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整合).ppt_第1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整合).ppt_第2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整合).ppt_第3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整合).ppt_第4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整合).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神初振 的初唐诗 唐诗宋词选读 解说 风神初振 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唐诗宋词选读 共12个专题 6个唐诗专题 6个宋词专题 6个唐诗专题 唐诗的发展脉络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是按照唐诗发展脉络编排的 各个时期特点 代表作家 风神初振 的初唐诗 初唐四杰 陈子昂为代表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李白 杜甫 王维 孟浩然 岑参 高适等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白居易 刘禹锡 韩愈 柳宗元 李贺等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小李杜 我们这一本 唐诗宋词选读 的唐诗部分就是按照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这一思路选编了四个时期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 风神初振 的初唐诗 初唐 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 这是唐诗的准备阶段 在风格 意境 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但随着 四杰 和陈子昂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 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 气势壮大的气息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 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 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还是以继承前代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但随着以 四杰 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 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 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 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 其中 春江花月夜 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学的篇目 单元篇目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滕王阁 王勃 从军行 杨炯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单元目标 了解作者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 理解字词句子 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 学习诗歌的赏析 把握考点 熟悉诗歌的朗读技巧 学会诵读 学法安排1 提前反复吟诵直至熟背 2 课堂互动思考 善想象联想 3 练习 译 诗 情境再造 4 做题体悟 勤总结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得意的诗人 其诗属对严谨 于五律格式之成熟有所贡献 他是杜甫的祖父 杜甫曾有言 吾祖诗冠古 失意的仕途 高宗咸亨元年进士 仕途失意 一直充任县丞 县尉之类小官 到永昌元年 他宦游已近二十年 诗名甚高 却仍然远离京洛 在江阴县当小官 走近诗人 杜审言 杜审言 杜审言 约645 708 字必简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 迁居河南巩县 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 曾任隰 x 城尉 洛阳丞等小官 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与李峤 崔融 苏味道齐名 称 文章四友 是唐代 近体诗 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多朴素自然 格律谨严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 670 中进士后 仕途失意 一直充任地方小官 到永昌元年 宦游已近二十年 诗名甚高 却仍然远离京洛 心情很不高兴 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 689 前后 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 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他们同游唱和 江南早春天气 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 本是赏心乐事 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 虽信美而非吾土 不如归去 齐诵检查背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蓣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的五言律诗 格律严整 音韵谐美 章法井然 意境深远 语言清丽自然 称得上是这种新兴诗体的典范作品 本诗就是其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羁旅 伤春 怀乡诗 有的诗人 长期客居在外 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 或谋求仕途 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 或探亲访友 所谓 羁旅 即因上述种种原因 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 多抒发绵绵的乡愁 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 要大抵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 译一译 译写示例独自在四方宦游的人啊 对风物气候的变化格外敏感惊奇 云彩霞光从海上生出来 早春的杨柳把江南染绿了 黄莺在温和的春天里鸣叫 水边的萍草在春光下勃勃生机 忽然听到你咏叹古调的诗 使我思家泪沾满襟 问题探讨 1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思乡之情 归思欲沾巾 2找出与 思乡之情 相对应的词语 独 新 3谈一谈 独 和 新 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 独 强调自己是宦游人 新 体现出作者对周围环境的陌生 说明自己作客他乡 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从尾句了解主旨 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句子 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呢 想像一下 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云霞出海曙 云霞出海曙 江南水乡的新春气象 破晓时 太阳象是从东海升起 云气被阳光照耀 蔚成绚烂的霞彩 也好象和旭日同时从海中出来 梅柳渡江春 江南比江北早暖 梅柳透露春意也比江北为早 人过江而南 忽见梅已开花 柳已发绿 似乎梅柳一过长江就变换春装似的 淑气催黄鸟 温暖的春气使万物复苏 连黄鹂的鸣叫也似乎是由它 催促 所致 叫得更欢了 晴光转绿蘋 春光骀荡 使水中的草也很快由嫩绿 转 为深绿 关键词的分析 出 渡 催 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效果 出 渡 催 三个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 化静为动 将细微的环境变化 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又使语言生动形象 看到此景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请从首联和尾联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词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惊归 中间两联写景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将江南的春景与故乡的春景做对比 江南与故乡春景差异之大让作者惊讶 这也更激起了作者归乡的情感 承接上文 与首联 惊 字照应 引起下文 以乐景抒哀情 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最后两句的赏析 透漏出意外的语气 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 因而感伤流泪 反过来看 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 所以一经触发 便伤心流泪 这个结尾 既点明归思 又点出 和 意 结构谨严缜密 现在物候已新 你发现了吗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 此等诗当玩其兴象超妙处 俞陛云 诗境浅说 此诗为游览之体 实写当时景物 而中四句 出 字 渡 字 催 字 转字 用字之妙 可为诗眼 春光自江南而北 用 渡 字尤为精确 拓展 知识拓展 谈什么是诗眼 清代刘熙载 艺概 词曲概 余谓眼乃神光所聚 故有通体之眼 有数句之眼 前前后后 无不待眼光照映 若舍章法而求字句 纵争奇竞巧 岂能开合变化 一动万随耶 这一说法一是明确了诗眼的含义 眼乃神光所聚 一动而万随 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 神采之透镜 二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 有通体之限 有数句之眼 下面我们就从 句中之眼字 文中之眼句 文中之眼字 这三全方面来分析诗眼 一 句中之眼字 元代杨载说 虽说句中要有字眼 或腰或膝或足 无一定处 诗法 家数 这说明眼字出现的情况较为复杂 清代沈德潜曾说 古人不废炼字法 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说诗 晬语 卷下 这说明眼字既可是新警奇巧之字 亦可以是平凡质朴之字 1 句中之眼字通常出现在动词和充当谓语的形容词处 如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2 虚词有时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 如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二 篇中之眼句 篇中之眼句就是全篇最传神之诗句 此句如心脏 溉血于全身 又似脊骨 柱立于整体 眼句耀彩可使通篇生光 眼句振响能叫全篇铿锵 因此篇中之眼句至为重要 其存在情况如下 眼句在篇首 如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此联提挈全诗 孕蓄感情成为眼句 诗的中部两联具体描绘物候新 对此大好春光 按说作者应该是喜 而诗人却 偏惊 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虽时迁岁更 而返归无日 面对此满眼 物候新 不由想到家园古柳换新叶 故庭黄鹂调旧声 惊醒之后 才会 思归欲沾巾 可见首联为全诗主轴 情依轴生 意随轴转 2 眼句在篇中 篇中之眼起枢纽作用 借此揽情融景 承上启下 如白居易 琵琶行 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结上导下 成了谋篇的关键 传神的灵目 作者籍此将琵琶女的天涯飘零 引渡到诗人的迁谪沉沦 把艺人的潦倒和诗人的失意浑成一体 3 眼句在篇末 这就是所谓 画龙点晴 常为诗人所采用 姜夔说 一篇全在尾句 白石道人诗说 结句如撞钟 清音有余 四溟诗话 卷一 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 乐府指迷 这些都是说结句要成为传神达意的龙晴 如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等 三 篇中之眼字 篇之眼一般表现为句 有时系隐藏之眼 则不在句而在字 此眼不同于句中眼 它不是关系到一句的优劣工拙 而为全篇之丝纳于此扣 1 篇中眼字形诸标题 如陆游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首联述青年时期抱负 反写见意 吐气愤之意 颔联写壮年经历 暗写寓意 露忧愤之意 颈联叙暮年景况 明写达意 袒悲愤之心 尾联表明意愿 总写赅意 发激愤之词 全诗字字含愤 句句联愤 因此标题上 愤 字即为诗眼 2 篇中眼字镶嵌诗内 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向襄阳下洛阳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闻胜后的 喜 喜 字即为全诗之眼 由闻喜讯而流喜泪 由流喜泪而呈喜态 由呈喜态而唱喜歌 由唱喜歌而思喜归 喜始喜终 一喜贯通 这类诗眼或著于题 或嵌于诗 一经找着 则掣住全诗提纲 由此得以透视全篇 洞庭月 衡岳云 巫山雨 波撼气蒸 揽天下风光 堪称独步 崔灏诗 范相记 王勃序 两楼一阁 数江南文物 各有千秋 滕王阁 秋水共长天一色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初唐四杰 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 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 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 653年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诗解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 佩玉 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早已停止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早晨 彩绘的栋柱融入了天上的彩云 傍晚 珠帘卷起 而落下了西山的云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天上的闲云在潭中落下悠悠的倒影 一年又一年 一天又一天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创建的帝子今天到哪儿去了 看到的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独自东流啊 滕王高阁临江诸 佩玉鸣鸾罢歌舞 首联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和当年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暗含着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 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融情于景 寄慨遥深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颈联流露了时日漫长和沧海桑田之慨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尾联以景结情 以物是人非 江水滔滔依旧的对比 既渲染了气氛 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 人生有限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全诗围绕滕王阁展开时空两方面的描摹 形象地表达了繁华易逝 兴衰无常的感慨 也委婉地流露出时不我待 急切地想建功立业的愿望 1 第一句与题目和后面的诗句分别有何关系 临 字写出了阁怎样的气势 答 第一句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 点出滕王阁的气势 下文中 南浦 西山 闲云 潭影 和 槛外长江 都从第一句 高阁临江渚 生发出来 临 突出了滕王阁居高临下之势 2 评论家说唐诗善用实字 即名词 这与喜欢多用虚字 尤其是转折词 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 三 四两句中 除了 飞 字和 卷 字是动词以外 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 但两个动词的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 唐人的善用实字 实而不实 于此可见 朝 和 暮 是对举 修辞上叫互文见义 所以理解的时候不要拆开来 正确理解 画栋和珠帘每天早晨和傍晚只能有飞往南浦的云和西山雨为伴 它表明了昔日热闹的滕王阁今日的冷落和寂寞 属于空间的有高阁 江渚 画栋 珠帘 云 雨 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 物换 星移 几度秋 今何在 诗人前四句先从空间上形象的描写了滕王阁的冷落与寂寞 继而从时间上强调其冷落的久远 尾句又由时间转换空间的描写 诗人动用 随立随扫 的方法 前句兴致勃勃 后句意兴阑珊 两两对照 产生盛衰无常之感 时空转换自然 与杜甫 登高 比较阅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拓展 思考 比较两首诗风格上的不同2 比较两诗在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 前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人生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等 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 意境博大而悲凉 从军行 唐 杨炯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代表诗人有高适 岑参 王昌龄 例如我们学过王昌龄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 即杨炯的 二 解题 从军行 即从军歌 是乐府诗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 歌 引 曲 吟 歌行 等 都属于乐府诗 三 作者简介杨炯 650 693 华阴人 排行七 显庆四年 659 十岁举神童 五年待制弘文馆 上元三年 676 补校书郎 天授元年 690 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川令 世称杨盈川 与王勃 卢照邻 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 后恃才傲物 为政苛酷 尤愤于排名王勃之后 在 四杰 中成就最低 擅长五律 语言精丽严整 风格警劲弘放 四 诗的背景 旧唐书 高宗纪 载 永隆二年 681 突厥入侵固原 庆阳一带 裴行俭奉命出征 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时代背景 唐王朝建立之初 北方的突厥 西方的吐蕃 对新兴的政权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常使唐王朝处于东西拒敌的狼狈境地 所以当时不得不用大量的财帛珍宝馈赠对方 以求得边境的暂时安宁 这一边防措施 引起了当时朝臣和部分文人的不满 他们迫切希望朝廷拿出勇气 扫除边患 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 初唐诗坛产生了不少从戎报国 抵御外侮的边塞诗 五 赏析全诗 来犯 出征 围城 苦战 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来犯夸张军情紧急 出征出师庄严借代围城唐军神速 首联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写边报传来 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烽火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 暗示军情的紧急 照西京 言烽火映照京城 渲染了紧张气氛 在国家危难关头 有责任心的志士不会坐视不理 自然引出下句 心中自不平 自 字 表现了志士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初唐士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颔联描写将士辞京出师 赴敌作战的情景 上句用 牙璋 凤阙 两词借指军队和京城 显得典雅 稳重 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 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铁骑绕龙城 一句 写唐军迅速到达前线 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的情形 铁骑 龙城 相对 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辞 绕 两个动词写出了唐军的慷慨斗志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 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 漫天大雪 纷纷飘下 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 黯淡模糊 看不清了 北风呼啸 战鼓雷鸣 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 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苦战烘托悲壮激烈 听觉 视觉 颈联从什么角度 描写怎样的画面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也不愿当一个书生 抒发建功立业 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总结 尚武 的社会风气 贯穿唐王朝始终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 赴边求功 杨炯的 从军行 以及很多其他的诗歌都反映了文人这一心态 举例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拓展阅读 南园 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关山五十州 指当时藩镇割据 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凌烟阁 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问题 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后两句运用反问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 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 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抒发了为国出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 在诗歌鉴赏题目中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如 1 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2 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 1 某句具有什么特点 怎么写 2 展开想象 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 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 写什么 3 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妙处 结构 情感 主旨 为什么写 手法 句意 作用 结构 情感 主旨 答题步骤 边塞诗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 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 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创作 我们把这些反映边地生活的诗歌通称为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是个主旋律的最强劲音符 从军边塞 效命疆场是初唐士人普遍的功业追求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 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王维忘身辞凤阙 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 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丈夫一英雄 杜甫男儿宁斗死 壮士耻为儒 边塞诗的内容包括 A 边塞风光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李白 塞下曲六首 选一 C 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抱负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D 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代表诗人有高适 岑参 王昌龄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学过那些离别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唐 高适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宋 柳永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 宋 晏殊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元 王实甫 送别诗大多哀伤仇怨 缠绵悱恻 表现惜别恨别之意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凄凄满别情 其惜别之意 溢于言表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 欲说还休 别愁至情 痛断肝肠 忧愁悱恻 使人不忍卒读 送别诗也有乐观明朗之作 以壮语慰别 表现诗人阔大的胸襟 并富含人生哲理的启示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陈子昂 送魏大将军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此诗毫无儿女之态 有的只是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还有惜别抒怀之作王昌龄在 芙蓉楼送辛渐 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托友人告慰家人亲友 以比喻表明心迹 晶亮纯洁 坚持操守 友情依旧 盛唐诗歌的妙处在于兼备 风骨 声律 和 意境 初唐诗坛的贡献 风骨 四杰 和陈子昂 声律 沈宋 沈全期 宋之问 意境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创造的兴象玲珑的诗歌意境 标志着诗歌意境创造上的巨大进展 预示了盛唐诗歌意境美的到来 陈子昂 约659 700 唐代文学家 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 人 因曾任右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 恢复 诗经 的 风 雅 传统 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骨 存诗100余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感遇 诗38首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进步充实 语言刚健质朴 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背景了解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 共有两首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 奔赴东都洛阳 准备向朝廷上书 求取功名 临行前 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 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 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 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这首离别之作 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齐读诗歌 找出主旨句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 诗中哪些词语写了 夜 银烛 明月 晓天 2 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 别 离堂 别路 金樽 3 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夜晚 拂晓 4 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室内 室外 自由诵读 初探诗意 思考 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由一场送别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再读诗歌 体会感情 1 首联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 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 句中的 吐 对 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吐 字 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 字 其意是面对华筵 除却频举金樽 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意绪而外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避开人事 借景传神 传情 三读诗歌 品味语言 2 简要分析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一联的表达效果 含蓄点出了时光飞逝 离别在即 隐 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 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结尾两句遥想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而去 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 何 字 强调后会难期 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 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 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银烛青烟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长河晓天 悠悠古道 情感 相对无言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此会何年 空间 景色 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 却在沉静之中现真挚情愫 写的不温不火 却恰如其分的传递出依依不舍的友情 又不给人张扬之感 送别诗小结 一 送别习俗喝酒送别 折柳送别 古道相送 夕阳挥手 芳草离情 二 送别诗的意象1 长亭 短亭 劳劳亭 谢亭 灞陵亭 南浦 2 杨柳 杜鹃 鸿雁 浮萍 3 夕阳 4 酒 5 秋 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1 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2 体贴入微的宽慰3 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4 前途艰险的担忧5 坦陈心志的告白6 积极奋发的勉励 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 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 送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夜别友人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2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如 雨霖铃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3 想象联想 虚实结合 如刘长卿的 送严士元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4 比喻修辞手法 如刘迁的 柳梢青 卢梅坡 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 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月的意蕴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非无江海志 潇洒送日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美丽之月 皎皎空中孤月轮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别离愁苦之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永恒时空之月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千里相思之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乡思之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美丽的象征相思情感的载体失意的象征永恒的象征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李白 把酒问月 青天明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诗中之诗 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构成了奇妙的艺术世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换韵 随着韵脚的转换 一唱三叹 回环往复 如同一曲优美的梦幻曲 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 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 给旧题以新意 化腐朽为神奇 春 是本诗的基调 它不仅是季节和诗篇的 春 也是人生与时代的 春 升起 月 高照 西斜 坠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 紧扣月下的春 江 花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 统摄全诗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汀上白沙看不见 侧重写春江花月夜里的美妙景色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 但见长江送流水 结合江月景色的描写抒发哲思 第三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 落月摇情满江树 侧重抒情 主要写两地相思的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第一部分 入手擒题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春江水涨 江海难分 月共潮生 光照万里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不用 升 而用 生 生 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这是寓情于景 潮水因涨落定时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往往与信誓相连 潮生 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 月圆 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 何处春江无月明 以设问的形式 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静谧 清新 隐秘 皎洁 美丽 月光下的景色梦一般地神奇 它蕴含着宇宙人生的许多秘密 这一明净的春江月夜之美 使人沉浸于生命的美好的感受之中 进而思索人生 这里既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月下景致的洁静宁谧 同时也衬托月光的皎洁 月夜美景 起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 幽美 恬静 诗人即景生情 融情于景 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 良辰美景反衬出离愁之苦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此二句可看作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总结月色的皎洁 夜空的明净 用一 孤 字显出天宇之广阔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问一番 天问 表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思遐想和探索 人生哲理的火花 是由 孤 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 一个 孤 使读者由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 体味出她的相思之苦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两句中的 待 送 两字 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天真稚气 永无答案的谜 这种问月的构思 影响了之后的许多诗人词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永恒而宁静的月亮 不仅引发着张若虚 也曾引发了无数文人骚客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悠悠情思 它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已不再有一般咏物作品的轻盈明快 而往往是一种深沉的浩叹 张若虚在此浩叹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将宇宙人生联系起来并作出鲜明对比 人有死生 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 江上明月 却是年年相似 长照万古 诗人写出了人生世代常改而江月千古永恒的不变规律以及强烈的生命意识 对生命的留恋 对青春的珍惜 对 人生代代无穷已 的感慨 月夜哲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 明月共存 江月待人长江送水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 江月与人生对比 显示人生的短暂 而在短暂的人生里 那离愁越发显得浓郁 自然 人生 第三部分 从 白云一片去悠悠 至篇末 集中抒写游子思妇的客愁闺思 着力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脉脉深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人把笔触由上半篇的自然美景转向了人生图象 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思念 一种相思 牵出两地离愁 这四句的巧妙之处在于 由眼前飘然而过的一片白云起兴 用白云的 去悠悠 暗寓游子的离家远游 从而巧妙地引出了月下的人物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二句化用曹植 七哀 诗的诗意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由月鉴人 月徘徊 也是人徘徊 徘徊 二字极其传神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 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以下哪几句诗句是写月下思妇愁思的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户 二句 是明写月光普照大地 无处不在 暗喻思妇的愁思之深无法排遣 这四句全诗感情高潮所在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 而是移情于物 把 月 拟人化 用 月 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 它要和思妇做伴 为她解愁 因而把清辉洒在妆镜台上 玉户帘上 捣衣砧上 思妇触景生情 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 可是月色 卷不去 拂还来 卷不去 拂还来 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此刻 明月可以共望 音讯却不相通 但愿我能跟随这流水似的月光 来到远方亲人的身旁 此两句生动地写出了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痴情痴想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两人相距遥遥 连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 也不能随月光飞度到她爱人的身边 那潜游水中的鱼儿 同样也只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 难以游到她思念的人跟前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这里以鸿雁 鱼龙与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对比 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也衬托出了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无奈 思妇怀人 月光徘徊 卷不去 拂不来 怜悯之情 作伴 解愁 卷 拂 思妇惆怅 迷惘 鸿雁不度鱼龙成文 无法传递音讯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闲潭梦落花 是 梦闲潭落花 的倒文 梦落花 暗示春将去 故有 可怜 可惜 之说 最后八句写游子 诗人用落花 流水 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江潭落月 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落寞之情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掉了春天 也流掉了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幸福 实在是辜负了这大好的 春江花月夜 月已斜 花已谢 春已去 但人未归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碣石潇湘 是泛指 即指由此到彼 由北到南 明月终于慢慢沉落藏于海雾之中 双方仍相隔天涯 沉沉 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 无限路 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在这美好的月夜 能有几个游子乘月归家 只有那落月的余晖 带着人间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花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