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切入性问题的设计.doc_第1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切入性问题的设计.doc_第2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切入性问题的设计.doc_第3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切入性问题的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切入,畅推进谈阅读教学切入性问题的设计阳江市第二中学 陈活兰内容摘要成功的语文阅读课关键在于教学的总体设计,成功的总体设计关键在于找准课文阅读的切入点,设计巧妙的切入性问题,利用这问题带动多方面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举重若轻地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切入性问题可从课文题目、重点句、中心事件等方面入手设置。关键词总体设计 切入性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性 一节上得不顺畅的课,就好像走着坎坎洼洼的山路,要么是掉东落西,顾此失彼,抓不到要领;要么是往这进不去,往那打不开局面,兜兜转转中,下课铃就响了;要么是内容讲了一大堆,却是零零碎碎,杂乱无章,千头万绪,毫无联系。这样的课,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受罪。而上得好的课,老师只提一两个问题,作三两下点拨,就能把学生完全带进去,阅读,思考,讨论众多的教学内容,三下五除二,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老师痛快,学生满意。课上得好不好,顺不顺畅,能否把多个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痛快淋漓地彻底完成,决定于学生阅读和思维的积极性有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这需要课前有一个合理的总体设计,能精心地设计课堂问题,特别是切入性问题。好的切入性问题可以统摄整个教学过程,至少是统摄一个教学板块,学生围绕它阅读探究时能形成较长时间的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深层次的课堂活动,牵扯出众多的文本资源和多方面教学内容,使多项教学目标能在问题探究中相继完成,从而起到顺畅推进教学过程,举重若轻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那么,这样的切入性问题应如何提出呢?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不同,我们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一、从题目入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主要事件、主要内容的概括,或者是中心思想的集中,或者是文章线索的暗示从文章题目入手设置切入性问题,往往能抓住文章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直逼教学目标。1、抓住题目关键词提问例如:教学伤仲永可抓住题目的“伤”提问:“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为仲永感到哀伤?”这需要从仲永才能的泯灭过程及其泯灭的原因两个方面总结答案,这样就促使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作深入的探究和系统的梳理,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作准备。2、另起题目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以文章线索作题目的,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可让学生给课文另起题目:“课文主要是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吗?如果不是,它实际是写什么的?请根据其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给它另起一个题目。”学生带着任务研读全文,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同时,也就达到了理解课文巧妙构思的教学目的。3、补充题目有些课文题目是一个词,范围很大,不能从题目读出更确切具体的信息,就可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词给题目作增补扩充,并解释理由。如教学鲁迅的故乡就可以如此切入提问:“故乡这篇小说写了与故乡有关的那些内容(人、事、景、物)?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给题目作补充,”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会从不同的角度整理出不同的答案,如,故乡的变化、故乡的人、回故乡、让人悲伤的故乡等,对这些不同答案解释能牵扯出诸如小说叙述线索(回故乡),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故乡的变化),作者情感的体会(让人悲伤的故乡)等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解决就为下一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做了准备。二、抓住中心事件切入有些叙事性文章,篇幅长,事件繁杂,人物众多,但总有一个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它和其它人物和次要事件构成各种关系,共同为塑造人物性格和表现中心思想服务,教学这样的课文可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设置切入问题。1、抓住中心事件的全过程如,小说台阶虽然篇幅很长,但它主要是写了父亲造台阶这件事的,就可抓住“造台阶”这个中心事件的全过程切入提问:“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怎样造?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精读课文,就能欣赏到本文最精彩的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对这些细节描写的赏析,可以透彻理解课文中心、人物性格和写作方法等,一举多得。2、抓住中心事件的结果探求原因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为了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全面把握全文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整合课文内容的能力,可在学生预习后初步了解了杨志其人、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故事的结局切入提问:“杨志三代将门之后,武艺高强,行事谨慎,对这次押送非常重视,可是生辰纲最后还是被劫走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抓住课文的具体内容为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吗?”然后,启发学生从多方面作探究,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全面分析总结出“杨志粗暴蛮横失人和”,“吴用得天时地利巧安排”等多个原因,分析这些原因需要抓住课文“杨志如何粗暴地打骂军健,军健如何的不听管束,吴用他们又如何利用怎样的天时、地利以及杨志的内部矛盾作怎样巧妙的安排”等作具体的阐述,这样,就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训练了从整体把握课文、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带出了故事情节安排、环境描写作用等方面内容的教学。三、从课文重点句、特殊句入手重点句是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包括起首句,过渡句,中心句,结尾的议论句等,它们或总领全文内容,或评价人物,或表现中心,或发人深思、深化主题抓住它们切入提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1、抓起首句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可抓起首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切入提问:“闻一多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就能把握全文内容,进而理解闻一多言行一致、勤恳扎实的高尚品格。2、抓过渡句如教学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在疏通文字后,可以抓住“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个过渡句作课文分析的切入提问:“这里的异包含了什么,表现在哪里?”顺着这一问题,学生不仅从课文中找到“淫雨霏霏感极而悲”,“春和景明其喜气洋洋者矣”一阴一晴,一悲一喜的不同之景,不同之情,而且能进一步发现作者与览物而悲者,览物而喜者截然不同的更高思想境界。这样不仅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了文章的主旨,感受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3、抓中心句如:抓住伟大的悲剧最后一段的中心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切入提问:“他们碰到了哪些不可战胜的厄运,在这些厄运面前他们是怎样做的,表现出怎样高尚的心灵?”这篇长达十多页的课文的情节脉络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也抓住了。4、抓特殊句有些课文,出于表现主题和思想感情的需要,作者会安排一些表达很特殊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的特殊性作合理性分析,精心设计切入性提问,也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如孔乙己文末的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两词有明显的矛盾之处,可抓住它们作切入提问:“孔乙已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答案是孔乙己非死不可)。然后引导学生从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酒店的格局、长衣帮短衣帮不同的方式、我工作的几次变换);主要人物描写(孔乙己两次到时酒店喝酒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具体描写和有关孔乙己性格的侧面叙述);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等多个角度作更具体更深入的探究,会得出结论:在那样等级森严、人情冷漠麻木的社会里,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严重摧残了又毫无生存能力的落泊书生必死无疑。而在这步步深入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对小说中心思想、人物形象的刻划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也就获得了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总之,切入性问题的提出方法是灵活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