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题(1).docx_第1页
《国际经济学》试题(1).docx_第2页
《国际经济学》试题(1).docx_第3页
《国际经济学》试题(1).docx_第4页
《国际经济学》试题(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学院国际经济学结课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比较利益学说要求各国通过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比较,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力促进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2. 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3. 固定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没有实质的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汇率表现(固定借贷的发生有时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4. 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二、 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答:1)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3)条件:对方不报复;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4)本币贬值将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2.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及升贴水公式。(1) 远期汇率公式推导:设公式只考虑利息率和汇率的关系,设h代表本国,f代表外国,R为利息率,E为汇率,o与t为时间,Y为货币量:有Y量本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为:Y(1+Rh) Rh为本币一年期的利息率如果将Y量本币换成外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应为:YEo(1+Rf) Rf为外币一年期利息率如果远期汇率为Et,则到期时应有:YEo(1+Rt)/Et 即一年后将外币本利和再用当时的汇率换成本币的数量按照一价定律,本币一年的本利和应该与外币一年本利和用远期汇率折算的本币数量相等,用公式表示为:Y(1+Rh)YEo(1+Rf)/Et;得到Et/Eo(1+Rf)/(1十Rh);即EtEo(1+Rf)/(1十Rh)。 Et即为所求的远期汇率。(2) 升贴水公式推导: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评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将远期汇率公式两边同时减去1,即左边减去E0/E0,右边减去(1+Rh)/(1+Rh),最后,因(1+Rh)极小,忽略不计,于是有:Et-E0= E0(Rf-Rh),此式即升水(贴水)公式。3.用图形说明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乘2模型条件下)。在由两国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内,实际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处于双方正好能够吸收掉对方的出口。如果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于对手商品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则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交换比率越接近哪个国家的国内交换比率,则该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少。) 图形说明: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各自只生产和消费两种商品X和Y。 封闭经济条件下,本国国内 X 与 Y 的兑换比例(1 单位 X 兑换多少单位的 Y)由 OP 线的斜率决定并 表示,外国国内 X 与 Y 的兑换比例(1 单位 X 兑换多少单位的 Y)由 OP*线的斜率决定并表示,由于 OP斜率大于OP*斜率,所以,本国1单位X兑换的Y数量多,即本国X的价格高,Y的价格低,国外 1单位X兑换的Y数量少,即外国X的价格低,Y的价格高。 如果开放对外贸易,本国将出口 Y 而进口 X,外国将出口 X 而进口 Y。国际交易价格必须处于 OP 和 OP*之间的区域内才能保证贸易双方的互利互惠。国际交易价格线越接近国外封闭经济中的价格线 OP*,本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越大,国际交易价格线越接近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线OP,本国参与 国际贸易的收益越小。 如果X的国际交易价格低于外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外国不会出口X,如果X的国际交易价格高于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本国就不会进口X。4.试用图形说明小国关税的情况。 关税消费效应:由关税带来的国内消费的减少,即:D1D2 关税生产效应:由关税导致的国内生产的增加,即:S2S1 关税贸易效应:由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即:M1M2 关税收入效应:由关税所导致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即:c 关税导致小国Cs减少:a+b+c+d 关税导致小国Ps增加:a 关税导致小国福利净损失:b+d,为“保护成本”5.试说明国际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一般来说,一国的外债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二是对外债的承受能力;三是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四是外债使用的经济效益。衡量一国外债的指标有:1、静态债务指标为:(1)经济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应小于30%;(2)出口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应小于100%;(3)偿债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应小于20%。2、1995年起,世界银行开始采用现值法,即用债务的现值代替债务名义值来衡量债务水平:(1)经济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2)出口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出口,220%为临界值;当实际指标超过临界值的60%,为中等债务国家,以下则为轻度债务国家。 除了一般指标外,还要注意债务结构指标,即债务的币种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的来源结构以及债务的利息结构等。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总是出口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一样,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l)假设条件。第一,贸易是在域际之间发生,域际是生产要素禀赋不同的地区。第二,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不同的是两种产品的生产至少有两种要素(劳动力和资本)而非一种要素的使用。第三,要素在两个国家质量相同,即同量单位的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产量是相同的。第四,两个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生产函数是相同的,劳动资本投入的比率是一样的。第五,两种产品一种是资本密集型的,另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第六,一个国家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另一个国家劳动力存量相对丰富。第七,资本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利息率相对较低,劳动力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工资率相对较低。 (2)三个命题。第一,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第二,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的比率不同,即使两国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这点是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三,国际间的商品交换一般会使不同国家之间工资、地租、利息这些要素与国际差别缩小。 (3)基本逻辑关系。相同种类产品的绝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由成本差决定的,成本差是由要素的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要素存 量比率的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而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要素供给的禀赋 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4)简要评价。HO 模式与比较利益说的异点。从基本层面看,HO 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但 HO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用于国际贸易,价值的决定只是由劳动一种要素决定的。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 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H-O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案例分析。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其政策含义。例如,马来西亚出口潭,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等。 对H-O模型的评价。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是理论有益的方面;但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同时该理论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另外对于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2.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分析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从理论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 (1)缺口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SI即储蓄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当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长速度时,出现了缺口,引进外部资源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 (2)两缺口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 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 总供给Y=C+S+T+M 总需求Y=C+I+G+X 若T=G,则有:S+M=I+X 或 IS=MX 上式左边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 (3)由于投资、储备、进口和出口都是独立可变的,这两个缺口不一定能平衡。为使其达到平衡,可以有两种调节方法。不利用外资的方法。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按这种方法,除非有可能增加储备和出口,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缓。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即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利用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