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Economics 世界经济增长的几个阶段 1850 1914年 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一战 1945年 缓慢增长阶段1945 1973年 经济发展黄金时期1973 1993年 缓慢增长1993年 新的快速增长 导论 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对象 国际经济关系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二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1 交易的障碍2 独立的经济体 三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2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WhyWhatHowBalancePolicy 本书的结构和学习方法国际贸易 1 6章 国际金融 7 12章 国际要素流动 13 14章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对象 产品 实际资源 的跨国流动目的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内容 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二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不涉及货币因素相对价格简单的模型分析2 22 2 2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一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1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2国家财富增加依靠货币流入 出口产品 3货币流入依靠贸易顺差 出口 进口 4政府应当鼓励出口 限制进口 尽管一个王国可以通过接受馈赠或是别国的购买变富 但是 这些事情的发张是不确定的 并且影响很小 因此我们增加财富的一般做法应当是通过国际贸易 规则是 每年卖给外国人商品的价值大于我们从他们那里购入的商品的价值 因为 我们出口的东西不会以进口的形式再回来 换回来的一定是财富 金 银 托马斯 曼 贸易带给英格兰的财富 二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代表的是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曾起过积极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 其关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不科学的 1货币保护主义 大卫 休谟 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 price specieflowmechanism 2金银货币财富观 亚当 斯密 物质财富观3福利观点重视少数人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 absoluteadvantagetheory 一 绝对优势理论基本思想1财富的最重形式是实际资源 商品和劳务 2增加财富依靠劳动分工与专业化3国际贸易能够扩大并深化分工 提高专业化程度与实际收入4政府应当鼓励互利互惠的自由贸易5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优势 二 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 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 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商具有较高效率 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此时 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 并相互进行交换 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商品 国家 两国在两种商品上的单位劳动生产率 如果两国以1 1的比例进行国际贸易 6W 6C 则本国可获利2单位的布或节约0 5小时的劳动 外国可获利24单位布或节约4 8小时劳动 商品 国家 两国在两种商品上的单位成本 商品 国家 两国在两种商品上的单位成本 假设两国劳动总量为60 且两国各以一般资源生产小麦和布 则按绝对优势分工后 两国按照1 1的比例进行交换 双方均衡获益 且世界总产量增加 三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批判了重商主义 解释了国际贸易的Why和What 是一种双赢博弈2假设前提并不正确分工并非产生于交换 其产生早于交换 交换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 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3只说明了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比较优势理论 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 一 比较优势理论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2劳动力是唯一生产要素且可在国内自由流动 3生产商品的成本是固定的 4商品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既定的 5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6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二 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 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 另一国在两种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 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商品 然后进行国际交换 双方能从中获益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案例 巴伯鲁斯是棒球运动史上最伟大的击球手 但鲁斯还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球手之一 因为鲁斯在1918年之后就停止了投球手生涯 此后一直是在打外场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卓越的击球记录 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还会投球 在其职业生涯初期 作为波士顿红袜队的选手 他在投球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相对于他的队友来说 他在击球技术上的优势要更大一些 他的比较优势在于击球方面 商品 国家 两国在两种商品上的单位劳动生产率 1比较两国产品生产率Ax BxAy By2比较两国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Ax AyBx By3比较两国产品相对成本Cxa CyaCxb Cyb4比较两国产品相对价格Cxa Cya Pxa Pya5比较两国产品生产机会成本 商品 国家 两国在两种商品上的单位劳动生产率 如果两国以1 1的比例进行国际贸易 6W 6C 则本国可获利2单位的布或节约0 5小时的劳动 外国可获利6单位布或节约3小时劳动 三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机会成本 increasingopportunity 斜率 MRT Cx Cy Px Py 小麦是本国的比较优势产品 布是外国的比较优势产品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如果两国以1 1的比例进行国际贸易 70W 70C 则本国将在E点进行消费 外国将在E 点进行消费 两国福利均提高 四 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贡献 贸易理论的基础打破人的常规认识 可应用到各个领域不足 1是一种静态理论 2引起贸易的原因归结为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但并未从根本上解释这种差异 3理想化的完全专业化分工 五 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澄清1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倾销的倾向2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有压榨的倾向 随堂作业 P39练习题1 1以上四种情况下 分析贸易的可能性与贸易基础2在情况B中 如果4W 4C 计算本国与外国各获利多少3在情况C中 如果4W 4C 计算本国与外国各获利多少4在情况C中 分析互惠贸易的交换范围有多大 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原因 1资源不可能马上 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2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提高一种产品产量会减少对某些生产要素的需求 同时会提高对另一些生产要素的需求 PaulSamuelsonandRonaldJones假设前提 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自由配置 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 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 他们只能被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我们设想 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 制造品 M 和粮食 F 这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 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T 其中 我们设想 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 制造品 M 和粮食 F 这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 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T 其中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 MPLF MPLM W W 收入分配工人 工资率上升 但幅度小于制造品价格PM上升幅度 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率w PM下降了 以粮食衡量的实际工资率w PF上升了 因为无法确定工人的消费偏好 所以无法确定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 资本所有者 以制造品衡量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增加了 土地所有者 以粮食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上升 吸收了他们的一部分收入 且制造品价格的上升也会使他们的购买力下降 贸易会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 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 而对流动要素所有者的影响不确定 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endowmenttheory 一 两个基本概念1要素丰裕度 factorabundance 假设有两种要素 资本K和劳动L 则要素的禀赋可用K L表示 也可由w r表示 若一国K L大于他国 则称该国为资本密集而劳动稀缺国家 他国为劳动密集而资本稀缺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 factor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要素丰裕度 A B 要素密集度 国家1和国家2商品X和商品Y的要素密集度 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的占有率 二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商品 即2 2 2模型 2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3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 4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8要素可在一国内自由流动 但不可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9运输等交易成本为零 10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三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EA EB a c b d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四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A B 五 H O定理两国在贸易前 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 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 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U1 U2 六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 priceequalizationtheorem 国际贸易在使两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 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PXW PYW 国际贸易会使一国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进口产品的相对下降 最终两国的国内相对价格趋于一致 斯托尔珀 萨缪尔森定理 某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 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 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贸易使丰富的要素价格上升 使稀缺的要素价格下降 两国的要素价格差距逐渐缩小 趋于一致 PXA CXA wALXA rAKXAPXB CXB wBLXB rBKXB国际贸易间接是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使生产要素从边际收入低的国家转移到边际收入高的国家 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 七 要素价格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八 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1更加深入地分析了相对价格差异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逻辑严密 模型精巧 3分析了贸易的后果与影响 4适合分析产业间贸易 5适合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 6强调供给因素 忽视需求因素 7使用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 忽视动态分析 标准贸易模型李嘉图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赫 俄模型共同点 1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2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曲线由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 3世界均衡点由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和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 标准贸易模型建立在四个重要关系的基础上 1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2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3确定世界均衡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4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Q2 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封闭条件下的一国国内均衡 国际价格的确定 生产 消费和贸易的关系 Q D X的出口 Y的进口 本国 外国 X相对价格上升 会使消费点随无差异曲线向靠近Y 背离X的方向移动 替代效应 会使社会福利改善 收入效应 U1 U2 U3 提供曲线 offercurve P23标准贸易模型的进一步拓展P271基于偏好差异的国际贸易2引入交易成本的国际贸易3多国多产品的国际贸易 随堂作业 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 进口原材料 如粮食 石油 试分析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 a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供应紧缺 b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 并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销售 c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 d俄罗斯农业歉收 e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 一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一个没有贸易的假设世界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不存在外部性 第二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因生产要素数量和存量的差异消费偏好不同规模收益不同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 一 几种解释1自然资源稀缺说稀土2人力资本说奥巴马3贸易壁垒说日本4需求逆转说 5要素密集度逆转说农业 钢材 第二节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一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命题消费者行为假设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高档产品 反之偏好低档产品 且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 则其消费偏好也相同 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生产者行为假设一国生产者总是先发展具有国内需求的产品 在产量超过了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时 生产者会将产品向国外出口 二 重叠需求的贸易模型 A B C 三 重叠需求理论的意义1仍然肯定要素禀赋理论初级产品的贸易是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引起的 其消费需求与一国的收入水平无关 2解释了工业制成品贸易工业制成品的消费需求与一国的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 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 对制成品的重叠需求范围较大 因此 制成品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第三节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一 技术差距理论 technologygaptheory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cycletheory 一种产品从其创新引入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 需要多种不同的投入要素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产品投入要素的比例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最初集中于技术和资本丰裕的创新国的产品可以逐步地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1对要素禀赋理论动态化的扩展2受到了重叠需求理论的影响3研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 一 规模经济 economiesofscale 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提高 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 换言之 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increasingreturnstoscale 第四节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某一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随堂练习 分析下列情况中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尔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生产的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可来自于1技术外溢2产业内劳动力流动3知识的积累4网络效应 基本假设 一国内部仅存在两种产业 生产两种产品X和Y 两个行业都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两国没有技术 生产率 要素等的差异 X Y E A B E 无论国家间是否存在相对价格差异 规模经济的存在都会引导各国厂商专门生产部分产品 这样便可获得来自规模经济的好处 Q C DW AC2 AC1 E P AC1 后期国家很难介入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市场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的两个关键假设 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 顾客不会由于微小的价格差异而去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产品的差异性确保每家厂商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竞争 2每个厂商都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 即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的影响 其行为像垄断者 D AC MC MR 垄断企业的价格制定和生产决策 QE PE AC 垄断竞争的市场均衡 n C P CC PP E n1 C1 P1 n2 P2 C2 n3 C3 P3 垄断竞争与贸易 CC 垄断竞争模型的局限性 极少数的行业能被称为垄断竞争 事实上 最普遍的是小集团式的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中另两种行为都被垄断竞争模型假设所排除 A勾结行为B战略行为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相互作用决定国际贸易模式 制造业不是垄断竞争行业情况下的贸易 本国 资本充裕 外国 劳动力充裕 制造品 粮食 在不存在规模经济的世界中 只有制造品和粮食之间的简单交换 制造业是垄断竞争行业情况下的贸易 本国 资本充裕 外国 劳动力充裕 制造品 粮食 如果制造业是个垄断竞争的行业 那么本国和外国将生产具有差别的制造品 因此 即使本国是制造品的净出口国 在其出口制造品的同时 也还会进口一些制造品 从而促进行产业内贸易 行业内贸易 行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定义 intra industrytrade指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种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 产生原因 1各国的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2产品差异性3规模经济4运输成本5产品目录的分类程度 行业内贸易指数 intra industrytradeindex 产业内贸易在一国总贸易量中的比重 T 0时 表示一国的该种产品只有出口 或者只有进口 T 1时 表示一国的该种产品进口与出口相等 美国行业内贸易指数 重要性 扩大市场对收入分配影响较小 随堂练习 课后习题1 2P67 一 经济增长及其源泉经济增长 economicgrowth 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通常用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 economicdevelopment 指经济产出增加及伴随出现的经济 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动态贸易理论 经济增长的类型 生产要素的增长技术进步的增长 生产要素的增长 生产要素的增长 雷布津斯基定理假设 商品相对价格不变 要素使用率不变 劳动要素增长而资本保持不变 技术进步的增长中性技术进步 neutraltechnicalprogress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labor savingprogress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capital savingprogress 中性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生产对贸易的影响 1产生贸易 pro trade 2制约贸易 anti trade 3中性贸易 neutral 消费对贸易的影响 1扩张2制约3中性 小国情况 大国情况贸易条件效应增长在不变价格下增加国家的贸易量 会使贸易条件恶化 反之 增长在不变价格下减少国家的贸易量 使贸易条件改善 悲惨增长易发生的几个条件1增加的生产要素用来生产可出口商品的或者消费偏好向进口商品转移都会使贸易量在不变价格下大大增加 2本国是一个大国 当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有相当比重时继续增加出口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3当世界其他国家对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与收入的需求弹性非常低时 本国的贸易条件会大大恶化 4本国对贸易的依赖性很强 以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引起国家福利的减少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的转变 一 关税1概念指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 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 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2作用3特点4种类 第三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二关税经济效应 小国情况 PW 1 t PW Q1 Q2 Q3 Q4 价格效应 PW 1 t PW生产效应 Q1 Q3消费效应 Q2 Q4进口效应 Q2 Q1 Q4 Q3税收效应 tPW Q4 Q3 贸易条件效应 贸易条件不变 二关税福利效应 小国情况 生产者剩余 a消费者剩余 a b c d 政府收入 c社会福利 b d a PX 1 t PW 二关税福利效应图示 小国情况 A1 三关税经济效应 大国情况 PW 1 t PW Q1 Q2 Q3 Q4 价格效应 PW 1 t PW 生产效应 Q1 Q3消费效应 Q2 Q4进口效应 Q2 Q1 Q4 Q3税收效应 tPW Q4 Q3 贸易条件效应 贸易条件改善 PW 三关税福利效应 大国情况 生产者剩余 a消费者剩余 a b c d 政府收入 c e社会福利 e b d e 三关税福利效应图示 大国情况 U1 四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 即附加值 受保护的情况 ERPj Vj Vj Vj 100 Vj 征收关税后j行业产品生产的附加值Vj征收关税前j行业产品生产的附加值 练习 一国的制成品价格为1000元 附加值为400元 其中原材料为600元 如果对制成品和原材料都征收20 的税 该制成品行业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 如果对制成品征税40 对原材料征税20 如果对制成品征税20 对原材料征税40 一 进口配额 importquota 1概念指一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工业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进口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实行直接限制 2种类全球配额绝对配额国别配额关税配额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配额的经济效应 小国情况 PW P Q1 Q2 Q3 Q4 价格效应 PW P 生产效应 Q1 Q3消费效应 Q2 Q4进口效应 Q2 Q1 Q4 Q3收益部分 Q4 Q3 P PW 配额的福利效应 小国情况 生产者剩余 a消费者剩余 a b c d 收益 c社会福利 b d a 动态情况 a D P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1进口配额对进口的限制强于关税2进口配额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关税3进口配额强化了国内垄断4进口配额导致 寻租 行为的发生 二 自愿出口限制 VER 1概念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力或要求下 自愿 地在规定时间内 一般为3 5年 实行限制本国产品出口数额的政策 2种类协定性非协定性 VER的经济福利效应 PW PV Q1 Q2 Q3 Q4 价格效应 PW PV生产效应 Q1 Q3消费效应 Q2 Q4进口效应 Q2 Q1 Q4 Q3社会福利 b d 进口国 b d a c e f 三 歧视性政府采购 discriminatorygovernmentpolicy 概念指通过法令或实际上要求本国政府机构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从而导致对外国产品起始于限制的做法 DG 歧视性政府采购的经济福利效应 Q P S DG P PW Pd Q1 Q2 Qd QG 政府采购价格 PW Pd国内生产 Q1 Qd政府需求 QG Qd私人需求 Q2 QG生产者剩余 a政府消费者剩余 a b c 社会福利 b c b a c 四 其他非关税壁垒国产化程度要求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社会壁垒 五 出口补贴 exportsubsidies 1概念指一国政府为了促进出口 在出口商品时给于出口企业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2分类直接补贴间接补贴 出口补贴效应 小国情况 PS Q3 Q4 a b c d 出口补贴效应 大国情况 PS Q3 Q4 a b c d Pw e 六 倾销 dumping 1概念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指出口商品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2分类偶然性倾销 sporadicdumping 掠夺性倾销 predatorydumping 持续性倾销 persistentdumping 持续性倾销导致条件 1不完全竞争2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大 而国内市场需求弹性较小3国内外市场隔离 P P 反倾销 anti dumping 程序1进口国生产商提出反倾销控诉2调查取证3认定4采取措施 第五章各种贸易保护的观点 第一节最佳关税论一 最佳关税 optimumtariff 是指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或指一国由于关税变动引起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关税水平 二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若国外供给弹性大 国内需求弹性小 则征收关税 国内消费者承担的损失大 若国外供给弹性小 国内需求弹性大 则征收关税 国外出口商承担的损失大 最佳关税就是指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存在某一最佳点 在这一点 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t w t0 t1 w0 0 E 三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Q P D MR 0 CM A B P1 CT Q1 F Q2 P2 C 第二节幼稚产业论一 幼稚产业 Infantindustry 是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 尚未发展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李斯特 二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1穆勒标准 C t 本国市场 国际市场 t0 t1 t2 二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2巴斯塔布尔标准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 现在承担成本3坎普标准强调内部规模经济 P Q D S世界市场 S S S 幼稚产业理论不足以支持贸易保护主义很难界定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容易僵化 第三节贸易条件恶化论 termsoftradedeteriorationtheory 该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主要出口初级产品 而进口工业制成品 由于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工业制成品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因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有恶化的趋势 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 1技术进步对两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 2市场环境对两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 3收入的需求弹性对两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 第四节国内市场失灵论外部性是该理论的核心两种类型的市场失灵 1不完全资本市场2新兴高技术产业 第五节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战略性出口政策 QH QF 0 QF0 QH0 A B 本国反应曲线 外国反应曲线 战略性出口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不同对象不同已具有优势的成熟产业不具竞争优势的幼稚产业内容不同竞争性保护政策防御性保守政策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QH QF 0 QF0 QH0 A B 本国反应曲线 外国反应曲线 第六节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课堂讨论作业 请搜集 准备有关 经济一体化 的资料 包括 发展 形式 特点 代表组织 各组织发展历程 自己对经济一体化的认识等等 仔细研究 形成自己的观点 于下次课进行交流讨论 第六章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第一节经济一体化一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二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1自由贸易区 freetradeare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 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特征 1 成员间自由贸易 2 对外无统一贸易政策 二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2关税同盟 customsunion 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 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特征 1 主要强调关税统一 2 仍有非关税壁垒的不统一 二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3共同市场 commonmarket 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 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而且还实现了服务 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特征 1 包含无形商品的流动 2 导致国家主权弱化 二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4经济联盟 economicunion 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 统一对外贸易政策 允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 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特征 统一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等 二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economicintegration 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特征 类似于形成一个国家 但形式上不一定要形成一个国家 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一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Q P DA SA PA PB PC PC 1 t PB 1 t 价格效应 PC 1 t PB生产效应 Q1 Q3消费效应 Q2 Q4贸易量 Q2 Q1 Q4 Q3贸易转移效应 C B Q1 Q2 Q3 Q4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生产者福利 a消费者福利 a b c d政府关税收入 c e 净福利 b d e a b c d e 福利的影响因素1国内的供求弹性越大 得到的福利越大 2若同盟前关税征收额度越大 得到的福利越大 3同盟前两国的价格水平差异越小 得到福利越大 如果A国和C国建立关税同盟 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A国出口品的供求情况 B国进口品的供求情况 Pw Pt a b c Pu 三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消极促成新的垄断拉大不同地区间经济差距 积极市场扩大效应促进竞争吸引外部投资 第七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节国际收支 balanceofpayments 一 概念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的指标 它衡量的是一国居民与他国居民从事国际交易活动所发生的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状况 国际收支的重要性1国际收支是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收支各组成部分的变动会影响到整体经济在短期内的表现 2大多数国家随着国际贸易成为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熟悉国际收支方面的知识就越发重要 3一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互动不仅会影响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 而且会影响金融市场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复式记账法系统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所从事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格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1经常项目余额 balanceoncurrentaccount 反映实际资源的国际转移 包括商品 服务等2资本与金融项目余额 balanceoncapitalaccount 记录了与金融资产 如债券 相关的交易 此外还包括涉及外国非金融资产 如土地 的出售或购买的交易 是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3错误与遗漏项目 三 经常项目余额1商品贸易余额 merchandisetradebalance 2服务余额 balanceonservices 3投资收入余额 balanceoninvestmentincome 4单方转移 unilateraltransfers 三 资本与金融项目余额1资本项目资本转移 1 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 2 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 3 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非生产 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2金融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一 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自发交易项目调整交易项目二 国际收支差额1商品贸易差额2经常项目差额3基本收支差额4官方结算差额 跨时贸易intertemporaltrade指一国把不同时点上生产的产品进行贸易 以用于消费 贸易赤字可被认为是进口当前消费和出口将来消费 贸易盈余和被认为是进口未来消费 出口当前消费 三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3价格性不平衡4收入性不平衡 四 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1逆差的影响影响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影响一国货币供给2顺差的影响积累外汇储备 提高支付能力国内产量增加 促进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增加 第八章外汇与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 外汇 foreignexchange 广义的外汇 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 包括外国货币现金 外币有价证券 外币支付凭证等 狭义的外汇 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包括外币现金 银行存款 外币支付凭证 票据等 外汇特点 可偿性可兑换性国际通用性 二 外汇汇率和相对价格汇率 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是货币的相对价格 例 如果汇率为每英镑1 5美元 美国人买一件在英国标价50英镑的毛衣 一条在美国标价45美元的牛仔裤 世界市场上毛衣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第二节外汇市场一 外汇市场概述定义是指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 是外汇供给者 外汇需求者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 分类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内外汇市场外汇批发市场外汇零售市场 二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中央银行进出口商及其他外汇供求者贴现公司外汇交易商外汇投机者 三 外汇市场的功能1国际清算2套期保值3投机 第三节外汇制度一 外汇制度概述定义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做出的规定 分类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货币当局规定本币对外币的中心汇率 市场汇率只能围绕中心汇率做小幅波动 二 外汇管制定义是指一国政府为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 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授权有关货币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成因一般性成因发展中国家实施外汇管制的成因工业化国家实行外汇管制的成因 3外汇管制的成本分析a干扰了外汇市场功能的有效管理 导致经济活动的扭曲和资源配置不当 b滋生非法交易c增加管理成本d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4外汇管制的措施 第四节外汇决定一 铸币平价理论金铸币本位制度下 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括的黄金的重量和成色 即金含量 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的含金量来折算 两种货币间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金铸币本位制度下 汇率波动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黄金输送点是在金平价之上加一个正负百分数 这一百分数是根据进行国际贸易的两国之间输送费用和利息计算的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幅度为金铸币平价 黄金输送点 一 购买力平价理论 purchasing powerparity PPP 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 同样的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 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Pus eus E PE这意味着美元 欧元汇率就是美元价格和欧元价格之比 即eus E Pus PE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 某种货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会引起该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等比例贬值 而购买力的上升则会引起相应的货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汇率为 eus E Pus PE另一种表达方式 Pus eus E PE 购买力平价和一价定律之间的关系一价定律适用于单个商品的情况 购买力平价理论适用于普遍的价格水平 即商品篮子中所有基准商品价格的组合 如果一价定律对所有商品都成立 那么只要勇于计算不同国家价格水平的基准商品篮子是一样的 那么购买力平价就成立 相对购买力平价 relativepurchasing powerparity 在任何一段时间内 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的百分比将等于同一时期两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之差 另一种表达形式 e P P e 相对购买力评价的重要性1相对购买力平价正确地反映了汇率变化的百分比与通货膨胀差异之间的关系 即使两个国家为计算各自价格水平所选取的商品篮子的构成和范围不同时也是如此 2即使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时 只要那些使得实际情形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因素随着时间基本不变 那么相对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仍约等于汇率的百分比变化 二 利率平价理论 theoryofinterest rateparity 抵补的利率平价 coveredinterest rateparity 假设 1两个国家 2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 投资者在国际间进出也不存在任何壁垒 投资于本国市场 1 1 i 1 i投资于外国市场 1 e 1 e i ef ef e 1 i 外汇市场的均衡状态 1 i f e 1 i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 贴 水率为 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 则本币远期贬值 若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 则本币远期升值 非抵补的利率平价 coveredinterest rateparity 1 i Eef e 1 i 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 则市场预期本币远期贬值 若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 则市场预期本币远期升值 三 国际收支理论 theory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 BP Y Y P P i i e Eef 0 e f Y Y P P i i Eef e f Y Y P P i i Eef 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使进口增加 导致外汇需求增加 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从而使本币贬值 本国价格水平上升将引起实际汇率升值 意味着提高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 出口下降 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贬值 本国利率提高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顺差 本币升值 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会贬值 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 购入外币 导致本币贬值 第九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是指收入不变情况下 运用汇率与价格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 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 所以称为弹性分析法 货币贬值通过价格效应和贸易量效应影响经常项目收支 一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通过本币贬值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时依赖于外汇市场稳定的条件下才有效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e S D 0 S D S D e e1 e e1 e e1 e2 一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本币表示的经常项目差额为 CA P X e P M本币贬值 X与e增加 M减少但对CA的变动要考虑进出口弹性 CA P X e P M从进口来看 如果进口弹性大于1 则本币贬值能够使进口减少 进口之处减少 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进口弹性小于1 则本币贬值会进一步造成国际收支的恶化 CA P X e P M从出口来看 如果出口弹性大于0 则本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出口弹性等于0 则汇率变化 出口量不变 二 马歇尔 勒纳条件CA P X e P MdCA de P dX de e P dM de P M 设 PX P ePM eP 令 X dX X dPX PX dX X de e M dM M dPM PM dM M de e 由 可得 dX X de e XdM M de e M dCA de X P e X MP M P M两边同时除以P M dCA de X P X e P M M 1PX eP M所以 dCA de P M X M 1若上式右边大于零 则dCA de大于零 即本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这一条件就是马歇尔 勒纳条件 X M 1 三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和J曲线 t CA 逆差 顺差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生产时滞 取代时滞 交货时滞 四 弹性分析法的缺陷成立条件很多 1供给要求充分弹性2符合马歇尔 勒纳条件3不能有太强的时滞效应4本币贬值对国内产品价值影响很小 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 劳务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 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 吸收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一 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收入调节机制Y C I G X M C C cY M M mY 令A C I G为吸收 则Y A X M由于Y C S T因此有S I X M Y C cY I G X M mY Y 假设出口增加1个单位 则Y增加1 s m 个单位 M增加m s m 个单位 如果CA X M 0 则必须增加s m m单位的出口 才能增加1单位的CA 如果顺差 则支出增加1个单位 进口会增加m s m 个单位 即顺差会减少m s m 个单位 1 c m 1 C I G X M s m 1 C I G X M 二 吸收分析法CA X M Y A对上式两边微分得 d CA dY dA货币贬值对收入的影响 dY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可分为两部分 引致支出效应 设a为边际吸收倾向 该效应可表示为adY 直接影响效应 可表示为dAdadY dAd dAd CA 1 a dY dAd 引致效应货币贬值出口直接效应 货币余额效应贬值 通胀 物价上涨 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利率上升 国内投资下降 消费下降 A减少 货币幻觉效应贬值 物价上涨 名义价格上涨 A减少 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 物价先于工资上涨 边际储蓄倾向高 A减少 国内产量 吸收 对吸收法的评价比弹性分析法更全面 包括数量调节和价格调节 1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追求的目标相矛盾 2忽视了金融资产项目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忽视了货币变量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 强调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并考虑了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经济的多种渠道 一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方程为 Md KPY货币供给为 Ms m D R 假设货币市场均衡 则KPY m D R 基本思想是 国内货币市场的失衡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Ms Md超额货币供给会流向国外 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利率水平会下降 资本流出 国际收支逆差 如果物价水平可以变动 则会导致物价上涨 出现逆差 Ms Md 逆差 顺差 如何通过货币市场调节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调节 Ms Md Ms Md 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 自发调节固定汇率下 通过国际储备变化 Ms Md Ms Md浮动汇率下 通过价格变化 Ms Md Ms Md 逆差 R m D R Ms 顺差 R m D R Ms 逆差 e Md 逆差 贬值 二货币分析法的简要总结与评述1国际收支本身是货币现象 应用货币理论分析 2货币应看做是存量 3货币存量可以通过国内信用或国际储备的调节进行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