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第7章.ppt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第7章.ppt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第7章.ppt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第7章.ppt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第7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宽带IP城域网 7 1IP城域网的技术模式7 2IP OPTICAL城域网技术7 3IP SDH城域网技术7 4IP D 城域网技术7 5IP城域网QOS7 6思科METROIP解决方案7 7学习参考网址 略 随着因特网用户数量的剧增 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普及和网络信息流量的持续高速增长 建设宽带IP城域网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建设 数字城市 城市数码港 一般都是大规模铺设光纤 或者租用光纤建设宽带IP网络 其建设目标是 EverythingoverIP 在宽带IP网络提供传统的音频 视频业务 同时提供IP数据业务 本章重点介绍几种流行的宽带IP城域网技术 图7 1城域网应用图 7 1IP城域网的技术模式 表7 1带宽需求表 建设宽带IP城域网 采用的技术一般有下面四种模式 如图7 2所示 按协议的简化过程依次是 1 IP ATM 2 IP SDH 3 IP DWDM 4 IP Optical 图7 2宽带IP城域网技术模式 IP ATM是指在传统的ATM交换网络上提供IP业务 显然ATM层使得IP传输复杂化 而IP SDH WDM则简化了传输协议 同样可以高效可靠的提供IP业务 传统的电信公司拥有大量的ATM设备 使用IP ATM技术是其首选 一些新的网络电信公司 则愿意选择后面的三种技术 显然 新技术的出现 使越来越多的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宽带IP城域网建设 上述三种宽带IP网络技术既可用于广域网络 也可用于城域网络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流行的宽带IP城域网技术 图7 3IP Optical城域网拓扑结构 7 2IP Optical城域网技术7 2 1IP Optical城域网方案 1 骨干层骨干层由千兆IP线速路由交换机互连组成 速率可达6至10G 并连接INTERNET出口 向上同国家和国际干线互连 向下与各信息汇聚点以1Gbps带宽相连 骨干层由千兆IP线速路由交换机要求 背板速率 40到80Gbps 吉位接口 足够多 有冗余备份 典型产品 ciscocatalyst8500 2 信息汇聚层信息汇聚层是以太千兆IP线速路由交换机为骨干互连设备 带宽一般为为1G IP线速路由交换机向上与主干部份的高速线速路由交换机相连 向下和接入级千兆线速路由交换机相连 接入各局域网和社区网 信息汇聚点的千兆IP线速路由交换机要求 背板速率 40Gbps 吉位接口 8个 100Mbps接口 50个 可扩充到100个 支持单模 典型产品 ciscocatalyst6500 3 接入层典型的IP Optical城域网接入层全部采用以太技术10M 100M 1000M 当然也可以综合使用其他宽带接入技术 1 IP Optical技术的优点 结构简单 用户很容易利用原有网络基础来实现 速率高 利用新的聚合技术 提供高速网络 以太网无缝连接 可提供10M 100M 1000M速率接入 与10GE兼容 如有需要 很容易升级为10GE城域以太网 2 IP Optical技术存在问题 不能提供严格Qos保证 分配带宽 不能提供基于TDM的传统业务 不能很好地进行用户管理 优先业务等 环路保护和自愈恢复 线速路由交换机具有集L2 L3 L4交换一体化的功能 数据包进入路由交换机后 首先提取L2 地址 帧类型 VLAN优先级 L3 地址 协议 TOS等 L4 Qos 安全等 信息 然后进行各层交换 1 属于l2的按照L2地址进行交换 2 属于L3的按照L3地址进包转发 3 属于L4的按照L4信息决定实施何种QOS和安全授权策略 7 2 2线速路由交换机 线速路由交换机的典型产品CISCOCatalyst6000系列 图7 4Catalyst6000系列交换机 表7 2Catalyst6000系列的端口密度和容量 1 POS技术简介POS全称为PacketOverSONET SDH 分层模型如图7 5所示 POS是指在SDH网络上直接运行IP业务 由于因特网业务的数据迅猛增长 要求骨干网的速率越来越高 POS技术将是宽带IP城域网的首选技术之一 国内有很多城市IP网都采用这种技术 7 3IP SDH城域网技术7 3 1POS技术 图7 5IP SDH分层模型 POS以SDH作为IP数据网络的物理传输网络 它使用链路层PPP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 把IP分组根据RFC1662规范简单地插入到PPP帧的信息段 然后再由SDH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 然后向下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 加上相应的开销 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 最后到达光层 在光纤中传输 POS技术的优点如下 对IP路由支持能力强 IP传输速率高 利用SDH环路技术 提高网络稳定性 符合互联网业务特点 简化结构 降低成本 2 PPP协议PPP是英文Piont to pointprotocol的缩写 中文译为点到点协议 PPP是作为在点到点链路上进行IP通信的封装协议 PPP提供在串行点到点链路上传输IP数据包的方法 PPP主要组成协议有 1 采用HDLC在串行链路上封装数据报 2 采用扩展的链路控制协议 LCP 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椐链路 3 采用网络控制协议 NCP 来建立和配置网络层协议 为了建立点到点链路的通信连接 PPP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发送端PPP发送LCP帧 配置选择PPP参数 测试数据链路 2 建立数据链路协调配置 3 发送端PPP发送NCP帧 配置选择一个或多个网络层协议 4 配置好的链路一直保持通信状态 5 收到LCP或NCP指示关闭链路 3 HDLC协议帧格式负责同步传输链路上的PPP封装的IP数据包的定界 特点如下 1 统一的标志符F 01111110 作为帧分界符 2 传输透明 3 CRC校验 可靠性高 4 传输效率高 4 SDH技术SDH传送网的概念最初于1985年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提出 称之为同步光网络 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 SONET 它是由一整套分等级的标准传送结构组成的 适用于各种经适配处理的净负荷 即网络节点接口比特流中可用于电信业务的部分 在物理媒质 如光纤 微波 卫星等上进行传送 该标准于1986年成为美国数字体系的新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 ITU T 的前身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ITT 于1988年接受SONET概念并与美国标准化协会 ANSI 的TI委员会达成协议 将SONET修订后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 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SDH 使之成为同时适用于光纤 微波 卫星传送的通用技术体制 STM 1信号是SDH的第一级 称基本同步传送模块信号 比特率为155520kbps STM N信号是SDH的较高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信号 比特率是STM 1的整数倍 等级为第N级 从STM 1起 SONET与SDH在比特率上完全兼容 帧结构如图7 6所示 其中SOH称为段开销 是在STM N帧结构中安排的一些辅助信息 以保证信息的灵活有效传输 主要用于网络运行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包括再生段开销 RSOH 和复用段开销 MSOH RSOH终结于再生器和复用器 可以由再生器接入 也可以由终端设备接入 MSOH透明地经过再生器 终结于终端设备 其只能由终端设备接入 AU PTR AdministrationUnitPoint 称为管理单元指针 其作用是指示净负荷在帧内第一个字节的位置 图7 6SDH帧结构 SDH的帧传输时 按由左向右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串型码流依次进行 每帧传输时间为125 S 每秒传输1 125 106 8000帧 对STM 1而言 每帧能传输的比特数为8 270 9 1 19940b 则STM 1的传输速率为19440 8000 155 52Mb s 而STM 4为622 080Mb s STM 16为2488 320Mb s 图7 7IP SDH城域网拓扑结构 7 3 2IP SDH城域网方案 1 骨干层IP骨干层采用POS和千兆交换路由技术 构成宽带的骨干交换平台 物理传输采用SDH和DWDM技术 信息汇聚点的GSR要求 背板速率 40Gbps以上 POS2 5G接口 足够多 有一定数量备份端口典型产品是CISCO公司的Cisco12000系列 2 信息会聚层信息汇聚层是以太千兆IP线速路由交换机为骨干互连设备 信息汇聚点的千兆IP线速路由交换机要求 背板速率 40Gbps 吉位接口 8个 100Mbps接口 50个 可扩充到100个 支持单模典型产品是CISCO公司的ciscocatalyst6500 3 接入层根据用户需求采用如下宽带接入 1 以太网接入 2 基于有线电视HFC的CABLEMODEM接入 3 ADSL技术接入 4 无线宽带接入 5 其它宽带接入 Internet正迅速成为商务 娱乐 通信和信息检索的电子媒介 而基于网络的新型Intranet应用和强大的桌面电脑则推动着网络业务的指数级增长 服务供应商和企业正加紧部署分组交换基础设施 以处理迅猛增长的数据业务 Cisco12000系列千兆比特交换路由器 GSR 是Cisco为支持服务供应商和企业IP骨干网核心而设计和开发的重要的路由选择产品 Cisco12000系列有三种型号 Cisco12008 12012和12016 5TbpsGSR太比特系统 外形如图7 8所示 7 3 3Cisco12000系列路由器技术 图7 8Cisco12000系列千兆比特交换路由器 Cisco12008配有8个插槽 最多可以支持84个DS3 28个OC 3c STM 1c和28个OC 12c STM 4c或7个OC 48c STM 16c接口 Cisco12012配有12个插槽 最多可以支持132个DS3 44个OC 3c STM 1c和44个OC 12c STM 4c或11个OC 48c STM 16c接口 Cisco12016 最新推出的5 TbpsGSR太比特系统 有16个插槽 最多可以支持180个DS3 60个OC 3c STM 1c和60个OC 12c STM 4c或15个OC 48c STM 16c接口 将来还能支持15个OC 192c STM 64c接口 Cisco12000系GSR产品的结构设计旨在满足当今IP核心骨干网的高带宽 高性能 多业务和多可靠性要求 Cisco12000系列千兆交换路由器是CISCO公司的IPOVERSDH解决方案 适用以下场合 1 ISP骨干网 2 电信ISP数据骨干网 3 下一代因特网 4 有线电视运营商 5 建立高速数据网 6 宽带广域骨干网 7 宽带城域骨干网 图7 9Cisco12000GSR体系结构 Cisco12000GRS适合用于提供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功能 以便在整个网络中传输IP数据报 GSR的主要部件是交换机结构 GRP和LC Cisco12000GSR的核心是多吉比特纵横交换机结构 优化用于提供千兆比特速率的大容量交换 交换机结构包括两种插卡 交换机结构插卡 SFC 及时钟和调度程序插件 CSC 每个GSR机柜必须至少配置一个CSC CSC处理发自LC的请求 分配结构接入权限并为系统中所有插卡提供参照时钟 以保证整个纵横结构中数据传输的同步 SFC从CSC卡接收调度信息和定时参考 并实施切换功能 千兆比特处理器 GRP 提供路由选择功能 该处理器负责在网络拓扑中运行路由选择协议和生成路由选择表 该信息然后用于构建该处理器并分配给LC的转发表 此外 GPR还负责提供系统控制和管理功能 分组转发功能由每个LC执行 一份GRP计算的转发表复印件分配给系统中的每个LC 每个LC能够独立查找转发表本地复印件上收发到的每个数据报的目的地址 然后整个纵横交换结构会将数据报交换到目的地LC 随着人们对通信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 特别是Internet业务的爆炸性增长 网络拥挤日趋严重 城域网中已逐步采用了IP DWDM技术 传统的城域网络中采用TDM技术 它最适于64Kbps语音业务 不适于统计复用数据业务 城域网中采用IP DWDM技术 省去了ATM SDH层 高性能的路由器通过光ADM和WDM耦合器直接连至DWDM上 增加了带宽利用率 降低了成本 7 4IP DWDM城域网技术7 4 1IP DWDM技术简介 密集波分复用DWDM是指用光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将多路不同波长的光波复合成一路在光纤上传输 中间用光放大器 接收端在用解复用器将多路不同波长分离 早期的波分复用使用1310nm和1550nm两个窗口 两个相邻波长之间的距离在400GHz以上 在1550nm窗口内只传输2路和4路信号 这种系统称为WDM系统 目前大量使用DWDM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 DWDM技术指在当前1550nm波段密集放置更多信道 如图7 10所示 图7 10光波分复用 在发送端采用光复用器 合波器 将不同规定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播 在接收端 再由一个光解复用器 分波器 将这些不同波长承载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分开 从而在一根光纤中可以实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 DWDM系统主要由光源 光放大器 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组成 在ITU T建议标准中 规定信道间隔为100GHz的整数倍 现在 人们已在试验采用50GHz和33 3GHz的信道间隔 甚至更窄 力求更充分地利用光纤的可用带宽 对于城域网 城域网由于传输距离短 一般100公里以内 系统对单模光纤的传输衰减要求不高 也不需要使用光纤放大器 这样这可以使用1200 1700nm的宽窗口 将相邻波长间隔放宽到10或20nm同样可以构成数十路的波分复用系统 这就是粗波分复用 CWDM 系统 CWDM系统虽然成本较低 但也能和DWDM一样支持多业务接口 例如可提供SDH接口实现IP EthernetoverSDH 可为路由器和ATM交换机提供光纤直连接口实现IP EthernetoverOptical等等 CWDM和DWDM区别如下 1 CWDM光波通道间距较宽 同一根纤上复用光波长数比DWDM少 粗 与 密集 称谓的来由就在于此 2 CWDM光调制采用非冷却激光 用电子调谐 而DWDM采用的是冷却激光 用温度调谐 由于在一个很宽的光波长区段内温度分布很不均匀 因此温度调谐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成本也很高 CWDM避开了这一难点 因而大幅降低了成本 目前CWDM系统成本一般只有DWDM的30 CWDM系统的功耗和物理尺寸均比DWDM系统的小得多 1 第一代IPoverPoint to PointDWDM第一代IP DWDM与10G以太网在WAN技术相似 把IP包转换成SONET格式的帧 使IP能在SONET网络上运行 应用方式如图7 11示 图7 11IPoverPoint to PointDWDM 7 4 2IP DWDM城域网方案 主要特性 静态路由 网络拓扑要求是固定的 管理是典型的集中式 使IP和WDM层之间的交换减少到最少主要产品是Cisco早期开发的GSR12000等 它们还可以通过集群并行工作构成太位路由器 2 第二代IPoverRe configurableDWDM第二代IP DWDM应用DWDMCross connects OXC 技术 使更多的带宽使用效率和IP路由界面利用 有新的设备运行保护和直接还原到光学层 所以不用SONET层为中介 应用方式如图7 12所示 图7 12IPoverRe configurableDWDM 主要特性 IP路由与DWDMCross conects端口相连接 有3种模型 Overlaymodel Integratedmodel MPLS Peeringmodel 第一种是静态路由 后两种是动态路由 由硬件和软件来支持 主要产品是Lucent公司的NX64000波长路由器其交换机构容量达6 4Tb s 采用专利的双路径数据处理和包管理共享存储器构成集中的交换机构 NortelAVICI太位交换路由器采用分布流水线式交换机构 其容量可以从2 5Gb s扩展至5 6Tb s Cisco的ONS15900波长路由器以及CORVIS的CoreWave光路由器 3 第三代IPoverSwitchedDWDM第三代IP DWDM中操作的是每个包的交换 不是简单的入口和出口光路 主要有OpticalBustSwitching OBS OpticalLabelSwitching OLS 这两种技术 和以前技术相同的是 这些技术都要依靠电处理包头来控制交换动作 目前城域DWDM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成本问题 城域网中使用了大量的分插复用器 OADM 每个分插复用器引入了一定的损耗 所以在城域网中往往必须使用光放大器 使费用大大增加 2 技术问题 DWDM城域网中需使用大量的OADM 为对网络进行灵活的控制 OADM应是可编程的 可以用软件进行控制 3 兼容性问题 目前DWDM网络的标准还没有完全制定 多个厂家设备之间的互连还存在问题 MPLS来源于Ipsilon公司的IP交换 Cisco公司的标记交换 IBM公司的ARIS和其他一些建议 将某种在面向连接的ATM和帧中继网络中出现的传输流工程带到无连接的IP网络 其理念是将IP传输流分配到多条路由上 代替由边界网关协议这类内部网关协议找到的单一路由 从而实现避免拥塞 故障或者特殊类型的服务 并保证服务质量 QoS MPLS通过每一个节点的标签交换来实现包的转发 MPLS可以不改变现有的路由协议 可以在多种第二层的物理媒质上实施 目前有ATM FR 帧中继 Ethernet以及PPP 7 5IP城域网QOS 通过MPLS 第三层的路由可以得到第二层技术的很好补充 充分发挥第二层良好的流量设计管理以及第三层 Hop By Hop 路由的灵活性 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1 MPLS网络的工作原理MPLS网络包含一些基本的元素 在网络边缘的节点被称作标签边缘路由器 ELSR 而网络的核心节点就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 LSR 如图7 13示 ELSR节点在MPLS网络中完成的是IP包的进入和退出过程 LSR节点在网络中提供高速交换功能 在MPLS节点之间的路径就是标签交换路径 LSP 一条LSP可以看作是一条贯穿网络的单向隧道 图7 13MPLS网络结构 MPLS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即网络的边缘 网络的中心以及单跳路由 Hop by Hop 或者显式路由三个阶段 1 网络的边缘当IP数据包到达一个ELSR MPLS第一次应用标签 首先 ELSR要分析IP包头的信息 并且按照它的目的地址和业务等级加以区分 在ELSR MPLS使用了转发对等级别 FEC 这一概念来将输入的数据流映射到一条LSP上 简单地说 FEC就是定义了一组沿着同一条路径有相同处理过程的数据包 这就意味着所有FEC相同的包都可以映射到同一个标签中 对于每一个FEC ELSR都建立一条独立的LSP穿过网络 到达目的地 数据包分配了一个FEC后 LER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库 LIB 为其生成一个标签 标签信息库将每一个FEC都映射到LSP下一跳的标签上 如果下一跳的链路是ATM 则MPLS将使用ATMVCC里的VCI作为标签 转发数据包时 ELSR检查标签信息库中的FEC 然后将数据包用LSP的标签封装 从标签信息库所规定的下一个接口发送出去 2 在网络的核心当一个带有标签的包到达LSR时 LSR提取入局标签 同时以它作为索引在标签信息库中查找 当LSR找到相关信息后 取出出局的标签 并由出局标签替代入局标签 从标签信息库中所描述的下一跳接口送出数据包 3 网络的边缘数据包到达了MPLS域的另外一端 在这一点 LER剥去封装的标签 仍然按照IP包的路由方式将数据包继续传送到目的地 2 IP网络QoSIP网络上多媒体业务的出现对IP环境中的服务质量 QoS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nternet上的分组话音和传真业务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使通信产业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所有这些实时多媒体应用所需要的QoS远比目前Internet可以提供的尽力而为的服务等级保证要高 目前 Internet远远不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且已经在其专用网络中习惯的可靠性和性能 商业客户在安全性 可预测性 可测量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之前 还不大可能把关键业务的数据 话音和多媒体应用放到公用IP网络上 IPQoS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IPQoS是指IP的服务质量 是指IP数据流通过网络时的性能 它的目的就是向用户的业务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 它有一套度量指标 包括业务可用性 延迟 可变延迟 吞吐量和丢包率 IPQoS在可预测 可测量性方面比传统IP有了很大提高 基本解决了商业用户的需求 因而势必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业用户 形成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带来可增值的业务种类 另外 IPQoS还带来了更高效的带宽使用率等 因此可以说IPQoS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促进IP网络增长的关键技术 QoS可以用一系列可度量的参数来描述 1 业务可用性 用户到Internet业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2 延迟 也称为时延 Latency 指两个参照点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时间 3 可变延迟 也称为抖动 Jitter 指在同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