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PPT课件.ppt_第1页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PPT课件.ppt_第2页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PPT课件.ppt_第3页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PPT课件.ppt_第4页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人性的公共交通 公交车改进方案设计研究性学习小组 指导老师 1 问题缘起 随着城市化进展 越来越多的市民坐公交车出行 而公交车内环境缺少人机设计 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扶手设计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 公交车扶手的设计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 1 高个子不碰头 矮个子够得着 2 舒适抓握 很多市民都有体会 交通高峰时公交车几乎车车爆满 坐公交车简直就是苦行修炼 其中体会最深的是抓不到扶手 没有扶手可抓 所以有必要探讨下公交车扶手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市民服务 2 公交车现有问题 问题一 扶手高高在上 乘客无可奈何问题二 无地儿可扶 扶手紧缺站牌问题问题三 扶手设计不合理 抓握不舒适 3 问题一 扶手有点高 矮个子的人要抓住的话 有点难 近日 不少乘客反映 乘坐公交车的时候 发现车内横杆扶手有点高 人多无座时又找不到其他好扶的地方 这些车上的扶手高度都在1 7米左右 站着的乘客 高一点的抓着车顶的扶手 但大多数尤其是女性乘客 都只能抓住车内的竖杆 或是座位靠椅 另一类 吊环类扶手 也存在着同样的高度问题 其上端是不固定 车辆剧烈摇晃时人们会跟着摆动 并且吊环顶部的固定并不是很紧 这就存在了对乘客安全的隐患 4 问题二 大部分乘客表示 每次坐公交车的时候 基本不会抓横杆扶手 虽然能够抓到 但是还是有点费力 这也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 乘车的人太多 根本就没地方可扶 当遇到司机急刹车时 很容易摔跤 5 问题三 公交车扶手的一些设计不合理 乘客表示抓握不舒适 手臂很容易疲劳 不抓吧 站不稳 抓吧 简直就是活受罪 想一想 冬天冰冷的立式扶杆 令人难以抓握 以后再定制公交车辆的时候 就应本着人性化的原则 考虑周全一些 多注重些细节上的改进 让乘客更舒适一些 6 扶手高度数据分析 1 高个子 不碰头不碰头即要求扶手高度应高于大多数人身高 所以取男性身高的99百分位为1814mm 男女共用 应能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求 而男性身高普遍高于女性身高 因此取男性身高99百分位 X 取99百分位身高为X 1814mmY 男性的穿鞋修正量 取Y 30mmZ 公交车扶手横杆半径Z 30mm 具体半径视设计要求决定 A 身高增长修正量A 14mm所以满足高个子乘客不碰头 要求横杆中心距离车内地板高度为 h X Y Z 1814 30 30 14 1888mm 扶手中心距离车内地板高度为 H X Y 1814 30 14 1858mm 7 矮个子 够得着扶手杆属男女通用的产品尺寸设计 舒适抓握即要求扶手应保证被大多数人抓得到且舒服抓握 所以取女性的5百分位 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求 而女性身高普遍低于男性 所以取女性的5百分位 X 女性立姿双手功能上举高5百分位X 1741Y 女子的穿鞋修正量 Y 30mmZ 人体身高增长修正量Z 14mmA 人体上举功能高与人体舒适抓握扶手高度相差量 同样2个在使用扶手杆的人体模型 自然状态姿势比立姿双手功能上举高姿势要更舒服 取A 150mm所以满足乘客抓的到 要求扶手中心距离车内地板高度为 H 1741 30 14 150 1635mm 8 改善方案方案一 在公交车内应该适当多增加一些竖直的扶手 取消吊环或者减少其数量 将顶盖扶手的高度设置为1800mm 现在年轻人一般个头都在1米8左右 这样高的年青人可以抓顶盖扶手 个矮的人则可以扶竖直扶手 由于扶手都是固定的 可以减少来自车体的摆动 9 方案二 公交车扶手采用横杆加吊带手环设计 两者的中心设计高度分别为1800mm 1600mm 该设计能达到满足西南地区成人中95 的乘员对扶手高度要求的目标 由上文分析的扶手高度数据可得到吊环最适宜的高度 设计出高低相间的吊环 从横杆一端开始每隔0 5m 按 低低高 的顺序配置扶手 即每三个扶手中有两个是距地面高度为1600mm的扶手 一个距地面高度为1860mm的扶手 这里做出的修正主要考虑的是 大多数人的身高较低 故而低扶手与高扶手的配备比为2 1 10 方案三 在车门处的扶手上应该加一些三杆弯状的扶手 以便人们上下车可以扶 而且能增加可以扶的人数 11 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 抓握不舒适问题 在人机设计中 人体舒适度也是一种必需考虑的因子 公交车扶手设计不合理 抓握时由于局部静态施力 容易引起疲劳 导致手臂肌肉酸疼 定制公交车辆的时候 应本着人性化的原则 考虑周全一些 多注重些细节上的改进 让乘客更舒适一些 12 横杆采用螺旋形设计同以前的普通直横杆相比 这样的横杆设计增加了立姿稳定性 让乘客感觉更舒适 13 冬天光滑的立式扶杆很冷 摸起来不舒服 采用塑料的又担心扶杆的材料可承受的负荷不够 加上布质又怕夏天时 手闷热 故而可采用在原来的铁杆上加上可拆卸式的防滑布 为了安全采用单杆布置 如图 10 所示 或将手握取得那一部分光滑的立式扶杆改用质感舒适的材质 14 设计体会 本次论文 我们小组选取了改进公交车内乘车环境作为分析的课题 在这其中 所有的工作都是满足一个目的 即安全 舒适 高效 同时也意识到了人的自然行为倾向对于人机工程学设计的重要性 人因学的基本要求是使机械设备 工具 作业场所以及各种用具 用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