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读后感论文_第1页
《城堡》读后感论文_第2页
《城堡》读后感论文_第3页
《城堡》读后感论文_第4页
《城堡》读后感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城堡读后感论文摘 要:卡夫卡的作品中, 城堡无疑是最具有深度和内蕴的一部长篇。 城堡中处处充满着神秘的隐喻、象征。而正是在这样的小说中,具象与抽象的脱节让象征主义在对其解释中举步维艰。 城堡更像是一个有着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寓言,现代寓言批评是一种有力度与深度的诗学批评,其多重寓意性也可以在寓言批评这里找到解释。因此,本文将通过寓言批评的角度对城堡这部作品进行阐释。关键词:城堡 多重寓意 寓言批评一 卡夫卡与城堡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卡夫卡可以说是最早感受与传达出 20 世纪时代特征的先知:真实地直面生命个体所遭遇的处境,写出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最终上升为一种 20 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在他留下的作品中, 城堡是最重要也是意蕴最深的一部长篇。城堡写成于 1922 年,在他死后于 1926 年第一次出版。和美国 、 审判一样,都没有结尾。没有结尾在卡夫卡这里仿佛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昭示着小说的开放性,2 / 6海因策?波里策认为:“卡夫卡能够以佯谬的方式借以完善地表达他对现代认知迷惘和危机认识的唯一形式” 。小说的主人公 K,一个字母,半夜踏雪来到一个城堡下面归城堡管辖的村庄,准备第二天进入城堡。K 自称是一个土地测量员,但是城堡并不承认聘请过土地测量员,因此 K无权在村庄居住,更加无权进入城堡。K 为进入城堡获得居住权所做的一场毫无希望的斗争,结果就是 K 被招聘来到了城堡,而城堡差不多已经把这件事给忘记了。所以 K 发现一个荒唐可笑的错误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城堡官僚主义的牺牲品。他是一个对城堡毫无用处的人,最终也没能进入城堡。这是一部从整体上看像一个没有尽头样的迷宫的小说,卡夫卡营造的是一个具有荒诞色彩的情景:为什么 K 要千方百计地进入城堡?城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它究竟象征或寓意着什么?这一切都没有最终的答案。而卡夫卡正是想把城堡塑造成一个难以名状的存在物。 “卡夫卡的世界是由象征符号组成的,那是一些启发性的象征。然而他们无法带我们找到结论。卡夫卡作品的最基本性质也就在于此,任何想得到结论或揭开谜底的企图必将归于徒然。 ”“城堡”正是一个有着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寓言,但评论家在解释城堡的过程中发现以往的象征主义的批评方式在这部小说中不太适用了。3 / 6二 象征主义在解释城堡上的困境象征主义批评是解读具有深度和内蕴的小说的最好的方式。在黑格尔那里,他给象征规定了两个方面的特征:形象与意义的统一以及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与其说有真正的表现能力,还不如说只是图解的尝试在这种类型里,抽象的理念所取的形象是外在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感性材料,形象化的过程就从这种材料出发,而且显得束缚在这种材料上面。 ”所以,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之物,也因此在象征中具象与抽象是一个统一体,互为前提。从象征方式的构成的诗学角度来说, 城堡的象征的困难在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脱节。埃里西?海勒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象征的困难是由现实及其意义之间的分裂造成的。普遍公认的象征性或先验性的事物的秩序不存在了。 ”因此已经无法建立一个具象世界与超验世界的单纯统一体了。卡夫卡的出现,正是西方的传统的象征方式开始变得困难的时期。城堡是一个“解释的迷宫” ,不同的解释者从不同的立场和文化背景出发都读出了不同的含义,而最终没有人真正知道城堡到底为何物,里面有何物,K 为什么要追寻它。 “象征之内另有象征,譬喻之后又有譬喻,总是探测不到深底” 。具体的小说表层符号到底是在象征着什么,尤其是城堡本身的意象,更是无法阐述清楚。4 / 6三 城堡与寓言批评寓言首先是一个文体学或风格学概念,它作为一种讽喻形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表面意义之外还有另一层寓意的作品,即言此意彼。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已正确地提出了寓言中“言”与“意”的漂移与分裂。到了公元一世纪,讽喻便被引入对圣经的解读,而当讽喻所赖以依附的意识形态丧失主导地位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讽喻也就失去了权威和说服力,而被人们批判和抛弃。在近代西方,随着教会力量的衰落,世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基督教的讽喻理论也慢慢失去了在中世纪的那种权威性。18 世纪末,特别是在浪漫主义那里,由于象征的崛起,讽喻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它似乎成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外壳,而只是指向自身之外的某种意义。直到本雅明,他才在十七世纪的巴洛克悲剧中重新发现了讽喻的价值,认为在当代的现代主义艺术的语境下,讽喻或寓言是艺术的必要表达方式。在寓言里,真正的寓意不是他表面显现的,而是需要重新解释的。杰姆逊说“语言的意思就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重新讲或再写一个故事。 ”寓言的表层意义不是自足的,他总是指向另一个故事和意义。因此寓言所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另一个故事。这便和象征区分了开来。象征是自足的存在,而寓言则相反,它总是使作品主题关涉到外在与艺术作品的各种对象,这就可能产生出多重的含义。现代5 / 6批评引申了寓言的这种多重指涉性和复义性,认为寓言的方式与现代世界的分裂性是一致的。寓言构成了那种物与意义、精神和人类的真实存在相割裂的世界的表现方式。正像城堡表现的那样,细节没有从总体中获得,或者也可以说没有总体意义,整个图景是破碎的,呈现出一种废墟的崇拜。 “这种与意向的可替代性不仅瓦解了艺术形式表面的自足性,也瓦解了整个人类意义体系的完整性。 ”12 下一页在本雅明看来,寓言是我们自己在这个时代所拥有的一种特权,在中心离散的时代,在自我意识分裂之后,只有寓言是产生多种组合的文体方式,因此小说吸收了寓言的营养是不言自明的事。从寓言批评的角度看, 城堡拒斥他的单一解释。海因策?波里策指出:“卡夫卡的作品的本质在于问题的提出而不在于答案的获得,因此,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就得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作品能解释么?”而不少研究者都倾向城堡是无解的,是难以穷尽的。它是生存境遇的无尽追问,而它的未完成则指向最终无法获得总体意义图景和统一性的世界图式。卡夫卡是一个寓言的创造者。在他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沼泽世界” ,人被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人与外界、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卡夫卡把我们所处的世界分解成碎片,让其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废墟世界,他有意识地把人们对事物的感性绝望和抽象意义分裂开来,6 / 6最终实现了对表象的消除,而这正是寓言所要指向的。四 结语现代寓言批评是一种有力度与深度的诗学批评,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已成为寓言批评的经典,而本雅明的核心方法论正是寓言批评。本文并未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文本来阐述寓言批评,而是通过寓言批评的角度对卡夫卡的城堡这一有着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寓言”进行解读。对于城堡的解读,在寓言批评这里无疑可以找到最好的方法。弗兰茨?卡夫卡自然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话题,从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