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ppt_第1页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ppt_第2页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ppt_第3页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ppt_第4页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简介 大和民族日本文化 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州 大和民族 日本的由来 前1世纪 小国林立4世纪 统一7世纪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2世纪末 幕府统治 19世纪中期 面临民族危机 19世纪末 对外扩张 公元1192年到1867年 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 幕府政治 时期 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 镰仓幕府 1192 1333年 二 室町幕府 1336 1573年 三 德川幕府 1603 1867年 日本的幕府时代 德川家康 19世纪中期 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 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 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1 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内忧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以后 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 尤其下级武士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1 政治 幕府等级森严 矛盾尖锐 2 经济 3 外交 2 民族危机 外患 美国等西方国家入侵 民族危机加深 3 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 下级武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尊王攘夷 运动 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3 维新前提 尊王攘夷 被镇压使武士认识到必须推翻幕府 武装倒幕 建立明治政府 1868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领导人 三人 根据地 西南强藩 战役 鸟羽 伏见 结果 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 明治政府建立 明治维新开始 1869年迁都东京 幕府统治统治时期 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 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但并没有实权 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 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 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 藩 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 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幕藩制 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朝庭设在京都 实权在将军手中 政府设在江户 东京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 城市平民 结论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 日本纺织工场图 想一想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 同 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目的 防止外部势力的侵入 维护统治 影响 防碍了自身的发展 导致落后挨打异 日 害怕地方藩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壮大威胁其统治 中 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 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 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 威胁其统治 1853年 浦贺港 日美亲善条约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 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 目的 三 内容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政体 2 直接目的 摆脱外来压迫 发展资本主义 二 特点 除旧 和 布新 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 实现民族振兴 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 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 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 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 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 大力振兴皇基 富国强兵 日本 殖产兴业 中央集权 文明开化 世界強國 废除不平等条约 明治政府目标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为进一步推行改革 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1 政治 1 废藩置县 废除藩国 设置都 道 府 县 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 废除等级制度 宣布 四民平等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废除旧体制 加强中央集权 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废藩置县 东京 京都 大阪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三府七十二县 县 县 县 县 2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A 重点 军事 重工业B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C 创办国营 样板 企业 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提高农民积极性 促进农业发展 但市场狭小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到 世纪 年代初 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改革币制 地税改革 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殖产兴业 发展资本主义 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3 文教 1 教育 确定 国民皆学 方针 生活习俗 西化 A 改革教育内容 儒学 自然科学 B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打破了等级制度 培养了大量人才 小学 中学 大学 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1 军事上创办军工企业 实行义务兵役制 建立常备军 皇军 4 军事 3 设立军事院校 2 武土道教育 尚武 忠君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忠气节 正礼仪 尚武勇 重信义 崇俭朴 建立新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5 政体 原因 内容 影响 实质 积极 局限 农民暴动 中小资产阶级 地主不满 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仍是专制主义统治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政体 人民权利 议会 内阁和枢密院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 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 物产之多寡 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 但寻其根源 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以各种政策为杠杆 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 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明治时期 日本确立了 和魂洋才 的教育原则 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 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天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京的鹿鸣馆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 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直接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 协助天皇 服务于天皇 天皇 议会 内阁 一 明治维新的性质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四 明治维新的评价 二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的标志 体现在 经济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 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文化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影响 摆脱了民族危机 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 日本 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 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有些学者主张 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 明治革命 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 明治中兴 的解释 问题 l 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 为什么 2 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 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 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 说 明治维新 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 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 说 维新前 日本遭外来侵略 天皇被幕府架空 维新后 天皇重掌朝政 促进了经济发展 维护了民族独立 三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贫困 影响市场扩大 制约工业发展 政治 宪法颁布后 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议会形同虚设 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消极影响 侵略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一 黑船事件 材料二1871年12月 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 从横滨出发 在1年零10个月时间里 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 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日本的国门被打开 民族危机开始出现 2 两则材料是什么关系 日本明治政府是怎样发展本国经济的 有何影响 因果关系 措施 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确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颁布地税改革的法令 确立殖产兴业的政策 大力扩展海外市场 积极开阔国内市场 影响 19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崛起为东方强国 随后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性质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背景方式结果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 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 不同点 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 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自上而下实行改革 领导内容 俄国完全沙皇自上而下 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日本以各种法令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思考角度 国内国际环境 领导力量 参加支持力量 改革措施 戊戌变法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并开始瓜分中国 明治维新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国际环境 戊戌变法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 对外妥协退让 共同绞杀人民革命 封建势力很强大 明治维新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境地 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封建统治 国内背景 戊戌变法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