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褐藻门Phaeophyta 概述 种类数 约有1500多种 大多数为海产 极少数产于淡水 藻色 一般呈棕褐色 故称为褐藻 大小 不同种类的个体差异很大 如水云目Ectocarpales 黑顶藻目Sphacelariales的种类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 而巨藻Macrocystisphrifera则可长达100 200m 此外 同一种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个体大小也相差很大 如海带Laminariajaponica 其孢子体可长达3 4m 而配子体 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7 1 褐藻门的形态特征 1 体制褐藻类的植物体均为多细胞体 没有单细胞或群体 有些进化的种类还有类似根 茎 叶的分化 根据褐藻类的形态构造 其基本体制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异丝体 heterotrichousfilament 假膜体 pseudoparenchyma 膜状体 parenchyma 异丝体 heterotrichousfilament 为原始类型 基本特征是藻体由匍匐部和直立部组成 直立部为单列细胞的分枝体 匍匐部则为匍匐假根 以此固着于基质上 如水云目Ectocarpales的藻类 在马鞭藻目Cutleriales的一些属中也有异丝体种类 a 异丝体 heterotrichousfilament b 单轴假膜体 酸藻属Desmarestia 假膜体 pseudoparenchyma 较异丝体高级 基本特征是由许多的藻丝胶粘在一起 外形似膜状的一种结构 如索藻目Chordariales 酸藻目Desmarestiales的藻类 有些种类的假膜体中有一中轴 称单轴假膜体 如酸藻属Desmarestia 还有一些种类的假膜体内有多轴 如毛头藻目Sporochnales和索藻目Chordariales 称多轴假膜状体 a 单轴假膜体b 多轴假膜体c 膜状体 膜状体 parenchyma 为高级进化的种类 从外形上已有类似根 茎 叶或气囊等部分的分化 内部细胞向多方面分裂形成数层细胞的膜状体简单的膜状体 如黑顶藻目Sphacelariales 网地藻目Dictyotakes一般只分化为内 外皮层 高级进化的膜状体 如海带目Laminariales 墨角藻目Fucales的藻类进而分化成表皮 皮层和髓部 2 褐藻的生长方式 褐藻的生长方式 随种类而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 散生长藻体的所有细胞都有生长能力 如水云目的有些种类 间生长分生组织位于柄部和叶片之间 如海带目的许多种类 毛基生长藻类的生长点位于单列的分枝丝体 即藻毛的基部 顶端丝体具分生能力 如水云目Ectocarpales 酸藻目Desmarestiales 线翼藻目Tilopterdales和马鞭藻目Cutleriales的种类 顶端生长只有藻体的顶端具有生长能力 如黑顶藻目Sphacelariales 网地藻目Dictyotakes 墨角藻目Fucales等属于此类型 表面生长或边缘生长依靠膜状体的皮层细胞由表面向周围生长 如网地藻目Dictyotakes的一些种类 3 褐藻的细胞构造 细胞壁除了生殖细胞 如游孢子和配子等运动性的细胞外 一般都有细胞壁 褐藻类的细胞壁明显分为内 外两层内层 主要是由纤维质组成 比较坚韧外层 由藻胶质组成 藻胶质含有几种不同的藻胶 其中存在最广泛的为褐藻糖胶 fucoidin 在海带属及岩藻属中含量较多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中一般都有许多小液泡 液泡可呈中性 碱性或酸性 酸藻属的液泡酸性很强 pH可达1左右 黑顶藻目 海带目的液泡带有微酸性 细胞质中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 核很大 它的体积往往和细胞体积成一定的比例 同时也和细胞的所在位置有关 顶端细胞的细胞核一般特别大 如黑顶藻目的藻类 多核现象 在海带属的极少数种类中也发现有多核现象 色素及色素体 色素体 多数为侧生 小盘状 也有的为螺旋带状或分枝带状 如水云属的某些种类 少数种类也呈轴生星状 如Pylaiellafulvescens 所含有的色素有 叶绿素a 叶绿素c 叶黄素 胡萝卜素及藻褐素 藻体的颜色 由于所含色素的比例不同 藻体的颜色变化很大 由橄榄绿色至深褐色 大多数种类含藻褐素较多 而使藻体呈现褐色但藻褐素的含量 因种类不同也有差异 在海带属 网地藻属 鹅肠菜属 水云属等一些种类中 其色素中含有丰富的藻褐素 而在墨角藻属 含量很少 藻褐素由于能吸收绿光 所以大部分褐藻类适合于深水层生长 淀粉核在低等的褐藻类如水云目 索藻目 萱藻目等色素体内都具有淀粉核 相对高级的类型则无淀粉核 贮藏物质 褐藻淀粉 甘露醇褐藻类贮藏的碳水化合物都是可溶性的 贮存在液泡 细胞质或者整个原生质体内 尚不明确 但其主要贮存物质是褐藻淀粉 其次是甘露醇 各种褐藻含碘量不同 海带的含碘量为最多 7 2 褐藻的繁殖 褐藻的繁殖有三种方式 营养繁殖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1 营养繁殖vegetativepropagation 藻体断折褐藻中的某些种类在幼年或老年时期靠藻体的断裂作用 以进行营养繁殖延续后代 繁殖小枝藻体上长出一种特殊的生殖小枝 如黑顶藻属Sphacelaria的种类 其繁殖小枝为二叉形 三叉形或呈楔形 这种繁殖小枝脱离母体后就附着在基层上 各自长成一个新个体 因此称它为繁殖小枝 2 无性繁殖asexualpropagation 游孢子 zoospore 动孢子 单室孢子囊 Unilocularsporangium 多室孢子囊 Plurilocularsporangium 不动孢子 aplanospore 游孢子 zoospore 在褐藻类中 除了网地藻目 岩藻目外 其他各目都以游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游孢子 梨形 具有两条不等长的侧生鞭毛 用特殊的染色方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视察 鞭毛为前长后短 长的一条为茸鞭状 有二列纤毛 后面短的一条无纤毛 游孢子内有一核 一个色素体和一个眼点 游孢子产生于单室和多室孢子囊中 单室孢子囊 Unilocularsporangium 为一个细胞组成 产生于孢子体上 孢子囊母细胞含单核 向外突出逐渐膨大 细胞核经过多次分裂产生2 4 8 16 32 64或128个子核 核的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 在核分裂停止后细胞质也分裂成与细胞核同数的原生质块 每块中有一细胞核 经过变态形成具有不等长侧生双鞭毛的游孢子 孢子囊成熟后 游孢子通过囊壁顶端小孔逸出 萌发成配子体 多室孢子囊 Plurilocularsporangium 产生于孢子体上 孢子囊母细胞经过多次横纵分裂 产生隔壁 形成许多小室 成为有许多立方形细胞组成细长的多列细胞机构 每个细胞内经过变态产生1 2个游孢子 当多室孢子囊成熟时 各细胞间的隔壁逐渐溶解消失变成一个圆锥形的囊体 游孢子通过囊顶或侧面的小孔逸出 多室孢子囊母细胞形成游孢子过程中 不经过减数分裂 因此形成的游孢子 仍然萌发为二倍体的孢子体 在水云目和黑顶藻目中的一些种类 孢子体上可以同时存在多室和单室两种孢子囊 不动孢子 aplanospore 以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不动孢子没有细胞壁和鞭毛 因此不能自由游动 靠海水的流动而分布 其发生过程与单室孢子囊相同 孢子囊母细胞第一次行减数分裂后 再经过一次分裂 一般每个孢子囊形成四个单倍体的不动孢子 萌发为配子体 如网地藻目的藻类 3 有性生殖 产生配子的配子囊也有单室和多室两种 多室配子囊的外形及形成过程和多室孢子囊相似 多室配子囊是由单倍体的配子体上产生 形成的配子 含单倍数的染色体 雌雄配子接合后 萌发为双倍体的孢子体 这一过程为有性生殖 按配子的形状 有性生殖可分为三种类型 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 同配生殖 Isogamy 是原始的类型 如水云目 黑顶藻目和网管藻科中的大多数种类所产生的两种配子 其形状大小相同 因此称同配子配合 雌雄同体或异体 两种配子都能在水中作活泼运动 有的当雄配子游近雌配子时 雌配子便失去运动能力 合子大都不经过休眠 立即萌发为孢子体植物 一般不经接合的配子 不久便分解死亡 但有的种类 不经配合的配子 也能进行单性生殖 再萌发成配子体 异配生殖 anisogamy 褐藻中少数种类为异配子配合 产生异配子的配子囊都是多室配子囊 两种配子囊 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雄配子囊比雌配子囊的体积要小 但两种配子囊所产生的配子 形状相似 且雌配子要比雄配子大 通常雌配子含有数个色素体 而雄配子一般含有一个色素体 在结合时 雄配子作活泼运动 而雌配子运动迟钝或无运动能力 卵式生殖 oogamy 雌雄配子形状大小明显不同 分为精子和卵 精子小 有两条侧生鞭毛 一条向前 一条向后除了墨角藻目的藻类外 都是前长后短 但网地藻目的藻类则为一条鞭毛 位于前端 精子都能运动 卵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 这两种配子的接合为卵配生殖 如酸藻目 海带目 网地藻目等藻类 皆为卵式生殖 营卵式生殖的种类一般为雌雄异体 7 3 褐藻的生活史 除了墨角藻目外 都有两种不同世代的藻体 即 无性的孢子体世代和有性的配子体世代 两个世代交替地发生着 其生活史可归纳为如下两种类型 1 有孢子体和配子体类型2 无配子体类型 1 有孢子体和配子体类型 生活史中有独立生活的单倍体的配子体和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 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在孢子囊母细胞形成孢子时 第一次分裂多为减数分裂 以下有三种情况 配子体大于孢子体 配子体和孢子体相等 配子体小于孢子体 配子体大于孢子体 生活周期中配子体大而明显 孢子体小而不明显这一类褐藻种类不多 为不等世代或异形世代 如马鞭藻目的马鞭藻属Cutleria以及萱藻目中的萱藻科Scytosiphonaceae的种类属此类型 异形世代 配子体和孢子体相等 生活史中 配子体和孢子体形状相同 大小相等 除非在生殖时期 外形上不易区分 为等世代式或同形世代式 如水云目 黑顶藻目 网地藻目及马鞭藻目中的柴那藻属 Zanardidnia 等藻类属此类型 同形世代交替 配子体小于孢子体 为不等世代式 属高级进化的褐藻海带目Laminariales索藻目Chordariales酸藻目Desmarestiales和网管藻目Dictyosiphonales等藻类 不等世代或异形世代 2 无配子体类型 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的孢子体而无单倍体的配子体 孢子体代替配子体的作用 没有无性生殖 也无世代交替现象 在配子囊形成配子时的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 如墨角藻目 7 4 褐藻的分布与习性 褐藻类约有250属 1500种以上 其中除极少数分布于淡水外 其他均生长于海水中 我国已发现有两属淡水产的种类 至于完全陆生或气生的种类 在褐藻中尚未发现 褐藻一般为冷水性的海藻 多生长在寒带或南北极海中 但也有少数的褐藻 如马尾藻属Sargassum 喇叭藻属Turbinaria以及网地藻目的一些藻类 生活于热带海中 属暖水性的种类 褐藻多数为阴生植物 有些褐藻能够在弱光低温下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在极海或亚极海区生长很繁茂 甚至在北极黑暗的冬季海中 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其中的许多属种在冰点下还能产生生殖器官 多数褐藻以固着器 固着在岩石或其他基质或动植物体外 甚至体内 有极少数种类无固着器 如漂浮马尾藻Sargassumnatans 营漂浮生活 褐藻的区系分布特征 褐藻的区系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只分布在北方的 如鹿角菜属Pelvetia 真丝藻属Eudesme只分布于南海的 属南海海岸性种类 如圈扇藻属Zonaria 喇叭藻属Turbinaria 在我国的沿岸都有分布的 如水云属Ectocarpus 囊藻属Colpomenia 马尾藻属Sargassum等 有的海区 在一年不同的季节里分别有寒带 温带和热带性的海藻出现 如青岛 褐藻类的垂直分布 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及低潮线附近 在深海的海底少见 有报道地中海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中 在深达110米以下的海底岩石上 发现有褐藻类的生长 我国的黄 渤海海水混浊 透明度较小 因此 褐藻在低潮线以下的分布较浅 南海海区海水澄清 分布较深 一些大型的藻类 生长在低潮线下8 15米深处 属分布较深的种类 如昆布Eckloniakurome 匐枝马尾藻Sargassumpolycystum在同一海区各种褐藻分布的潮位往往不同 如铁钉菜Lshigeokamurae多生长在中 高潮带 鹿角菜类及褐壳藻属Ralfsia主要生长在中潮带 鼠尾菜Sargassumthunbergii 萱藻Scytosiphonlomentarius 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等则生长在中低潮带 而海带类 裙带菜类等一般生长在低潮线以下 7 5 褐藻的经济价值 食用 我国沿海居民历来就有食用海藻的习惯 可作食品的如海带 裙带菜 昆布 羊栖菜 鹿角莱 铁钉菜和萱藻等 因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类 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有营养价值的副食品农田肥料或猪饲料 马尾藻在我国沿海自然产量较大 以往沿海居民常大量捞取 作农田肥料或猪饲料 尤其是对于具有地下茎的植物 如花生 山芋 马铃薯等生长效果良好 褐藻工业原料 大型褐藻如海带 马尾藻类等作为褐藻工业原料 综合利用可提取褐藻胶 碘 甘露醇 褐藻淀粉 马尾藻精及氯化钾等多种工业产品 褐藻胶 褐藻酸钠 在各种工业中用途极广 如在食品工业上作稳定剂 纺织工业上用作浆料代替淀粉 效果好 且可节约大批粮食 橡胶工业上被利用在天然橡胶和综合橡胶乳剂中作为一种结成乳皮促使安定的媒介剂等 7 5 褐藻的经济价值 医药工业 最早被用作弹性印模和膏基 近年来被用作抗凝剂 止血剂 代用血浆等 还利用褐藻胶制成止血纱布 止血海绵等 在外科手术上使用方便 效果良好 据最近国内外报道褐藻酸钠 对放射性锶 Sr 90 及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有阻吸作用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 已证明褐藻酸钠能阻止放射性锶在生物胃 肠道内的吸收 还有些褐藻直接作为药用 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我国传统医学书 本草纲目 本草经疏 中早有记载 海带 昆布 羊栖菜等有主治 瘿瘤结气瘘疮 利小便 十二种水肿 等 这些海藻对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效果 据民间验方 确已证明某些褐藻有降血压和抗癌作用 7 6 褐藻的分类 褐藻的分类 以其生活史 生长方式 藻体构造和色素体中有无淀粉核等特征为依据 分为13目 水云目Ectocarpales黑顶藻目Sphacelariales褐壳藻目Ralfsiales网地藻目Dictyomles索藻目Chordariales网管藻目Dictyosiphonales毛头藻目Sporochnales萱藻目Scybmiphonales酸藻目Desmarestiales海带目Laminaxiales马鞭藻目Cutleriales墨角藻目Fucales线翼藻目Tilopteridales 1 水云目Ectocarpales 藻体为细小分枝的异丝体或者由丝体接合成皮壳状的假膜体 细胞内具有一个和几个片状 星形 带形或盘形的色素体 其上有淀粉核 毛基生长或间生长 生活史中有同型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世交替 无性繁殖产生单室和多室孢子囊 有性繁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 水云属Ectocarpus 藻体由单列细胞组成的异丝体 植物体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匍匐部 细胞单列 不规则的假根状附生在其他物体上 直立部丝状 具有繁茂的分枝 2 褐壳藻目Ralfsiales 藻体呈皮壳状 为假膜体 多丛生 分成上下两部 下部是水平辐射形藻丝 在侧面互相连合成扁平基层 上部则由基层上水平分裂面上形成直立丝状体层 由体表的凹面形成单条或成束的无色毛 褐壳藻科Ralfsiaceae 褐壳藻属Ralfsia藻体黑褐色 皮壳状 中等大小 由基部全部紧密附着于基层上 如疣状褐壳藻Ralfsiaverrucosa 或由基部生出假根附着于基层 如棒丝褐壳藻Ralfaiaclavata 幼期圆形 边缘光滑 常具有同心纹圈 老期粗糙成疣状 松脆易碎 直径往往可达15cm 厚l mm 3 索藻目Chordariales 本目藻类孢子体和配子体形状不同 孢子体大于配子体 孢子体小型到中型 配子体为微小丝状 为异形世代交替 索藻属Chordaria 藻体为细圆柱形分枝状 黄褐色 干燥深褐色 内部由纵向无色藻丝组成髓部 由髓部向外生短的棒状细胞形成狭窄的皮层 鞭状索藻Chordariaflagelliformis 真丝藻属Eudesme 藻体圆柱形 丝状分枝 内部由纵走而疏松的髓丝结合成束状的假膜组织 很容易分离 但不中空 生长方式为居间生长 真丝藻Eudesmevirescens 短毛藻属Elachista 藻体微小 橄榄棕色 簇生或褥状 基部由无色的丝体胶着而成实体 往往渗入被附着藻类的组织中 短毛藻Elachistafucicola 粘膜藻Leathesiadifformes 般生长于潮间带 附生于珊瑚藻以及其他海藻的藻体上 或生长在岩石上 藻体集生成状 幼时长圆形 中实 成长后中空 形成不规则的褶皱或裂片 毛基生长或间生长 髓部为无色大细胞组成的假膜组织 细胞间充满胶质 皮层是由同化丝组成 呈棍棒状或念珠状 铁钉菜Ishigeokamurae 藻体呈褐色 干燥时呈黑色 高4 15cm左右 基部有一小盘状固着器 固着器上生有一短柄 藻体为圆柱状 上端复叉状分枝 分枝圆柱形稍带棱角 有的略扁圆 海蕴Nemacystusdecipiens 藻体淡褐色或绿黄色 成熟后渐变为暗褐色 质柔软而粘滑 线形常中空 体高8 15cm或更高些 枝近互生 3 4次分枝 具有不规则二叉式小分枝 特别是在幼期常具有短而广开的或弓形小分枝 内部由丝状体组成的假膜体 4 酸藻目Desmarestiales 孢子体中型至大型 藻体由藻丝粘合成单轴假膜体 常有显著的皮层组织 毛基生长 游孢子由单室孢子囊产生 配子体微小 为卵式生殖 有明显的异形世代交替 酸藻属Desmarestia 藻体分枝繁密 两年生的藻体可达2m高 基部有盘状固着器 附着基层 毛基生长 分枝为亚圆柱形 主轴扁压 由假膜组织构成 a 酸藻Desmarestiaviridisb 马鞭藻Cutleriamultifida 5 马鞭藻目Cutleriales 藻体为扁平的叶片状或盘状 为小型到中型的膜状体 生长方式为毛基生长或边缘生长 a 酸藻Desmarestiaviridisb 马鞭藻Cutleriamultifida 6 线翼藻目Tilopteridales 藻体为细小的异丝体 孢子体与配子体相等 分枝繁茂 藻体上部由单列细胞组成如水云状 下部细胞多列如黑顶藻状 本目约有10种左右 我国尚未发现 7 黑顶藻目Sphacelariales 藻体为细小的膜状体 直立分枝 有的呈壳状 顶端细胞明显 为顶端生长 顶端细胞先横分裂 形成初生分裂节 再纵分裂形成膜状体 细胞纵向细长 整齐排成横列 细胞内含有多数盘状色素体 藻体常行营养繁殖 产生特殊的繁殖小枝 离开母体后 继续生长成新个体 黑顶藻属Sphacelariaa 繁殖枝b 多室孢子囊c 单室孢子囊e 顶端细胞 8 网地藻目Dictyotakes 藻体扁平叶状 为薄壁组织构成 顶端生长或为边缘生长 具有双分枝的种类 每一分枝的顶端则有一个顶端细胞 中肋或有或无 成熟的藻体分化成髓部与皮层 髓部由一至数层大细胞组成 皮层由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小细胞组成 在我国常见的属有6属网翼藻属Dictyopteris团扇藻属Padina网地藻属Dictyota褐舌藻属Spatoglossum厚网藻属Pachydictyon圈扇藻属Zonaria 网翼藻属Dictyopteris 藻体重复双分叉形 扁平叶状具中肋 内部中层细胞多角形近方形 近中肋部位为4 6层细胞 中肋的两翼近边缘为二层细胞 团扇藻属Padina 藻体扁平扇状 无中肋 单条或为扇状裂片 下部有短柄及固着器 藻体中部 由数层无色方形细胞构成髓部 藻体两面各由一层方形细胞组成 藻体的生长为边缘细胞分裂 在藻体上表面及下表面都生毛 排成若干行同心纹层 a 小团扇藻Padinaminorb c 大团扇藻Padinacrassa 9 网管藻目Dictyosiphonales 有明显的异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中型或小型 为叶状 带状 圆柱状或管状 单条或具有分枝 生长方式为间生长 顶端生长或毛基生长 具有单室或多室孢子囊 由表皮细胞产生 常埋于皮层中或稍被皮层细胞包围或突出于体表 在藻体上横列 点叶藻属Punctaria 点叶藻Punctarialatifolia藻体披针形 带状 顶端圆钝 在叶面上散布有深褐色的斑点 基部楔形 亚圆形或心脏形 柄短 固定器为圆盘状 成熟的藻体由4 6层细胞组成 内部的两层细胞较大 呈长方形 外层细胞较小 含有较多色素体 a 点叶藻Punctarialatifoliab c网管藻Dictyosiphonfoeniculaceus 网管藻Dictyosiphonfoeniculaceus 藻体为线形 单生或丛生 由盘状固着器直立生出 高约15 25cm 直立枝为螺旋分枝 末端小枝幼时常蔽细毛 主干与分枝光滑 但不含粘液 藻体的中央为长大的细胞组成的髓部 皮层细胞少 a 点叶藻Punctarialatifoliab c网管藻Dictyosiphonfoeniculaceus 环囊藻属Striaria 藻体丝状 一般为单生 由盘状固着器直立生出 中等大小 丝体多次向各方面分枝 往往对生 其体内有大空腔 有时处处膨大 为薄膜质 内层为很大圆形细胞 外层则为小的略呈四角形的细胞 柔弱环囊藻StriariaattenuateA藻体的一部分 B生长中枝的顶端部 C具有单室孢子囊和毛藻体的一部分 10 萱藻目Scytosiphonales 有明显的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或配子体中型 为叶状 管状 圆柱状或囊状的膜状体生长方式为顶端生长或间生长无性繁殖产生单室或多室孢子囊 单生或集生成囊群 一般均由表面细胞产生 在一些种类的孢子囊中间夹生隔丝 有性繁殖 为同配或异配 萱藻科Scytosiphonaceae 囊藻属Colpomenia藻体中空 囊球形 长筒形或纺锤形 幼时表面光滑 成长后体表往往有不规则的纹裂 基部具有一座垫形固着器 体壁薄膜质 由两层组织构成 a 长囊藻Colpomeniabullosab 囊藻Colpomeniasinuosac 鹅肠菜Endarachnebinghamiae 鹅肠菜属Endarachne 藻体扁平叶状 单条 无中肋鹅肠菜Endarachnebinghamiae藻体暗褐色 幼时颜色较淡 丛生扁平叶片状 一般体高10 30cm 可达50cm 宽2 4cm 叶体中 上部略宽大 顶端圆钝 基部呈楔形 柄部短小 下有一小盘状的固着器 a 长囊藻Colpomeniabullosab 囊藻Colpomeniasinuosac 鹅肠菜Endarachnebinghamiae 网胰藻属Hydroclathrus 藻体最初是囊状 中空 有粗孔 其后破裂成许多裂片 并相重叠 大小不定 藻体上具有大小不等的圆孔 孔径在0 5 2cm之间 孔的边缘向内部卷曲成网状 a b 网胰藻Hydroclathrusclathratusc 肠髓藻Myelophycuscaespiitosus 髓藻属Myelophycus 藻体丝状 圆柱状 以密集错综的丝状根附着于基层 幼时藻体为实质 后来上部变为中空 先为毛基生长 后为间生长 肠髓藻Myelophycussimplex藻体硬 细鞭管状 类似萱藻 但无节 多生长于潮间带岩石上或石沼的边沿 a b 网胰藻Hydroclathrusclathratusc 肠髓藻Myelophycuscaespiitosus 萱藻属Scytosiphon 藻体圆柱状或扁压 单条 幼时中实 其后中空 一般缢缩成节 但也有不缢缩的 萱藻是食用海藻 我国沿海居民 有食用萱藻的习惯或作饲料 a b 幅叶藻Petaloniafasciac d 萱藻Scytosiphonlomentaria 11 海带目Laminariales 本目藻类 一般均为大型的膜状体 单条或分枝带状 圆柱状至扁平状 有固着器 柄 叶片的分化 内部构造也较复杂 生长方式为居间生长 分生组织位于柄部和叶片间 本目约有4科30多属 主要产于寒带及亚寒带海中 仅有少数生活于暖流海中 绳藻科Chordaceae 藻体无茎 叶之分 为一条不分枝的圆柱体 中空 但处处有隔膜 分隔成许多体腔 基部为盘状固着器 绳藻Chordafilum藻体褐色 丛生 由小盘状的固着器上直立长出 为居间生长 高0 3 3m 不分枝 呈单条绳状 有时扭曲呈螺旋状 海带科Laminariaceae 孢子体大型 由固着器 柄部及叶片三部分组成 柄部一般不分枝 叶片的形状很多 简单或复杂 全缘或有缺刻 中肋或有或无 表面光滑或粗糙 有时具有小孔 内部由髓 皮层和表皮层三部分组织组成 有些种属具有粘液腺 粘液腔道和毛窠 本科藻类均有明显的异形世代交替 我国主要的有1属 海带属Laminaria 藻体明显地分为固着器 柄部和叶片三部分 固着器假根状或盘状 叶片单条或深裂为掌状 有的种类 柄部和叶片具有粘液腔道 生活史有明显的异形世代交替我国只有海带Laminariajaponica1种 海带孢子体一般长2 4m 最长可达5 6m 宽20 30cm 最宽可达50cm 褐色 假根分枝 牢固地固着于基层上 假根向上 伸出一条粗短圆柱形或扁圆形的柄部 柄上部为宽大的长带状的叶片 革质 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 浅沟中间较厚的部分为中带部 其厚度约2 5mm 中带部的两缘渐薄 且有波褶 叶片基部楔形 厚成阶段则为扁圆形 孢子体的幼龄期叶面平滑 小海带期 叶片出现凹凸现象 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 巨藻属Macrocystis 巨藻Macrocystispyrifera藻体柄部反复分枝 长达30 50m 在柄的每个分枝顶端处形成一新的叶片 每片叶宽5 9cm 长3 5m 叶缘有锯齿状的突起 叶的基部具有一个纺锤形的气囊 巨藻类是多年生的海藻 最长寿命可达12年之久 藻体长度一般为数十公尺 最大个体可达60m左右 生长在低潮带以下至数十公尺深的岩石上 海囊藻属Nereocystis 孢子体为一年生的大型褐藻 基部有分枝假根状固着器 其上有一个长达20 25m而不分枝的柄 圆柱状 柄的上方逐渐宽展成为一个球形的气囊 在气囊的上面 着生四个短而扁平 有4 5次双叉分枝 每一双叉分枝的末端 长出 片长线形的叶片 叶片的平面光滑 留氏海囊藻Nereocystisluetkeana 翅藻科Alariaceae 孢子体大型 分假根 柄及叶片三部分 叶片具裂片 翅藻属Alaria孢子体大型 多年生 它的基部有一个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校友与培训服务岗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图案简笔画考试题及答案
- 书法常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 长沙小升初真题数学及答案
- 科比退役演讲稿
- 兽医笔试常出试题及答案
- 大学生新媒体运营期末试卷及答案
- 中式徽派建筑施工方案
- 中美电商管理制度
- 乐器客户画像构建-洞察与解读
- 胃癌的影像学诊断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15382-2021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 零星工程维修合同
- 传染病布氏菌病 课件
- 航空器紧固件安装及保险课件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报告-PPK
- 普通话班会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