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_第1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_第2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_第3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_第4页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知识梳理 需要落实的知识点 关于战国策:了解历史上的齐威王和邹忌其人 五个实词:朝、美、旦、诚、间 三个虚词:于、之、孰 文本分析 三问三答:“三问”的口气和意思没什么改变, “三答”则不同。 “妻”用了一个赞叹性的陈述句和一个反问句,肯定的语气极强,饱含深情,反映了正配对丈夫的偏爱。 “妾”重复了妻的反问句,但少了热情的陈述句,肯定的语气减弱了,反映了侧配因地位卑微而对丈夫的畏怯。 “客”仅用了一个平淡的陈述句,但有求于主人,又不能曲意逢迎,自然肯定的语气弱得多,显得有些勉强。 在“三问三答”的基础上讨论课文内容,引出“三比三喻” 、 “三赏三变” ,领会设喻说理的方法。 二、能力检测 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 28形貌昳丽(y) 燕、赵、韩、魏闻之(yn) 期年之后(j) 时时而间进(jin) 下列红色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求闻达于诸侯 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 能谤讥于市朝 下列红色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幕天席地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王之蔽甚矣 选出下列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两项() 窥镜而自视(偷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边和右边) 上书谏寡人者(写信)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 / 28下列红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皆以美于徐公 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我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参考答案: 21.周亚夫军细柳 本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文章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中,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呼之欲出。 一、知识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棘门()彀()弓弩()诏令() 揖()介胄()曩者()辔()称谢() 2难字认读 4 / 28彀 gu 诏 zho 辔 pi 曩 nng 3形似字 诏:诏令胄:甲胄驰:驱驰 昭:昭华胃:胃口弛:松弛 揖:作揖弩:弓弩壁:墙壁 楫:舟楫驽:驽马璧:璧玉 4词语解释 【军细柳】在细柳驻军。军,驻军。 【大入边】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边,边境。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已而,旋即;不久。之,到达。 【披甲】披戴盔甲。被(p) ,穿着。 【锐兵刃】使兵器锋利。锐,使锋利。 【先驱】先行的卫队。 【不得】不被允许。得,表示许可。 【居无何】过了不久。无何,不多时,不久。 【于是】在这个时候。是,代词,指这个时候。 【约】规定。 【驱驰】纵马奔驰。 【持兵】手执兵器。兵,兵器。 【揖(y) 】双手抱拳行礼。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5 / 28(zhu),头盔。课文中介胄的意思是穿铠甲,戴头盔。 【天子为动】天子被他所感动。为,介词,被。动,感动。 【改容式车】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周亚夫致意) 。改容,改变仪容,动容。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 。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谢,告知。 【成礼而去】犒劳将军的礼仪完毕后辞去。 【嗟(ji)乎】叹词,表示感叹。 【曩(nng)者】刚才。 【固可袭而虏】必定会遭偷袭而被俘虏。 【久之】很长的时间。之,无任何意义,只是一个为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衬字。 5文学(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_ 。该书是_时期_所编撰。原名_或_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_。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_,_” ,对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参考答案】 1 6 / 28棘门 j 彀 gu 弓弩 n 诏令 zho 揖 y 介胄 zhu 曩者 nng 辔 pi 称谢 chn 5史记西汉司马迁太史公书太史公记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锐兵刃,彀弓弩:_ 天子先驱至:_ 7 / 28天子且至:_ 居无何:_ 将军约:_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子乃按辔徐行。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4文中还有“刘礼” “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5从“真将军”周亚夫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锐:使兵刃锐利;彀:拉弓。先行的卫队。将要。过了不久。规定。 2 (1)天子于是拿着马缰绳慢慢地走。 (2)亚夫将军手拿兵器作揖说。 (3)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8 / 28许以军礼拜见。 3具体表现在:军队训练有素,穿戴盔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而且进军营只能从边门进入。 4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 。 5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 22.古文二则 四知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私心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的无私奉公,自觉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知识梳理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骘(zh)邑(y)谒(y)涿(zhu)辄(zh)悫(qu)征辟(b)便(bin)宜 2形近字 藉(ji)慰藉谒(y)拜谒晔(y)范晔 籍(j)书籍遏()遏制桦(hu)桦树 3多音字 (y)遗命(j)狼藉(shng)省份 遗藉省 9 / 28(wi)遗十金(ji)慰藉(xng)反省 4词语解释 【辟】征召。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调动(官职) 。 【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恭谨,诚实。 【蕴藉】宽和,宽容。 5文学常识填空 (1) 四知选自,作者,(朝)史学家,字。 (2) 私心选自,主人公是,是复姓。 (3) 后汉书以为体例,与、相同,它分为、合为百篇。 10 / 28(4) “前四史”是指后汉书 、。 【参考答案】 (1) 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 (2) 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 (3)纪传体史记 汉书十纪十志八十列传 (4)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二、课内阅读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上文有关古代官职的四个词? 辟:举:迁:转: 2写出“无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3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属于描11 / 28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4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课文并未交待他这样做的原因,你想他会无缘无故给杨震送礼吗?为什么? 5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译:。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 【参考答案】 1征召推举晋升或调动官职调动官职 2 “无知”古义“没有知道(的人) ”;今义:愚昧,没有文化。 3侧面贤明 4不会。王密这么做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钱财) ,就是为了升官。 5 (1)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 (2)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23.公输 公输是记述墨子劝止楚国攻宋的事。文章宣扬了墨家“非攻”的主张。这一主张,在战国时代,反对大国侵略小国,是有正义性的。文章还进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够12 / 28止楚攻宋,并不是仅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同时也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 一、知识积累: 辨析加红词在句中的词义 子墨子闻之(先生,老师) 子愿借子杀之(您)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孩子)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见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遍鹊见蔡桓公。 (进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到) 于胡不见我于王?(向) 何有于我哉?(对,对于) 愿借子杀之。 (侮臣者) 之宋何罪之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荆之地,方五千里。 (的)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13 / 28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刹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14 / 28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24.诗词五首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尽,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送别是一首可以作不同理解的小诗。单从字面上看,这是首送别诗。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江南农家生活情趣的小词。15 / 28主题是写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情趣。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一、知识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霏霏()雨雪()冢()雉()羹() 贻()著地()檐()翁媪()锁哪() 2形近字 冢:坟冢雉:鸡雉贻:贻赠窦:狗窦 豕:犬豕稚:幼稚怡:神怡渎:渎职 3词语解释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y)的样子。 【雨雪】下雪。雨(y) ,下(雨或雪) 。 【霏(fi)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行道迟迟】慢慢地走在路上。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zi)渴载饥】又渴又饥。 【伤悲】伤感,悲伤。 【始得归】才能够回乡。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课文里指荒坟一个挨着一个的情状。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u) ,洞穴。 16 / 28【中庭】院中。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贻(y) 】送,赠送。 【漫漫】遍布的样子。 【行人】出征的人。 【茅檐】课文里借指茅屋。 【媚好】声音柔媚动听。 【翁媪(o) 】老公公和婆婆。 【无赖】顽皮。 【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 4文学(文体)常识 (1) 采薇选自_ 。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_篇。分为“_”、 “_”、“_”三大类。 (2) 十五从军征选自_ 。这是南朝宋郭茂倩所编,我们曾学过这本书里的另一首诗_ 。 (3)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_,选自_ ,作者是_。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首_ 。 17 / 28(4) 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_,选自_ 。作者_,_(朝代)散曲家。字_,号_。 【参考答案】 1 霏霏(fi)雨雪(y)冢(zhng)雉(zh)羹(gng) 贻(y)著地(zhu)檐(yn)翁媪(wngo)锁哪(n) 4 (1)诗经三百零五风雅颂 (2)乐府诗集木兰诗(或陌上桑 ) (3)词稼轩长短句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散曲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王磐明代鸿渐西楼 二、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本诗选自_ ,是一首_诗。诗中押韵的字是_ 2从托物抒情的表现方法上看, “昔我往矣” ,应是离别18 / 28之悲伤,作者写其景,为什么用“杨柳依依”的关景?_ 3 “雨雪霏霏”烘托了“我”归来时_的感情;并简述主人公回家时为什么不喜反悲? 4全诗采用了_的结构,表达了_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用原文回答 (1)揭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 (2)描写归乡老兵家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 2这首诗也是写回乡老兵的感受,但与采薇有很大19 / 28的不同。请写出。 3 (探究题)如果这位老兵遇见了昔日的伙伴,两人之间必然有一番对话。想一想他们对话的话题有哪些? (三)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给“著”注音。 2前两句诗有什么作用?_。 3请写出含有“杨”或“柳”或“杨柳”的诗句。 _ (四)_村居 茅檐低小,_。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中儿_。最喜小儿无赖,_。 1将标题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_(体裁) ,作者是_。 3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农村风光?_ (五)朝天子咏喇叭 20 / 28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这是一首散曲,作者是_,生活在_(朝代) 。 2文中写“喇叭,锁哪”的作用的句子是_,_。 3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军愁” , “民怕”至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答案】 (一) 1 诗经兵役 2 “杨柳依依”有多种理解,既是以美景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悲,又暗示了主人公出征时正当青春年少。 21 / 283凄惨悲怆主人公把一生中大部分美好光阴耗在杀来杀去的战场上,如今回家,家里一无所有,忆昔思今,不禁悲从中来。 4先写景后抒情,频繁的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解析】1 题考查有关诗歌常识及文字赏识。23 题考查以美景衬悲情及情与景的关系,4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注意抓住抒情句品味。 (二) 1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 采薇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十五从军征则以叙事为主来抒其悲凉凄楚之情。 【解析】内容相同,则区别应在表现手法上。 采薇有明显的景物描写,则考虑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十五从军征具体叙述了老兵的所见所为所感,则考虑以记叙为主,通过记叙来抒情。 3家乡这几十年的变化。老兵家中的变故。老兵的经历。儿时伙伴的生活。 【解析】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年老,爱怀旧)及当时情况,合理想象,还可加上对老兵今后生活的关切、家乡现实情况等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22 / 28(三)lzhu 【解析】不读“zh” 。 2烘托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3杨花愁杀渡江人杨柳青青江水平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 (四) 1清平乐溪上青青草锄豆溪东正织鸡笼溪头卧剥莲蓬。 2词辛弃疾 3描绘了恬淡、安适、充满生机的农村风光。 【解析】从一家五口各自活动中可以看出。 (五) 1王磐明代 【解析】注意“磐”的写法。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3不是。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百姓、鱼肉乡里的宦官。 【解析】这里属借物抒怀。 补充阅读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3 / 28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题目中“之任”的意思是_。 “之”即:_。 2诗的一二句是_句式。点出了送行的_和_。 3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 4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_。 5这首诗押_韵,押韵的字依次是_。 6这首抒情诗描写离别情绪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借助字典、根据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1)郭:_ (2)白水:24 / 28_ (3)为别:_ (4)兹:_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出了老朋友分别的地点及环境。 B第三、四句写到诗人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关心。 c第五、六句是说浮云像游子的行踪,来去不定,落日依恋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就像我对朋友的感情。 D第七、八两句用马的嘶鸣来催促朋友赶快上路,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 3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联中的“青” 、 “白”分别写出山水的色彩,“横”写出山的静姿, “绕”写出的水的动态。 B诗中的“孤蓬” 、 “浮云” 、 “落日”都是比喻句中的喻体事物。 c这首诗采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 D这首诗将自然美和人性美结合起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三)阅读曹植的七步诗完成诗后的题。 25 / 2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提示:作者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弟弟。相传曹丕继承了帝位,百般迫害曹植,曾命他七步中作诗,否则就要加害于他。曹植就吟成了这首七步诗 。 1 “豆在釜中泣”用了甲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曹植受到曹丕迫害时的乙心情。在甲、乙处应填写的正确一项是() 。 A拟人悲痛 B夸张痛苦 c夸张悲伤 D拟人愤怒 2对“相煎何太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互相煎熬到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