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_第1页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_第2页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_第3页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_第4页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 莲 山课件 m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 一、 (学案 )学习指导 (一 )(学案 )知识网络 (二 )(学案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介绍文化创新的两面性,进一步理解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 ;通过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这一内容的学习,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 (三 )(学案 )学法指导 1 (学案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合作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团队合作 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因此,要求同学们将自身的学习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同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例如,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到底有哪些途径 ?什么是 “ 根本途径 ”? 什么是 “ 重要途径, ?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人们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2 / 16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 2 (学案 )问题式的学习方法 问题式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同学们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 、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例如,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和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如何理解“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历史虚无主义 有什么区别 ?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 借鉴 ” 、 “ 交流 ” 、 “ 融合 ” 这三种提法有什么不一样 ?如此等等。总之,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重要的 67 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 ;重要的不仅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二、 (学案 )知识点拨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 “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二是立足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这两条途径都要以 “ 坚持正确方向,克3 / 16 服错误倾向 ” 的原则为保证。这种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称为综合创新。 (一 )(学案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是把握创新的“ 途径 ” ,了解其过程。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张岱年先生首先提出的文化 “ 综合创新论 ” ,力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文化的创新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需要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优点和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 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其优点和缺点也要有明确认识,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将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高的文化。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主要体现为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例题: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它出自4 / 16 周易中的卦辞,一句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一句是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这说明 () A清华大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B清华大学 不鼓励学生吸收西方文化 c清华大学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融合 D清华大学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 恰当地体现了清华大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B 选项犯了非此既彼的错误,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 c 选项与题干不符; D 选项表现了对创新的排斥。本题正确选项是 A。 (二 )(学案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着眼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实现文 化创新, 68 需要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借鉴,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这里要注意相互借鉴、平等交流,要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另外,要注意正确的学习借鉴方法,即 “ 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沉淀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5 / 16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要全面理解此项内容,可从两个问题人手: 1 (学案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怎样 的过程呢 ? 第一,是一个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第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是一个 取长补短 ” 的过程;第三,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 (学案 )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 应该是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 “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总之,我们既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不同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 例题:广州地处中西交汇之所,数百年的开放与豁 达造就了今日的粤式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孕育了昨天的香港和今天的深圳。这说明 () A粤式文化属于外来文化 B粤式文化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c粤式文化克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D粤式文化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6 / 1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项没有分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界限,广东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 B 项没有搞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现代文化来自传统文化; c 项与题干无关。 D项抓住了粤式文化的特色,故本题选 D。 (三 )(学案 )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文化创新必须 “ 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 ,这是文化创新具体实现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对传统文化要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要有突破,意味着创造新文化、新文明。这种 “ 新 ” 表现在既适应时代前进步伐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既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文明又适应现代科技、市场的要求。这种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进行锄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创新又构成批判继承的目标指向。 要认清对待本民族和传统文化中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 “ 守旧主义 ” 和 “ 封闭主义 ” ,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 “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历史虚 69 无主义 ” 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7 / 16 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 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 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课题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新文明。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新文明,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 该能够着眼于历史与社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只有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才能使中华民族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例题: 1702 年,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要求通商,而乾隆皇帝8 / 16 却发了一道 “ 敕谕 ” : “ 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中国传统文化 1000 年来没有变化 B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不需要外来文化的介入 c中国传统文化有 “ 封闭主义 ” 的倾向 D中国传统文化有 “ 历史虚无 主义 ” 的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过程应克服的错误倾向。 A 项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只不过有程度之分,变化小不等于没变化; B 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c 选项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 D 项与 c 项的意思相反。本题选 c 项。 三、 (学案 )学习自评 (一 )(学案 )单项选择题 1 (学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皮肤等,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 “ 理念论 ” 是 错误的。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却说: “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上述材料说明 ()1 A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70 9 / 16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2 (学案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大胆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这表明 ()2 D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 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文化创新要面向未来 A B c D 3 (学案 )文化创新是一个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的过程,也是一个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的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3 c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文化创新要求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 D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 (学案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中认为,当今世界和平的危险在于:西方强迫其他大陆的民族和文化接受西方关于文明、民主和人权的理 想和观念。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东西方文化争夺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相反地,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模式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由此可见 ()4 D 10 / 16 A文化的冲突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根源 B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可以实现东方文化的创新 c东西方文化的竞争可以实现世界和平与进步 D各国之间的文化宽容关系到世界和平 (二 )(学案 )非选择题 1 (学案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这个标准从何而来呢 ?原来这是英国人的标准,美国的铁路原先是英国人建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 ?原来它源自马车轮 宽的标准。那么马车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 ?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为什么 ?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那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它们是古罗马人的战车造成的,这种战车的轮距就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可见,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背后都有传统的影子。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 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发展新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11 / 16 71 2 (学案 )7 世纪末,第一批法国基督教传教士抵达中国,他们将中国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等的译文寄回欧洲出版,结果孔子的学说使许多法国人大为震动,很快获得了普遍的崇敬和仰慕,并且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 “ 百科全书派 ” 有力的思想武器。更为有趣的是,法国 1793 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法国 1795 年宪法所附人和公民和权利和义务 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过去,西方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在当前,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 ?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四、 (学案 )能力拓展 1 (学案 )阅读格言 位卑未敢 忘忧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言必信,行必果 12 / 16 知耻近乎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天不变,道亦不变 请说出上述格言的意思,并回答: (1)哪些道德范畴继续适用于今天,是我们还应该努力提倡和实践的 ? 1提示:本题属开放性题目,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 (2)哪些道德范畴今天完全不适用,是应予抛弃的 ? (3)哪些道德范畴的内涵应予以改造、转换和充实 ? 2 (学案 )目前,一些地方开音乐会时喜欢搞人海战术,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甚至几万人在体育场合唱。对这种文化现象,李明、王云两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李新认为: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同时演奏、几万人的大合唱,这在以前是根本没有的。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才可能有这样的大规模演出,这正是社会进步、文化创新的体现。 72 王成认为: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同时演奏、几万人的大合唱是一种没有什么高招的表现,根本不是文化创新,相反是一种低级的文化浮夸,后果就是劳民伤财、伤害文化。 13 / 16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 2提示: 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最好能体现出辩证的观点。 3 (学案 )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 “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的 19 个项目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然而,昆曲又是窘迫和无助的。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 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选 “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的初衷 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 在保护昆曲艺术方面,我们应如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呢 ? 3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这肯定是错误的。一方面要保证杰出文化的生存,另一方面也不能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为保护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昆曲艺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充满活力呢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使文化14 / 16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 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纵观中外文化发展史,所有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能够永垂青史,在于它们能够深刻地把握时代精神,倾听时代呼声,深切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而给文化的创作与繁荣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现阶段的时代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包含了变革、发展、创新等丰富的内涵。昆曲的发展道路也应该是这样的。 五、 (学案 )相关信息 (一 )(学案 )文明新风驻乡村 过去在福建莆田市,农村宫庙是落后和迷信的代名词。学生一到放假,由于回乡没地方可去,让家长担心。如今放暑假再回到老家时,村里早已为他 们准备了好去处,那就是村头祠堂改建成的村民文化中心,这里有公共阅报栏、书库、器乐室、棋牌室、体育活动室等到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每天一大早,他们就相约到这里打乒乓球。村里许多孩子也都喜欢到这里来,既能学知识,又能锻炼身体。这一切是因为村里采取了改宫庙、建文化中心的新举措。 近两年来,莆田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许多农村文化阵地场所十分匮乏;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宫庙却广布农村。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好主意:把这些宫庙改建成文化中心,逐渐把庙堂变成农民群众的文化课堂。有一个村的老协会会长是老党员,威望高 ,他就带着村老协会的老15 / 16 年人把村里祠堂收拾整理,从家里搬来或自己动手制作书桌、书柜,添购了党报党刊以及各种科技图书 30 多种,建成了文化宫,还不定期邀请专家来讲课,文化宫搞得有声有色,逐渐吸引村里大批男女老少前来光顾。到目前,全市已有 86 个宫庙改建成文化宫,文化宫里有活动室、阅览室、黑板报、图书馆、电视等,有的还有可供演出的舞台。 73 有的村虽然都是宫庙,但与其他宫庙有很大区别。如赞扬莆田唐代前贤林攒孝母事迹的宫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