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工作指南(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一六年五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则21.1 海绵城市的内涵21.2 编制目的21.3 适用范围21.4 工作范围31.5 工作依据31.5.1 相关法律法规31.5.2 相关标准规范41.6 工作原则41.7 工作内容5第二章 主要术语及定义8第三章 城市自然条件103.1 地形地质地貌103.1.1 地面高程及坡度103.1.2 岩层103.1.3 土壤103.2 植被113.3 气候113.3.1 气温113.3.2 降水123.3.3 蒸发量123.3.4 风123.3.5 日照123.3.6 湿度123.4 水文与水资源123.4.1 城市水系123.4.2 未开发水面率153.4.3 水资源量153.4.4 年径流特征153.5 城市下垫面15第四章 城市水环境174.1 城市黑臭水体174.2 城市排污口174.3 城市面源污染184.4 地表水环境19第五章 城市供水及回用水205.1 城市供水205.2 城市回用水205.2.1 中水回用205.2.2 雨水回用21第六章 城市排水防涝防洪236.1 排水体制236.2 城市污水236.3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246.4 城市防洪28第七章 主要问题分析307.1 水生态307.2 水环境307.3 水资源307.4 水安全30第八章 组织实施与成果评估318.1 组织实施318.2 成果评估318.2.1 评估内容318.2.2 评估方法32附表1 基本资料调查附图要求33附表2 基本资料调查对口部门及工作衔接建议35附件1 城市黑臭水体定义、分级与判定38前 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重庆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1650号),2016年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按程序报批。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城市基本资料的调查分析是海绵城市建设自规划、设计到施工等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指导各区(县)政府做好城市基本资料调查分析工作,为下一步海绵城市规划工作奠定基础,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编制本指南。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主要术语及定义、城市自然条件、城市水环境、城市供水及回用水、城市排水防涝防洪、主要问题分析、组织实施与成果评估。本指南是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制的。本指南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村69号,电话:67738852,邮箱:513320962)。4第一章 总则1.1 海绵城市的内涵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1.2 编制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工作涉及规划、建设、水利、气象、市政、园林、国土、环境等诸多领域,为有效指导各区(县)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客观、高效地推进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编制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市域范围。1.4 工作范围海绵城市基本资料调查工作范围为各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范围(含拓展区、工业园区)。1.5 工作依据1.5.1 相关法律法规(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2015年8月)(4)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2月)(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6)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49号)(7)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排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1388号)(8)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6月)(9)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3月)(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7月)(11)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37号)(1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63号)(1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下管线普查与更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71号)1.5.2 相关标准规范(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6)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7)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9)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10)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6 工作原则在基本资料调查工作中,将贯彻如下工作原则:(1)坚持各区(县)政府主导,明确职责分工各区(县)政府负责基本资料调查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总体协调。负责组织职能部门参加技术培训,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并做好总体协调。 (2)强化部门协作,部门相互指导本次工作涉及面广,是一个基础性的调查工作,需以严谨的工作方式完成资料收集和调研任务,因此需要各区(县)规划局、建委、水利局、气象局、市政园林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职能部门和单位,在充分重视以往各种数据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内容对基本资料调查进行分类开展。另外不同部门之间还应结合调查工作需要,进行合作和相互指导,推进调查工作能更加高效、科学的开展。(3)尊重客观事实,坚持资料的准确性基本资料是后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依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真实性将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在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方面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因此,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准确地、真实地反映城市本底现象和建设问题。1.7 工作内容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应包括以下五大方面的内容。(一)城市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水文与水资源和城市下垫面,它对水的下渗、蒸发、径流等循环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海绵城市建设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降雨雨型、确定水域面积保持度、水体规划等提供依据。(二)城市水环境:包括城市黑臭水体普查、排污口情况、城市面源污染情况、地表水环境状况,为海绵城市建设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率、低影响设施的选择和水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区域等提供依据。(三)城市供水及回用水:包括城市水源地、供水设施及管网、雨水回用设施、中水回用设施等工程体系建设现状,为海绵城市建设确定雨水利用率、替代自来水比例、污水再生利用率、管网漏损控制率、雨水回用技术等提供依据。(四)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包括城市排水体制、污水设施及管网、雨水设施及管网、城市防洪等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现状,为海绵城市确定内涝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雨水管渠设计标准、内涝防治重现期标准、防洪标准等建设指标,排水管(渠)的新建、改建及扩建、骨干调蓄设施布局、内河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措施提供依据。(五)主要问题分析:通过前述基本资料调查,分析城市现状在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10 图1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主要工作内容第二章 主要术语及定义为规范本指南中的海绵城市相关术语使用,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定义相关术语,见表1。表1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术语定义一览表术语定义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由专业科研院所或人员做的深入研究。本指南涉及的专题研究内容由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级试点悦来新城开展,其他区(县)结合地方需求酌情开展。必备资料(*)是指各区(县)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必须的资料,是本次调查工作必须开展的内容,在指南中以*号表示。一般资料是指各区(县)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一般性资料,本次调查工作不做硬性规定,各区(县)结合地方需求选择性开展。第一阶段是指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开展前应开展的工作。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1650号),2016年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故本底资料调查完成时间定为2016年8月底前。第二阶段是指基于调查内容本身的特点,短时间内无法完成,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协同海绵城市建设同步进行(2016年-2017年)。渗透系数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城市面源污染通过降雨和城市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城市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的“高温化”。暴雨强度是指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s.万m2)表示。暴雨雨型暴雨强度在时间上的分配过程称为暴雨雨型。水面率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产水系数某地区水资源总量/年降雨总量。下垫面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包括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水环境功能区划将水体按照其功能加以划分,并依据功能的重要程度和污染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网漏损率是指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中水回用是指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符合标准后,用于城市绿化、园林景观、道路浇洒、工业冷却、社会停车场及小区内车库冲洗等用水。雨水回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经过沉砂、过滤、消毒符合标准后,用于城市绿化、园林景观、道路浇洒、家庭冲厕、洗车、消防等用水。雨水弃流利用弃流装置,将初期较脏的雨水弃掉。雨水渗透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雨水调蓄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44第三章 城市自然条件3.1 地形地质地貌3.1.1 地面高程及坡度调查内容*:对调查范围内老旧地形图资料进行修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区域内地面高程和地面坡度,分析雨水自然汇流路径,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高程分析图和坡度分析图。3.1.2 岩层岩层影响地下水的运动形式,根据区(县)地质调查报告描述区域岩层类型、倾角、倾向和岩层厚度等。3.1.3 土壤土壤位于地球陆地表面,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疏松层介质,是陆地植物着生的基地,是雨水下渗和陆地蒸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调查内容*:对本区域的土壤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包括区域内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等。 (二)专题研究内容:为了解土壤渗透性,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的渗透性能研究。按照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形、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植被构成进行分类布点,检测土壤的渗透性能与厚度;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层次、利用方式、地形、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为确定不同土壤类型和坡度下的渗透系数及特征提供指导。3.2 植被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植被具有滞纳雨水,降低雨水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一)调查内容*:未开发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植被品种;建成区的市政道路绿化带、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建筑与小区等不同类型绿地,以及湿地和河畔的植物应用情况。(二)专题研究内容:为选择适宜本地的植被类型,应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植物筛选应用及净化效果研究。本地集雨型绿地植物筛选,首先在实地调查及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对淹水及干旱的抗性及生长表现情况优先选用本地植物,在此基础上对选择的植物分别在正常养护环境下、淹水环境、污染环境、干旱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势及性状表现等形态指标进行观测,并根据生理指标测定对植物的耐涝及耐旱性方面进行评估,筛选出适宜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植物品种;进行集雨型绿地植物净化能力研究,通过在试验区测定降雨条件下植物各项指标及出水水质变化,筛选出对不同栽植环境(屋顶绿化、道路、居住区等)下具有良好城市面源污染净化的植物种类。3.3 气候3.3.1 气温调查内容*:根据区域内或周边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多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夏季(6-9月)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对比分析城市站和城郊站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进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3.3.2 降水降水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降水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雨量和雨型。调查内容*:根据区域内或周边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多年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完成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编制。3.3.3 蒸发量调查内容*:根据区域内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多年蒸发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区域内年平均蒸发量。3.3.4 风调查内容:根据区域内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多年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建立风玫瑰图。3.3.5 日照调查内容:根据区域内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多年日照观测数据,分析区域内逐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3.3.6 湿度调查内容:根据区域内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多年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年、月及夏季相对湿度变化特征。3.4 水文与水资源3.4.1 城市水系城市水系调查范围:集水面积1km2以上河流穿过城市规划区的河段。城市水系调查边界划分:集水面积100km2以上河流的调查河段延伸至城市规划区1km以外;集水面积大于1km2、小于100km2的河流中属于城市规划区泄洪通道的河段,纳入调查范围;非泄洪通道河段,不纳入调查范围。调查内容*:区域内控制集水面积在1km2以上水系分布情况,含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口位置等;河道防洪标准下的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河道管理水域、保护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四大功能区的划分成果。见表2-4。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水系分布图、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纵剖图和河道岸线资源空间管控图。城市水系相关内容建议参考已完成的重庆市水利普查和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成果数据。表2 水系分布情况汇总表河流名称分类河流条数河道长度(m)规划河段长度(m)备注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面积1000km2及以上河流流域面积1000以下100km2河流流域面积100以下50km2河流流域面积50以下1.0km2河流小计表3 水系分布情况表序号河流名称流域属性规划区河段属性流域面积(m2)河道长度(m)支流隶属关系河口位置控制集水面积(m2)规划区河段长度(m)起止位置12注:重庆水系按长江、嘉陵江、乌江、沱江、汉江(汉水)、沅江六大水系划分,以六大江干流为依托,按一、二、三、四、五、六级支流确定支流隶属关系。表4 河道功能区划分表序号河流名称编号功能区及分段名称河道功能区划分分区范围描述备注河道分区面积(km2)控制坐标XY1一水域12小计二保护区12小计三控制利用区12小计四开发利用区12小计合计一水域二保护区三控制利用区四开发利用区合计注:水域面积,指规划河段左、右岸临水控制线之间的水面面积。3.4.2 未开发水面率调查内容*:根据城市水系水域面积资料,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区内山坪塘(蓄水容积大于500m3、小于10万m3的小型蓄水工程,也称坪塘、塘坝和堰塘)的水利普查数据,见表5,以城市规划功能区或组团为单位,统计各功能区或组团现状水体总面积,计算水面率。表5 城市规划建设区内山坪塘调查表序号名称所在镇(街道、园区)容积(万m3)水域面积(m2)123.4.3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调查内容: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量调查内容:地下水分布、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等。3.4.4 年径流特征 调查内容*:结合当地水文站观测数据,分析流域多年平均产水系数。3.5 城市下垫面调查内容*: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结合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查城市不同地块的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建设情况等,见表6;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人行道)、广场、建筑与小区使用的透水铺装种类、材料、透水效果和使用情况(是否出现了不均匀沉陷、面层碎裂与松散等问题)进行调查。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下垫面分析图。表6 城市下垫面调查内容清单序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建筑密度(%)绿地率(%)建设情况12注:建设情况分为已建、地块已出让在建、地块已出让未建、地块未出让。第四章 城市水环境 4.1 城市黑臭水体调查内容*:水体名称、起始边界、水体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等。调查内容见表7,建议参考已完成的城市黑臭水体普查数据。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黑臭水体分布图。表7 城市黑臭水体调查表序号黑臭水体名称起始边界水体类型面积/长度(m2/km)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透明度(cm)溶解氧(mg/L)氧化还原电位(mV)氨氮(mg/L)12注:1、一个水体多个河段或湖面黑臭级别不同时,可设置二级编号“a、b、c”来区分,分多行分别列出,但黑臭水体编号为同一个,以便统计;2、黑臭水体起始边界宜采用地名、路名等描述,并标注X、Y坐标,明确其坐标系;3、水体类型是指“河流、湖塘”等;4、所在区域是指黑臭水体所在行政区域;5、黑臭级别是指“轻度”或“重度”;6、水质现状是指主要水质指标(如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和其他能反映水质现状的指标等)的监测结果,可用平均值表示。4.2 城市排污口调查内容*:针对旱季有污水直排入水体的排污口(管径300mm或方沟300mm300mm),调查排污口的位置、管径、排污去向、旱季污水量和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见表8;针对截流式合流制溢流,主要调查溢流口的位置。 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排污口分布图。表8 城市规划区排污口调查表序号排水管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污去向水环境功能区划旱季污水量(m3/d)注:排水管入河排污口位置宜采用地名、路名等描述,并标注X、Y坐标,明确其坐标系。4.3 城市面源污染专题研究内容:雨水径流水质监测研究,根据区域内典型下垫面(城市主干道、高密度住宅区、低密度住宅区、工业用地、商业广场用地、地面停车场、屋顶、学校科研用地、公园绿地等)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下垫面,针对降雨强度、TSS、颗粒粒度、CODCr、NH3-N、TN、TP和重金属等开展为期一年的监测,获得监测期间至少10个监测点的雨水径流及相应降雨强度等数据;开展雨水径流水质特征分析研究,根据监测数据对区域内雨水径流水质进行分析,获得各有关监测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不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各场降雨事件中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及EMC,初期效应的鉴别及表征、雨水径流水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等,获得区域内雨水径流水质的各种特征参数,为后期开展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及设计提供基础支撑,并进行区域内雨水径路污染负荷的预测。4.4 地表水环境调查范围:城市规划区内集水面积1km2以上的河湖水系。调查内容*:河流名称、断面名称、监测水期、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断面现状水质类别等;湖库名称、断面名称、监测水期、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断面现状水质类别,见表9、10。表9 城市河流水环境调查表序号河流名称断面名称水期监测时间主要监测指标水质类别溶解氧(mg/L)SS(mg/L)BOD5(mg/L)CODCr (mg/L)NH3-N (mg/L)TP (mg/L)TN (mg/L)12注:1、地表水水质类别分为类、类、类、类、类; 2、河流水质监测采样布点、监测频次应符合国标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的要求;监测项目和方法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3、水期分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表10 城市湖库水环境调查表序号湖库名称断面名称水期监测时间主要监测指标水质类别溶解氧(mg/L)SS(mg/L)BOD5(mg/L)CODCr (mg/L)NH3-N (mg/L)TP (mg/L)TN (mg/L)12注:1、地表水水质类别分为类、类、类、类、类; 2、湖库水质监测采样布点、监测频次应符合国标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的要求;监测项目和方法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3、水期分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第五章 城市供水及回用水5.1 城市供水调查内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供水厂名称、位置、水源、服务范围、服务人口、设计规模、现状供水能力、出厂水水质达标情况、市政杂用水使用情况等;水厂供区分布及相应供区压力、管网漏损率、管网水水质达标情况等。见表11-12。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供水设施及管网图。表11 城市供水厂调查表序号供水厂名称水源服务范围(ha)服务人口(万人)设计规模(m3/d)供水能力(m3/d)出厂水水质达标情况市政杂用水量(m3/d)道路浇洒绿地灌溉12注:饮用水水质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12 城市供水管网调查表序号城市供水厂名称供区供区压力(m)管网漏损率(%)管网水达标情况12注:饮用水水质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5.2 城市回用水5.2.1 中水回用调查内容*:中水厂名称、位置、供水范围、水处理工艺、设计规模、现状处理能力、中水回用类型及回用量、出厂水水质达标情况等,见表13。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回用水设施图。表13 城市中水回用工程体系调查表序号中水厂名称供水范围水处理工艺设计规模(m3/d)现状处理能力(m3/d)出厂水水质达标情况中水回用量(m3/d)道路浇洒园林绿地灌溉12注:中水回用水质标准为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5.2.2 雨水回用调查内容*:城市雨水回用设施在绿色生态小区、大型公共建筑的分布、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处理能力、进出水水质、雨水回用类型及回用水量等,见表14。表14 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大型公共建筑雨水回用情况调查表概况小区/建筑名称容积率用地面积(m2)覆盖率(%)建筑面积(m2)绿化率(%)水面面积(m2)水面率(%)雨水去向有无雨水回用总规模水量(m3/a)进水水质SS(mg/L)绿化水量(m3/a)COD(mg/L)景观水量(m3/a)TP(mg/L)道路广场冲洗水量(m3/a)TN(mg/L)冲厕水量(m3/a)其他指标洗车水量(m3/a)出水水质SS(mg/L)弃流水量(m3/a)COD(mg/L)下渗水量(m3/a)TP(mg/L)排放水量(m3/a)TN(mg/L)其他用途水量(m3/a)其他指标雨水入渗设施类型有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类型有无透水铺装浮球阀型下凹式绿地容积型生物滞留设施电动型渗透洼地/渗透池雨量反馈型渗排一体化系统水质反馈型渗透管沟其他弃流设施其他入渗设施雨水处理设施类型有无雨水调蓄设施类型有无沉淀混凝土雨水池过滤PP模块组合水池消毒硅砂蓄水池深度过滤雨水塘混凝其他调蓄设施生物工艺自然净化其他处理工艺备注第六章 城市排水防涝防洪6.1 排水体制调查内容*:合流制区域及面积、分流制区域及面积。6.2 城市污水调查内容*:城市污水处理厂名称、位置、服务范围、服务人口、设计规模、现状处理能力、受纳水体及执行的排放标准、出水水质及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等;污水管网基础信息普查(管径300mm,或方沟300mm300mm):含管网平面位置、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埋深、流向、连接方式、建设年限、埋设方式、权属单位、管网附属设施设置等属性;在污水管网基础信息普查的基础上,开展管渠病患排查工作,切实摸清污水管道破裂、变形渗漏、借口错位、有硬质垃圾或石块沉积堵塞、管道结垢、大管接小管、雨污水倒流、雨污混接及井室破裂漏水等运行维护情况。见表15、表21-27。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污水设施及管网图。表15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查表序号城市污水厂名称服务范围(ha)服务人口(万人)设计规模(m3/d)日处理规模(m3/d)受纳水体执行标准出水达标情况出水指标(mg/L)CODBOD512注:1、污水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出水指标主要包括pH值、CODcr、BOD5、SS、NH3-N、TN和TP。6.3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调查内容*:城市易涝点的空间分布,近10年城市现状易涝点位置、积水深度和积水范围;城市排水分区名称、流域面积和最终排水出路、雨水管渠现状排水能力;雨水管渠基础信息普查(管径300mm,或方沟300mm300mm):管网平面位置、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埋深、流向、连接方式、建设年限、埋设方式、权属单位、管网附属设施设置等属性;在雨水管渠基础信息普查的基础上,开展管渠病患排查工作,切实摸清雨水管渠破裂、有硬质垃圾或石块沉积堵塞、管道结垢、大管接小管、雨污水倒流、雨污混接及井室破裂漏水等运行维护情况;城市排水泵站位置、泵站性质、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年限及运行情况;现状城市雨水径流行泄通道位置、断面、长度、是否被随意侵占和改建等;城市排水防涝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如体制机制、应急预案、内涝灾情预警预报、信息化平台、排水设施经费管理等建设。见表16-27。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排水分区图、城市雨水设施及管网图、内涝分布图。表16 城市历史内涝情况调查内容清单序号时间(年)易涝点位置积水深度(m)积水范围(m2)12注:易涝点位置宜采用地名、路名等描述;表17 城市排水(雨水)分区调查表序号分区名称流域面积最终排水出路12注:本表针对编制完成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地区填写。表18 城市排水管渠能力调查表序号流域名称小于 1年一遇(km)1-2 年一遇(包括 1 不包括2,km)2-3年一遇(包括2不包括3,km)3-5 年一遇(包括 3不包括5,km)大于等于 5 年一遇(km)12注:本表针对编制完成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地区填写。表19 城市排水泵站调查表序号泵站名称泵站位置泵站性质服务范围(ha)设计重现期(年)设计规模(m3/s)建设年限运行情况12注:泵站性质为雨水泵站或雨污合流泵站。表20 城市现状行泄通道调查表序号行泄通道位置断面长度(m)是否被侵占或改建12注:1、行泄通道位置宜采用地名、路名等描述,并标注X、Y坐标,明确坐标系;2、断面为圆管填直径,方形填宽高。表21 市政排水管线属性数据表序号管线编码管线类型管线起点编号管线终点编号管线起点X坐标管线起点Y坐标管线终点X坐标管线终点Y坐标管线起点高程(m)管线终点高程(m)12表22 市政排水管线属性数据表(续1)管线起点埋深(m)管线终点埋深(m)断面尺寸(管径/宽高(mm)管线长度管底内标高流向材质埋设方式载体平面位置设计标准表23 市政排水管线属性数据表(续2)管线现状连接方式所在区域所在道路所属流域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探测单位探测时间探测人员备注表24 市政排水管线属性数据表(填写要求)属性备注管线编码按划分区域后加数字编码(编码不重复)管线类型雨水、污水和雨污合流管线终点编号起点X坐标例:53030.42起点Y坐标例:63986.52终点X坐标例:53099.88终点Y坐标例:63994.49起点管线高程例:193.45起点埋深管或沟内底至地面的距离终点管线高程例:193.45终点埋深管或沟内底至地面的距离断面尺寸圆形填直径/方形填宽高长度例:14.42单位(米)材质例:UPVC、砼、钢砼、HDPE、玻璃钢、铸铁、钢埋设方式直埋;沟埋;埋地箱涵;地上管线(包括架空);其他平面位置车行道下;人行道下;横跨车行道、人行道;其他现状完全占用;部分占用;空闲;废弃权属单位例:市政设施管理局所属区域例:江北区所属道路管段所在的道路名所在流域例:铁山坪流域建设时间YYYYMMDD运行时间YYYYMMDD探测单位例:地质勘查局探测日期YYYYMMDD探测人员例:张某某连接方式平口;企口;承插口;焊接;其他备注表25 市政排水管线病患排查数据表序号管线编码管线类型平面位置断面尺寸(管径/宽高(mm)权属单位所属区域所属道路隐患类别隐患描述及影像资料12表26 市政排水管线病患排查数据表(续1)问题点X坐标问题点Y坐标探测单位探测时间探测人员责任单位责任人安全标识整改措施备注表27 市政排水管线病患排查数据表(填写要求)属性备注管线编码按划分区域后加数字编码(编码不重复)管线类型雨水、污水和雨污合流平面位置车行道下;人行道下;横跨车行道、人行道;其他断面尺寸圆形填直径/方形填宽高权属单位例:市政设施管理局所属区域例:江北区所属道路管段所在的道路名所属流域例:铁山坪流域探测单位例:地质勘查局隐患类别管道破裂、变形渗漏、接口错位、有硬质垃圾或石块沉积堵塞、管道结垢、大管接小管、污雨水倒流、雨污混接及井室破裂漏水等隐患描述对隐患的具体描述问题点X坐标例:53099.88问题点Y坐标例:63994.49探测单位例:地质勘查局探测日期YYYYMMDD探测人员例:张某某责任单位具体单位名称责任人例:李某某安全标识整改措施备注6.4 城市防洪调查内容*:城市已建河道治理工程情况,含堤防名称、堤防等级、起止位置、护坡型式及现状、设计洪水标准等;城市已建涵闸情况,含结构型式、主要结构尺寸、设计流量、占用河道岸线长度和面积等;已建防洪水库基本情况,含控制集雨面积、总库容、防洪库容和特征水位等;城市防洪水文监测站点建设情况等。见表28-31。此外,按附表1要求提供本区域的城市防洪工程分布图。城市防洪相关内容建议参考已完成的重庆市水利普查、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和防洪规划的成果数据。表28 已建河道治理工程情况统计表序号河流名称河段名称堤防名称堤防等级起止位置占用河道岸线长度(m)治理河道长度(m)堤顶高程(m)护坡型式及现状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水位表29 已建涵闸情况统计表序号河流名称河段名称工程名称用途岸别桩号结构型式修建年份主要结构尺寸设计流量(m3/s)运行方式占用河道岸线长度(m)存在问题表30 已建防洪水库基本情况表序号工程名称工程规模所在河流总库容(万m3)防洪库容(万m3)特征水位河流名称控制集雨面积(km2)校核洪水位(m)设计洪水位(m)正常蓄水位(m)汛限水位(m)死水位(m)表31 监测站点调查表序号测站名称测站类型建站时间所在位置备注注:监测站点类型包括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第七章 主要问题分析分析内容*:结合现场调研资料,初步识别本区域在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7.1 水生态城市河湖水系岸线三面光,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7.2 水环境水体黑臭现象、河湖水系水质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旱季有污水直排入水体、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等问题。7.3 水资源工程性缺水、污水再生利用率低、雨水资源利用率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国家要求等问题。7.4 水安全排水能力不足,内涝风险高,饮用水水源地、自来水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水质不满足国家标准等问题。第八章 组织实施与成果评估8.1 组织实施市城乡建委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基本资料调查工作,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调查工作的开展。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管委会)为基本资料调查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分析工作,并对调查成果进行内审自查,形成最终调查报告上报市城乡建委。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基本资料调查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8.2 成果评估8.2.1 评估内容通过基本资料调查工作,形成完整的调查成果应包括各类报告和各类专题研究成果,详见下表32。表32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成果清单序号内容提交时间节点各区(县)需完成的相关报告1XX区(县)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报告2016年8月底前2XX区(县)排水管渠基础信息普查报告2016年底前3XX区(县)排水管渠病患排查报告2017年底前注:各区(县)均需完成上表1-3所列的调查报告。8.2.2 评估方法海绵城市建设基本资料调查成果评估主要采取第三方机构评价法或专家评议法。第三方机构评价法是指由重庆市城乡建委委托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经验的第三方机构组织对调查成果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评估报告的方法。专家评议法是指由市城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情感分析的电商平台用户消费行为特征提取-洞察阐释
- 媒体投资趋势分析-洞察阐释
- 信用评分与金普卡策略-洞察阐释
-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生态的保护研究-洞察阐释
- 区块链技术革新商业管理的新篇章
- 2025-2030中国照明连接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焊接工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全球供应链管理与数字化转型策略-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灯具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游泳圈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训练师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五级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DL-T901-2017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防腐蚀材料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GB/T 3428-2024架空导线用镀锌钢线
- ISO 15609-1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中文版
- MOOC 英语语法与写作-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 电子书 -《商业的底层逻辑》
- 人居环境科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