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 第一课 主题 这个玩具我就是要买 帮助孩子克服任性和固执 一 导入部分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很任性 脾气倔强 一不满意就大哭大闹或者和父母对抗 根本不和父母配合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任性呢 其实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我主要从家庭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归类 二 任性成因简析 1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一般是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孩子要什么马上满足孩子 孩子就是家中的小太阳 只要孩子一说出口 家长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长此以往 孩子觉得家长为自己所做的是理所当然的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很难考虑到别人的需求 2 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很多家庭中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不同 尤其是家中和老人同住的主干家庭 往往是在教育孩子时 大家都各抒己见 甚至是一个管而另一个就护孩子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孩子很容易变得任性固执 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保护伞 更加不听从道理和管教 一味任性到底了 3 家长对孩子过分粗暴也有的家长使用棍棒政策 对孩子非打即骂 不顾孩子的自尊 孩子无论说得对错 只要不合家长的意 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乱批乱打一通 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是逆来顺受 毫无主见 要么就是骨子里极其叛逆 形成反叛的性格 三 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从心理学上来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心理反抗期 从成长的规律来看 0 6岁期间 孩子会经历 执拗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 完美敏感期 情感敏感期 等各种敏感期 在这期间孩子的需求如果得不到合理满足会变得非常任性 有时候家长看来都不可理喻 实际上这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个过程 所以说这时候孩子的任性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 我们要给予尊重接纳和合理满足 然而 如果孩子的任性得不到合理引导 被过分纵容或者过分压抑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也不能让孩子任由发展 不管不顾 时间长了 孩子的不良性格完全养成了 改都很难了 严重的还会形成 任性心理症结 成为心理疾病 因此 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接纳孩子任性的正常需求 同时合理引导孩子正确表达需求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四 解决孩子任性的对策 1 严格拒绝不合理要求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爱不是意味着一味满足孩子 孩子还小 没有自控力 很多时候也没有辨明是非曲直的能力 家长需要把不正确的部分替孩子过滤掉从而给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引导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 家长要严格拒绝孩子 而不能一味妥协退让 2 事先和孩子约定规则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路上看见什么就非要让家长买 一旦不买就哭着不走 大部分家长怕路上丢人就妥协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也和家中没有规则有关系 如果说事先和孩子约定好 孩子有规则可依 也不会总是任性需求和家长讨价还价 3 尊重孩子用想象表达愿望有些时候孩子在表达需求的时候 可能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 比如孩子累了 就希望让家长抱着走 这时候 家长如果自己觉得不舒服 没必要非要强忍着疲惫一定要满足孩子 但家长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可以尊重孩子的感觉 但不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 可以用想象的方法表达下愿望 当孩子的感觉被尊重了 孩子往往很通情达理 愿意去体谅家长 4 延迟满足给孩子选择权当孩子有要求的时候 如果家长觉得这个东西不是非常急需的 家长也可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又让孩子学会等待 期望已久的东西拿到手 幸福感也会比马上得到要高很多 同时 可以给出孩子一定范围内的主动权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会选择和等待 5 巧用惩罚让孩子体验后果有些时候孩子在任性的时候 家长可以适当运用惩罚手段 还孩子体验下后果 为自己的任性吃一点苦头 让孩子学会下次不再靠任性来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惩罚不是体罚 另外这个后果不能太严重 是在孩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6 冷处理或转移注意力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 家长也可以冷处理 先不去处理 让孩子知道 有问题不是靠哭闹来解决的 等孩子冷静的时候 然后再去给孩子讲道理 告诉孩子如果有合理的要求可以好好和家长说 而不要通过哭闹或无理取闹来解决 当孩子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 家长切忌给孩子讲道理 因为孩子肯定听不进去 注意 家长一定要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 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 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去引导孩子 理解和尊重孩子 合理满足加之正确引导 不纵容也不压抑孩子的需求 帮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家长畅谈学习感受 交流帮孩子克服任性和固执的经验 六 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 第二课 课件制作 郝翠敏2012 08 11 主题 我为你的成功鼓掌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目标 让家长了解如何减少幼儿嫉妒心理通过理论阐述教育家长如何平复他们的情绪 一 导入部分 1 和大人们一样 孩子也会妒嫉 而且他们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 2 过分的妒嫉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使他们在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中感到自卑 妨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 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达到上学年龄之前教会他们如何克服这种情绪 二 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1 注意孩子的暗示 并表示同情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对于家长们来说 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 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 当孩子妒嫉心理爆发的时候 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 比如搞破坏 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 有时候 妒嫉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 如胃疼 难过 焦躁 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 这时候 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 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 2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嫉显然 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 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 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 3 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 因此当你发觉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 在表示同情的同时 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场 更不要指责受到妒嫉的对象 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绪 还会导致孩子养成动辄归咎于他人的坏习惯 4 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感到嫉妒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样的待遇 假如此时家长能够诱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但能够缓解嫉妒的心理 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 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你可能注意不到 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 婷婷越来越可爱了 或者只是一个微笑 一个耸肩的动作 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 比较 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 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代遗迹发掘与学术研究承诺书(3篇)
- 2025年青光眼用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智能制造过程管控承诺书(7篇)
- 快乐运动会的场景描写记叙文7篇范文
- 推进健康安全管理保证承诺书7篇
- 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提升承诺书4篇
- 2025贵州剑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聘职业经理人(总经理)17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一次难忘的比赛记叙文描写比赛的经过6篇
- 内蒙古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基于OCT技术的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斑块特征精准评价与临床意义探究
- 2025年中国盐业集团招聘考试面试经验
- 知识产权企业介绍
- 食品安全总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福建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77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共青团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国数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
- 头颈部鳞癌治疗现状及免疫治疗进展
- CB/T 749-1997固定钢质百叶窗
- GYB培训全课件(最终版)
- 大桥墩柱盖梁抱箍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