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9课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_第1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9课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_第2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9课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_第3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9课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_第4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9课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 9 课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第 9 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农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认识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本单元的内容是最为生活化的,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因所选的图片,离他们生活相对较为久远,所以教学中应注重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1、教学目标认知领域: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2 / 9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领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创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民族艺术品面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2、学习内容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从衣的角度纵观人类的服饰史,可以说是一部感性他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本段主要赏析了清代的两件服饰、蓝印花布及南京云锦。“民以食为天” ,跟食有关的器物,有青铜的食具,酒具,盛水器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3 / 9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称之为“青铜” 。瓷器脱胎于陶器,由于它的轻便,一直被沿用至今。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都独立地发明创造了陶器,惟有瓷器是由中国人发明,在公元五六世纪前后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明清家具,在国际上素有“艺术家具” 、 “文人家具”之美称,其艺术造诣如此之高,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直接参与设计和监制有关,加之均采用紫檀、黄花梨、楠木等名贵木材制造,使之更显尊贵高雅。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代步工具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一直是马车,马匹及由舟到船的变化,约在南宋以后才有了轿子短途出行可以乘坐。 铜车马通高 1062 厘米,长317 厘米,1980 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西侧出土,这件青铜车马,是秦代仪仗的一个缩样,显示了秦皇一统天下的气慨,闪耀着威武和胜利的光芒。 清明上河图展现了老百姓的“行” ,虹桥一段是清明上河图最热闹的部分,一艘大船正欲通过拱桥下,因桅杆太重,放下时有些困难,而水流又急,使得船夫们显得有些紧张,有的正使劲撑,有的用长杆抵住桥洞的顶,以防冲撞。在桥上、河岸上,有骑马的,乘轿子的,赶驴车的,手推独轮车的、无不体现了宋人的“行” 。4 / 9在本课中,无论是衣、食或住、行,除了表面的实用与美观(可从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几方面分析)的体现外,教师还须引领学生去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状态、宗教礼仪等更深层面的东西。因为针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在知识的难易度上要把握好,不必太深。3 教学重点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理解服饰艺术的渊源及经典服饰的品种。对青铜艺术中的“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相关的知识。对明清家具及古人的居住环境以及出行的工具有一定的认识。4、教学难点固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系过大,牵涉的历史知识较多,需认知的面较广,所以有时较难把握住整课的教学重点。而以点盖面的教学方式,有时无法系统讲解相关知识从而造成知识断层,使学生无法理解。在本课中要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断,以点盖面,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古人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与古人生活相关的艺术形式,重点|井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社会背景。5 建议课时:12 课时 1、课前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影像课件。5 / 9学生:课本、课外学生自已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2、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第九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于古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回答:A、这里的衣是指古人的服装,古代达官贵人着丝绸的服装,老百姓着布衣。B 食是指古人的饮食,书上讲的是与食相关的器物,最早有陶、鼎等,但早期的鼎被礼制化了,后又有了瓷器等。c 住是指古人的起居之址,在书上讲的是与住相关的家居、家具的形成及其审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D 行是指古人的出行,书上讲的是与古人与行相关的舟、船、车、马等。(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有些不切题,可以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找到相对准确的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多样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应允许学生说得广一些。)(3)展示课件一:衣课件内容:由古墓出土的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图片开始至明清织绣的服装为止,准备一个系列的图片,重点放在清代丝织品的服装上,着重讲解清帝王龙袍便服。同类图6 / 9片,如后妃的服饰也可以准备一些配合使用。南通蓝印花布图片准备若干。A 蓝印花布的服装图片B、花布手工制作过程图片 c 历史上常用的花布图案图片(仅作赏析、拓宽用)。南京云锦。精美云锦图案、服饰图片若干。以上图片的准备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到二幅作品作详讲。(4)在看图片的过程中可采取边讲解、边提问、边讨论的方式进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协作讨论的学习模式。(5)让学生在以上段落完成后,写 3050 个字的小结,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6)展示课件(二):食课件内容:各类青铜器图片若干,重点图片为鼎类。瓷器图片若干、重点图片为清代的一至二幅精美瓷器图片(作重点讲解)。青铜器部分重点讲解鼎类的社会背景及鼎在那个年代的意义,着重赏析司母戊大方鼎 。瓷器部分可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瓷器给学生作简要介绍。重点放在元清花瓷(讲一个瓷器即可)厦清代的一个精品瓷器上,主要从造型到胎质、图案、釉色等方面加以阐述。课件演示时可以采用边讲解边讨论的模式,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发表自己意7 / 9见的机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谈一谈自己寻找的材料内容及特色是怎样的,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请同学们给予一些评价和建议。赏析完以上内容,写 3050 个字的小结,选择其中写的较好的赏析内容供同学们讨论学习。以上与衣食相关的艺术形式部分可用一节课时间来完成。(7)展示课件(三):住课件内容:准备历代古人起居的房屋图片若干(带有环境的图片几幅)。典型的明清皇宫(故宫)图片几幅,江南典型的家居图片若干。明清家具图片若干。讲解古人对环境起居的认识和要求,重点讲解故宫太和殿内景图一幅,体现了皇家的居住,他们的“大客厅”的布置方式。另一重点讲解江南厅堂的布置及讲究的摆设和皇家大殿形成对比,让学生自己作个小结。明清家具的精美,使用了名贵的木材,重点赏析一幅清代民间雕花床,对于明清相关的家具及制作工艺材料等作简略讲解。以上图片赏析过程中,可采取边赏析图片,边让学生自己来谈他们的认识,教师可作提示,同学之间也可相互提8 / 9示,用合作答题的方式来完成学习。(8)展示课件(四):行课件准备内容:1、由舟到船的过渡型图片若干。(若找不到系统的图片,找一些典型的图片也可)2清明上河图长卷图片(要求完整)。3 铜车马、轿子图片若干。从江苏武进出土的独木舟开始说起,重点赏析清明上河图里来人的“行” ,图片进行局部放大,图中大船即将过虹桥一段,分析宋代大船的构造。另外宋代人的出行,岸上有骑马的“行” ,有乘轿的“行” ,略作讲解。重点赏析秦代铜车马 ,简要讲解古代帝王的“行” 。赏析结束后要求同学们写 3050 个字的小评论,供师生、同学问交流使用。三、学习评价建议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与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是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2、能否对赏析过的重点作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正确的评价?3、在赏析过程中能否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们交流感受,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4 能否通过以上的学习,对今后所见类似作品能予以客观9 / 9的认识与评价?四、教师教学随笔与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内容非常多,如果系统地从历电角度来进行讲解显然时间是不够的,只能采取以点盖面的形式,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人量的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