韵尾失落但保留入声类 如山西一些方言 入声尾合流为一个 如吴方言 保留中古韵尾 p t k 如粤方言 在入声消失的方言中 与普通话的区别 一方面是韵母可能不同 另一方面是声调不同 这就需要在改读韵母使之与普通话一致的基础上 将原来的入声字按照普通话的声调进行重新归类 再改读普通话的调值即可 而保留入声字的方言 则需要去掉其入声韵尾 延长发音的音长 将韵母改为与普通话相同 然后再将其声调按普通话重新进行归类 五 声调的平仄抑扬 P75 略 思考与练习 教材P80 83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如 Hu w nxu yu n华文学院一个音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即声母 韵母和声调 声母 即音节开头的辅音 一个音节当中元音开头那一部分 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开头 称为零声母 声母是辅音 但是辅音不等于就能做声母 如辅音ng 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韵母并不等于元音 声调 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第六章音节 音节是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汉字是表音节的文字 一般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只有儿化两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也有一个汉字代表两个音节的情况 这种情况正逐渐消失 而改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一 音节的结构和特点 一 音节分析方法音节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因而可以再分析 分析音节的方法有两种 即音素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 音素分析法将音节分解为一个个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 根据西方现代语言学的语音分析方法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 音素根据音色不同分为元音 辅音两大类 用音素分析法分析出来的语音系统叫元辅音系统 这种分析方法着眼于发音特性 优点是分析比较细致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从字音入手 把汉字字音结构分为声母 韵母 声调三部分 声母 辅音韵头元音汉语音节韵母韵腹韵尾 元音或辅音声调这样 普通话音节实际上由五部分构成 声调附着在整个音节之上 不占音段的位置 分析以下汉字音节结构 兄 辉 要 培 近 学 欧 月 取 资 知 不 耳 椅 i i i i 根据上表 1 音节的结构类型概括起来有8种 2 音节结构主要特点 1 一个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 最少有一个音素 2 每一个音节都有声调和韵腹 3 每一个音节都必须有元音 鼻辅音有时可以单独充当音节 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三个元音 4 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 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辅音 但没有相连的辅音 复辅音 分析音节结构时注意 1 要还原成本来形式再作分析 2 分析时先找韵腹 然后推知其他成分 二 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 教材P85 87 略 三 音节的拼合及拼写规则 一 拼音的方法1 两拼法 声母 韵母两拼 声母 韵母 2 三拼法声母 介音 韵母三拼 声母 介音 韵 3 声介合拼法声母和介音拼合在一起 然后再同韵身相拼 声母 介音 韵身 二 音节的拼写规则1 y与w的使用 1 零声母音节中 如果韵头是i u 则改i为y 改u为w 2 零声母音节中 如果韵腹是i u 则前加y和w 3 声母音节中 撮口呼一律在 前加y 同时省掉 上的两点 2 隔音符号的用法以 o e 开头的零声母音节 由于前面没有 y w 等字母 容易产生混淆 必要时可加隔音符号 隔开 3 省写 1 韵母iou uei uen的省写 前面有辅音声母时写成iu ui un 2 上两点的省略 n l两个声母能拼u和 形成对立 所以 它们拼 时不能省略上面的两点 其他声母拼 时 都可以省略上面的两点 4 标调法 1 声调符号要标在一个音节的韵腹上 2 在韵腹符号省略的iu ui中 调号标在后一个元音符号上 3 调号位于i上时 省略上面的点 4 轻声不标调 5 文章标题中经常不标调 5 音节连写同一个词的几个音节要连写 词与词分写 6 大写规则 1 专用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 2 文章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也可以每词开头字母大写 其他字母小写 练习题 课本P90 92 书面 P91 4 P92 6 题 思考题 比较汉语音节跟外语音节 如英语 有什么不同 第七章音变 一 普通话语流音变及其主要类型在一个语流中 由于连续发音 邻近音节的音素或声调互相影响 音节的原来读音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临时变化 这种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有别于语音经过一段时间而产生的历史变化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变调 轻声 儿化和 啊 的音变 二 变调 变调指在语流中所产生的声调变化现象 1 上声变调上声的变调 一般是位于别的声调之前 而单独念时 或位于其他音节之后时 不发生变调 上声变调的主要类型有 1 上声 214 上声 214 阳平 35 上声 214 2 上声 214 非上声 半上 21 非上声 3 上声同轻声连读 有两种情况 以读半上居多 上声 214 轻声 半上 21 轻声上声 214 轻声 阳平 35 轻声 4 三个上声字连读 也有两种情况 上声 上声 上声 半上 21 阳平 35 上声 214 上声 上声 上声 阳平 35 阳平 35 上声 214 2 去声变调去声 51 去声 51 半去 53 去声 51 3 一 不 的变调一单念或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 第一 本调 去声 阳平 非去声 去声 夹在重叠动词中间 轻声 不 去声 阳平 夹在词语中间 轻声 其他 本调 普通话中 七 八 已经趋向于不变调 如果变 去声字前可变阳平 4 部分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 AA式的变调单音节形容词叠后儿化时 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 往往读成55调值 即阴平调 注意 A 附加 儿尾 的变调 口语色彩很浓 书面语形式一般不加 儿尾 例如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B 用AA式描写当时的情况 可以不变调 例如 眼睛睁得大大的 满满地斟了一杯酒 2 ABB式 AABB式的变调ABB式形容词 后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调值多变为高平调55 AABB式形容词重叠后 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 第三 四个音节往往也读成55调值 即阴平调 二 轻声 一 轻声的表现轻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音节失去其原来的声调 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 轻声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 它牵涉到音强 音长 音高和音质四个方面 一般说来 轻声音强比较弱 音长比较短 音高则由前面的音节的声调所决定 阴平字 轻声字 2 半低 阳平字 轻声字 3 中 上声字 轻声字 4 半高 去声字 轻声字 1 低 轻声在音色方面的影响 可以表现在声母和韵母上 1 声母方面表现为使不送气的清塞音 塞擦音浊化 如 哥哥 kk 变为 kg 2 韵母方面表现为元音央化和失落 央化 如 棉花 失落 如 豆腐 二 轻声音节的出现范围1 助词 的 地 得 着 了 过 2 语气词 吧 嘛 呢 啊 等 3 叠音词 重叠式构词和动词重叠形式的后音节 4 后缀 子 头 和词尾 们 5 名词 代词后面表方位的词或语素 6 用于动词 形容词后面作补语的趋向动词 7 量词 个 常读轻声 8 习惯轻声 一般出现在双音词和多音词的后音节 三 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 东西 东 西轻声的作用确定词性 地道 地 道区别结构 想起来 重 动宾关系想起来 轻 动补关系 三 儿化 一 儿化的定义词尾 儿 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 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 儿 er 失去了独立性 化 到前一个音节上 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 使两个音融合成一个音节 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些语音现象就是 儿化 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 儿化韵 由此可见 儿 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节 只是在一个音节的末尾附上的卷舌动作 使这个音节的韵腹 韵尾发生变化 成为儿化韵 声母和韵头一般没有影响 故儿化的基本性质就是卷舌动作 儿化音节是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读时读成一个音节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能有 儿 未 化 拼写时在原来的韵母后而加上一个字母 r r 是儿化韵的形容性符号 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音素看待 如花儿 hu r 二 儿化音变的规律普通话的39个韵母 除本身的是卷舌韵的er外 理论上都可以儿化 但口语中韵母 未见儿化词 实际只有37个韵母可以儿化 根据儿化后原韵母发生的变化 儿化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不变 韵母或末尾音素是 o e u 原韵母不变 直接加卷舌动作 普通话中共有 i u o uo o i o ou iou e ie e u等13个韵母的儿化用这种音变方式 2 脱落 原韵母中的韵尾失落 在主要元音上加卷舌动作 这种音变见于原韵母的韵尾为i或n 普通话中共有 i ei u i uei等4个韵母的儿化用这种音变方式 3 更换 更换原韵母中的主要元音 如果原韵母为舌尖元音 则换为央元音 如果原韵母为后鼻音韵母 则换为各主要元音的鼻化元音 并加卷舌动作 普通话中采取这种音变方式进行儿化的韵母共有 i i ng i ng u ng eng ueng ong iong等9个韵母 后鼻音韵母ing的儿化音变方式例外 4 增音 原韵母是i 时 在原韵母后加上 r 音 i 仍保留 韵母是in n时 丢掉韵尾n 在主要元音后加 r 音 韵母为ing时 丢掉韵尾 在主要元音后加 r 音 普通话中采取这种音变方式进行儿化的韵母共有i in ning等五个韵母 由以上音变现象可见 普通话中的儿化各韵 都只是韵腹或韵尾有所改变 韵头不变 普通话中由于韵母儿化之后产生了分化和合并 因此只有26个儿化韵 见下表 三 儿化的作用1 区别词义头 脑袋头儿 领导者2 区别词性盖 动词盖儿 名词儿化在区别词性的同时 也区别词义 3 表达感情色彩 小 喜爱 亲切 四 啊 音变语气词 啊 经常位于其他词的后面 发音受前面音节影响 常常会发生 同化 增音 等音变现象 规律如下 1 i o e y 呀 鸡呀2 u w 哇路哇 流哇 好哇3 n n 哪天哪 看哪 办哪4 n n 啊行啊 听啊 想啊5 i er r 啊是啊 儿啊 治啊6 i z 啊字啊 词啊 撕啊练习 配合普通话训练材料进行音变练习 思考题 比较方言和普通话中的音变异同 语流音变语音要素在具体语流中所发生的临时性变化 情况很复杂 但一般而言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和增音等五种 1 同化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 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 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 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就叫同化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词尾s本应读作 s 但在dogs中因为受到了前面浊音g的读音的影响 变成浊音 z 前举的 棉被 例也属于同化 根据同化的方向 可以将同化分为顺同化与逆同化 顺同化两个相邻的音 后一个受前一个的影响 变得与前一个音相同或相近 称顺同化 如dogs legs中清辅音变成与浊音 g 相近的 z 就是 逆同化两个相邻的音 前一个受后一个的影响 变得与后一个音相同或相近 称逆同化 如汉语 mian35p au35 棉袍 中音素n受后面相邻双唇音的影响 变成 m 就是 又英语beinpoorhealth中in因受后面相邻音p的影响会读作 m 也是逆同化 2 异化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 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 这就是异化 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 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上声 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 即调值由214变为24 冷水 选举 等就是这种情况 又如汉语里 nan35ny214 中第一个辅音韵尾与后一个音节的声母本来相同 但连读时 韵尾 n 异化为后鼻辅音 N 3 弱化在语流中 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 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普通话中的轻声 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 如 看一看 中的 一 我的书 中的 的 等就是 另外 轻声音节里的元音都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表现是向 靠拢 如果原来是复韵母 就会变成单韵母 如 哥哥 馒头 会分别读作 kF55g man35t o 就很典型 英语等其他语言里也有弱化 如of f 的弱式发音为 v but b t 读作 b t 等 4 脱落语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 这就是脱落 也称减音 如普通话中 我们 会读作 uo214m 豆腐 读作 tou51f 小孩儿 读作 iau214xar35 等都是脱落 在英语里 一些助动词或系词与主语连读时 也会脱落某些音素 如Iam I m youhadbetterdo you dbetterdo等等 就属此类 5 增音在多个音节或由多个音节构成的复杂语流连续发音时 有时候会增加原本没有的音素 这种音变叫增音 这种现象多发生于句子中 在普通话中 语气词 啊 附着于句末 跟前面音节连读时 会产生与前一个音节韵尾相关的音素 如你快看 啊 a 你快看 哪 na 大家尽情地唱 啊 a Na 英语句子里由于连读也会产生增音现象 如anapple连读时 后面单词开头会增加一个辅音n 读作 n nepl 句子Canyoutellusthatstory 连读时 us前会增加一个辅音l 读作 l s 第八章语音规范化 一 确立正音标准确立正音标准 主要解决两类问题 一是剔除北京话里的土音成分北京话里的土音成分 包括 1 个别字的读音特殊2 北京话里过多的轻声 儿化 变调现象 如 找地方 说成 找地儿 现在 闹意见 等词语第一个音节变阳平等现象 这些都应剔除 二是解决异读字的读音问题异读词是指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 一个字有两种以上的读音 如果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不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