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入侵植物》PPT课件.ppt_第1页
《常见入侵植物》PPT课件.ppt_第2页
《常见入侵植物》PPT课件.ppt_第3页
《常见入侵植物》PPT课件.ppt_第4页
《常见入侵植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植物入侵种 1 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 Mart Solms中文别名 水葫芦 凤眼蓝 布袋莲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雨久花科 凤眼莲属 1901年 凤眼莲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可借助种子传播 可依靠匍匐枝无性繁殖 人类活动助长了种群扩散 为害特点 堵塞河道 影响航运 排灌和水产品养殖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死亡后沉入水底 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覆盖水面 影响生活用水 滋生蚊蝇 2 含羞草Mimosapudica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含羞草属 于明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华南地区 1777年出版的 南越笔记 中即有该种的记载 为害特点 为南方秋熟旱作物地和果园杂草 全株有毒 广东西部和广西南部曾有牛误食中毒死亡的报道 3 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藿香蓟属 入侵时间及地点 19世纪出现在香港 为害特点 19世纪出现在香港 同时由印度支那蔓延至云南南部 藿香蓟已在许多地区的菜地 果园 茶园 蔗田 玉米地及水田边以优势种成片生长 成为危害较严重的农田杂草 4 假臭草EupatoriumcatariumVeldkamp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泽兰属入侵时间及地点 20世纪80年代于香港被发现曾被误认为熊耳草 直到1995年才被鉴定 为害特点 所到之处 其他低矮草本逐渐被排斥 在华南果园中 它迅速覆盖整个果园的地面 其所到之处排斥其他低矮的草类 由于其对土壤肥力吸收力强 能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 对土壤的可耕性破坏严重 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 同时能分泌一种有毒的恶臭味 影响家畜觅食 形态特征 全株被长柔毛 茎直立 高0 3 1m 多分枝 叶对生 卵圆形至菱形 具腺点 边缘齿状 先端急尖 某部圆楔形 具三脉 叶柄长0 3 2cm 头状花序于茎 枝端 总苞钟形 小花25 30 蓝紫色 花冠长3 5 4 8mm 瘦果长2 3mm 黑色 具白色冠毛 5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苋科 莲子草属入侵时间及地点 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由日本人引种至上海郊区 浙江杭嘉湖平原作为马饲料 传播途径 作物饲料有意引种 20世纪50 70年代 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 作为优良饲料在全国进行大力推广 80年代后期逸为野生 该草自然蔓生面积迅速扩大 为害特点 喜旱莲子草主要在农田 包括水田和旱田 空地 鱼塘 沟渠 河道等环境中生长为害 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草害问题 主要表现在 阻塞水上交通 封闭河塘水面 降低作物产量 影响农田排灌 危害人畜健康 危及生物多样性及破坏生态环境等 6 孔雀草Tagetespatula中文别名 小万寿菊 杨梅菊 臭菊 红黄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万寿菊属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菊科畏寒草本花卉 株高30至40厘米 羽状复叶 小叶披针形 花梗自叶腋抽出 头状花序顶生 单瓣或重瓣 花色有红褐 黄褐 谈黄 杂紫红色斑点等 花形与万寿菊相似 但较小朵而繁多 开花时 在矮墩墩多分枝的棵儿上 黄橙橙的花朵布满梢头 显得绚丽可爱 孔雀草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适宜盆栽 地栽和做切花 7 龙珠果Passiflorafoetida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西番莲目 西番莲科 西番莲属为害特点 常攀附其他植物生长 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 危害甘蔗等农作物 破坏当地动植物相 造成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的减少 8 蓖麻Ricinuscommunis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大戟目 大戟科 蓖麻属入侵时间及地点 根据659年 唐本草 记载 蓖麻早年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为害特点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油脂作物推广栽培 种子容易混入其他作物种子中引进并扩散到新的区域 蓖麻逸生后成为一种高大的杂草 排挤本土植物或危害栽培植物 在南方 多年生的蓖麻也是多种病虫害的寄主 并为一些虫害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 蓖麻种子含有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 若误食种子 可造成中毒 甚至死亡 9 波斯婆婆纳Veronicapersica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玄参目 玄参科 婆婆纳属为害特点 生于路边 宅旁 旱地夏熟作物田 特别是麦田中 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成为黄瓜花叶病毒 李痘病毒 蚜虫等多种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 分布在菠菜 甜菜 大麦等作物根部的病原菌 Aphanomycescladogamus 同时也寄生在该种植株上 10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大米草属传播途径 随水漂流 自然景观 改良 防护堤坝 鸟类携带 轮船配重 压舱 为害特点 大米草在防护堤坝方面有可见的好处 但其向外延伸迅速 可以诱发形成盐沼 生长迅速 产量高 在多个食物网中居于底层 为多种生物的食物 为多种生物提供庇护 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有害生物 有一定的经济潜力 如生物燃料 造纸业 鱼食 绿肥 绿色食品等等 Chung1993 大米草在多个国家用于堤坝防护 迅速生长和扩张 造成当地植物的大量灭绝 造成大量野生鸟类和涉禽栖息地和食物匮乏 其同样威胁蚌类养殖 11 灯笼草Physalisangulata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茄目 茄科 酸浆属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 一年生草本 花期7 9月 果期8 10月 生长于田野中 12 毒麦Loliumtemulentu L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黑麦草属传播途径 种子繁殖 为害特点 一般混生于麦田中为有毒杂草 颖果内种皮与淀粉层之间寄生有毒麦菌的菌丝 它含有一种毒麦碱 人 畜食后都能中毒 轻者引起头晕 昏迷 呕吐 痉挛等症 重者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以致死亡 毒麦未成熟时或多雨潮湿季节收获的种子毒力最强 另外毒麦生于麦田中 影响麦的产量和质量 13 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中文别名 暹罗草 香泽兰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泽兰属传播途径 装饰和园艺 种子混杂在其它作物 树木的种子中被运输 播种 交通工具携带 运输过程中牲畜携带其种子 园艺土壤的运输 为害特点 飞机草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曾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到泰国栽培 1934年在云南南部被发现 危害多种作物 并侵犯牧场 当高度达15cm或更高时 就能明显地影响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 能产生化感物质 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 还能使昆虫拒食 叶有毒 含香豆素 用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 起泡 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 呕吐 还能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 该植物是叶斑病原Cercosporasp 的中间寄主 14 裂叶牵牛Pharbitisnil L Choisy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茄目 旋花科 牵牛属原产地 美洲热带 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部分果园 苗圃受害较重 15 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苦苣菜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 一 二年生草本 多生长于山坡 路边和荒野处或山谷林缘 林下 平地田间或近水处 为果 桑 茶园和路埂常见杂草 发生量小 危害轻 花果期3 10月 16 马缨丹LantanacamaraL 中文别名 五色梅 五彩花 臭草 如意草 七变花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管花目 马鞭草科 马缨丹属传播途径 通过栽培引种以及鸟类 猴类和羊群摄食果实后空投或排粪而迅速传播 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有毒杂草 侵犯牧场 林场 茶园和橘园 其全株和残体可产生强烈的化感物质 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生态系统 植株有毒 摄食叶片或果实可导致牛 马 绵羊及狗等动物及人类中毒 根可治久热不退 风湿骨痛 茎叶煎水洗治皮炎等药用价值大 17曼陀罗 DaturastramoniumL 中文别名 醉仙桃 醉心花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茄目 茄科 曼陀罗属传播途径 明朝末期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为害特点 全株含生物碱有毒 对人类 家畜 鱼类和鸟类有强烈毒性 花蜜和花粉对蜂也有毒 18 美洲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L 中文别名 商陆 美国商陆 十蕊商陆 垂序商陆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商陆科 商陆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观赏 根供药用 种子能利尿 有解毒作用 为茶 果园 竹林 油茶林 油桐林地杂草 危害一般 各地常栽作观赏 易逸生 种子常被食果动物特别是鸟类散布 有时侵入天然生态系统中 根及浆果对人及家畜均有毒 19 南苜蓿MedicagohispidaGaertn 中文别名 刺苜蓿 刺荚苜蓿 黄花苜蓿 金花菜 母齐头 黄花草子 磨盘草子 肥田草 草头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苜蓿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有时侵入农田 危害小麦 油菜等夏收作物 危害较轻 又为朝鲜黑龟甲虫 小地老虎 棉实夜蛾 玉米夜蛾 苹果叶螨的媒介 炭疽病 白粉病和霜霉病的寄主 造成间接危害 牧草 绿肥 也可供蔬菜食用 20赛葵 Malvastrumcoromandelianum L 中文别名 黄花草 黄花棉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锦葵目 锦葵科 赛葵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青饲料 全草入药 根据Bentham 1861 记载 该种最早入侵香港及广东沿海 为一种热带常见杂草 能排挤本地植物 21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L 中文别名 鹅脚草 臭草 杀虫芥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藜科 藜属为害特点 杂草在我国长江流域 该种经常和一年蓬 Erigeronannuus 黄花蒿 Artemisiaannua 等植物混生在一起形成杂草群落 侵入并威胁种植在长江大堤的护堤美化的结缕草 Zoysiajaponica 草坪 该种含有毒的挥发油 对其他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还是常见的花粉过敏源 对人体健康可造成危害 22 土人参Talinumpaniculatum Jacq Gaertn 中文别名 水人参 土洋参 栌兰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马齿苋科 土人参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全草供观赏 根可食用 民间也将根药用 23 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L 中文别名 艾叶破布草 美洲艾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豚草属传播途径 货物或农产品的进口是其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 其中粮食进口所带来的草籽的几率高 豚草也可通过农具 建筑材料 车辆轮胎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还可随水传播或借鸟类传播 牲畜携带 24 铜锤草OxaliscorymbosaDC 中文别名 红花酢浆草 大酸味草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牻牛儿苗目 酢浆草科 酢浆草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观赏 全草入药 有清热消肿 散淤血 利筋骨的效用 25尾穗苋AmaranthuscaudatusL 中文别名 老枪谷 仙人谷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苋科 苋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有时逸为野生 常危害蔬菜 果树及茶树 也生于田边及路埂 但发生量小 危害轻 26 细叶芹Apiumleptophyllum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伞形目 伞形科 芹属传播途径 种子常混入进口蔬菜 特别是旱芹 胡萝卜种子中引进与扩散 为害特点 该种是常见的农田杂草之一 常生长在小麦 玉米 大豆 棉花等农田中 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还可能成为多种病菌及害虫的寄主与传染源 27 野胡萝DaucuscarotaL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伞形目 伞形科 胡萝卜属传播途径 其果实常混入胡萝卜果中传播 该种是胡萝卜地里的拟态杂草 可能是元朝引种胡萝卜时带入 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果园 茶园 夏秋作物田常见 部分作物受害较重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 明初 救荒本草 1406 首次记载 其果实常混入胡萝卜果中传播 该种是胡萝卜地里的拟态杂草 可能是元朝引种胡萝卜时带入 该种是常见的农田杂草之一 常生长于果园 草地 麦田中 但只在部分地区 部分农田中危害较重 在野外可通过化感作用影响本土植物生长 28 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 L Voigt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茄目 旋花科 牵牛属传播途径 栽培供观赏 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有时侵入农田 旱作物地 或果园危害 该种适应性较强 故分布广泛 目前已成为庭院常见杂草 有时危害草坪和灌木 29 泽漆HerbaEuphorbiaeHelioscopiae 中文别名 五朵云 猫眼草 五凤草 灯台草 倒毒伞 烂肠草 绿叶绿花草 五点草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大戟目 戟科 大戟属 30直立婆婆纳VeronicaarvensisL 被子植物门 叶植物纲 玄参目 玄参科 婆婆纳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全草药用 31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苜蓿属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是叶斑病 炭疽病 白粉病的寄主 对作物有间接危害 32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el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泽兰属中文别名 破坏草 解放草 细升麻 花升麻传播途径 该草每年以几十公里的速度顺风向传播 远距离传播借助于人为的引种 运输及携带 近距离传播由其自身瘦果的扩散能力 经风力完成 为害特点 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优群落 排挤本地植物 影响天然林的恢复 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 影响栽培植物生长 堵塞水渠 阻碍交通 全株有毒性 危害畜牧业 33紫茉莉Mirabilisjalapa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紫茉莉科 紫茉莉属为害特点 植物名实图考 1848 记载 各地常逸生 其根和种子有毒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 一年生草本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不择土壤 花期6 10月 果期8 11月 种子繁殖 34 棕叶狗尾草Setariapalmifolia Koen Stapf 中文别名 箬叶莩 雏茅 海南 棕叶草 广西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狗尾草属形态特征 株高50 100cm 叶片长披针形 下位叶有毛 叶表有明显的直皱折 长25 40cm宽4 5 6 5cm叶舌由一圈细毛所构成 花絮为圆锥花序 排列疏松 分枝 末端不具小穗 变为刚毛 长3 4mm 含小花两朵 柱头羽状 颖果平凸形 35 钻形紫菀AstersubulatusMichx 中文别名 剪刀菜 燕尾菜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紫菀属传播途径 瘦果具毛冠随风散布 为害特点 一般性杂草 危害秋收作物 棉花 大豆及甘薯 和水稻 也见于田边及路埂上 发生量小 危害轻 是常见杂草 常沿河岸 沟边 洼地 路边 海岸蔓延 侵入农田危害棉花 大豆 甘薯 水稻等作物 还常侵入浅水湿地 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景观 36 苋AmaranthustricolorL 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