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因而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要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学习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和语言的品味。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旁批的阅读方法,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全面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此来突破学习的重点。运用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等,学2 / 25习多种多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以此来突破学习的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识记字词。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3.引导学生运用加旁批的阅读方法,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4.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是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时开头讲到的一首古诗箜篌引 ,梁实秋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梁启超的演讲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感受一下。设问导入3 / 25“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同学们大多了解的梁启超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可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启超,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梁实秋,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 (续集) 、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补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 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 年参与“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4 / 25为饮冰室合集 。2.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明确:先自己标出,后小组交流,最后共同明确部分词语的读音。齐读生字词:戊(w)戌(x)叱咤(zh)莅(l)临迥(jing)异精悍(hn)激亢(kng)箜(kng)篌(hu)酣(hn)畅蓟(j)北信息筛选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1.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明确:文章记叙了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2.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感染、影响了听众。(从课文中找原句)(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5 / 25(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合作探究细读课文,探讨问题:梁任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先自己总结,后小组讨论,最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 )板书如下: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能力提升1.梁任公的形象是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6 / 25格特征。2.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1)直接抒发。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 ,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2)半直接半含蓄地抒发.A.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3)完全含蓄地抒发。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以学生的辈分称呼7 / 25梁任公先生,是一种尊敬和爱戴。拓展探究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提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即可。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明镜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态,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让海洋为宽容而定格,人间为之增色。我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方面与梁启超相提并论的不多。作业设计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性格特征。板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8 / 25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习题解答一、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设题意图: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说说本文表现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是着眼整体把握,要通过全面感知课文的内容才能回答;找课外的精彩描写语句作评点,也就是加旁批,是微观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揣摩语言。分析性格、气质,参见“合作探究” ,学生不一定回答得全面、完整,只要抓住主要点,答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给9 / 25课文作旁批,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训练,经过训练获得的能力,学生现在和将来都用得上;同时,这也是一项个性化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评点,并与同学交流,这种评点也是一种赏析,是一种间断的、不成篇的赏析。如:“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再如:“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生动、幽默、有趣、自负、谦逊。二、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文学讲话 )你觉得课文是怎样体现他的这种主张的?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设题意图:此题意在对文章写法进行揣摩分析。首先学生要读懂这些话,它们强调的重点是文章要短不要长,至10 / 25于文章的深、远、高等也强调了,但不是强调的重点。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用了同义反复的写法,深就是深刻,远就是远大,高就是高雅。这些话是对文章写法的高度概括,所以学生体会它们并用它们来观照课文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就是进行整体把握训练。参考答案:课文在体现这种主张的时候,不是泛泛地写人物的外貌和所谓的性格特点,而是写出了梁启超独特的神采、气质、修养,一位著名人物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由这一次演讲看到了梁启超的政治素质以外的另一方面的素质学术素质,可以联想到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梁启超的其他事情,联想到与梁启超有关的重大事件。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深刻远大。另外,作者笔下的梁启超是一位学问高深又很会演讲的学者,可以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情怀;作者写文章非常强调“文调” ,“文调”就是文章的格调,讲格调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写得精彩,语言活泼生动,用的是纯正的白话书面语,又不时地加进文言语句,富有雅趣,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高雅。资料选编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2-1987)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11 / 2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 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 、 益世报文学周刊 、 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 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 (续集) ,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选自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年版)2.梁启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 ,发表变法通议 ,编辑西政丛书 ,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 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 ,继编新民丛报 ,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12 / 25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神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清同治十二年(1873 年)正月二十六日(2 月 23 日)出生在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他从四岁开始,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认字,并随祖父阅读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等儒家的主要经典。五岁又学习易 尚书 诗 礼 春秋等儒家著作。到了六岁,就能引用所学的经典作对子。有一次,他爬梯子玩,祖父担心他会跌倒,便站在梯子下看他爬,暗中保护他。他却在梯子上天真地唱道:“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祖父听到他如此出口成诗,十分高兴。还有一次,父亲有位朋友到家里来玩,梁启超给客人送来一碗茶。那位客人早就听说这孩子很聪明,小小年纪已读了不少书,还会吟诗作对子,便想试试他,随口说了句“饮茶龙上水” ,13 / 25要他作对,梁启超很快就回应说:“写字狗扒田。 ”客人见他回应得很快,随即又说了一句:“东篱客采陶潜菊。 ”梁启超略加思索,对道:“南国人怀召伯棠。 ”客人听后,连连点头,赞不绝口。从七岁起,梁启超学习写文章,进步很快。到了八岁,已能写出洋洋千言、文理通顺的文章来。至九岁,更是诗才敏捷。1882 年,他第一次离开家乡,由水路经江门前往广州应试。同船者多为家乡的熟人和前辈,早知他的才华出众。中午在船上用饭时,有人突然指着盘中的咸鱼,要梁启超以此为题作诗。他稍停片刻,便当众朗诵:“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 ”在座的人听了,都拍手叫好,称赞他说得十分切题,叹为“神童” 。从此, “神童”的美名传遍乡里。梁启超十岁阅读车酋轩语 书目答问 ,十一岁进一步阅读唐诗 史记 汉书等。根据后来梁启超自己所说, 史记一书,他能背诵十之八九,几乎过目不忘,熟记唐诗、宋词,更不在话下。4.童年家庭教育梁启超从小就在祖父和父母身边接受教育,而以接受祖父的教育最多。幼时,晚上总是睡在祖父的床上。他所受的家庭教育,除了语文和书法的功底以及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外,在品德修养上,也被严格要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勤俭朴实的教育。在这方面,梁启超的祖父和父14 / 25母是既言传又身教。他家十世务农,至其祖父时乃变为耕读之家,仍以劳动为美德。他在考中秀才之后,仍被要求参加农业劳动。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并不是整天关在房子里读书。有一次,他不想下地劳动,父亲便批评他说:“你看看,你还像个正常的孩子吗?”这种批评,给少年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每当想到父亲这一训斥,就鞭策自己努力向上,保持勤俭朴素的家风。他后来对农业经济方面的论述,许多都是童年时在农村参加劳动的体验与认识。由于祖父与父亲只充当私塾的教师,他家在村里不算富裕,住的房子也不比别人家的大。其次是爱国、救国的教育。在新会县的南端,属于西江水系的江门水道和潭江的出海处,有一个如同珠江口虎门那样形势的崖门。茶坑在新会县的中心,崖门北距茶坑约30 千米(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茶坑“距崖山七里强” ,这可能是他童年时的印象,不很准确,后来许多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学者,由于没有前往实地考察,也就援引这一说法) 。梁启超的高祖毅轩之墓,就在崖门北面不远的崖山上。崖门,也是十三世纪南宋末代皇帝赵日丙和丞相陆秀夫殉国的地方,又是南宋失国时,水师与元军最后激战遭到覆灭的古战场。每年清明祭扫时,梁家乘船前往。水路往返时,祖父总爱向儿孙讲述南宋亡国时,抗元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英勇抗敌的故事,讲述当年陆秀夫如何背着皇上15 / 25投海殉国的情景。当然,还会讲到岳飞、文天祥等许多英雄豪杰的事迹。据曼殊室戊辰笔记记载,梁启超六岁以后受其祖父的户外教育情况:“吾乡有一庙宇,中藏古画四十八幅写历史上二十四忠臣、二十四孝子之故事。每年灯节辄悬之以供众览。上元佳节,祖父每携诸孙入庙,指点而示之曰:此朱寿昌弃官寻母也,此岳武穆出师北征也。 岁以为常。 ”这些民族英雄们,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岁月里,所表现出来的矢志抗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后来,梁启超一生的思想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多变,但他的爱国、救国的思想始终未变。这一点,不能不承认和他童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再次,是忠厚仁慈的教育。梁启超在童年时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很严格的。若言行稍不注意,就会受到祖父和父母的批评。为人要忠实,对人要仁慈厚道,这是家庭对梁启超一贯的教育。除祖父和父亲外,母亲赵氏的教育对梁启超后来的立身处世也有极大的影响。据他自己在我之为童子时一文中,回忆幼时母亲对他一次极为深刻的教育。他说:我家的教育,任何过错都可以原谅,唯独说谎,则不可饶恕。我六岁时,已记不起因为什么事,说了句谎话,不久即被我母亲发觉。晚饭后,母亲唤我进房,16 / 25严厉地盘问我说谎的情况和原因。母亲气得脸色苍白,把我翻倒在膝前,用力鞭打我十几下。可怜我幼嫩的身躯,自出母胎以来,从未受过如此苦楚。鞭打之后,母亲责教我说:你若再说谎,将来就会成为盗贼,成为乞丐。人为什么说谎?或者是因为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自己做了,害怕别人责备不应该做,便谎言自己没有做;或者必须做、应该做的事,而自己不愿做,但又害怕别人责备自己应做而不做,便谎言自己已经做了。这对说谎的人来说,明知它的过错而故意犯之,不仅是明知故犯,而且自欺欺人,以为有什么好处。这种行为与盗贼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可是,欺骗了别人,最终都会被人知道,将来人人都会指着他说,这是个爱说谎的人。从此,再也没有人去相信他了。既然没有人相信,这样的人,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母亲这一番教导,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使他终生难忘。梁启超后来毕生仁厚,也以忠厚仁慈教育自己的儿女。有些亲友的孩子寄居在他家时,梁启超夫妇也视如己出,非常仁慈地关怀爱护他们。5.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革命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他是近代中国最优秀的宣传家,早在戊戌变法前便主编时务报 ,成为大众舆论界的骄子;戊戌之后,便相继主办清议报 新民丛报 新小说 ,有十几年时间执宣传17 / 25界牛耳,其影响风靡海内,广被后世。梁启超一生的贡献,主要不在文学成就,而在宣传业绩;就其文学成就而言,则主要不在文学创作,而在文学运动的倡导与组织。近来有人反对文学运动的提法,认为文学基本是个体的创造,不好称以群众性的运动。但从梁启超生平的实际情况看,他曾一度掌握传播媒介,又提出系统而明确的创作主张,不仅用自己的实际创作加以响应,而且有一大批追随附和者,有一大批内容、风格具有相同特点的作品在其主持的刊物上发表。这种有阵地、有理论、有作者队伍、有创作成果的群体性的活动,称之为文学运动毫不为过。梁启超自然是这种运动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断言,没有梁启超,就不会有近代的文学革命。对此早有人予以明确的肯定:梁启超是晚清文学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和鼓吹者,在本世纪最初几年里,倡导“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与“戏曲改良”甚力,对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多方面积极的影响。 (连燕堂梁启超与晚清文学革命 )下面分别论述梁启超在有关文学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一、诗界革命诗界革命是近代名声最响、影响最大的文学运动,因梁启超极力推崇黄遵宪对这一运动的贡献,人们往往将其与18 / 25黄氏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梁启超才是这一运动的中心人物。而且,关于这一运动的记写,也出自梁启超的手笔,若无梁氏,这个名称也不会产生。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戊戌变法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作者圈子只限于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三人,主要是模仿夏曾佑的“新诗”形式,抒写他们对于思想解放的快感。所谓“新诗” ,则只是滥用翻译名称、自造新词的晦涩难懂的学问诗。如夏曾佑首创此体的代表作:冰期世界太清凉,洪水茫茫下土方。巴别塔前分种教,人天从此感参商。饮冰室诗话解释说:“冰期、洪水,用地质学家言。巴别塔云云,用旧约闪、含、雅费分辟三洲事也。 ”即使有此注,人们也很难读懂。但是,这样的诗却因有意与传统旧诗相区别,是抒写个人理想的工具,却能给作者以思想解放的快感。由于时代的变迁,这种思想解放的快感,后人已很难领会,但在当事人来说,是兴奋得近于迷狂,所以诗写得好坏,早已毫不在乎。作“新诗” ,实意在宣扬“新学” ,而所谓“新学” ,不过是儒、佛、耶三教经典中的典故、译语而已,十分浅薄,当事人自己却“崇拜迷信之极,乃至相约以作诗非经典语不用” (饮冰室诗话 ) 。戊戌后梁启超19 / 25回顾“新诗”创作时,评论夏曾佑诗,着重强调了其诗好用“经典语”的特点:“驱役教典庖丁刀,耶佛评论语更鲜。 ”(饮冰室诗话 )这样的诗,外人很难读懂,自然很难作下去。1896 年春,夏、谭、梁三人分手之后,夏曾佑便很少再写这类诗作。戊戌后梁启超撰写诗话时,便慨叹:“穗卿近作殊罕见,所见一二,亦无复此等窠臼矣。 ”所谓“新诗” ,便就此销声匿迹了。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于 1898 年年底开始主办改良派机关刊物清议报 。在清议报上,梁启超开辟了改良派第一块公开的诗歌创作阵地“诗文辞随录” ,用以发表改良派及其同情者的创作。 “新诗”只是梁启超与少数挚友间的相互唱和,不妨写那些“非常在一块的人不懂”的诗作。 “诗文辞随录”则要面对范围广大得多的读者,再不好写那些“苟非当时同学者,断无从索解”的作品了。形势发生了变化,改良派的诗歌创作需要有新的突破,而“诗文辞随录”专栏的创办,又给改良派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公开的阵地,将许多作者集结起来。于是 1899 年年底,梁启超在去夏威夷的途中,认真总结了“新诗”创作的教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余虽不能诗,然尝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虽有佳章佳句,一读之,似在某集中曾20 / 25相见者,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朗(即麦哲伦)然后可。要之,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伦布、玛赛朗之出世,必不远矣。 (夏威夷游记 )在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以后,梁启超以他相继主办的清议报 新民丛报 新小说为阵地,不断地推进诗界革命运动,直至走向高潮。只是在这时,为更好地发挥诗作的影响力,梁启超才将黄遵宪的诗作当作典范推出来,并据此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歌创作的标准,黄遵宪这才得以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梁启超创作主张的这一变化,对于推进诗界革命十分重要: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 (饮冰室诗话 )黄遵宪受推重,即与此直接相关。因“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 。 (饮冰室诗话 )诗界革命走向高潮的标志,是对通俗体“杂歌谣”及白话歌词(有人称为“歌体诗” )的提倡。这固然与黄遵宪的倡议与创作实践相关,确与黄氏的重要贡献分不开,但也21 / 25与梁启超的附和响应与积极鼓吹相关。梁启超更将通俗化的趋向,上升至规律性的高度去认识:文学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道。此体非徒小说当采用而已,凡为文章,莫不有然。 (小说丛话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 6 期)设计点评高中新课标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本设计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文的独到之处,挖掘过去学生无法熟知的东西作为学习的重点,以此来多方面地了解历史人物,以便学生从教材中挖掘,积累写作素材。设计方案(二)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同学们,你听过演讲吗?你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能,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22 / 25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强小区园林景观养护
- 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方式
- 提升零售业竞争力措施
- 提升养殖业品牌形象规定
- 医院护士个人年度实习工作心得总结
- 离婚后财产重新分配与子女监护权调整执行合同
- 离婚协议范本明确婚后财产及债务处理原则
- 劳务派遣三方合作协议: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 创新型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协商协议范本
-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租赁合同:三方停车场合作协议
- 软件产品授权与支持合同
- 2023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快递设备安全培训
- 典当行财产抵押借款合同2024
- 行为矫正技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家具安装调试及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 2024制冷系统管路结构设计指导书
- 健康照护师测试题及答案【300题】附有答案
- 城市配送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 大学生校园网络安全文明主题
- (正式版)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