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文献综述 摘要 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本文结 合相关的理论知识 根据中国复杂的国情变化 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多角度有特色地进行归纳 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 简单地定性评价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收入 行政 综述 Abstract Abstract Labor transfer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China s complex national situa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s drown the characteristic conclusions from the factors that are affec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and then evaluated the reasons simply and qualitativly Keywords Keywords labor transfer income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literature review 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也是逐步形成的 实行工业化战略 户籍制度改革 人民 公社制度和统购统销制度等体制解体后 打破了原有的劳动力结构模式 出现了劳 动力初步转移的现象 起初劳动力转移主要是被乡镇企业吸纳 转移数量少 范围 小 影响面也不大 逐渐随着经济增长 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 促使农业人口剩余 的与日俱增 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的大量需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 素 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就形成了大量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本文结合国内外 学者们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 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根据中国的国情特征提出 自己的观点 关于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评价 1 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促使劳动力转移 精品文档 22欢迎下载 当然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究其根本原因 国外一些 学者认为是各部门经济间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乔根森 D Jorgenson 1961 1 认 为 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经济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带来粮食的增长 如果粮食的供 给充裕 则人口的增长将会达到一个生理上的上限 当粮食的生产超过这个上限时 就出现了农业剩余 这时农业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 刘易斯 Lewis 1954 2 在 1954 年曾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 本质上也是支持着前面的观点 特点是 明确地指出了 生产率对劳动转移的影响作用 它认为一端是存在大量边际生产 率近于零的劳动力的传统农业部门 另一端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现代城市工业部门 因此出现农业向工业转移的现象 费景汉和拉尼斯 Fei and Ranis 1961 3 他 们对刘易斯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更加细化一点 他们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包 括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大于零小于不变制度工资这样两部分 因此 二元经济结 构转换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第二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小于不变工资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称其为 短缺 点 第三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称为 商业化点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古典二元经济理论 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 转移的现象来分析 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除了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还向第三 产业转移 并且比例还在逐渐上升 所以二元结构理论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对我 国国情来说 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于但是其根本原理还是具有本质的类似性 的 2 收入差异 促使劳动力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 移 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 分布将减少 而在第二 第三产业中的分布将增加 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 区 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而第二 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反 之 人均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和地区 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而第二 三 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小 这就是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 库兹涅茨 精品文档 33欢迎下载 Simon Kuznets 4 在配第一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 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新的理解与认识 托达罗 M Todaro 1969 5 认为农村劳动力之所以会向城市转移的原因 是因为城市与农村 之间的预期收入存在极大差异 只要城市预期收入比农村大 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就 不会停止 而哈里斯 Ariss 1970 6 拓展了托达罗观点 假设城市就业工资 率是既定外生变量 城乡劳动力市场结算工资取决于市场供需 农民转移与否完全 是个人理性决策的结果 当然无独有偶 舒尔茨 W Schults 1964 7 也认为 农民在面对成本 收益和风险时是最理性的 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力资本 投资重要途径 沙斯特德 Sjaastad 1962 8 发表的 劳动力迁移的成本与收益 经典论文 阐述了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成本与收益 开创劳动力转移的新古典主义方 法的研究范式 将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关系引入研究 假定转移没有任何障碍 劳 动市场信息充分 当事人会进行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选择活动 进而构建个人理性 决策的微观劳动力转移模型 蔡昉 1996 9 研究了本地农村人均收入与全国农村 人均收入的比率对于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发现这一比例的增加可以减少劳动力迁移 童玉芬 2010 10 曾指出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 异地转移 同时就地转移劳动力呈波动上升趋势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看法不同 李明桥等 2009 11 就通过建立进城务工 在乡 务农 务工 净收益及其储蓄模型解释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钟摆现象 说明 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不仅仅与收入是相关的 总之 以上这些学者是从一个理性 经济人的角度 根据市场供需 成本与收益等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农村劳动力 转移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而且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收入不是 唯一促使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笔者认为 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社会的进步 也许上面这些因 素的重要性可能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精品文档 44欢迎下载 三 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 主要是指宏观政策 在我国主要包括土地政策 税收政策 户籍制 度等 它对劳动力转移来说一把双刃剑 既是动力又是阻力 W ang 和 Zuo 早在 1989 年做过研究 一方面 促进劳动力转移 蔡昉 王德文 2003 12 就中国的 实际情况而言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 导致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 而 蔡昉 1995 13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了的 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则为这种转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 另一方面 阻碍劳动力转移 这方面很多学者都做了研究 一是王美艳 2005 14 通过计量研究发现 外来劳 动力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每小时工资差异的 43 是由于户籍制度和其它歧视所导 致 户籍制度及相关分配制度的差异反映在 户籍身份的不同 劳动力市场准入的 不同 较好工作岗位 住房 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等的获得等方面的歧视 W ang 和 Zuo 1999 15 还有李勋来 李国平 2005 16 他们从农村劳动力 转移能力 的视角构建了计量模型 他们的分析表明 制度因素是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 因素之一 二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且土 地使用权无法自由流动 其离开农村放弃土地所导致的损失大致等于未来农业收入 流的折现 因此 农民会将家庭劳动力一部分用于家庭农业 另一部分用于非农业 活动以获取更高的收入 Yang 1997 Yang 和 Zhou 1999 Kuhg 2002 17 18 19 Roze lle 等 1999 20 利用一个多元回归模型 将存在于农村的制度障碍 公粮 社会保障 自由租赁土地和非正规的信用市场 作为解释变量之一 发现公粮的减 少 社会保障体系 土地租赁市场和非正规信用市场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正 面影响 宏观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 促进作用的 至少 在当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情况下 完全依靠市场对人力资源进 行调配 还是有局限性的 所以宏观政策的指挥棒的作用 还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 在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 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所以宏观政策的应用一定要具有 一定的灵活性 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而做出适当地调整 才能更好地指导经 济地增长 解决社会问题 精品文档 55欢迎下载 四 劳动力自身因素 斯塔克 O Stark 1991 21 提出过 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 The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 认为迁移的动机不仅来自于城乡两地的收入差 距 而且也来自于其他一些个人和家庭的因素 将迁移视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群体 例如家庭和家族 的决策 个人参与迁移的目的 一方面在于增加家庭收入 另一 方面在于降低因市场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 即家庭成员个人的迁移可以被视为家庭 为应付收入的不稳定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下面笔者就从劳动力的几个主要 的自身因素来分析对劳动力转移影响情况 1 教育因素 赵耀辉 1997 22 蔡昉等 2000 23 认为 迁移的净收益与 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但是 文化程度对外出的影响很小 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 相比 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并没有很强的动机想到城市就业 农村具有高中及以上文 化程度者 一般已经占据了较好的农村就业岗位 因而迁移动机较弱 当然他们对 学历的层次的分析还是不够全面的 如果把劳动力按照初级 高中以下 中级 高中及大专 和高级技能 本科及以上 来划分的话 初级 中级技能的劳动力 迁移动机较弱 但是高级技能的劳动力是较强的 关于教育对于劳动力迁移的作用 Zhao 1999a 24 发现 正规教育对于劳动力迁移决策只有很小的影响 但教育 对于个人从农业就业转到非农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are 1999 25 也发现 正规教育对劳动力迁移概率没有影响 2 年龄 性别及婚姻因素 赵耀辉 1997 认为 年龄 性别差异和婚姻在 农村非农产业和外出就业选择中有显著影响 年轻人转移意愿强烈 年龄较大者则 相反 严善平 2004 26 运用 Rogers 人口迁移模型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 女性 在地区之间流动的发生年龄比男性早 但持续发生的年龄段却比男性短得多 同时 钟钰 蓝海涛 2009 27 中国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较大 经济欠发 达的中西部地区 而且 农村劳动力出现老龄化和女性比例增加趋势 而且年幼子 女随父母迁移的现象不明显 我国前劳力对迁移率的贡献比其它国家小得多 Hare 1999 发现 人均生产性资本对劳动力迁移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但是 人均 生产性资本增加基于宏观视角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使迁移持续 精品文档 66欢迎下载 时间增加 关于年龄与劳动力迁移概率的关系 Hare 1999 发现 16 25 岁和 26 35 岁两个年龄段的人最有可能迁移 Zhao 1999a 的研究表明 劳动力迁移 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因为年龄大的人迁移时产生的心理成本较大 有的学者也指出了同样是人口因素 有的是正向影响 有的是负向影响 例如 Zhu 2002 28 发现 教育仅对男性迁移有正向影响 但对女性没有影响 人口因 素对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来说 不是单向的 而是复杂的 五 心理因素 早期的行为学派沃泊特 Wolpert 1965 提出的 地方效用 就是一个主观评 价的概念 个人对某个地方的满意程度 通常愿意向地方效用高的区域迁移 胡 枫 2007 29 曾在文献中指出农村的外出务工劳动力主要靠 三缘 关系 血缘 人缘 地缘 向外转移 由有关部门组织外出所占的比例较小 这是因为在输入地 形成的移民网络能够减少寻找工作的信息成本 心理成本以及失业的可能性 对于 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Rozelle 等 1999 蔡 1997 30 在一项 对济南市民工的调查中发现 被调查民工中有 75 以上是通过老乡或亲戚帮助找到 进城后第一份工作的 其它的研究文献也有类似的结论 六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的一些因素以外 在中国引起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程名 望 2006 31 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递归方法和推拉理论所建立的模型表明 城镇 拉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 并用经验数据验证了该结论 程名望 史清华 2007 32 基于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 1978 年以来中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 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而城市服务业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 而刘志忠等 2007 33 运用 1996 2004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 民营 非农业部门的出口贸易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由于国情不同 我 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与西方并不一样 学者们早已意识到 简单利用西方的理论 精品文档 77欢迎下载 模型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例如像交通便捷度 服务设施 环境质量 基础设施 医疗设施等 也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当然在这方面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充分 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七 结论 经过 30 多年的经济发展 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复杂且多变的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能受经济政策 经济形势和制度等宏观 收入差距 然而 后期可能是教育因素 医疗设施等 朱农 2002 蔡昉 2001 史清华 程名望 赵正龙 2005 34 35 36 认为一方面受经济政策 经济形势和制度等宏观影响 同 时也与转移的个体和家庭的微观社会经济特征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蔡昉 2001 的研究 他将劳动力的转移划分为 2 个过程 转移出去和长期定居下来 指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西方国家最大的差异在于 中国劳动力的转移只到第一 过程 暂时转移出去 无法实现第二个过程 定居 即中国劳动力转移是一个 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 通过对中外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结出目前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 素主要有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收入 劳动力自身因素 行政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很多学者不管是从宏观与微观 还是从国内与国外的角度进行综述 大多数学者还 是认为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劳动生产率 收入差距等 但是现在的学 者们也有人认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之后 人们的价值 观 人生观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将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劳动力的转移 主要因素可能会发生很大改变 比如城市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医疗条件 交通设施 等 而不是收入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农村乡镇企业高薪也很难留住人才的原 因 当然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减小之后 人们可能更在意的是生活的品质 自身 的全面发展 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不管国家的政策怎么变化 最终目的是限制还是 促进劳动力转移 只要掌握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 就能更好地对已经出现的问题 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行正确的研判 采取正确的措施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精品文档 88欢迎下载 参考文献 精品文档 99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 Dale W Jorgenson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 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61 71 282 309 334 2 A Lewis 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mic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s 1954 36 46 51 3 Gustav Ranis and John C H Fei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1 533 558 4 Kuznets s En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 5 Todaro M P A Model for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9 1 138 148 1969 6 Harris J R and Todaro M P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J A 精品文档 1010欢迎下载 Two 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0 1 126 142 1970 7 Schultz T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New York McGraw Hill 1953 8 Larry A Sjaastad The c 曲 and returns of human migratio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0s 1962 9 蔡昉 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与变化趋势 J 财贸经济 1996 11 3 5 10 童玉芬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过程分析 J 人口研究 2010 05 68 75 11 李明桥 傅十和 王厚俊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 钟摆现象 的解释 J 人口研究 2009 01 46 54 12 蔡昉 王德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J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Z1 59 64 13 蔡昉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 趋势与政策 J 中国人口科学 1995 06 8 16 14 王美艳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 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36 46 205 15 Wang F Zuo X 1999 Inside China scities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migra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 2 276 280 16 李勋来 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J 财经研究 2005 06 78 85 17 Yang D T China s land arrangements and rural labor mobility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1997 8 2 18 Yang Dennis Tao and Zhou Hao Rural Urban Disparity and Sectoral Labor Alloc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9 35 3 105 133 19 Kuhn R The logic of letting go Family and individual migrationfrom rural Bangladesh Z Population Aging Center Working Paper PAC2002 2004 Boulder CO 2002 20 Rozelle Scott Li Guo Minggao Shen Amelia Hughart John Giles 1999 Leaving China s Farms Survey Results of New Paths and Remaining Hurdles to Rural Migra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1999 No 158 367 393 21 Stark O J The Migration of Labor Cambridge MA Basil Blackwell 1991 22 赵耀辉 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J 经济研究 1997 2 37 73 23 蔡昉 克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J 内部文稿 2000 15 20 22 24 Zhao Y Labor Migration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抖音直播平台内容制作与平台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国有土地征收安置补偿协议书
- 2025版房地产项目投资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管沟土方回填工程环境保护及验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人才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出租车租赁合同含司机休息时间规定
- 二零二五年度家电行业培训与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融资借款合同终止与退赔细则
- 2025版房地产动产买卖及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兼职校医专业服务协议
- 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 蛋白组学二维电泳
- GB/T 39522-2020螺纹中径米制系列量针
- GB/T 31848-2015汽车贴膜玻璃贴膜要求
- GB/T 2007.1-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取样方法
- GB/T 16602-2008腈纶短纤维和丝束
- 梗阻性黄疸护理查房课件
-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完整版课件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 脓毒血症病例讨论课件
- LNG加气站风险辨识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