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利用实验台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台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附录1比例(P)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sUO(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sUi=)()其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1. 1、图1.1.2和图1.1.3所示,于是01RRK=,实验参数取R0100k,R1200k,R=10k。 2积分(I)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2图1.1.2R1P+uiR0-+RR-+uouo t图1.1.30tTs1图1.2.1Ui sUo s图1.1.1KUi sUos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TssUsUiO1)()(=其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2. 1、图1.2.2和图1.2.3所示,于是,实验参数取R0100k,C1uF,R=10k。 CRT0=3比例积分(PI)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UO1+=TsKUi其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3. 1、图1.3.2和图1.3.3所示,于是RK=,CRT0=01R实验参数取R0200k,R1200k,C1uF,R=10k。 4比例微分(PD)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UO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TsKUi+=其方块图和模拟电路分别如图1.4. 1、图1.4.2所示。 其模拟电路是近似的(即实际PD环节),3图1.2.2CI+uiR0-+RR-+uo图1.2.30uo tt图1.3.2PI+uiR0-R1+CRR-+uo图1.3.30uo ttKTs1图1.3.1Uo sUis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取,则有321,RRRCRRRRTRRRK2121+021,=+=,实验参数取R010k,R110k,R210k,R31K,C10uF,R=10k。 对应理想的和实际的比例微分(PD)环节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4.3a、图1.4.3b所示。 实际PD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21xx312233112030()1()() (1)()(oiU sRRRR CsU sRRRR CsRRR RRR CsRRRR CsR?+=+)+=+5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UO图1.4.2PD+uiR0C-R3R1+RR2R-+uoTs图1.4.11Ui sKUos图1.4.3b0uo tt图1.4.3a0uo tt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TsKUi4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其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5. 1、图1.5.2和图1.5.3所示,其中CRTRRK101,=,实验参数取R0200k,R1200k,C0.1uF,R=10k。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UO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TsTKsUsdiPi+=1)()(其方块图和模拟电路分别如图1.6. 1、图1.6.2所示。 其模拟电路是近似的(即实际PID环节),RKP=取,将近似上述理想PID环节有321RRR2021R1001,CRRTCRTRdi=,实验参数取R0200k,R1100k,R210k,R31k,C11uF,C210uF,R=10k。 对应理想的和实际的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6.3a、图1.6.3b所示。 实际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222110010132()1() (1)oiU sRRRC RC sUsRRC sRC RCs+=+1)图1.5.2PI+uiR0-+C+R1RR-+uo图1.5.30uo ttTs+1图1.5.1KU isU osTdsKPTis1Ui sUos图1.6.1图1.6.2PID+uiR0C-R3CR1+RR2R-+uo5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图1.6.3a0uo tt图1.6.3b0uo tt6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观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台,利用实验台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中的图2.1.1和图2.1.2,设计并连接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如用U 9、U 15、U11和U8连成)。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对运放仔细调零。 接线时要注意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2利用实验设备观测该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并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3改变该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参数,观测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利用实验备观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中的图2.2.1和图2.2.2,设计并连接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两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三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如用U 9、U 15、U 11、U10和U8连成)。 5利用实验设备观测该三阶系统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并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6改变该三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参数,观测参数对系统稳定性与动态指标的影响。 7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以上实验步骤中的 2、3与 5、6的具体操作方法,请参阅“实验一”的实验步骤2;实验步骤7的具体操作方法,请参阅“实验一”的实验步骤3,这里不再赘述。 7四附录1典型二阶系统典型二阶系统的方块结构图如图2.1.1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KsG1(+o TKKsTs11,)1)(=,其闭环传递函数为2n22n2)(nsssW+=,其中,111121,TKTTTKoon=E(s)R(s)图2.1.1T0s1T s+1KC(s)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8图2.1.3a0c tt图2.1.3c0c tt+图2.1.2200k200kr(t)-+200k1u C200kR0-+C100kR1-Rx1uR+-+Rc(t)取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2.1.2所示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2.1.3所示Rx接U4单元的220K电位器,改变元件参数Rx大小,研究不同参数特征下的时域响应。 2.1.3a,2.1.3b,2.1.3c分别对应二阶系统在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E(s)R(s)图2.2.1T0s1T s+1KT s+1KC(s)2典型三阶系统典型三阶系统的方块结构图如图2.2.1所示图2.1.3b0c tt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1()(21+=sTsTsKsG,其中o TKKK21=,取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2.2.2所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RxKsss1.0(KsHsG/500,)15.0) (1)()(=+=,,Rx的单位为K。 系统特征方程为系统稳定系统临界稳定系统不稳定根据K求取Rx。 这里的Rx可利用模拟电路单元的220K电位器,改变Rx即可改变K2,从而改变K,得到三种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结果。 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2.2.3a、2.2.3b和2.2.3c所示,它们分别对应系统处于不稳定、临界稳定和稳定的三种情况。 321220200sssK+012图2.2.2+200k200kr(t)R+-200k10u100k-+500k1u-+RxR+100k1u100k-+c(t)图2.2.3a0c tt图2.2.3b0c tt图2.2.3c0c tt9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三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测量典型环节(或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根据实验所得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实验方法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用实验方法完成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 3根据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各自的传递函数。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上的信号源,掌握改变正弦波信号幅值和频率的方法。 利用实验设备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一阶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如用U9+U8连成)或“两个一阶惯性环节串联”的模拟电路(如用U9+U11连成)。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3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 具体操作方法参阅步骤2。 4参考附录的提示,根据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或数据)求取各自的传递函数。 5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10四附录1实验用一阶惯性环节传递函数参数、电路设计及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KsG的一阶惯性环节,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是一个对于1)(+=Ts半圆,见图3.1。 取s=j代入,得)()(r1)(?jjjeTKG=+=在实验所得特性曲线上,从半园的直径,可得到环节的放大倍数K,K。 在特性曲线上取一点 (0)rk (0)r,可以确定环节的时间常数T,ktg?(?k)=T。 实验用一阶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12.01)(+=ssG,其中参数为R0=200K,R1200K,C0.1uF,其模拟电路设计参阅图1.5.2。 2实验用典型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参数、电路设计及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于由两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KKsG令上式中sj=,可以得到对应的频率特性12)1)(1()(2221+=+=TssTsTsT)1(图3.1Im0Re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22)(r12)(?jTjejTKG=+?=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2.1所示。 根据上述幅相频率特性表达式,有)0(rK=(31)r)0(kkktgTr2 (211)+=其中T2Ttgkk1122?=故有kkktgTT2122?=(32)kkktgrr)0(T2(211)+=(33)如已测得二阶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则、 (0)rk、k和()kr均可从实验曲线得到,于是可按式(31)、(32)和(33)计算K、T、,并可根据计算所得T、求取T1和T2图3.2.1Im0Re1(21?+=TT1(22?=TT图3.2.2+R0100kr(t)-100k+C+R1200kRC-200k+Rc(t)0.1u0.01u实验用典型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s13.0+02.01)11.0)(12.0(2+=+=ssssHsG其电路设计参阅图3.2.2。 3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上述幅相频率特性也可表达为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图3.3.1和图3.3.2分别给出上述一阶惯性环节和二阶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1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图3.3.1图3.3.2注意此时横轴采用了以10为底的对数坐标,纵轴则分别以分贝和度为单位。 12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联校正装置对线性系统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 2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 二实验内容1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2按动态特性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3观测加串联校正装置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并观测校正装置参数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并连接一未加校正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完成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观测。 提示设计并连接一未加校正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可参阅本实验附录的图4.1.1和图4.1.2,利用实验台上的U 9、U 11、U15和U8单元连成。 通过对该系统阶跃响应的观察,来完成对其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研究,如何利用实验设备观测阶跃特性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阅实验一的实验步骤2。 2参阅本实验的附录,按校正目标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模拟电路。 3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并连接一加串联校正后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完成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观测。 提示设计并连接一加串联校正后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可参阅本实验附录的图4.4.4,利用实验台上的U 9、U 14、U 11、U15和U8单元连成通过对该系统阶跃响应的观察,来完成对其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研究,如何利用实验设备观测阶跃特性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阅“实验一”的实验步骤2。 4改变串联校正装置的参数,对加校正后的二阶闭环系统进行调试,使其性能指标满足预定要求。 提示5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附录1方块图和模拟电路13实验用未加校正二阶闭环系统的方块图和模拟电路,分别如图4.1.1和图4.1.2所示E(s)R(s)图4.1.10.2s10.5s+15C(s)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其开环传递函数为()520.2(0.5S1)(0.51)G sSss=5+其闭环传递函数为2n22()()501()2502nnW SG sG sssss2+=+c(t)500k1u+-200k200kr(t)200k+-+100kR0C图4.1.2+200kRCR1+1u-+R-+R式中507.07n=,10.141n=,故未加校正时系统超调量为210.6363%pMe?=,调节时间为44snts,=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等于该I型系统的开环增益25=vK1/s,2串联校正的目标要求加串联校正装置后系统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1)超调量25%pM (2)调节时间(过渡过程时间)1sts (3)校正后系统开环增益(静态速度误差系数)3串联校正装置的时域设计1/s25Kv从对超调量要求可以得到2125pMe?=%,于是有0.4。 由41snts可以得到=4n。 因为要求设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D(s),则加串联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故令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仍包含一个积分环节,且放大系数为25。 25Kv14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实验中心25()()D sG s()(0.51)D sss=+采用相消法,令0.51()1sD sTs+=+(其中T为待确定参数),可以得到加串联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0.512525()()D sG s1(0.51) (1)sTssss Ts+=+这样,加校正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东省珠海市示范名校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技术面经:航道技术面试题目与解答精 编解读
- 高端职位求职实战指南:各行业高级面试题库精 编
- 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与实践
- 我爱数字绘本讲解
- 现场外伤急救技术
- 膝关节损伤诊断详解
- 青春盛典活动策划方案
- 项目社工述职汇报
- 手术室药品规范化管理
- 共青团中央所属事业单位2024年度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分级护理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
- 气候变化与健康课件
- 公司电脑配备管理办法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楼板下加钢梁加固施工方案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种植用导板
- 医院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LY/T 1828-2009黄连木栽培技术规程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