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一 一s 连续弯梁桥更换支座顶升施工控制 谢 亚 洲 庄冬 利 孙斌 肖汝诚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 摘要 以一联 三跨 连续 弯梁 桥更 换支座为例 针对 弯梁顶 升 时的受力 和变 形特 点 提出支 座更换 顶升施 工控 制 的原 则及方 法 以此为基础 探讨该桥顶升施工 的三种 可行方 案 通过有 限元 仿真 分析 比较 得 出推荐方 案 本桥 按推荐 方案 进行施 工和控 制 应力及变形状态监测结果表 明推荐方案 可行 施工实施效果 良好 t 关键词 连续弯梁 施 工控制 支座更换方 案 应力监测 变形 测量 f 1 工程概 况 分 必要 和重要 的 上海陆 家嘴 环形 天桥 Z4 Z 7 轴部 分 是 一 联 三跨 连续弯 梁结 构 其 平 面 布置 见 图 1 跨 径 组 合 为 30 m 41 m 26 m 桥 宽 10 m 平 面 呈 圆 曲 线 半 径 58 757 m 主梁 采 用 钢 结 构 横 截 面 为 单 箱 四 室 断 面 箱顶 宽 8 5 1TI 箱 底宽 3 1 m 标 准梁高 1 7 m 各 桥 墩处 均 设 置 内外 侧 抗 扭 双 支 座 两 支 座 中心 距 为 2 3 m 为满 足 环 形 天 桥 补 缺 成 环 工 程 补 缺 方 案 为 在 Z4 轴 悬臂 端 对接 一 跨 主梁 而 Z4 轴支 座 已不 能 满 足设 计要 求 需 对其 更换 即要 求顶 升 主梁 O 图 1 环 形 天桥 Z 4 Z 7 轴 部 分 平 面 布 置 图 由于 曲率 的影 响 弯 梁 内弯 矩 扭 矩 耦 合 1 4 其 变形 比同等跨径 直线 桥大 在 顶升 施工 时弯 梁 的扭 转 及侧 向变 形可 能造 成 其 他 各 轴 处支 座 横 向受 力 不 均 主梁 内力不 能满 足要 求 甚 至将 导致 内侧 支座 脱 空 梁 体失稳 而 国内外支 座更 换顶 升施 工控制 研 究多 集 中 于直线梁桥r5 对连续弯梁桥顶升施工 的特殊性 缺 乏认识 这 样 在 进 行 实 桥施 工 时势 必 存 在 上 述 安全 隐患 因此 开展 连 续 弯 梁 桥 顶 升施 工 控 制 研 究是 十 收 稿 日期 2010 05 24 2 顶升 施工控 制 的原则 及 方法 在 Z4 轴处 主梁预 升过 程 中 本桥 始终 存在 扭转失 稳 的可能 为 此 应 给 出合 理 的 顶 升方 案 以确 保施 工 安全 并对 结构 位 移 及 应 力进 行 双 控 本 文 结 合 连续 弯梁受 力 特点提 出顶 升施 工控 制 的原则 1 各控 制截 面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2 内 外侧主梁位移尽可能保 持 一致 3 内 外 侧支 座受 力均 匀 针 对 以上施 工控 制原 则 具 体采 用 的方 法 如下 顶 升过 程 仿 真 分 析 根 据 顶 升 过 程 进 行 各 顶 升 工况 有 限 元 分 析 g 尽 可 能 精 确 模 拟 施 工 全 过 程 对可 行 的施 工 方 案 进 行 研 究 比较 得 出 最 优 方 案 并获得结构的内力 应力和变形 的理论值 对选定 的施 工控 制 主要 参 数 及 主 要 成 果 形 成 施 工 控 制 预 备 文件 关键 截 面 的应 力 及 变形 监 测 根 据 仿 真 分 析 结果 确定 结构 在顶 升施 工期 间 的控制 截面 对各 顶 升 工况进 行 结构应 力状 态监 测 及结 构变形 状态 测量 3 顶 升施 工仿 真分 析 3 1 顶升 主梁 的三 种方 案 目前梁桥更换支座存在 整体顶升 和 局部顶升 两 种方 式l 5 前一 种 方 式 由于 费用 较 高 设 备 投 入 较 多而不适合连续 弯梁局部支座的更换 后一种方式 利用 超 薄千斤 顶 顶 升 支座 更 换 处 主 梁 由于施 工 费 用 低 速度 快而 被本 桥所采 用 后一 种方 式又 存在 同步 顶升 和 不 同步 顶 升 两 种 方 法 结 合 这 两种 顶 升 方 法 以及施 工控 制原 则 提 出三种顶 升施 工方 案 方案 一 以 Z4 轴 内 外侧 主梁 位 移相 等作 为 目 No 3 2010 上冯么堍 4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s一 一s 标 两侧千 斤顶非 线性 不 同步顶升 方案二 Z4 轴 内 外 侧 主 梁 线 性 不 同步 顶 升 两侧 主梁位 移尽可 能相 等 方 案三 Z4 轴 内 外 侧 主梁 同步顶 升 3 2 不 同顶升方 案对 结构 受力 的影响 为研 究各 顶升方 案 的优劣 建立 有 限元 模 型 以顶 升位移 主梁 内力 以及支座 反力作 为关 注指 标 比较 分 析不 同顶 升方 案对 全桥受 力 的影响 3 2 1 顶 升力 与顶 升位移 表 1 给出 了各顶 升 工 况下 三 种 方 案 Z4 轴处 顶 升 力与主梁竖向位移的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 由表 1 可 以看 出 方案 一 内侧 顶 升 力 随着 顶 升 位 移 的增 加 而 非 线性降低 表明内侧千斤顶始终处于卸载状态 方案二 内 外侧 顶升 力随着 梁体 位移 的增 加几乎 线性 增 大 两 侧 主梁竖 向位 移差最 大 为 0 29 121122 方案 三 内 外 侧 顶 升 力相 等 两 侧主梁 竖 向位移 差最 大为 0 77 m i D 表 1三种顶升主梁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工况 顶 升力 k N 竖 向位移 m m 顶升力 k N 竖 向位移 m m 顶升力 kN 竖 向位移 m m 内侧 外侧 内 外侧 内侧 外侧 内倾 6 外侧 内 外侧 内侧 外侧 1 2 0 9 7 6 3 3 5 1 O 0 2 2 8 0 6 3 8 0 1 5 4 1 5 8 4 3 3 O 1 3 9 O 6 3 2 2 O 1 4 6 3 9 0 2 0 0 2 3 8 0 64 8 0 3 0 7 3 1 5 4 4 8 0 3 6 8 2 9 7 3 1 7 6 7 6 5 5 4 5 0 0 2 5 8 O 6 6 8 0 6 1 1 6 2 8 4 6 3 0 5 9 6 5 3 2 4 1 5 l 9 6 7 1 9 8 0 0 2 7 8 0 6 8 8 0 9 1 6 9 4 1 4 7 3 0 7 4 8 6 8 8 5 1 3 5 4 6 8 2 8 1 0 0 0 2 8 8 0 6 9 8 0 10 6 8 1 0 9 7 4 8 8 0 9 7 7 9 2 3 6 l 1 8 9 6 9 3 8 1 2 0 0 2 9 8 0 7 0 8 0 l 2 2 1 l 2 4 6 5 0 3 0 l 2 O 5 11 5 8 7 94 1 7 l 0 3 1 5 0 0 3 1 8 0 7 2 8 0 l 5 2 5 1 5 3 6 5 18 O 1 4 3 4 13 9 2 8 69 4 7 2 6 7 1 8 0 0 3 3 8 0 7 4 8 0 18 2 9 18 50 5 4 3 0 1 8 1 5 1 7 8 3 3 2 2 主梁 内力 图 2 给 出了最不 利工 况 表 1 中工 况 8 下 三种 方 案 主梁在 顶升力 与恒 载作用 下 的内力 图 8 O0 o 6 Oo o 4 00 0 2 oo O 0 至一 2 000 一4 0 00 静 一6 00 0 8 o 00 10 o oO l 2 o oO z4轴 z5轴 z6 轴 z7 轴 主粱截 面位置 a 主 梁 弯矩 图 由图 2a 可 以看 出 三 种 方 案 主梁 均 在 Z5 轴 处 出 现最 大负 弯矩 在 Z5 轴 一Z6 轴跨 中 出现最 大正 弯 矩 方案 二 与方 案 三 弯 矩 几 乎 相 等 最 大 负 弯 矩 约 为 一 9 100 kN i n 最大正弯矩约为 7 500 kN m 方案一 最大负弯矩为一1l 700 kN m 最大正弯矩为 6 550 kN m 比较三方案弯矩计算结果 方案一最不利弯矩比方 案 二 和方案 三 增 大 28 6 由 图 2b 可 以看 出 三种 方 案主梁扭 矩相 差较 大 方 案一 扭 矩 水平 最 低 最 大负 扭矩 为 一950 kN m 最 大正扭 矩为 920 kN m 方案 二 44 上踢么赡 N 3 2010 1 2 50 1 0 o0 7 50 5 00 2 50 至0 2 50 9 I 5 00 7 50 1 O0 o z4 轴 z5 轴 z6 轴 z7 轴 主粱截面位置 b 主梁扭 矩 图 注 主 梁截 面位置 指 主梁横 截 面从 Z4 轴 到 Z7 轴 沿 圆曲线 变化 的相 对位 置 图 2 工况 8 作用下三种方案主梁内力图 扭矩水平居中 最大负扭矩为一1 150 kN I2 1 最大正扭 矩为 1 15OkN m 方案三扭矩水平最高 最大负扭矩为 一 1 140 kN m 最 大正 扭矩 为 1 220 kN 13 1 3 2 3支 座反 力 表 2 给 出 了最不 利 工况 表 1 中 工况 8 下 三种 方 案主梁在顶升力与恒载作用 下的支座反力计算结果 由表 2 可 以看 出 三种 方 案 主 梁 6 号 轴 7 号 轴 支座 反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力 相 差不 大 不 同顶 升 方 案 对 5 号 轴 支座 受 力 影 响 较 大 方 案 一 内 侧 支 座 受 力 较 大 内 外 侧 支 反 力 相 差 57 5 t 方案 二及 方案 三均 为外侧 支 座受 力较 大 内 外 侧支反力差值前者为 74 2 t 后者为 111 2 t 表 2工况 8 作用 下三种方 案支座反 力 项 目 5 号轴 6 号轴 7 号轴 内侧 支座 t 199 4 146 2 27 7 方案一 外侧支座 t 14 1 9 l 6O 3 42 6 内侧支座 t 124 3 148 6 29 2 方 案 二 外侧支座 t 198 5 169 4 38 1 内侧支座 t l O5 8 148 5 29 1 方案三 外侧支座 t 217 169 38 3 3 3 顶升 方 案比选 与推 荐方 案 由 3 2 节 比较分 析结果 可得 方案 一 内侧 千斤 顶始终 处 于卸 载状态 施工 较 复杂 主梁 弯矩 最 大 扭 矩 最 小 其他 各 轴 处 支 座 横 向 受力 均匀 方案 二 顶升力 线性 增加 施 工较方 便 内 外 侧 顶 升位 移相 差 不 大 主 梁 弯 距 水 平 低 扭 矩 水 平 居 中 其他支座横向受力较均匀 方案三 两侧实行同步顶升 施工最方便 内 外 侧顶升位移相差 较大 主梁 弯距水平低 扭矩水平 最 高 其他 支座 横 向受 力不 均匀 因此 选择 施工 较方便 对 主梁 受 力 影 响较 小 的 方 案 二作 为推荐方 案 该方 案 的详细施 工 步骤 见表 3 表 3顶 升推荐方案的施工步骤 施工步 施工内容 1 搭设施工平台 布置顶升设备 2 内侧顶升 55 k N 外侧顶 升 157 kN 25 恒载支反力 3 内侧顶升 109 kN 外侧顶升 314 kN 50 恒载支反力 4 内侧顶升 164 k N 外侧 顶升 47 1 kN 75 恒载支反力 5 内侧顶升 218 k N 外侧顶升 628 kN 100 恒载支反力 6 内侧顶升 2 28 kN 外侧顶升 638 kN 7 内侧顶 升 238 kN 外侧顶升 648 k N 8 内侧顶升 2 58 kN 外侧顶升 668 kN 9 内侧顶 升 278 kN 外侧顶升 668 k N 1O 内侧顶升 288 kN 外侧顶升 698 k N 11 内侧顶升 298 kN 外侧顶升 70 8 k N 12 内侧顶升 318 kN 外侧顶升 728 kN 13 内侧顶升 338 kN 外侧顶升 748 k N 15 按 以上线性规律顶升直至支座可进 行更换 l 6 支座更换 17 内 外侧千斤顶油泵同步缓慢 回油 主梁 回落 s一 一s 本 桥 顶 升 施 工 将 推 荐 方 案 方 案 二 作 为 实 施 方 案 对表3 中各施工步骤进行详细有限元计算 得出全 桥 控制 截 面应 力 和变形 理论 值 作 为施 工控 制 的依 据 4 变 形及应 力监 测 4 1 变形测 量 根据 有 限元计 算结 果 位 移控 制 截 面 为 Z4 轴 顶升 截面 z4 轴一z5 轴跨 中截面 以及 z5 轴一z6 轴跨中截 面 采用全站仪对控制断面纵 横 竖三个方 向的变形 进行 测量 采用 百分 表 精度 0 01 ra m 对 Z4 轴 顶 升竖 向位 移进 行监 测 如 图 3 所示 图 3 百 分 表 测 量 Z4 轴 竖 向 位 移 限于篇 幅 图 4 仅 给 出各施 工 工况 下 Z4 轴竖 向位 移 理论 及实 测 曲线 从 图 4 可 以看 出 顶 升 阶 段 主 梁 竖 向位 移理 论 值 与 实 测值 较 吻合 内侧位 移误 差 最 大 为 1O 90 oA 外侧 位移 误差 最大 为 一8 97 工 况 19 主 梁 回落 在 内侧 3 33 m m 外侧 3 92 m m 位 移 处 表 明 原支 座 已发生 3 4 m m的长 期变 形 16 14 目 12 蠢lO 8 奁 2 0 2 o l 2 3 4 5 6 9 l U l l l 2 l 3 14 1 l O l 7 l l 9 2U 预升施32T 况 注 1 12 为主 梁 顶 升 工 况 13 19 为 主 梁 实 际 回 落 工 况 图 4 Z4 轴竖 向位移 4 2 应 力监 测 根据 有 限元计算 结果 顶 升 时 Z5 轴 支 点截 面应 力 最 大 采 用表 贴式智 能 弦式 应 变计 对 该 截 面进 行监 测 图 5 给 出 了该 截 面 的 4 个 测 点 布 置 其 中 1 2 为上 缘 测点 布置 在顶 板边 缘 3 4 为下缘 测 点 布 置在 底板 上 与斜腹 板相 交处 N 3 2010 上踢么咯4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sHANGHAI H s 0 0 j 图 5 应力测点布置 图 6 给出了各顶升工况下监测截面应力理论与实 测曲线 从图 5 可 以看 出 有 限元计算得 内 外侧理 论应力几乎相等 但实测值表明两者存在一定差别 图 6a 中 1 号测 点 压应 力 误 差 最 大 为 14 04 2 号 测 点 压应力误 差最 大为 5 23 图 6b 中 3 号 测 点压 应 力 误差 最 大 为 9 55 4 号 测 点 压 应 力 误 差 最 大 为 11 62 表明仿真计算与实测结果较吻合 l 0 一1 三 2 登一 s 4 5 0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顶升施工工况 a 上缘应力图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顶升施工工况 b 下 缘 应 力 图 图 6 应 力 监 控 结 果 5 结语 1 本文 提 出的连续 弯梁桥更 换支 座顶 升施 工控 46 上 么缘 No 3 2010 制原则 合理 方法 可行 适用 于所 有该 类工程 2 按 上述 原则确 定 的顶升 推荐 方案施 工安全 方 便 对 主 梁 受 力 影 响 较 小 本 桥 顶 升 施 工 采 用 了 该 方 案 3 本桥连续弯梁结构按推荐方案施工 应力及变 形监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较吻合 施工实施 效 果 良好 参 考文 献 i 13 赵跃宇 康厚军 冯锐 等 曲线梁研究进展EJ3 力学进展 20 0 6 3 6 2 1 70 186 E2 李华 武兰河 单根曲线梁法计算连续曲线梁桥影响线I J 工程力学 2005 22 增 26 30 1 33 姚玲森编译 平面 曲线连 续梁 的实 用计算 一 J 国外 公 路 1985 4 25 37 4 姚玲森编译 平面 曲线 连续 梁 的实用 计算 二 i J I 国外公 路 1985 5 15 28 I 5 李静斌 陈淮 葛素娟 支座更 换顶升方 案对小 箱梁桥结 构 性能 的 影 响 J 郑 州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2010 31 1 4 O一 4 3 6 郭艳芬 张永 水 万飞 胡安林 简支变 连续 梁桥 支座更换新 方法的试验研究 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 0 9 2 8 1 1 6 1 9 7 郭艳芬 杨圣超 张永水 等 简支转连续粱桥支座更换新方 法的仿真分析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启航:从“新”定义你的星辰大海+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XX单位学习教育群众评估报告
- 高考命题课件
- ps考试试卷及答案
- 电缆基础知识培训教程课件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 电磁铁和继电器课件
- 五四制 统编版 语文 二年级 下册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课件
- 高管培训课件公众号
- 高热惊厥课件
- 土壤改良施工方案
-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商铺店面装修合同
- 食品企业总经理聘用模板
- 《纵隔病变的ct诊断》课件
- 【蝉妈妈】2024年抖音电商酒水行业趋势洞察报告
- 《毒虫咬伤》课件
- 教学设备安装及售后服务方案
- 工作交接单(标准模版)
- dq加盟合同模板
- 体育-初中水平四(七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表及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设计、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