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组教材围绕“亲情”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课题内容简说静夜思这首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夜色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让学生读后体会到只要自己有勇气去克服困难,一切都是美好的。端午粽课文写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到外婆家去吃外婆包的端午粽,在吃粽子的过程中,“我”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彩虹 本篇课文中的“我”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把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想象成是一座美丽的桥,“我”可以到桥上去,为爸爸浇田地,用镜子照妈妈梳头,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反映了“我”的天真可爱,以及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让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8.静夜思 12课时9.夜色 23课时10.端午粽 23课时11.彩虹 23课时语文园地四 12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防止平均用力。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8.静夜思课题静夜思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师生)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学习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背诵下来。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诗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猜谜语导入。(用时:5分钟)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认读生字“夜”。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出示的谜语,边听边欣赏画面,思考谜语内容。2.小组共同分析谜语内容,交流后回答。3.齐读课题。4.认读生字“夜”(指名读、齐读)。5.区分同音字“夜”、“叶”,并组词,说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圈出不认识的字。2.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3.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1.生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2.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3.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读好“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5.(1)一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全班交流正音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请你们欣赏这幅图。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仰望天上那如霜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静夜思。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伤)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感受诗中之情。4.师:诗人看着空中的明月,想到了故乡。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生:我想到了亲人。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表演一下这首诗。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1.跟着老师的讲解,静静地欣赏课本上的插图,结合自己搜集的李白的资料,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2.根据图意回答问题,注意说具体,说清楚。3.听老师范读诗文,想想此时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听古诗,谈感受。(预设)生:“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我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我想起了故乡的亲人。”5.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诗。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1.认读生字卡,并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1)你发现了什么?(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2.教师范写。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1.生认读生字卡。交流正音。2.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交流书写应注意的事项。3.生描红,并展示作品。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1.静夜思这首诗,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2.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课件出示描写月亮的古诗。(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9.夜色课题夜色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一个7岁左右的孩子,本身需要大人的呵护,更何况是在漆黑的夜晚,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就要通过他们熟知的事物入手,通过朗读,在他们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12个生字,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关夜景资料。(师生)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胆、敢”等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喜欢朗读诗歌。学习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月夜的资料。(师生)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色)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3.今天我们就学习夜色这篇课文,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4.板书课题:夜色5.齐读课题。6.认读生字“色”。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2.学生背诵自己所熟知的古诗。3.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4.齐读课题。5.认读生字“色”,并一字组多词。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2.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3.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4.汇报交流识字情况。5.师:生字我们认识了。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读得通顺,谁读得流畅。1.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圈生字。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3.生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全班交流正音。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三、感知课文内容。(用时:15分钟)1.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听。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引导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板书:害怕不害怕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4.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点拨。重点感悟“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同朗读体会相结合。5.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6.总结后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1.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谈谈自己的收获。2.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黑夜中都有哪些美丽景色?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3.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夜晚看到的美丽的事物。5.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总结:其实,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漆黑的夜里,各种动物也会活动,植物也会生长,许多自然景象也是在夜间形成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而已。如果我们常怀热爱自然之心,再黑的夜晚,我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认真完成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学习重点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组织抽读生字卡片。2.组织进行组词比赛。3.揭示课文题目。1.读生字卡片。2.进行组词比赛。3.齐读课题。二、指导背诵课文。(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一小节。3.小组内轮流背诵。4.全班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帮忙。必要时师做指导。5.同法指导背诵第二小节。6.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并交流背诵方法和感受。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2.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小组交流读书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组内背诵汇报交流。4.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5.全班交流背诵课文。三、指导写字。(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书写要点。2.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色”的第二笔不要写得太长,“外”的第三笔是短“点”,不是长“点” ,“晚”第6笔和第10笔不要连起来写成了一笔。3.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4.组织展示。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交流书写要点。2.认真观察教师范写。3.自由练习书写。4.全班展示。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齐读全文。交流:学完这篇课文,你还会害怕黑夜吗?为什么?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根据第二小节所描绘的画面,画一幅画。1.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认真完成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端午粽课题端午粽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前准备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学习重点图文结合,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熟读课文。学前准备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端午节习俗。(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1.生观察粽子的图片,并思考图片上的实物是什么?2.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全班交流。3.生齐读课题。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端”、“午”、“粽”。读不准的生字,其他同学帮忙指正。5.生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文,生字画“”,生词画“_”,读不准确的地方,小组内合作完成。2.生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生词,互相帮忙正音。3.生自由读课文,组内合作,互读互译,并交流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三、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用时:15分钟)(一)读课文,感悟内容。1.师配乐范读课文。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3.全班交流。(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5.作品展示。(三)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1.生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些方面的内容呢?2.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主要内容。4.全班交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5.观察田字格中生字“午”、“节”的笔顺和所占的位置,边描红,小组内讨论该注意的问题。6.展示并交流书写作品。7.生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组内讨论交流。8.全班交流: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呢?9.生朗读以下词语:箬竹叶糯米枣清香又黏又甜10.朗读第2自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找出相关句子:(1)外婆的粽子是用这些材料包成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煮熟的粽子,清香扑鼻:外婆一股清香。(3)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美极了:剥开粽叶,又黏又甜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2.全班交流并评价。3.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一说。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粽子的情形,先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讨论交流。2.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识记生字,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2.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学习重点会流利朗读课文3、4自然段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学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课件。(师)2.生字、词卡片、有关屈原的资料。(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认识生字卡片。2.听写生词。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在自己准备的生字卡片中能快速找到。2.倾听朗读,全班交流。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用时:15分钟)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1.生先自由读第3自然段,组内交流,再讨论第3自然段的内容,准备全班交流。2.组内互读第3自然段中的长句子,会读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它同学。3.读生词卡,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4.组内练习说话。5.齐读第3自然段。6.组内互读互译第四自然段。7.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讨论端午节的来历,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总结交流。(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2.拓展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2)认读3个生字。(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1. 生边看视频,边了解屈原的生平。2.生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体会其伟大的爱国精神。3.全班交流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4.生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组内交流注意的问题,描红。5.交流作品展示。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1.齐读课文,体会情感。2.认真完成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彩虹课题彩虹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教学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彩虹”的一些知识,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科学奥妙产生兴趣。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学习重点读文识字,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着、那、到”等7个生字。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用时:2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贴出彩和虹字,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们想读读吗?2.齐读课题。1.生观看课件,一边看,一边思考谜语内容,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谜底。3.齐读课文题目。4.认读生字“彩”“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1.认真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音。2.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3.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并组词。4.全班汇报识字学词方法: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比较、反义词比较、同音字比较。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0分钟)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1.分自然段读课文,体会难读的句子。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交流问题。3.全班齐读。四、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7个会写字。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3.教师范写。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用这7个字组词、说话。2.学生观察后交流。尤其要注意“那”字“横撇弯钩”的写法,要和右边的部分搭配好。3.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照着老师的范字认真书写。4.观看课件展示的笔顺,仿写。练写生字,同桌评议。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1.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2.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感悟,读好每个自然段,读好每个自然段中的问句。2.在朗读中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2.引导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1.认读生字,并组词。2.齐读课文,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二、品读课文。(用时:30分钟)1.引导学习课文(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3)学生讨论交流(4)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2.引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2)指名说,师生指正。(3)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一幅插图呢?(4)范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6)“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7)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样来读好这两个问句呢?(8)范读、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9)总结谈话: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孩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3.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说。(3)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4.总结学法,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5.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感悟情感。(一)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对彩虹的初步印象(美丽的桥)。2.学生观察课件并畅谈感受。3.全班交流,学生质疑。(预设:美丽的彩虹怎么会像桥呢?)4.学生进行看图说话。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彩虹是夏天雨后的一种自然现象,形状弯弯的,就像一座彩色的桥。6.生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全班评价。(二)学习第2自然段。1.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3.指名回答提问,全班交流。4.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5.学生找句子,其他同学帮忙。6.读第二自然段的问句,读出“我”对爸爸的关爱。7.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8.指导读好以下长句子: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9.生流利地感情朗读全文。三、课堂拓展,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除了本课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2.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长听。10.生回答见过的美丽的自然现象,全班交流。11.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