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抒情散文的“感情”_第1页
触摸抒情散文的“感情”_第2页
触摸抒情散文的“感情”_第3页
触摸抒情散文的“感情”_第4页
触摸抒情散文的“感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触摸抒情散文的“感情”毋庸置疑, “感情是抒情散文的生命线” 。那么,散文的情感究竟从何而来呢?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表达的呢?对照现代散文选读第三专题“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导语相关内容,结合本专题四篇文章的感情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对我们抒情散文写作将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一曰: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真实”的,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触发点真实:翡冷翠山居闲话是徐志摩在体验了意大利著名城市翡冷翠(佛罗伦萨)的山居生活之后而作, 春意挂上了树梢是萧红邂逅三月春意之后而作,寒风吹彻是刘亮程在体验恶劣的生存环境对生命的摧残之后而作,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是埃尔文?怀特因为“无论在睡梦中或是醒着,总要想到船通常总是想到那些被帆微微牵曳着的相当的小船”有感而作。这些文字率性而为,全无刻意斧凿的痕迹,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内容真实:翡冷翠山居闲话表达了闲逸潇洒、从容不迫的生活情趣,纯朴天真而颇有意蕴;春意挂上了树梢从春意悄然降临的热闹之处起篇,联想到苦难者的不幸,饱含了忧虑和悲愤之情;寒风吹彻中既对真实的情境进行了描绘,也蕴涵了作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对生命中的恶劣生存环境对生命的摧残生命的冬天;大2 / 11海和吹拂着的风由生活中的梦写到航海梦,联想到英雄梦、冒险梦、漂泊梦,进而引发了“一个人该在何时告辞大海”的遥想。这些情感都是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它们都源自于作者真实的生活和思想。其二曰: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它有所过滤,有所选择。人类的情感是复杂的集合,即使是面对同一件事、同一种现象,同一个人也会产生许多情感。抒情散文的情感必须在思想的河流中浸渍、澄清,让感情汇成纯洁的泉流,演绎成纯粹的文字。抒情散文的精魂不可散,而且所有事、景、物必须萦绕在这精魂的四周,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仔细阅读翡冷翠山居闲话 ,可以说是“闲话不闲” 。人在翡冷翠山居住,面对异域风情,有着自己文化背景和独特生活经历的徐志摩难免萌发多种情感,而他只萃取了山居生活的几个独特感受,将其作为主要内容,突出了闲居的乐趣和心神的自由。其三曰: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千头万绪,那样游移不定。“千头万绪”也必须“神气归一” ,很难想象一篇主题游离不定的抒情散文能成为经典文章。如对一个事物是喜,是恨,还是喜恨交加,必须有一个坚决的立场。否则,文气混杂,必将削弱感情的表现力。 翡冷翠山居闲话中3 / 11徐志摩对山居生活的闲适和自由充满喜爱之情, 春意挂上了树梢中萧红对苦难者充满同情和愤懑之情, 寒风吹彻中刘亮程对生命的冬天充满忧虑之情,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中埃尔文?怀特对人类欲辞难离的航海般的生活充满矛盾的情感。毫无疑问,这些文章的感情是“坚决”的。在理解了以上关于抒情散文的几个关键词“真实” 、“纯粹” 、 “坚决”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情感突破口,进行抒情散文写作训练是对抒情散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如以“雨夜书话”为题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抒情散文。思路点拨:下雨的夜晚最能勾起读书的欲望,听着窗外雨滴淅淅沥沥地音响,在台灯下读书、思考,一定会别有收获。可以是书中的文本内容,可以是由读书而产生的联想,也可以是在读书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只要能沿着一条情感的路线走下去,写出真情、写出心灵的感悟即可。以下是一名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存在明显的瑕疵,可组织学生进行评点、修改,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学生习作】“夜雨添灯听春雨,漫卷诗书伴天明” ,这是几年前从旧书摊上拾到的两句诗。一本唐诗研究集子的作者引4 / 11用这句话作为书序的开篇语,我甚是喜欢。但因书的内容太过粗糙,观念也略为陈旧,便目记心颂,不费一文“买”得两句心怡之语。没想到,这一记便再也无法忘却。 (感情的触发点真实)书房里到处堆满了书,桌子、椅子、窗台和小床都成了书的地盘,狭小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拉开窗帘,才发觉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本能地拿起一本我愿意活在宋朝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心底的宋朝总是湿漉漉的。 (感情纯粹,内容切合题意,体现了选择性)宋朝用它特有的方式滤去了晚唐的颓靡和五代的哀婉,一下子变得清纯起来。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余秋雨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引古今先贤的说法,表明自己喜欢雨夜读书的习惯)喜欢柳永极具特点的浅吟低唱, “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喜欢范仲淹慷慨豪壮之中的侠骨柔情,一曲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曲渔家傲滴落了多少将军白发征夫泪。还喜欢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蒋捷的“一生如雨不堪滴”奇怪的是它们都被雨水打湿了,将一身疲惫的伪装脱得干干净净。 (此段材料丰富,确系读书之人才能得到得感5 / 11悟:宋朝是湿漉漉的。 )听着窗外雨滴打在灯箱上的声音,在潮湿的夜里读潮湿的诗歌,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过雨季里不能泡得太久,否则会感觉到窒息般的难受。 (过渡,转折引出雨夜读温暖的唐朝文字的感受)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金性尧先生的夜阑话韩柳 。取来倾心静读,翻到政见与友情一章,我感慨万千。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闪闪发光的双子星,有谁想到他们居然是文化上的挚友,政治上的敌人。在对待王叔文集团的问题上,二人的态度截然相反:柳是这一集团的参加者,后来因此而遭谪逐,韩却对王叔文恨之入骨,斥之为小人。王叔文企图接受宦官兵权,抑制藩镇势力,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其为人也颇专擅,韩愈疑心自己被贬阳山是受王叔文集团的排挤,因而怀有偏见,并对柳宗元心怀不满。奇怪的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二人相互之间的文化敬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后,韩愈亲自写过祭柳子厚文 柳州罗池庙碑 柳子厚墓志铭三篇文章,或韵或诗或文,对柳宗元的忠诚、激情、风义充满敬仰之情,更为难得的是,韩愈还深入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写了柳的满腹愁肠和辛酸委屈。余秋雨说:在中国文人一为官,其文便不足观了。我想,这句话说得太过偏激。想想唐朝人的气度和胸襟,想想韩愈和柳宗元,我们6 / 11不难发现,韩柳不但是职业的官员,还是专业的文人。 “韩柳文章在,八代谁能及”?这时候我忽然有一个想法:唐朝的雨也许不是潮湿的,而是温暖的吧?(从潮湿、忧郁的宋朝回溯到温暖的唐朝,雨夜不再愁肠百结。存在读书随意性的可能,亦或许是心境被压抑得太久,而不自觉地寻找一个化解得方式。总之,作者在力图选择而使感情“纯粹”起来)也是在这样一个下雨的深夜,一位老教师对懵懂的我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问他是什么意思,先生却笑而不答。几年前,我常常记起这句话,想想自己读书十余载,没有在班级、学校获得“一官半职” ,女同学更对我“敬而远之” 。用这样的标准衡量自己读书的价值,的确有点“亏” 。不过从今夜开始我顿然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因为我读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夫子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告诉我们“读书应当追求无功利的精神”呀!那么“黄金屋”和“颜如玉”就应该不是票子和女子,我想应该是读书可以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多姿多彩的审美趣味吧!(领悟到读书得真谛,是审美境界得到提升)在我十八岁的一个雨夜,我想起了老先生微笑的眼神天亮的时候,雨停了。抬起头才发觉,一株报春花正抖落身上的雨滴,露出浴后新放的花蕊,夹杂着一股7 / 11书香味,穿透玻璃窗向我走来。 (本段意味深长,表明作者在湿润的雨夜找到了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明示了情感,纯粹而坚决)【评点示例】从作者读书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得到的体验来看,本文的感情是“真实”的;从文章取材以及涉及的读书的内容来看,是经过心灵的过滤与筛选的,因而是“纯粹”的;从文章的整体情感来看,体现了作者领悟体味读书人精神境界的求索过程,最终的结果又是“坚决”的。第节需要进行修改,原文叙述冗长,喧宾夺主,可以精简。同时,本节材料未能充分利用,可以从不同角度与宋朝读书人作比较,从而获得对唐朝读书人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批判借鉴。如此,文章方能气韵流畅,饶有深度。第、两节中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语句,第节的出现比较突兀,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处理这些景物时,常常有多种处理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地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归纳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8 / 111、优选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如, 荷塘月色中的第 2、5、6 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又如故都的秋 ,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2、组合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 4 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9 / 11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3、设境即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场” ,落日、红光给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安祥和牧民的欢乐。这里的落日、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 风景谈中“桃林即景”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的特定时段,景物本身平淡无奇、土气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4、对比映衬散文中的景,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10 / 11韵,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如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还有风景谈 “沙漠驼铃”选取漫漫黄沙、哄哄火响的热空气、驼马的枯骨等极其单调平板的意象与驼阵、猩红的大旗、悦耳清脆的铃声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记以日影衬森林枝叶茂密,以水声衬幽静,以鸟鸣衬幽深,以红火光衬幽暗,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也是异曲同工。5、想象与联想有些景物较为平常,也无特别引人之处,画面是静态的,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但散文家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巧为安排以化腐朽为神奇,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这里,想象和联想就成了必要的处理手段。 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