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_第1页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_第2页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_第3页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_第4页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 24 页 第 1 页 例题例题 1 1 已知三点不共线 对平面外任一点 满足条件 A B C 122 555 OPOAOBOC 试判断 点与是否一定共面 P A B C 分析分析 要判断点与是否一定共面 即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有序实数对 使P A B C x y 或对空间任一点 有 APxAByAC OOPOAxAByAC 解 由题意 522OPOAOBOC 2 2 OPOAOBOPOCOP 即 22APPBPC 22PAPBPC 所以 点与共面 P A B C 点评点评 在用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的充要条件进行向量共面判断的时候 首先要选择恰当 的充要条件形式 然后对照形式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运算 例题例题 2 2 如图 已知矩形和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点 分别在对ABCDADEFMN 角线 上 且 求证 平面 BDAE 1 3 BMBD 1 3 ANAE MNCDE 分析分析 要证明平面 只要证明向量可以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 MNCDENM CDE 向量和线性表示 DE DC 证明 如图 因为在上 且 所以MBD 1 3 BMBD 同理 111 333 MBDBDAAB 11 33 ANADDE 又 所以CDBAAB MNMBBAAN 1111 3333 DAABBAADDE 又与不共线 21 33 BADE 21 33 CDDE CD DE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 可知 共面 由于MN CD DE 不在平面内 所以平面 MNCDE MNCDE 点评点评 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考点二考点二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 例题例题 3 如图 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 AC 3 BC 4 AA1 4 点 D 是 AB 的中点 I 求证 AC BC1 II 求证 AC 1 平面 CDB1 分析分析 1 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 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 二是通过线面 共 24 页 第 2 页 转化 转化 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 2 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 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二 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解法一解法一 I 直三棱柱 ABC A1B1C1 底面三边长 AC 3 BC 4AB 5 AC BC 且 BC1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为 BC AC BC1 II 设 CB1与 C1B 的交点为 E 连结 DE D 是 AB 的中点 E 是 BC1的中点 DE AC1 DE平面 CDB1 AC1平面 CDB1 AC1 平面 CDB1 解法二 解法二 直三棱柱 ABC A1B1C1底面三边长 AC 3 BC 4 AB 5 AC BC C1C 两两垂直 如图 以 C 为坐标原点 直线 CA CB C1C 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C 0 0 0 A 3 0 0 C1 0 0 4 B 0 4 0 B1 0 4 4 D 2 0 2 3 1 3 0 0 0 4 0 0 AC BC1 AC 1 BCAC 1 BC 2 设 CB1与 C1B 的交战为 E 则 E 0 2 2 0 2 DE 2 3 3 0 4 DE AC1 1 AC 1 2 1 ACDE 点评 点评 平行问题的转化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主要依据是有关定义及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例题例题 4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东城区 2007 年综合练习 年综合练习 如图 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NBCMBDODCBAABCD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为中 11111 的中点 P 为 BB1的中点 I 求证 CBBD 11 II 求证 MNPBD平面 1 III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 MCOB 11 与 分析分析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 二面角等基础知识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 力 A B C A 1 B 1 C 1 E x y z 共 24 页 第 3 页 解法一 I 连结 BC1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 BC1是 BD1在 平面 BCC1B1内的射影 11 BCCB 且 所以CBBD 11 II 又 MPMMN 1 MNPBD平面 III 延长OQQBBMBQQCB 1 连结使到 11 1111 MCQB BCQMBCQM 且则 111 所成的角与是异面直线MCOBQOB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为 2 15 15 532 6 5 3 cos 6 5 3 222 1 2 1 2 1 1 22 111 QOB QOOOOQ OABCD BQBBQBOB 可求得 的中点为设底面 则 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 arccos MCOB 11 与 15 15 解法二 I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B 2 2 0 C 0 2 0 B1 2 2 2 D1 0 0 2 2 0 2 2 2 2 1 1 DB BD 3 分 CBBD CBBD 11 11 0 404 CBBD 11 II 0 1 2 1 2 2 0 2 1 NPM 共 24 页 第 4 页 0022 0202 0 1 1 1 0 1 11 MNBDMPBD MNMP 11 MPMMN MPBDMNBD 又 MNPBD平面 1 III 所成的角为与设异面直线MCOBCO 111 2 2 0 1 1 1 2 0 1 1 1 1 11 MCOB则 1 2 1 0 1 11 11 MCOB 5 15 53 1 cos 11 11 MCOB MCOB 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 arccsoMCOB 11 与 5 15 点评 点评 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 这些从本题证法中都能 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考点三考点三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 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 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 注意 作 证 算 的有机统一 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 90 其 方法是平移法和补形法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 0 90 其解法是作垂线 找 射影 二面角 0 180 其方法是 定义法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垂面 法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另也可借助空间向量求这三种角的大小 例题例题 5 河南省开封市 2007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中 AA1 1 AD DC 3 1 求直线 A1C 与 D1C1所成角的正切值 2 在线段 A1C 上有一点 Q 且 C1Q C1A1 求平面 QDC 与平面 A1DC 所成锐二面 3 1 角的大小 分析 分析 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 找射影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求二面角的大 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 向量法办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解法一 I 11 CDDC 共 24 页 第 5 页 为异面直线 A C 与 D1C 所成的角CDA1 11 连 A D 在 Rt A DC 中 CD A D 2 11 3 1 3 32 tan 1 CDA II 过 Q 作 EF 在平面 A C 内 使 EF A B 1111 CDEF 连 B1C CF DF 面 EFCD 即平面 QDC 面 A1B1CD 即平面 A1DC 即为二面角 A1 DC Q 的平面角 1 11 CFDCCBDC BBCCDC 面 CFB1 QFCACQC 1111 3 1 2 1 1 1 1 1 1 QA QC EA FC QEA 22 11111 22 11 11 1 32 32 3 2 333 3 cos 22 C FB FBCCFCCC F CBCFB F BCFBCF CB CF 又 在中 即所求二面角大小为 30 30 1 CFB 解法二 I 同解法一 I II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平面设平面 则 QCDCDA QACQC CACD 1 3 32 3 3 3 1 1 3 0 1 0 3 0 3 0 0 0 0 1 111 11 3 3 1 0 3 3 0 0 0 3 0 1 3 1 03 0 0 0 22 22 2 2 2 1 11 11 1 11 1 22221111 zx zx y DQn DCn n zx zx y DAn DCn zyxnzyxn 令 由 令 由 共 24 页 第 6 页 3 3 0 1 2 n 6 2 3 3 2 2 11 cos 21 21 21 21 nn nn nn nn 即平面QDC与平面A1DC所成锐二面角为 6 点评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 综合性较强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用 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是常用的方法 例题例题 6 福建省福州三中 2008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如图 正三棱柱的所 111 ABCABC 有棱长都是 是棱的中点 是棱的中点 交于点2DACE 1 CCAE 1 AD H 1 求证 1 AEABD 平面 2 求二面角的大小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 DBAA 3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 B 1 ABD 分析分析 本题涉及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有关知识 本题实质上求解角度和距离 在求此类问题 中 要将这些量处于三角形中 最好是直角三角形 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用向量也 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解答 1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 0 2 1 0 1 2 1 DAAE 3 0 0 BD 022 1 DAAE 0 3 000 BDAE BDAEDAAE 1 即 AE A1D AE BD AE 面 A1BD 2 设面 DA1B 的法向量为 1111 zyxn 由 取 02 0 3 0 0 11 1 111 yx z BDnDAn 1 2 1 0 n E H D B C A C1 A1 B1 共 24 页 第 7 页 设面 AA1B 的法向量为 0 0 12122222 AAnBAnzyxn 则由 3 0 3 02 032 2 2 222 n y zyx 取 5 15 125 6 21 nn 由图可知二面角 D BA1 A 为锐角 它的大小为 arcos 5 15 3 平面 A1BD 的法向量取 0 2 0 1 BB 0 1 2 1 n 则 B1到平面 A1BD 的距离 d 5 52 5 2 1 11 n nBB 点评 点评 立体几何的内容就是空间的判断 推理 证明 角度和距离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这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 本题实质上求解角度和距离 在求此类问题中 尽量要将这些量处 于三角形中 最好是直角三角形 这样计算起来 比较简单 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 法 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 这样坐标才比较好写出来 考点四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 例题例题 7 7 2007 安徽安徽 文文 如图 在三棱锥中 VABC VCABC 底面ACBC 是的中点 且 DABACBCa 0 2 VDC I 求证 平面平面 VAB VCD II 试确定角的值 使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BCVAB 6 解法 1 是等腰三角形 又是的中点 ACBCa ACB DAB 又底面 于是平面 CDAB VC ABCVCAB AB VCD 又平面 平面平面 AB VAB VAB VCD 过点在平面内作于 则由 知平面 CVCDCHVD HCD VAB 连接 于是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BHCBH BCVAB 依题意 所以 6 CBH 在中 CHDRt 2 sin 2 CHa 在中 BHCRt sin 62 a CHa A 共 24 页 第 8 页 2 sin 2 0 2 4 故当时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4 BCVAB 6 解法 2 以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 轴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CACBCV xyz 间直角坐标系 则 2 0 0 0 0 0 00 00 0tan 2 22 a a CA aBaDVa 于是 2 tan 2 22 a a VDa 0 2 2 a a CD 0 ABaa 从而 即 22 11 0 000 2 222 a a AB CDaaaa ABCD 同理 22 211 0 tan00 2 2222 a a AB VDaaaaa 即 又 平面 ABVD CDVDD AB VCD 又平面 AB VAB 平面平面 VAB VCD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VAB xyz n 则由 00ABVD nn 得 0 2 tan0 222 axay aa xyaz 可取 又 112cot n 00 BCa 于是 2 2 sinsin 62 22cot BCa BCa n n 即 2 sin 2 0 2 4 故交时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4 BCVAB 6 A D B C V x y z 共 24 页 第 9 页 解法 3 以点为原点 以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 轴 建立如图所DDCDB xy 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222 0 0 0 00000 0 222 DAaBaCa 于是 22 0tan 22 Vaa 22 0tan 22 DVaa 2 0 0 2 DCa 02 0 ABa 从而 即 02 0 AB DCa 2 0 00 2 a ABDC 同理 即 22 02 0 0tan0 22 AB DVaaa ABDV 又 平面 DCDVD AB VCD 又平面 AB VAB 平面平面 VAB VCD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VAB xyz n 则由 得00ABDV nn 20 22 tan0 22 ay axaz 可取 又 tan01 n 22 0 22 BCaa 于是 2 2 tan 2 2 sinsin 62 1tan a BC BCa n n 即 sin0 224 故交时 4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BCVAB 6 考点五考点五 折叠 展开问题折叠 展开问题 例题例题8 8 2006 年辽宁高考 年辽宁高考 已知正方形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分别是 的中点 将ABCDEFABCD 沿折起 如图所示 记二面ADEADE A D B C V x y 共 24 页 第 10 页 角的大小为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DEC 0 I 证明平面 BFAD E II 若为正三角形 试判断点在平面内的射影是否在直线上 证ACDAABCDEGEF 明你的结论 并求角的余弦值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分析分析 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 抓住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借助模型图形得出结论 并给 出证明 解析 I 证明 EF 分别为正方形 ABCD 得边 AB CD 的中点 EB FD 且 EB FD 四边形 EBFD 为平行四边形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BF ED 平面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EFAEDBFAED 平面而平面 BFAD E II 如右图 点 A 在平面 BCDE 内的射影 G 在直线 EF 上 过点 A 作 AG 垂直于平面 BCDE 垂足为 G 连结 GC GD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CD 为正三角形 AC AD CG GD G 在 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 A 在平面 BCDE 内的射影 G 在直线 EF 上 过 G 作 GH 垂直于 ED 于 H 连结 AH 则 所以为二面角 A DE C 的AHDE AHD 平面角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即 GAH 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 2a 连结 AF 在折后图的AEF 中 AF EF 2AE 2a 即AEF 3a 为直角三角形 AG EFAE AF 在 RtADE 中 3 2 AGa AH DEAE AD 2 5 AHa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2 5 a GH 1 cos 4 GH AH 点评 点评 在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的这类折叠问题中 一般来说 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何 元素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 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元素 位置和数量关系要发生变化 翻折问题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线 考点六考点六 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 共 24 页 第 11 页 例题例题 9 设棱锥 M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且 MA MD MA AB 如果 AMD 的面 积为 1 试求能够放入这个棱锥的最大球的半径 分析 关键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 求出内切圆半径分析 关键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 求出内切圆半径 解 解 AB AD AB MA AB 平面 MAD 由此 面 MAD 面 AC 记 E 是 AD 的中点 从而 ME AD ME 平面 AC ME EF 设球 O 是与平面 MAD 平面 AC 平面 MBC 都相切的球 不妨设 O 平面 MEF 于是 O 是 MEF 的内心 设球 O 的半径为 r 则 r MFEMEF S MEF 2 设 AD EF a S AMD 1 ME MF a 2 22 2 a a r 1 22 2 2 2 a a a a 222 2 2 当且仅当 a 即 a 时 等号成立 a 2 2 当 AD ME 时 满足条件的球最大半径为 1 22 点评 点评 涉及球与棱柱 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 把 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 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 注意多边形 内切圆半径与面积和周长间的关系 多面体内切球半径与体积和表面积间的关系 一 一 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1 位置关系 1 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 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 90 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 1 2 直 2 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 证明方法 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 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 1 2 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 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 3 共 24 页 第 12 页 直 3 直线和平面垂直 证明方法 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 1 2 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 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 3 4 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 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90 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 1 2 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 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3 2 求距离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 到平面的距离 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求法 利用公式 其中 A B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一点 为这两 n nAB d n 条异面直线的法向量 2 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法 一找二证三求 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等体积法 向量法 利 1 2 3 用公式 其中 A 为已知点 B 为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 这个平面的法 n nAB d n 向量 3 求角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 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 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 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 但是注意到异 2 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 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 如果求出的是钝角 要注意 2 0 0 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 一找二证三求 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向量法 先求直线的方向 1 2 共 24 页 第 13 页 量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 那么所要求的角为或 22 3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 一找二证三求 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 然后再来证明我们找出来的这 1 个角是我们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最后就通过解三角形来求 通过射影面积来求 2 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一个三角形 然后找这个三角形在另外一个平面 原 射影 S cos S 的射影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射影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即为 cos 注意到我们要求的 角为 或 向量法 先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 那么这两个平面所 3 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或 我们现在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的时候 注意到向量知识的应用 如果可以比较 容易建立坐标系 找出各点的坐标 那么剩下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 如果建立坐标 系不好做的话 有时求距离 角的时候也可以用向量 运用向量不是很方便的时候 就用 传统的方法了 4 解题注意点 1 我们现在提倡用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 但是当运用向量不是很方便的 时候 传统的解法我们也要能够运用自如 2 我们如果是通过解三角形去求角 距离的时候 做到 一找二证三求 解题的 过程中一定要出现这样一句话 是我们所要求的角 线段 AB 的长度就是我们所要 求的距离 等等 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 3 用向量来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时 若求出 cos x 则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 的角为 arccos x 4 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时候 法向量与直线方向量所成的角或者法向量与 直线的方向量所成角的补交与我们所要求的角互余 所以要或 若求出的角 22 为锐角 就用 若求出的钝角 就用 22 5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时 若用第 种方法 先要去判断这个二面角的平面 2 3 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然后再根据我们所作出的判断去取舍 二 二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1 1 空间有四个点 如果其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那么经过其中三个点的平面 共 24 页 第 14 页 A 可能有 3 个 也可能有 2 个 B 可能有 4 个 也可能有 3 个 C 可能有 3 个 也可能有 1 个 D D 可能有 可能有 4 4 个 也可能有个 也可能有 1 1 个个 2 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 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矩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A 1 个 B B 2 2 个个 C 3 个 D 4 个 3 设 a 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则下列四个命题 若 若 baba则 aa则 aa则 则若 baba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 0 个B 1 个C 2 个D 3 个 4 如图所示 已知正四棱锥 S ABCD 侧棱长为 底2 面边长为 E 是 SA 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 BE 与 SC3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90 B 60 C 45 D 30 5 设有如下三个命题 甲 相交直线 m 都在平面 内 并且都不在平面 内 乙 l 直线 m 中至少有一条与平面 相交 丙 平面 与平面 相交 l 当甲成立时 A 乙是丙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乙是丙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乙是丙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D 乙既不是丙的充分条件又不是丙的必要条件 共 24 页 第 15 页 6 6 若a b l是两两异面的直线 a与b所成的角是 l与a l与b所成的角都是 3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6 5 6 2 3 6 5 3 2 6 7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中 底面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高为 4 则点 A1到截面 AB1D1的距离是 A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B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C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D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3 8 8 3 3 4 4 3 8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在直二面角 l 中 直线 a 直线 b a b 与 l 斜交 则 A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 不和 b 垂直 但可能 a b B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 可能和 b 垂直 也可能 a b C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 不和 b 垂直 a 也不和 b 平行 D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 不和 b 平行 但可能 a b 9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 M 为 DD1的中点 O 为底面 ABCD 的中心 P 为棱 A1B1上任意一点 则直线 OP 与直线 AM 所成的角是 A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B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C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D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6 4 3 2 10 如图 正方体 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 1 O 是底面 A1B1C1D1的中心 则 O 到平面 AB C1D1的距离为 B A B C D 2 1 4 2 2 2 2 3 11 ABC 的顶点 B 在平面 a 内 A C 在 a 的同一侧 AB BC 与 a 所成的角分别是 30 和 45 若 AB 3 BC 24 AC 5 则 AC 与 a 所成的角为 A 60 B 45 C 30 D 15 12 矩形 ABCD 中 AB 4 BC 3 沿 AC 将矩形 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 B AC D 则 四面体 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 B C D 12 125 9 125 6 125 3 125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13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设 X Y Z 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 对下面四种情形 使 X Z 且 Y ZX Y 为真命题的是 填序号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X Y Z 是直线 X Y 是直线 Z 是平面 Z 是直线 X Y 是平面 X Y Z 是平面 14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已知 AOB 90 过 O 点引 AOB 所在平面的斜线 OC 与 OA OB 分别成 45 60 则以 OC 为棱的二面角 A OC B 的余弦值等于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1 C A1 B A1 A A1 B1 C1 D1 D A1 O A1 共 24 页 第 16 页 P A B C D D 1 A 1 B 1 C 1 1 1 4 4 1 第 18 题图 15 正三棱锥的一个侧面的面积与底面积之比为 2 3 则这个三棱锥的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 角的度数为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16 空间四点A B C D中 每两点所连线段的长都等于a 动点P在线段AB上 动点 Q在线段CD上 则P与Q的最短距离为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一 解答题 17 已知 从平面外一点引向量ABCDAACO OEkOA OFKOB OGkOC OHkOD 1 求证 四点共面 E F G H 2 平面平面 AC EG 18 如图 是正四棱锥 是正方PABCD 1111 ABCDABC D 体 其中 2 6ABPA 求证 11 PAB D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PAD 11 BDD B 小 求到平面的距离 1 BPAD 19 在四棱锥 P ABCD 中 底面 ABCD 是矩形 侧 棱 PA 垂直于底面 E F 分别是 AB PC 的中 点 1 求证 平面 PAD EF 2 当平面 PCD 与平面 ABCD 成多大二面角时 直线平面 PCD EF 20 安徽省合肥市 2007 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已知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 ABCED 中 EC 面 ABC DB 面 ABC CE CA CB 2DB ACB 90 M 为 AD 的中点 1 证明 EM AB 2 求直线 BM 和平面 ADE 所成角的大小 21 山东省济宁市 山东省济宁市 2006 2007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 试 试 如图 四面体 C ABD CB CD AB AD BAD 90 E F 分别是 BC AC 的中点 求证 AC BD O A B C D H F G E 共 24 页 第 17 页 如何在 AC 上找一点 M 使 BF 平面 MED 并说明理由 若 CA CB 求证 点 C 在底面 ABD 上的射影是线段 BD 的中点 22 广东省惠州市 广东省惠州市 2008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正方体 E 为 1111 ABCD A B C D 1 AA 2 棱的中点 1 CC 求证 11 B DAE 求证 平面 AC 1 B DE 求三棱锥的体积 A BDE 强化训练题答案强化训练题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解析 分类 第一类 四点共面 则有一个平面 第二类 四点不共面 因 为没有任何三点共线 则任何三点都确定一个平面 共有 4 个 2 2 答案 B 解析 解析 命题 是正确的 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共线 所以这三点确定 平面 命题 是错误 因平面四边形中的一个顶点在平面的上 下方向稍作运动 就形成了空间 四边形 命题 也是错误 它是上一个命题中比较特殊的四边形 命题 是正确的 因为矩形必须是平行四边形 有一组对边平行 则确定了一个平面 3 答案 B 解析 解析 注意 中 b 可能在 上 中 a 可能在 上 中 b 或 均有 b 故只有一个正确命题 4 答案 B 解析 解析 平移 SC 到 运用余弦定理可算得B S 2 BSESBE 5 答案 C 解析 解析 当甲成立 即 相交直线 m 都在平面 内 并且都不在平面 l 内 时 若 m 中至少有一条与平面 相交 则 平面 与平面 相交 成立 l 若 平面 与平面 相交 则 m 中至少有一条与平面 相交 也成立 l 6 答案 D 解析 解析 当l与异面直线a b所成角的平分线平行或重合时 a取得最小值 当l与a b的公垂线平行时 a取得最大值 6 2 A 1 D 1 C 1 B 1 A E D C B 共 24 页 第 18 页 7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C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设 A 1C1 B1D1 O1 B1D1 A1O1 B1D1 AA1 B1D1 平面 AA1O1 故平面 AA1O1 AB1D1 交线为 AO1 在面 AA1O1内过 A1作 A1H AO1于 H 则易 知 A1H 长即是点 A1到平面 AB1D1的距离 在 Rt A1O1A 中 A1O1 AO1 3 由22 A1O1 A1A h AO1 可得 A1H 3 4 8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C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如图 在 l 上任取一点 P 过 P 分别在 内作 a a b b 在 a 上任取一点 A 过 A 作 AC l 垂足 为 C 则 AC 过 C 作 CB b 交 b 于 B 连 AB 由三垂线定理 知 AB b APB 为直角三角形 故 APB 为锐角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9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D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特殊位置法 将 P 点取为 A 1 作 OE AD 于 E 连结 A1E 则 A1E 为 OA1的射影 又 AM A1E AM OA1 即 AM 与 OP 成 90 角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D 10 答案 B 解析 取 B1C1的中点 M 连 B1C 交 BC1于 取C1的中点 N 连 O O MN 则 MN又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 OM 平行于平面 ABC1D1 则 O 到平面 1 BC ABC1D1距离转化为 M 到平面 ABC1D1的距离 即 MN 故选 B 4 2 11 答案 C 解析 如图 AE 平面 于 E CD 平面 于 D EF AC EF 交 CD 于 F 则 ABE 300 CBD 450 由此得 CD 4 AE 1 5 EF 2 5 而 EF AC 5 FED 300 即 AC 与 平面 所成的角为 300 选 C 12 答案 C 解析 连接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交于 O 则 AO BO CO DO 则 O 为四面体 ABCD 的外接球的圆心 因此四面体 ABCD 的外 接球的半径为 体积为 选 C 5 2 3 45125 326 13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是假命题 直线 X Y Z 位于正方体的三条共点棱时为反 例 是真命题 是假命题 平面 X Y Z 位于正方体的三个共点侧面时为反例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14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在 OC 上取一点 C 使 OC 1 过 C 分别作 CA OC 交 3 3 OA 于 A CB OC 交 OB 于 B 则 AC 1 OA BC OB 2 Rt AOB 中 23 AB2 6 ABC 中 由余弦定理 得 cosACB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3 3 3 3 15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60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设一个侧面面积为 S 1 底面面积为 S 则这个侧面在底面上 射影的面积为 由题设得 设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为 则 cos 3 S 3 2 1 S S 60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60 2 1 3 3 1 11 S S S S P a b b a C B A A B C E D F 共 24 页 第 19 页 16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答案 a 解析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以 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空间四边形 且为正四面 2 2 体 取 P Q 分别为 AB CD 的中点 因为 AQ BQ a PQ AB 2 2 同理可得 PQ CD 故线段 PQ 的长为 P Q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在 Rt APQ 中 PQ a 答案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wxckt wxckt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a 2 2 2 2 3 2222 a aAPAQ 2 2 17 解 1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CDACABAD EGOGOE k OCk OAk OCOAkACk ABAD k OBOAODOAOFOEOHOE EFEH 共面 E F G H 2 又 EFOFOEk OBOAk AB EGk AC EFAB EGAC 所以 平面平面 ACEG 18 解 连结 AC 交 BD 于点 O 连结 PO 则 PO 面 ABCD 又 ACBD PABD 11 BDB D 11 PAB D AO BD AO PO AO 面 PBD 过点 O 作 OM PD 于点 M 连结 AM 则 AM PD AMO 就是二面角A PD O的平面角 又 AO PO 2 6ABPA 2226 222 63 PO OD OM PD 26 tan 2 2 3 AO AMO OM 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6 arctan 2 用体积法求解 即有 11 BPADA B PD VV 1 11 33 xPADB PD h SAO S AA 解得 11 1111 252 3232 xBDBPBDPBB hSSS A A AAA A 6 5 5 x h 即到平面 PAD 的距离为 1 B 6 5 5 19 证 1 取 CD 中点 G 连结 EG FG 共 24 页 第 20 页 E F 分别是 AB PC 的中点 EG AD FG PD 平面 EFG 平面 PAD EF 平面 PAD 2 当平面 PCD 与平面 ABCD 成 45 角时 直线 EF 平面 PCD 证明 G 为 CD 中点 则 EG CD PA 底面 ABCD AD 是 PD 在平面 ABCD 内的射影 CD 平面 ABCD 且 CD AD 故 CD PD 又 FG PD FG CD 故 EGF 为平面 PCD 与平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 EGF 45 从而得 ADP 45 AD AP 由 Rt PAE Rt CBE 得 PE CE 又 F 是 PC 的 中点 EF PC 由 CD EG CD FG 得 CD 平面 EFG CD EF 即 EF CD 故 EF 平面 PCD 20 解法一 1 如图 以 C 为原点 CA CB CE 所在的射线为 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 BD 1 则 E 0 0 2 A 2 0 0 D 0 2 1 B 0 2 0 由 M 是 AD 的中点 得 M 2 1 1 1 0 2 2 2 3 1 1 ABEM ABEMA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