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ppt_第1页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ppt_第2页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ppt_第3页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ppt_第4页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 经济增长概述二 哈罗德 多马模型三 新古典增长理论四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 经济增长概述 一 经济增长的衡量经济增长 社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 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 Yt 1表示 t 1 时期的总产量 经济增长的趋势 注意 1 以实际GNP衡量经济增长 2 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扩张 3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economicdevelopment 是两个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存在性问题稳定性问题恢复性问题 生产函数 总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 F 劳动 资本 Y AF N K 二 经济增长的源泉 索洛的分析 核算 若劳动变动 N 资本变动 K 技术变动 A 产出变动 Y MRPN N MRPK K F N K A 两边同除以Y AF N K 边际收益产品MRP 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三 促成经济增长的其他条件 1 自然条件2 人力资本3 体制因素4 对外开放 二 哈罗德 多马模型 1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 也可以作为资本品 2 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与资本 这两种生产要素是固定技术系数 即它们在生产中的比率是固定的 不能互相替代 3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4 不考虑技术进步 即生产技术水平是既定的 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5 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包括三个变量 1 资本 产量比率 也叫资本系数 用v表示 2 储蓄 收入比率 也叫国民储蓄率或社会储蓄率 用s表示 3 国民收入增长率 即经济增长率 用G表示 一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定 二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式中 表示经济增长率 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增长率 为储蓄额 表示储蓄率 即储蓄额在实际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模型含义 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储蓄率增长 三个经济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合意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事后经济增长率 GA 是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取决于实际投资系数和实际储蓄率的大小 它由实际储蓄率和实际资本 产量率决定 有保证的增长率 又称合意增长率GW 是长期的理想增长率 即人们想进行的储蓄为投资所全部吸收时必需保证的增长率 它由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 产量比率决定 自然增长率 社会最适宜的增长率 GN 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情况下所允许的增长率 或者说是与劳动力增长相适应的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与有效劳动增长率一致的经济增长率 公式 三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模型认为 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 即 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 就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 实际增长率与合意增长率不一致 会引起经济的短期波动 A 若GA GW 经济累积性扩张 经济增长过快B 若GA GW 经济累积性紧缩 经济增长过慢 合意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不一致 会引起经济的长期波动 A 若GW GN 经济将长期停滞B 若GW GN 经济将长期繁荣 由于模型并未包含矫正机制 一致性条件很难满足 从而长期有效稳态增长很难实现 既然模型内不存在实现长期有效稳态增长的机制 就只有寻求模型以外的力量了 这就是政府干预 三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 模型的假设 社会储蓄函数S sY s是储蓄率 规模报酬不变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不存在技术进步 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资本 产出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资本存量 产出和收入 储蓄和投资 资本增量 不同的假设 1 资本和劳动可以互换 2 劳动力和资本在经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二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不考虑技术进步 Y F N K 规模报酬不变 Y F N K 令 1 NN 全部人口 假设所有人口参与生产 令人均产出y Y N 人均资本k K N 则人均生产函数y f k F 1 k 人均资本k 人均产出y 0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则Y N F 1 K N 人均产出y f k 产出增长唯一的由资本增长来解释 三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 设 人口增长率n N N 人均产量y Y N 人均资本k K N s是储蓄率 S sY 同除以劳动数量N 得到 K N sy 两部门中 I S 假定不存在折旧 资本存量变化 净投资 K I K sY 即资本存量变化 储蓄 由于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 K N k Nk即 K N k Nk N 所以 k Nk N sy sy k nk人均储蓄 资本深化 资本广化 所以 k sy nk 稳态 指一种长期均衡 人均资本达到并维持在均衡不变 忽略技术变化 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稳定状态 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四 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即k y不变 如果 k 0 人均储蓄 资本的广化 稳态条件是 sy nk 只有当 k 0时 资本存量才不会发生变化 稳态时 总产出的增长率 稳态增长率 资本存量增长率 劳动人口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G n K K N N 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关键结论之一 sy k nk人均储蓄 资本深化 资本广化 五 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kA左边 k 0k上升 A kA k y 0 经济增长的稳态 人均储蓄 投资 sy 人均产量y f k 资本广化nk 右边 k 0k下降 左边 k 0k上升 yA kA右边 k 0k下降 稳态条件是 sy nk 稳态增长率 经济增长稳态的变化 储蓄率提高 人均储蓄曲线上移 形成新稳态 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增加 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率 n 独立于储蓄率 所以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 会逐渐降低到人口增长率水平 C1 k1 k y 经济增长的稳态 人均储蓄sy 资本广化nk y1 人均储蓄s y k2 y2 C2 六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提高后 人口增长率曲线向上移动 与人均储蓄曲线交于一个新的稳态水平 A kA k y 0 人口增长中的稳态 sf k nk 人口增长1 降低人均产出稳态水平2 降低人均资本稳态水平3 增加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n k f k 黄金分割律 经济体应该选取一个合理的储蓄率 以实现使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人均资本 七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最佳增长路径 两部门Y C I 两边同除N 则有 Y N C N I N 人均产出f k 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 N 资本深化 k 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 稳态时 k 0 C N f k nk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稳态的人均资本量应该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 由于Y N f k I N K N k nk 则有 f k C N k nk 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对上式两边对k求导 则有 f k n 黄金分割律图 k y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nk 人均产出y k y c k 0时 人均资本 nk则人均消费C N MM M M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MM 应该最大 人均投资sy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基本结论 技术进步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将技术进步因素引入 考虑技术进步 Y F AN K A 技术进步 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 是一个外生变量 会导致劳动效率提高 假设有效劳动 AN 按照有效劳动得到的劳均资本和产量 在稳态时 0人均产出增长率 A的增长率总产出增长率 A的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结论 处于稳定状态时 人均产出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速度 经济增长的核算公式索洛 索洛的分析 公式中 人均产出增长率 人均资本占有增长率 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为3 5 资本增长率为3 5 劳动增长率为1 5 资本产出弹性为0 25 劳动产出弹性为0 75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积累看作经济增长的一个独立因素 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效益 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把知识划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并体现在劳动者的特殊技能之中 从而使索洛等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的比较笼统的技术进步的概念更为具体化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门 消费品生产部门和研究与开发部门 分析了国际经济增长问题 认为知识积累率的高低和由此而来的要素收益率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 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分析中把技术进步具体化为体现在生产中的一般知识和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 同时 他将人力资本又具体化为社会共同拥有的一般知识形式的人力资本和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特殊化的人力资本 卢卡斯认为 只有特殊的 专业化的 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人力资本的形成除了脱离生产岗位到学校学习外 还可以不脱离生产岗位 不接受学校教育 而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或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边干边学的方式 由于人力资本积累决定着经济增长率 因此一国应集中人力 物力生产和出口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产品 三 斯科特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率主要取决于资本投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并且技术进步不是一个单独的力量 技术进步与总投资是一体的 斯科特强调 资本投资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斯科特经济增长理论还强调了国际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 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本 从而减少失误 形成一种特殊的赶超 迅速发展本国经济 四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 改善技术增长和生产率 2 刺激资本形成 提高储蓄率 鼓励资本流入 3 增加劳动供给 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 经济周期概述二 乘数 加速数模型 一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经历的扩张与衰退 相互交替 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现象 古典经济周期是指GN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代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一 经济周期概述 经济周期特征 1 不可避免2 是经济活动总体性 全局性的波动3 由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四个阶段组成4 周期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四个阶段主要阶段 繁荣与萧条过渡阶段 衰退与复苏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 二 经济周期的类型 1 基钦 美国 1923 短周期 平均长度为3 5年 2 朱格拉 法国 1860 中周期 平均长度为8 10年 3 康德拉季耶夫 俄国 1925 长周期 平均为50年 4 库兹涅茨 美国 1930 中长周期 平均长度为20年 5 熊彼特 美国 1939 综合周期 每一个50 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 10年的中周期 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在年提出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 18世纪80年代 1842年 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 1842年 1897年 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 1897年以后 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三 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非凯恩斯理论 1 消费不足论 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 消费不足 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 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2 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多 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 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3 信用过度论 货币和信用的扩张 导致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繁荣 反之衰退 4 创新理论 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5 预期过度论 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 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乐观时 投资和消费增加 繁荣 6 政治周期论 政府政策的交替扩张和收缩 经济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7 太阳黑子论 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 二 乘数 加速数模型 一 加速原理产出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1 资本 产量比率v2 加速原理3 加速原理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1 资本 产量比率v 1 概念资本 产量比率v 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几个单位的资本存量 以货币单位计算 2 公式生产一定产量要用的资本存量一般可以表示为 资本 产量比率 注意 1 由经验可知 资本 产量比率一般大于1 2 资本 产量比率数值的大小反映了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 3 资本 产量比率是一个变化的值 但在以下分析中 为求简化 假定资本 产量比率不变 2 加速原理 1 加速原理的内容 2 投资函数 3 加速原理的主要特征 1 加速原理的内容 指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 如果国民收入增加 必然会增加消费支出 从而提高社会有效需求 为了满足新增的有效需求 需要进行新的投资 从而引起资本存量的增加 并且资本存量的增量是国民收入增加的一个正倍数 y c AD 净投资i 加速数 国民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资本存量增加 即净投资 的倍数 即资本 产量比率v 2 投资函数 资本和产出的关系如下 假设 t 1期的产出 t 1期的实际资本存量 t期的资本存量 t期净投资 设资本 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 Y 其中K是存量 Y是流量 K Y 所以v 1 K vY Kt vYt 假定恰好满足资本和产出之间的这种物质技术关系 则 如果预期t期产出将增加 t期就会发生正的净投资 如果预期t期产出将减少 t期就会发生负的净投资 即资本存量减少 表明 t期投资取决于产出变化 变动幅度取决于v v被称为加速度 3 加速原理的主要特征 1 由于资本 产量比率 亦称加速数 大于1 产出的增加引起投资更大的增加 2 产出的增加量逐期保持不变 投资总额才逐期保持不变 3 产出的增加量下降导致投资下降 产出的增加量上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