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1页
年度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2页
年度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3页
年度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4页
年度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 2017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 加盖公章 2017 年 11 月 28 日 目 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矿井危险因素矿井危险因素 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风险辨识范围风险辨识范围 3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风险辨识评估风险辨识评估 4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 6 附件 附件 7 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 2017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 字表 序号序号姓名姓名职务职务签字签字备注备注 1矿长矿长 2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3生产副矿长生产副矿长 4机电副矿长机电副矿长 5安全副矿长安全副矿长 6通防副总通防副总 7采掘副总采掘副总 8抽采副总抽采副总 9机电副总机电副总 10测量副总测量副总 11地质防治水副总地质防治水副总 1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矿井危险因素矿井危险因素 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生产能力 30 万吨 年 采用斜井开拓 布 置主斜井 副斜井 回风斜井三条井筒 主采 3 5 3 7 10 13 15 1 15 2 号 7 个煤层 井下布置 1 个 11004 回采工 作面 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放炮落煤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7 层可采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 3 号煤层 号煤层 俗称 油煤 位于龙潭组上部 上距 1 号煤层即龙潭组顶 13 72 20 22 米 平均 17 91 米 煤层厚度 0 95 1 32 米 平均厚 1 15 米 属薄 煤层 煤层无夹石 结构简单 厚度较稳定 为全区可采 5 3 号煤层 号煤层 俗称 糠煤 位于龙潭组上部 上距 3 号煤 23 82 26 79 米 平均 25 71 米 煤层厚度 1 34 2 00 米 厚度平均 1 56 米 属中厚煤层 该煤层 中一般含 0 1 层夹石 夹石为泥岩 结构简单 厚度较稳定 全区可采 7 号煤层 号煤层 俗称 小材煤 上距 5 3 号煤 6 58 14 89 米 平均 10 32 米 煤 层厚度 1 95 3 84 米 平均 2 63 米 属中厚煤层 该煤层中一般含 0 1 层夹石 夹石为泥岩 结构简单 厚度较稳定 为全区可采 10 号煤层 号煤层 俗称 大糠煤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 上距 7 号煤 21 48 32 52 米 平均 25 86 米 煤层厚度 1 00 2 58 米 平均 1 57 米 属中厚煤层 该煤层 中一般含 0 1 层夹石 夹石为泥岩 结构简单 厚度较稳定 为全区可采 13 号煤层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 上距 10 号煤 10 95 23 08 米 平均 18 20 米 厚度 1 61 4 43 米 平均 3 17 米 属中厚煤层 该煤层中一般含 0 2 层夹石 夹石为泥岩 结构简单 厚度较稳定 为全区可采 15 1 号煤层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 上距 13 号煤 26 40 34 79 米 平均 30 54 米 厚度 1 69 2 40 米 平均厚度 2 00 米 属中厚煤层 一般有 0 2 层厚 0 10 米左右的泥岩夹矸 厚度较稳定 为全区可采 15 2 号煤层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 上距 15 1 号煤 3 20 17 06 米 平均 8 84 米 厚度为 1 24 3 25 米 平均 2 23 米 属中厚煤层 一般有 0 2 层厚 0 05 米 的棕灰色高岭石泥岩夹矸 厚度较稳定 全区可采煤层 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 底顶板 主要煤层的顶 底板工程地质条件 1 3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上部 直接顶板为粉砂岩 稳定性较差 局部会发生顶板 垮塌 直接底板为泥岩 当遇水时 岩石会弱化 可能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2 5 3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上部 直接顶板为灰岩或泥质灰岩 顶板稳定性较好 直 接底板为泥岩 岩层稳定性差 可能会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3 7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中上部 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 稳定性较差 部分会发 生顶板垮塌 直接底板为泥岩 可能会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4 10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 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 稳定性较差 部分会发生 顶板垮塌 直接底板为泥岩 可能会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5 13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上部 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 稳定性较差 部分会发 生顶板垮塌 直接底板为泥岩 可能会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6 15 1 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上部 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 稳定性较差 部分会发 生顶板垮塌 直接底板为泥岩 可能会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6 15 2 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 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 稳定性较差 部分会发生 顶板垮塌 直接底板为泥岩 可能会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 2 瓦斯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22 03m3 t 绝对瓦斯涌出量 1 98m3 min 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 0 76m3 t 绝对瓦斯涌出量 7 61m3 min 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 31m3 min 属高瓦斯矿井 3 煤尘 7 个煤层均具有爆炸性 4 自然发火 7 个煤层为 III 类不易自燃煤层 5 矿井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 30m h 最大涌水量 60m h 各含水 层富水性较弱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6 冲击地压 7 个煤层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 运输提升 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 辅助运输采用绞车 提升运输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风险辨识范围风险辨识范围 根据矿井五年生产接续规划 下一年度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 1090 水平 1160 水平区段 分别布置 1 个 10703 综采工作面和 2 个 掘进工作面 总产量 20 万吨 进尺 3300 米 采掘范围具体为 综采队回采 10703 工作面 采完接 10704 工作面 综掘活动范围为 10704 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风险辨识评估风险辨识评估 2017 年 10 月 25 日 矿长王本华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 科室 区队 名单详见签字表 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 布置 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职责分工 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 估知识培训 10 月 26 至 11 月 20 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 开展风险辨识评 估 11 25 日安检科对辨识评估报告 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 11 28 日 矿长组织会审 一 风险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法 重点对辨识范围内瓦斯 水 火 煤尘 顶板 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 全风险辨识 共辨识出主要安全风险 802 项 其中采煤安全风险 67 条 掘进 146 条 通防 61 条 瓦斯抽采 51 条 安全监控 16 条 供 电系统 101 条 运输提升系统 30 条 压风系统 26 条 供排水系统 37 条 紧急避险系统 9 条 调度通信 6 条 人员定位 8 条 地测防 治水 83 条 机修车间 21 条 炸药库 12 条 瓦斯抽采泵房 15 条 主 井皮带 16 条 井下车场 9 条 井下用火 10 条 复产得工 5 条 详见 评估清单 二 风险评估 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风险矩阵法 因果分析图法 事故树分析法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本次采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逐项评估 该方法 采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 小 计算公式为 D L E C 其中 L 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表 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表示可能造成的后果 D 表 示危险性 安全风险评估按危害程度 控制能力和管理层次将安全风 险划分为重大安全风险和一般安全风险两个等级 L 值大于 270 确 定为重大风险 小于 270 确定为一般风险 评估参数详见表 1 通过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 共辨识出 L 值大于 270 的重大安全风 险 156 项 其中采煤重大安全风险 9 条 掘进 28 条 通防 26 条 瓦斯抽采 15 条 安全监控 7 条 供电系统 11 条 运输提升系统 2 条 压风系统 1 条 供排水系统 3 条 紧急避险系统 1 条 调度通信 1 条 人员定位 1 条 地测防治水 26 条 机修车间 1 条 炸药库 7 条 瓦 斯抽采泵房 6 条 主井皮带 6 条 井下车场 2 条 井下用火 2 条 复 产得工 1 条 详见重大安全风险评估清单 详见表 2 表 1 评估参数表 发生事件的 可能性 L 暴露于危险环境 的频繁程度 E 产生的后果 C 风险等 级划分 D 分数 可能 程度 分数 频繁 程度 分数后果严重程度分数值 危险 程度 10 完全可 能预料 10连续暴露100 大灾难 许多人死 亡 270 重大 风险 6相当可能6 每天工作 时间暴露 40 灾难 数人死亡 270 一般 风险 3 可能 但 不经常 3每周一次15 非常严重 一人死 亡 70 140 1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 2 每月一次7严重 重伤20 70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 一 风险管控 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 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和控 制风险 技术措施主要有超前预裂 强制放顶 制定专项技术措施 根据矿压显现规律变更支护设计 提前对空巷加强支护等 管理措施 有定期检查 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管理及技术人员现场跟班 监督等 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